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_20221016 f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2.10.16
喜樂中學-動態
元朗及屯門天主教兩中學. 學生田徑裁判研習班   (本報訊)元朗天主教中學、屯門天主教中學及香港學界體育聯會元朗區中學分會早前舉辦元朗區學生田徑裁判研習班兩天課程(圖)。 田徑裁判研習班由香港業餘田徑總會技術及裁判委員會委員葉祐淳,香港學界體育聯會中學執行秘書嚴鎮明主講。元朗天主教中學及屯門天主教中學是第一批報讀裁判研習班的中學學生。 兩天裁判課程內容為了令同學對田徑賽例有更進一步的認識及理解,期間播放多條國際比賽的影片,向同學介紹各項比賽規例。同學完成兩天課程後,將會到學界體育聯會主辦的小學田徑及游泳比賽擔任學生工作人員。 另外,元朗天主教中學飛鏢隊早前在多項公開飛鏢比賽獲取佳績,其中在元朗區青年節2022「青年飛鏢共飛翔」獲多個團體及個人獎項,以及在童軍知友社主辦「Quit Party」飛鏢邀請賽,分別獲得銀組團體的冠軍及殿軍,以及金組團體亞軍。(教)   荔景天主教中學中草藥苗圃開幕   (本報訊)荔景天主教中學中草藥苗圃於早前開幕(圖),由荔景天主教中學的生物科及園藝組,聯同九龍中扶輪社合作的發展。透過研究及培植,讓學生認識中草藥的歷史、形態、藥理,以至應用理論。 校長劉廣業在開幕禮上表示,透過中草藥苗圃讓學生親身體驗中草藥的培植作進一步研究,學校也有畢業生現正修讀中醫課程,可為中草藥計劃注入最新的專業元素。此外,該校的圖書館也增加了有關中醫及中草藥等的館藏,部分書籍由九龍中扶輪社慷慨捐贈。 另外,該校早前有學生到訪南昌邨「仁愛之家」作義務工作及探訪服務,讓同學們能從活動中體現耶穌的仁愛精神,學習關愛弱小。現時就讀中四的何佩詩自中一起參與「仁愛之家」的義工服務,她表示,每次派飯前也會跟隨修女一起祈禱,「這正好讓大家感受到耶穌與我們同行,並能夠讓未有信仰的人認識天主教信仰。」(教)   玫瑰崗中學•體驗學習日   (本報訊)玫瑰崗中學早前舉行體驗學習日(圖),在後疫情時期走出課室學習,為學生提供多元學習經驗。 該校為初中同學舉辦各項活動,包括為中一學生舉行攀石和繩網陣活動。透過STEM同樂日,中二同學認識了如何進行無人機編程,並進行氣墊船比賽。中三同學在北潭涌渡假村參加領袖訓練計劃。學生十分投入參與充滿活力的團體活動,從中提升學生彼此合作、溝通、創意和解難能力。 至於高年級同學方面,中四同學在校內體驗了擴增實境閃避球和躲避盤活動。翌日,同學參加學校與香港懲教署在馬坑監獄合辦的領袖訓練營。中五同學分組實地考察粉嶺、灣仔、大澳漁村和昂坪市集的文化景點。學生透過攝影、短片製作、街頭訪問、雜誌出版和口頭匯報,與其他同學分享考察成果。 校方透過體驗學習日,讓學生跳出課室的框架,成為「自主學習者」。 (教)   梁式芝書院•靈修交談初體驗   (本報訊)梁式芝書院早前舉行靈修活動(圖),由校監溫國光神父為校內公教同學擔任周年退省神師,並帶領同學體驗靈修交談。 是次周年退省旨在重塑同學教友的身分,重燃同學的信仰心火。同學在交談中,分成小組,當中有同學分享了自己對疫情中失去與同學相聚機會的失落感,亦有同學表示感恩自己擁有教友的身分,令人欣慰。過程中,同學都全情投入,積極參與。 溫神父亦鼓勵同學可以與朋友、同學、家人等進行靈修交流,藉此模式,可以多了解和明白別人,從而更懂得包容和接納對方。 最後,周年退省以感恩祭作結,同學藉著祈禱,向上主祈求,希望有能力及勇氣把天主的愛在社會中傳揚。(教)  
kjy16_20221002_fade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9.30
德貞女子中學
德藝結合. 跨出校園 學習殘疾運動員自強不息精神
(本報專題)過去有不少殘疾運動員衝破身體的障礙,敢於挑戰極限,發揮所長,成就夢想。同樣,德貞女子中學透過藝術教育,以「突破殘障」為主題,讓學生關注殘障人士在社會的情況,更以殘障運動員不屈不撓的堅毅精神作為例子,向學生灌輸正能量。   該校於上學年透過視覺藝術科,以「突破殘障」主題,在藝術與德育帶出辦學團體耶穌寶血女修會「犧牲、修和,與弱小者同行」的精神,視覺藝術科主任張偉賢指出,整年主題以「德藝結合、跨出校園」為方向,課程上訂下關心弱勢社群作為全年主題,初中以素描及剪紙的藝術媒介,描繪殘障運動員的形象,學生在作品中加入對殘障運動員感覺的詞彙等。   「Powerful、Cheer、Peace、Hope、Fearless」,以及「堅毅、勇氣、刻苦、堅強」等字眼,是學生形容殘障運動員的精神與特質,張偉賢指出,視藝科老師在教授文字藝術設計時,鼓勵學生藉作品說出欣賞殘障運動員的話。   中三學生傅詠恩以紙本粉彩及木顏色創作西洋書法時,認為「Fearless」好能代表殘障運動員面對無畏無懼的精神,以綠色設計代表山,字體畫上兩個人正在攀爬,配上藍色的絲帶,意味著正束縛著運動員面對的困難,絲帶也代表著大海,她希望作品帶出傷殘人士無畏的精神,「他們不怕面對困難,堅持實現夢想。藉著認識殘障運動員,鼓勵我學習以正面態度看事情。」   師徒傳承 以藝術進行德育培育   高中生方面,以藝術家師徒的方式舉辦「德藝傳承——藝術家師徒計劃」,同樣以突破殘障的主題,由學生跟隨藝術家創作,共同創作繪畫和立體的藝術品。張偉賢表示,藝術家向學生傳授藝術技巧, 同時學習從藝術傳揚德育信息。   透過知識脫貧   參與繪畫組的學生聯同繪畫藝術家許婉汶以布本塑膠彩,一起繪畫「突破殘障」的三連畫創作,中五學生蕭潔泳為能描繪出殘疾人士的面貌,事前與組員搜尋相關資料,作品中刻畫了患有不同殘疾的肢體殘障人士,在他們的旁邊也伴著向日葵作點綴,她解釋說:「向日葵朝著太陽生長,反映殘疾人士不受自身殘疾影響,永遠積極向上面對前路。」   另一有份參與繪畫創作的中五生鄧琇文事前與家人觀看一齣改編自真人真事,以香港殘疾運動員奧運田徑賽金牌得主蘇樺偉的電影,在跑步場上找到人生的奮鬥事蹟,令她深受感動,開始留意香港殘疾運動員不屈不撓的精神,「失去雙手也可以參與劍擊運動,行動不便的竟然也可以是籃球運動員,令我反思自己不要時常為微不足道的事情煩憂。」   「把陶泥放在組員的身上,放在肩膊、腰間、手肩等位置,再用風筒吹乾塑造形狀,等待固定形狀時身體動彈不得,令我聯想到殘疾人士因身體缺陷面對的困難。」中六學生陳若琳與同學一起跟隨陶藝藝術家陳翹康參與陶瓷創作,作品已在7月假創意藝術中心舉行的「德貞藝術展」中展出時,她在開幕禮上見到主禮嘉賓之一的香港傷殘青年協會主席吳家榮醫生,吳醫生少年患上骨癌而要截肢,殘疾沒有影響他成為醫生的志向,「他給我很大啟發,尤其我在製作陶瓷創作中,學習到把缺陷化成美麗的藝術品。」藉著藝術創作啟發她多發掘藝術,展示社會上美麗的事情。   秉成校訓「禮義廉恥」   該校在學年內舉辦突破殘障的活動,包括全港小學生繪畫比賽、德貞藝術展,其他藝術活動包括彩繪工作坊、到訪鐘錶設計公司、安排學生與當代繪畫藝術家交流等。   校長許燕姍指出,藝術教育上每年定下學年主題,學生在課堂學習以及學生活動的學習氛圍內,體會到愛與關愛、常懷同理心、懂得尊重他人等,推展正向教育。她期望在校內培養學生關注弱勢社群,建立正向價值觀,使學生「成為一個明禮義、知廉恥的德貞人。」她相信學生在學術與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彰顯該校校訓「禮義廉恥」的精神。(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