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3_20200614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20.06.12
遲到與欠功課
終於上學了,你能順利適應重返校園的生活嗎?無論如何,上學應該是件開心的事,可以跟同學們聊天,一起學習,總比悶在家裡好。在家過著不大規律的生活多月,你現在早上能準時起床上學嗎?還有,在停課期間發放的功課,你是否都能一一完成?以下繪本的主人翁,既遲到又欠交功課,且看看他們要怎麼應對。 《我沒有做家庭作業,因為⋯⋯》 老師問學生為甚麼沒有做家庭作業,學生想出一連串有趣又瘋狂的原因:我沒有做家庭作業,因為⋯⋯我被飛碟綁架;我把鉛筆都送給羅賓漢了;一個不聽指揮的機器人,毀掉我們的房子;小矮人把我所有的鉛筆都藏起來了;我們跟肉食性植物之間發生一些問題⋯⋯老師可沒有那麼容易騙,但為甚麼老師會知道男孩是在撒謊呢?  停課在家期間,老師透過網絡教學和派發功課, 你在家中有沒有按時完成作業呢?這次突如其來的停課,促成了一次史無前例的大型網絡學習實驗。大家也沒有經驗,也是摸著石頭過河。E-Class、Google Classroom、Zoom等平台層出不窮。這份作業要列印出來完成再掃描成電腦檔案遞交, 那份可直接在網上完成,那份要以電郵寄出,再來一條短片上載至YouTube,弄得人頭昏腦脹。如果你不小心欠交了其中一些,不用太緊張,現在完成它就好了,才不用編造天方夜譚的謊話來騙老師呢!  《遲到大王》  約翰派克羅門麥肯席又被老師罰抄了,原因是他連續幾天也遲到,但老師認為他說的原因都是謊話,包括被鱷魚吃了手套、被獅子咬破褲子和被巨浪沖走。直到有一天,老師遲到了,原因是老師被大猩猩抓到屋頂上去⋯⋯ 剛回到正常的生活規律,要準時上課了,你有否因睡過頭而遲到呢?雖然離暑假只有一點點的時間,但現在畢竟是正式上學,我們應該重拾正常的生活規律,不要做「遲到大王」。故事中約翰的理由聽起很像是胡扯亂說,可是故事的結局暗示約翰並沒有說謊呀!雖然故事的前部份佈局跟《我沒有做家庭作業, 因為⋯⋯》的相似,但作者約翰.伯寧罕更傾向守護和體諒兒童的心,反過來質疑成人的草率妄斷,他是否言中你的心事呢?   繪本小寶庫 有一些繪本不在於教化孩子,不用作傳授知識,而是與孩子一同感受、一同經歷壞情緒和傻念頭,像是著名作者莫里斯.桑達克的作品《野獸國》(《Where The Wild Things Are》),當年出版時曾引起極大爭議,評論家認為書中描述的壞行為對孩子有負面影響,但此書歷年來讓萬千小讀者感到被理解,因而得到療癒,至今已成為繪本中的經典。其他性質相近的繪本還有《生氣的亞瑟》(《Angry Arthur》)、《小毛,不可以!》 (《No, David!》)、《壞種子》(《The Bad Seed》)和《我好想搗蛋》等。我相信孩子的本性是善良的,縱使偶有壞脾氣和壞行為,他們仍然期待被理解和接納。繪本所體現的接納,已能達至某程度的療愈。
kjy03a_20200315s
BackToOldTestament
回到舊約
2020.03.13
偵察耶里哥(參:若蘇厄書章 第二章)
若蘇厄派出兩個探子去偵察耶里哥,他們就去了,住在一個名叫辣哈布的女子家中。 有人向耶里哥王報告,有兩個以色列探子進入辣哈布家中。耶里哥王遂派人到辣哈布家中,要她交出那兩個以色列人來。 她回答說:「他們的確來過這裡,但天黑快關城門時, 已經出城了。若立即去追趕,也許還可趕上他們。」 來問的人便沿著約但河,直向渡口去追趕。 原來辣哈布早把探子藏在天台的乾草堆內。辣哈布就上到屋頂,對他們說:「我既然保護了你們,請你們指著上主起誓,當以色列人進城時,保證我的父母、兄弟、姊妹都免於死亡。」 探子回答她說:「請妳把一根朱紅線繫在窗戶上,縋我們下去,使我們安全出城。這樣,當上主將這地方交給以色列人時,必會善待妳的親族。要緊記,當以色列軍隊入城時,這根朱紅線一定要繫在妳縋下我們的窗戶上,並叫妳所有的親人,都聚集在這屋子內。這樣,便會保存性命。」 於是辣哈布用繩子將二人由窗戶縋下去,因為她所住的房子是靠在城牆上的。
kjy07a_20190922s
icon59
香港故事
2019.09.20
一塊「薄罉」一把葱的背後
開學了!每逢這日子,時下的家長都忙著給小孩添置新書包、新文具和新校服,但在老香港,大部分家庭都窮,哪有餘錢讓孩子把上學的裝置翻新?許多老港人唸的是徙置區屋頂的天台學校,學費每月一元。那時學生苦,老師也苦,每月只有約三十元工資。 天台學校盛行於五、六十年代, 之前,市區有教會學校和官立學校, 郊區及鄉村的小孩通常都上私塾。又稱「卜卜齋」。「卜卜」形容敲打聲音,「齋」是讀書處。私塾的教法主要靠要背書,學生背不熟,老師就拿一塊長形木板或竹片打學生的手心,人們便幽默地把私塾稱之為「卜卜齋」,教材多是《三字經》,《千字文》等古代開蒙讀物。一般在冬季尾禡(農曆十二月十六)後開學,稱為「開冬學」。 從前小孩一般在七歲入學。開學那天, 天還未亮就出發。家境好的學生頭戴卜帽, 穿一襲長衫馬褂,十足一小文人。母親會預備一籃子東西讓小孩帶回學校。有一塊以菜葉包著的糯米薄餅,寓意小孩的屁股常黐著椅子, 即會讀書專心。這薄餅又叫「薄罉」,動手泡製的必須是一些有子有孫的「好命婆」;還要有一大把葱,寓意聰明好學;加上一條藤條,寓意接受先生教訓;芹菜一棵,表示勤勞;蒜頭一枚表示會識蒜術(算術);木尺一把意謂將來良田萬頃;紅雞蛋代表獲新生;還有保平安的利是及糖果,糖果要分給同學吃完,寓意不自私。據說有齊這「八寶」,小孩以後讀書就會無往而不利了。 本文插圖改畫自兩幅五十年代老照片。上圖描寫的是一位哥哥送兩位弟弟去上學。那年頭,許多長兄長女一早便得去打工幫補家計,讀書的機會常讓給了弟妹。左圖畫的那時小孩做功課最常見的鏡頭。香港後來人材輩出,有許多傑出人物小時便是在類似的環境裡讀書的。 
kjy07a_20190317s
icon59
香港故事
2019.03.15
「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若你住在公屋,家中沒自己的書桌,想學鋼琴卻負擔不起…… 在現時的香港,大概會被歸類為貧窮家庭。但老港人都說,「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五、六十年代,初來港的人找不到工「衰到瞓街」是平常事,能住寮屋已算不俗,但會遇上火災,「打風」時連屋頂的鐵皮也被吹起,一家大小得躲到床底下避雨……那時父母忙著「搵食」,兄姐都得照顧弟妹,「三斤孭兩斤」是等閒事。有些父母還用手推車,紙皮箱把嬰孩帶在身邊,能一家大小活下去便是幸福。廉租屋出現前,環境稍好者住「唐樓」板間房,一家七口一張床,幾十人共用一個所和廚房。即使到了七十年代, 香港經濟起飛,但樓價更起飛,港督麥理浩許諾的「十年建屋計劃」半途而廢,窮人上樓難,買樓更難。許多人的月入都只能用來交房租,餘錢未必夠一家吃喝。 但那時港人沒幾個覺得自己窮,這便值得深思了。 假如你住板間房,卻常透過電視看到半山洋房;想讀書得到公共圖書館借,卻在地鐵中遇到許多人用IPAD閱讀; 吃著昨晚的剩飯剩菜,網上卻充斥著鮑參翅肚的美食節目……這些畫面都不斷地在提醒, 「你是窮人」。媒體過份渲染「貧窮」標籤, 似是而非的道理更充斥於耳,彷彿「沒錢學樂器會輸在起跑線」、「不讀直資沒法脫貧」, 讓我們從小就將所有成敗歸咎於環境:成績不好是因為沒錢補習,跟同學不合群是因為沒錢參加遊學,而忘記了「命運可掌握在自己手中」。世上的確有貧富之分,一個正常的社會不該擴大貧富差距。但我們最好記住:貧不足羞,可羞的是貧而無志。起跑線當然有作用,後勁是誰也預計不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