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6_20170122sa
mailbox
邦幫你信箱
2017.01.21
吾家有子初長成
兒子今年中三,學業成績不錯,又是學校籃球隊成員,且經常練波。兒子和同學時常討論功課,我要他切記,不回家吃晚飯就早點致電通知;但他卻沒有,吃晚飯時經常仍未回家,或回家後才說已經吃過了。打一個電話回家真的那麼難?是否他已長大,重視自己的朋友,卻輕視自己的家?  孩子到了外面,好像把自己的家拋諸腦後,甚至打個電話回家也做不到,這種情況,真的使父母非常氣餒,原本是家庭的一分子,父母辛辛苦苦養育出來的孩子,現在好像變成了陌生人,不難受才怪。 其實,在孩子的成長期,遇到以上的情況是很普遍的。做家長的,也應了解孩子成長的需要,獨立、自主,正是他們的需要。你的兒子,特別是當與他的「波牛」朋友一起時,他要在朋友間表現獨立;要他在某一個指定時間致電回家,必然被朋友笑他是「裙腳仔」;假若父母嘮叨不已,肯定成為同學朋友的笑柄。這樣,他如何在朋友面前立足?因此,他唯有選擇不致電回家,寧願返家後被家長責怪,總好過給朋友作笑柄。父母要明白這點,才能與孩子商議出解決的方法。 幸好,父母可利用現今的科技解決以上的問題。現今的年青人,利用電話發短訊是很普遍的事,父母可以著兒子在弄晚飯前發短訊回家。因為,將來待他成家立室, 他也應告訴妻子會否回家吃晚飯,免得做多了飯成了廚餘,此舉也可令家人放心。若問題繼續發生,父母可試一試,告訴兒子若他在某個時間前不發短訊給父母,即表示他今晚不回家吃飯;就算兒子在晚飯前回家,也沒有他的份兒。可能很多父母不忍這樣對待孩子,但我深信經此一役,兒子必明白應如何處理吃飯的問題。 可見,儘管是一件簡單的吃飯例子,也可教導成長中的年青人過渡成負責任的成年人;而做家長的,也要明白孩子在成長期的需要,兩者合一,必能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的成長。
kjy06a_20170115s
mailbox
邦幫你信箱
2017.01.14
吾家有女初長成
我的女兒今年十九歲,念大學一年級,她說平安夜要參加大學的聖誕舞會,我著她早點回家,她反要我和丈夫早點睡,不用等她回家。那晚, 我和丈夫看著鐘,遲遲不能入睡, 直至凌晨兩點多,我看見一個男孩和她一起下的士,然後回家;女兒看見我們,還問我們為甚麼不去睡,我說因為等她回來,她卻說已囑咐我們不要等她。邦Sir,我應怎麼辦?  「養兒一百歲,長憂九十九」,前人已道出做父母的心聲。而你們的情況,就是一直未覺察自己的女兒已長大成人; 從這事件,她活像個大人、言談也像個大人,卻把你們嚇了一驚。孩子成長,是一件自然的事,家長亦希望孩子快點長大,但面對子女的成長行為,卻又不能面對。你的女兒已是大學生,她有自己的一套生活方式, 而且她也應對自己所作的事承擔責任;對我而言,她是一個負責任的年青人,因為她已告訴你去哪裡,並告知你們她會夜返,已著你們早睡,不用等她。如果她甚麼也不告訴你,卻於深夜才回家,我想你們更會擔心得要命。 其次,你不接受男孩子送女兒回家,我得反問一句,如果她獨自回家,你又放心嗎?記著,那時已是凌晨兩點多,一個女孩子在街上走也不太好。在社交層面而言,男孩子送女孩子回家也是應該的,是社交禮儀而已,就算是男朋友,你又可以做甚麼?阻止她?學生不應談戀愛?但她已是一個十九歲的大學生了,所以你應以男女社交看待,我相信,若你的女兒談戀愛,她會讓你知。 最後,我要告訴所有家長,對待成長中的子女,不要再以小孩般對待他們。相反, 父母應尊重他們的意見,並要教導他們對自己的言論和行為負責任,不是再教他們這事應做、那事不應做,更不是教他們誰是誰非,因他們已有一套自己的價值觀。
kjy06_20170108s
mailbox
邦幫你信箱
2017.01.07
先天抑或後天?
我的孩子已經三年級了,但腦筋卻好像很遲緩,反應既慢,學習能力也很慢,其他小朋友聽一次便學曉,他卻要聽二次甚至三次。因此,做功課所需的時間比人長,我很害怕他的腦筋有問題,我應怎麼辦?  中國人有一句說話:寧生敗家仔,莫生蠢鈍兒;每個家長都害怕自己的孩子腦筋有問題,未能跟上學習的進度,落後於其他同學。由於我沒有見過你的孩子,不敢單憑你幾句敘述,就可斷定你的孩子有問題,但我相信學校的老師,一定可以從觀察和相處中, 發現你孩子的問題,並給予合適的轉介。 但從社工的角度而言,我們有幾個信念:人是可以從後天學習去改變的;除非那個人有病,否則每個人都可以從後天學習去改變。我們不相信有天生的壞人,天生的罪犯,否則社工的努力便是徒然,除非你的孩子真的是智力有問題,否則我們相信勤能補拙,用後天的方法去改善目前的情況。 第二個信念是:人可以不斷改善自己。我們相信人會不斷使自己進步,當他發現有不足的地方,他會努力去改善自己;因此, 你孩子的問題,可能是他尚未覺得自己學習上有問題,他可能只覺得是父母要求太高,因而沒有改善的必要。所以,家長要令孩子知道, 他的學習態度有問題,並不是家長要求過高,這樣孩子才會改善自己。 最後,我們相信,人有能力尋找資源去改善自己,有人會覺得孩子年紀太少,怎可自己找尋資源?然而,他們的資源就是自己的長輩:家長、老師和社工。因此,家長要學習接受和聆聽,才可成為他們有用的資源,切勿一意孤行,強要孩子接受自己的意見,不妨聽聽他們的看法。這樣,孩子才會向家長講心事,聽到他們的心聲,從而協助他們改善自己。
kjy06_20161225s
mailbox
邦幫你信箱
2016.12.24
又到聖誕⋯⋯
聖誕節快到了,我想送一件聖誕禮物給孩子,但他卻指明要這要那,有時他喜歡的東西卻很貴,若我堅持自己的選擇,他竟拒絕接受我的禮物,甚至 發脾氣。買禮物卻變成爭執事件, 每年聖誕節都為禮物而弄得不開心,作為家長應怎處理?  聖誕節是萬眾歡騰的日子,救世主為救贖我們而降生成人。在這個充滿意義的日子裡,被資本家塑造成消費主義,「食、玩和買」卻成了聖誕節的主題,而互相饋贈禮物也成了必然。父母藉此機會給孩子一份聖誕禮物,表達關心,其實是無可厚非;但孩子卻看準父母的心理,藉此諸多苛索,本來愉快的心情,卻成了衝突的源頭。 如果是公教家庭,家長應從將臨期開始, 解釋聖誕節對基督徒的意義,並教導子女如何預備這節日。如果你要為孩子送上聖誕禮物, 那就做好準備,否則,或會出現今期讀者所述的情況。 若孩子賴著玩具店/公眾地方吵鬧而不肯離開,非要你買給他喜歡的東西時,便告訴他這是他自己失禮,是一個不乖巧的孩子; 如果孩子繼續吵鬧,你可離開,或是他表現不高興,就告訴他所喜歡的東西太昂貴,父母負擔不起。在管教孩子的方法,我一向主張家長主導,切不可讓孩子戰勝家長。所以,家長不要因為孩子表現不高興、吵鬧而給予讓步。否則,下一次他也會用同樣的方法迫脅你,你以後就成了孩子的手下敗將。 還有,平安夜是送聖誕禮物的日子, 理應在Boxing Day才把這份神秘禮物拆開。因此,父母可以事前為孩子預備好禮物,給他們一份驚喜,總比他們在玩具店裡挑禮物,再由父母結賬為好。 最後,父母應教育孩子,聖誕節是一個萬民同歡的日子,孩子也要關心貧窮、年老無依、在病苦中的人。父母不妨在這日子帶同孩子去報佳音、探訪有需要的人或送上一些禮物,好把聖誕的歡樂分施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