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20116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2.01.14
慈幼葉漢千禧小學 獻愛德年 鼓勵學行愛德
(本報專題)慈幼葉漢千禧小學早前向學生播放了「獻愛德年」主角小刺蝟的故事,它因為身上長滿了刺,結交不到朋友,感到十分失落。「雖然我身上有很多刺,但你們不用害怕……由於我得不到朋友的愛,所以我的心是空的,你們可以用愛德行為來填滿我的心嗎?」小刺蝟問。該校學生立刻異口同聲地承諾會多行愛德,幫助小刺蝟。 該校於本學年推廣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中的「愛德」,開展獻愛德主題年,並於剛過去的12月舉行「獻愛德年啟動禮暨宗教樓梯畫祝福禮」,邀請前校監謝家賢神父 、校監程兆海 、潘銘智神父及校長黃偉堅等,主持啟動儀式。 黃校長在啟動禮上致辭時說,主題年鼓勵學生從改變自己言行開始,把善意和愛傳遞出去,懂得愛自己及他人,  「讓世界存在美好的果子。」其中,放置在校園內的小刺蝟大型裝置前,設有一個透明的心形箱子,讓學生投入愛心匙扣木片,希望填滿小刺蝟的心,讓牠感到被愛。 校內關愛師生 啟動禮上,為鼓勵學生多行愛德,學校特別向表現良好的學生,頒發「愛德之星」嘉許狀。六年級學生陳可盈在校內有禮對待師生,又經常幫助同輩,被老師、書記或工友獎勵了20多個貼紙,所以當天亦被加許。 可盈分享她的愛德行為時指出,她平日會從微小的行為開始,讓旁人感受到愛。身為領袖生隊長,可盈經常幫助低年級同學,曾經有一位同學小息時跌倒,可盈便立刻扶起他去校務處。同學因為擦傷了膝蓋,情緒低落,可盈便安慰他,鼓勵他不要害怕,從微小處關心他人。 校外實踐愛德  該校組織了多個學生信仰團體,提供信仰培育,讓學生在信仰中一同成長。校牧呂毅恩指出,當中,慈青善會的成員在校園內外進行很多愛德行為,包括在祈禱室當值、帶領早禱、在瞻禮時擔任輔祭、讀經、司儀等。此外,他們亦會出外服務,例如探訪老人院、報佳音等。在啟動禮上,慈青善會的成員便幫忙在台上帶領台下學生、嘉賓跳Action Song。 四年級的林玥便是慈青善會的成員之一,經常擔任義工,包括探訪老人院、賣旗等,「有時我見到露宿者、獨居老人、病人,感到他們很可憐,所以希望參加更多愛德服務,幫助更多有需要人士。」 除了參與學校組織的愛德活動,該校學生亦主動參加校外的愛德服務,例如六年級的陳心言和家人參與明愛賣物會,幫忙售賣物品,幫助明愛籌款給有需要的人。另一位六年級學生溫逸庭亦與家人參與服務,清潔沙灘,從而培養將垃圾分類再回收的習慣,愛護地球。 慈千方舟宗教樓梯畫  提醒學生實踐天主教導 在主題年內,各個科目亦舉辦多項活動讓學生實踐愛德,例如中文科邀請學生製作心意卡;常識科則製作關愛感恩樹等。學校舉行多個活動,鼓勵學生在學校及日常生活中多行愛德,學生早前亦參與「慈千方舟宗教樓梯畫」的製作。 為推廣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學校早前以諾厄方舟為主題,設計慈千方舟宗教樓梯畫,畫中有長頸鹿、刺蝟、小羊、河馬、花貓等動物;寫上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及家庭等核心價值,希望學生能實踐天主給我們的教導。 樓梯畫的兩邊也繪畫了耶穌和聖鮑思高的畫像,學校期望這兩位良師能繼續引領學生前行及成長。(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0_20211128_s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1.11.26
喜樂幼小 動態 2021.11.28
黃大仙天主教小學•煉靈月活動 (本報訊)黃大仙天主教小學於11月3至12日,舉行煉靈月活動,主題為《效法聖人德行,珍惜祖先關懷》。 活動中,教師林雅詩在早會分享聖言「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若十一25),藉此期盼學生與聖人一起走向聖善。 此外,聖經科教師在課堂中介紹主保聖人德行, 並以小聖堂的追思亡者角簡報介紹祖先牌匾及追思名冊。宗教培育小組亦邀請基督小先鋒和二、三年級學生製作風車,寫上珍惜感恩的語句,作為煉靈月的奉獻;校牧在「校本A計劃」及「親子聖經班」帶學生參觀小聖堂,並獻上向祖先表達感恩的風車。 學校在活動的最後一天舉行煉靈月祈禱聚會,師生透過視像直播共同參與。學生承諾會時常保持心靈的純潔,在生活中實踐「堅毅」和「愛德」,希望藉諸聖相通功的作用,幫助煉獄中的靈魂早日升到天父前,得享永福。(樂)  獻主會小學•追思已亡諸信者感恩祭 (本報訊)獻主會小學於11月2日舉行追思已亡諸信者感恩祭,為煉靈祈禱及為亡者求恩,以助他們早登天國。 感恩祭由校監簡立和神父主持,參與者包括校長王志聰、馮景豪修士、公教師生和家長。簡神父與參與者在先人名冊前獻上鮮花和燭光,以示對亡者的思念和尊敬。 簡神父講道時指出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通往永恆的生命。在世者藉著祈禱、奉獻彌撒和行善工,可以幫助亡者,特別是那些被遺忘的靈魂早日脫離煉獄之苦,進入永生,與天主共享天國的福樂。 禮儀中,簡神父更教導參禮者特別為煉靈祈禱的禱文;公教師生亦讀出信友禱文,為亡魂祈禱。(喜)  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家長教師會就職典禮  (本報訊)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早前舉行第十屆家長教師會就職典禮暨會員大會。 活動中,校長陳秀儀感謝過去一年,家長教師會執委的積極支持及協助推行會務工作。 接著,上屆家教會主席謝慧音,在會上向參加者報告2020-2021年度的會務及財務事宜。會上亦舉行了第十屆家長教師會執委的就職儀式,最後活動在幸運大抽獎環節後結束。(少) 福德學校•明愛慈善獎劵籌款活動  (本報訊)為支持明愛籌募運動,福德學校於11月2日和3日的小息在操場售賣明愛獎劵,邀請學生及家長一起幫助有需要人士。 在籌款活動前一周,兩位高年班學生向全校宣傳此活動。而在活動當日早上,修女向服務的31位基督小先鋒作簡介,藉此讓他們從聖言及聖德蘭修女身上學習心懷大愛做小事的精神。最後,他們一同為兩日的愛德服務作祈禱。在早會上,校長黃健超更送贈紀念品予每位服務的同學。 活動中,服務的學生向教師銷售獎劵;也有很多學生拿出節省下來的零用錢購買獎劵。他們在活動中學會將幸福與有需要的人分享,及以心懷大愛做小事的精神去服務和奉獻。(年)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210919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1.09.17
番禺會所華仁小學 製作劏房模型 了解基層生活
(本報專題)劏房,把一個樓宇單位分間成兩個或以上的獨立房間而成,在這擠迫的居住空間中,劏房戶要怎樣善用每一吋空間,達到他們的生活需求呢?番禺會所華仁小學關社大使早前舉辦「迷你劏房模型比賽」,讓同學在製作模型過程中,了解劏房戶的生活情況。 比賽要求學生在一個長高深皆為30厘米的紙箱中發揮創意,學生蘇雨田便用牙刷、燒烤網、飲管、積木等,搭建出一個有碌架床、沐浴間、煮食處的劏房模型,「床頭上的喉管會漏水;洗手間又對正廚房,只靠簾子做間隔。」 要製作出一個逼真的模型,雨田查閱網上資訊又閱讀攝影集,搜尋有關劏房的資料。他介紹作品時說,床上擺滿書本是要突顯劏房擺不上桌子,住戶要在床上閱讀,從模型的每一個細節, 表達出他也很熟悉劏房戶的日常生活。 透過這個比賽,雨田體會到劏房表達了香港人能屈能伸的堅忍精神,但劏房同時也存在著很多問題,例如活動空間太小,住戶容易抑鬱和焦慮;煮食處多與洗手間在同一空間,構成了衛生問題。所以,他期望政府正視社會資源分配問題,更可免費提供簡單的家居維修,特別維修屋內喉管,好能夠在短時間內改善劏房戶的居住環境。 關注社會資源分配 學校早前於網上和校內展出這18位學生的參賽劏房模型,學生方俊東便設計了一個一家四口的劏房,房內只有一張碌架床,「上下格各睡兩個人,這是劏房的常見現象。」在眾多家具中,俊東認為最重要的是摺枱,因為它用途廣泛, 吃飯、做功課和工作都要用上它,但如果有大人先佔用了枱,「小朋友便要跪在地上,把功課放在椅子上寫。」 俊東也期望政府可以多分配資源給有需要的市民。而為了突顯劏房的居住環境惡劣,俊東花了些心思,在模型外圍貼上售賣豪宅的廣告,「象徵劏房戶一開窗便看到豪宅」,以此作為一個對比。 收集同學意見  致函政府提改善 在這次模型設計比賽之後,學生會收集了同學的感想,整理意見後,再致函香港政府,並提出相關建議。信中提到劏房的衛生問題,也表示活動空間太小,容易令人抑鬱和焦慮,發生家庭衝突的機會也隨之變高,請政府正視劏房問題。 模型製作活動只是學生會與關社大使舉辦的活動之一,目的是讓同學認識基層市民生活。此前他們也舉辦了講座、工作坊,讓學生了解到劏房戶的生活情況,體會到他們面對的生活困難,學會感恩及思考幫助別人的方法。 學校重視學生的服務學習經驗,而這也反映在學校各處的壁畫上,例如正門入口處的壁畫上描繪了多個學生服務他人的情境;而在學校樓梯間,便有由老師繪畫的壁畫,它們都以關懷弱勢社群為主題,有露宿者、劏房戶、特殊教育需要的學生等,希望提醒學生服務及關心弱小。 布置校園以作培育之外,學校亦舉辦愛德活動,讓學生親身走到社區,了解弱勢社群的生活處境和需要。 關社大使徐琮琋同學提到在去年12月,他們便組織過送暖行動。關社大使於網上自學後再去教其他同學,並透過社福機構送給區內有需要人士。活動前,關社大使陸綽祺跟外婆學織頸巾,然後自己織了12條,最終全校收集了近200條頸巾再送出去,為寒冷的冬天添上溫暖。 陸綽祺曾跟學校到深水埗派物資給無家者,傾談中他發現一位伯伯雖然暫宿行人天橋有瓦遮頭,但還想要一把雨傘—— 因為下雨時,雨水會從四周吹入,打濕睡覺用的紙皮,這為他印象難忘。透過這次活動,綽祺認為有意義的不單是派物資, 而是從傾談中了解到無家者的生活困難,繼而再讓更外人了解他們的需要,「如果只有一小撮人知道,即使日日派物資,他們也終有用盡資源的一天。」 學生策劃活動 有服務的心 蔡穎思主任指出,校方為學生安排不同的愛德服務,學生組織關社大使也會從服務中,汲取經驗並策劃及主導活動,幫助同學理解基層市民的需要。社工周麗嫦便提到,在一次帶學生探訪劏房戶的活動中,「學生背著書包行樓梯,感到很辛苦,他們都體會到長者每天拿著餸菜再走上樓梯的情況。」 校長陳岡認為在愛德服務中,學生不再是紙上談兵,而是真實走到社區,了解基層需要,並實踐耶穌會教育的價值,使學生有一顆為人服務的心,願意為公平正義而委身。(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10919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09.17
石籬天主教中學 暑期學生回校油壁畫 加添校園宗教氛圍
悠長的暑假過去,在一個多月的假期中,你做了甚麼呢? 石籬天主教中學修讀視覺藝術科的學生便興致勃勃地接受了校方安排的一項任務:回校為壁畫上色,增添校園宗教色彩。 在7月中的一個多星期內,柯藝欣與同學、老師,在烈日當空下為學校正門旁一幅談論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的壁畫上色,即使有一兩天氣溫高達攝氏34度也無阻他們的熱情。 藝欣和其他同學開始時先用海綿,以點描法把顏料去填滿背景,然後再用油掃為圖案上色。 暑期回校 繪公教教育壁畫 這幅壁畫由四位視藝科教師設計,其中鄒詠昭老師說,「畫中有一棵生命樹,結出的果子便是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壁畫設在大門,讓人一進來便對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包括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及家庭有基本了解。 而為配合校訓「謙遜和平」,壁畫上加了白鴿和百合花,連同壁畫下原有的花槽, 更帶出了生命的象徵。 此外對著正門的圍牆有真福八端壁畫。 參與真福八端壁畫的都是修讀視藝科的高中生,這壁畫創作亦作為校內社際比賽之用。參賽的李偉澤與同學一起就「締造和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為義而受迫害的人是有福的,因為天國是他們的」這段福音來創作壁畫。 偉澤不是教友,由4月開始構思題目時, 便與同學上網找資料,最後以一位同學受欺凌,另外兩位同學挺身而出的畫像來表達主題,「為突顯幫助人的同學是有福的,畫中有小天使帶小禮物給他們。」 真福八端 加入學生演繹 提議用真福八端作主題的宋啟文神父說,校內壁畫有提醒作用,學生每次經過時,都讓他們重溫真福八端的意義,學習耶穌的教訓,「學校是一個好土壤,讓我們播下種子…… 讓他們認識福音。」宋啟文神父是聖若望宗徒堂主任司鐸,聖堂就在中學之內,所以神父也支援校內宗教事務。 學校宗教科主任陳瑞琪老師負責統籌這次壁畫項目,她很欣賞學生的心思,雖然多數學生都不是教友,但他們都努力查考有關內容,讓畫作更貼題;此外又加入了社區元素,例如把學校門外的斑馬線入畫,以融入生活的方式表達信仰。 學校這次新繪畫的壁畫還有操場旁的學校主保聖若望,以及禮堂內的最後晚餐。在這幅長17.8米的最後晚餐馬賽克壁畫,耶穌與門徒坐在長桌後,桌下放了洗腳盤、水樽和抹布,邀請學生多行愛德服務。 而另一幅有關學校主保聖若望的壁畫中,用英文寫上「你們該彼此相愛;如同我愛了你們,你們也該照樣彼此相愛。」(若十三34),也帶出愛的精神。 而學校在新學年時新設這些宗教壁畫, 是希望把福音精神一點一滴地種入學生心內,等待種子發芽成長的一天。(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