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8_20160522s
icon47
創作天地
2016.05.21
創作天地〔2016.05.22〕:文章
郊遊日   一個藍天白雲的早上,爸爸和媽媽帶我到元朗公園野餐,我們的心情輕鬆又愉快! 我們乘車到達目的地後,我嗅到花兒的香氣,又聽見小鳥悅耳的歌聲,還看見鮮豔的花朵,更看見綠油油的草地。 美景當前,我率先躺在草地上假裝睡覺。爸媽便忙著擺放用品。然後,我們坐在草坪上玩皮球。當我玩倦了,我們便一起吃美味的午餐,午餐有火腿三明治、蘋果汁和葡萄。吃過午餐後,我們坐在草地上談天說地,樂也融融。 愛開玩笑的爸爸忽然張開大口,像一隻數學怪獸,扮鬼臉戲弄媽媽,媽媽被嚇得跳起來,我立即拍下照片作留念。最後,我盪了鞦韆,像飛鳥在空中飛來飛去,看見藍藍的天、綠綠的草,多麼奇妙啊! 我能欣賞天主創造的美景,實在感到很興奮啊!天主,多謝祢!   林思叡 深井天主教小學 二D     果園趣事   放假了,我和爸爸媽媽一起到鄉下的果園裡玩。 果園裡面有很多果樹,例如,有楊桃樹、龍眼樹,還有荔枝樹呢!那裡養了幾百隻雞和鴨子,果園的主人向我們介紹,為了保證用天然放養的方式養雞,那些雞和鴨子都是可以在園子裡走動,吃從樹上掉下來腐爛了的楊桃。這樣,雞隻的糞便會變成果樹的肥料。 我和其他小朋友摘了一些熟透了的楊桃,用它們來餵雞。我首先扔了一個楊桃到雞群裡,牠們先是吃了一驚,警惕地四處張望,接著爭先恐後地搶著吃,生怕吃虧了似的。有一些雞很調皮,牠們跑到果園外,我只好拿起棍子去趕雞了,一口氣趕了十幾隻雞回果園裡。有一隻雞最調皮,我只好扔下棍子,捋起衣袖,把牠逼到角落裡,一手抓著雞的翅膀,另一隻手托著雞圓滾滾的肚腩,把牠送回到籬笆內。 今天我在果園裡玩得真開心,我還學到了一樣新的本領,學懂了趕雞。趕雞原來是這樣簡單的,那就別說趕羊了。   鄒瑞元 聖嘉祿學校 三B   遊濕地公園   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明媚,我和嘉嘉一起到香港濕地公園遊玩。 經過約一小時的車程,我們終於到達了位於天水圍的香港濕地公園。公園環境十分優美,綠樹成蔭。踏進入口處,沿著林蔭路一直走,不久便來到第一個景點——貝貝之家。貝貝是一條鱷魚,身形龐大,粗糙的皮膚配上一張血盆大口,又紅又小的眼睛射出一道兇光,要是被牠尖銳的牙齒咬一口,肯定沒命了!貝貝的爪子十分鋒利,尾巴又粗又長,游泳時輕輕地擺動四肢,把身體浮在水上,慢慢地向前游,就像一根木頭般漂浮在水上。 離開貝貝之家,向右拐,聽著鳥兒的歌聲,很快便到達演替之路。演替之路的兩旁是荷花池,陣陣清香隨風飄散,沁人心脾。荷花千姿百態,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才展開兩三片花瓣,有的正向我們露出燦爛的笑容。一陣清風吹過,荷花擺動著身子,踏跳著優雅的舞步歡送我們。 沿著小路直走,穿過觀鳥屋,向前步行大約兩分鐘,就來到最後一個景點——紅樹林浮橋。這條浮橋是由木板連接而成,搖搖擺擺,不時還發出吱吱呀呀的聲音,嚇得我們連聲尖叫呢! 浮橋下的招潮蟹十分有趣。牠們橙色的身體上有些白色的圖案,鉗子一隻大,一隻小,真可愛!牠們吃東西時,左一下,右一下,慢慢咀嚼的樣子更可愛了。 夕陽西沉,我們沿著剛才的路一直走,在路燈的映照下,離開香港濕地公園,離開這個美麗的地方。今天,我度過了十分難忘的一天。   朱泳曦 嘉諾撒聖方濟各學校 五D   簡體字   香港該用簡體字嗎?相信大家對繁體字和簡體字都有一定的認識,無論書本、電腦或面書,日常生活都使用繁體字。近來,香港政府推出使用簡體字的政策,我個人認為政府不應該推行這個政策,有三個主要原因: 第一,繁體字一直是傳統的字體,簡體字只是在五十年代為了一些學識淺薄的人而創設的。繁體字遠古至今已存在,假設我們只為了遷就一些新移民而轉用簡體字,我們會漸漸忘記了繁體字,這樣繁體字便會失傳了。 第二,要改變由出生至今熟悉的繁體字,談何容易?當看到書本上的字體由繁體轉變為簡體,學生的壓力就會無形增加。我認為簡體字只會為學生帶來額外的壓力。現今學童學業上的壓力已不容忽視,香港發生學生跳樓身亡的事件是非常不幸的。 第三,假設政府真的要照顧新移民的認字問題,那就不只是單憑改變字體。因為香港也有少數族裔,例如菲律賓、印度等學生也會遇到相同的問題,難道我們應該再加設菲律賓文或印度文嗎?所以,我認為香港特區政府只是表面上幫助一些新移民解決認字的煩惱,並沒有全面解決他們適應的問題。 究竟香港政府是否只因為中央的壓迫而提出此政策,有沒有深思熟慮作全面的規劃,以協助新移民?是否不顧近期二十宗學生因壓力大而跳樓的事件,繼續施加壓力給學童?又是否因為只顧中央而忽略了繁體字是傳統的字體?最後,我懇請政府三思,不應採取改用簡體字的政策,這樣繁體字便能繼續流傳下去,學生也不用被字體問題而加重學習的壓力了!   鄭凱晴 華德學校 五A   給老師的信   親愛的劉老師:   你最近工作順利嗎?近況如何? 回想起二年級第一次參加英文朗誦時的情景,實在令我難以忘懷!也非常謝謝你呢!當時,我膽子小,對自己又沒有信心。因此,我決定參加英文朗誦比賽。最初,善忘的我沒有把誦材背得很好,而且聲音也不響亮,感情又不夠豐富,更重要的是我害怕上台表演。那時,我沮喪極了,心想:唉!我還是放棄吧!再繼續練習也沒用的,只是浪費時間呀! 誰知,你不僅沒有責怪我,還鼓勵我繼續努力,並用心地教導我,提醒我需要改進的地方。一次又一次的練習,令我對英文朗誦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得到老師的鼓勵,我實在感激不盡呢!比賽當天,雖然我還是有點兒緊張,但我想:只要盡力而為就好了,把情感全都表現出來吧。結果,我取得了亞軍!我認為這是全靠劉老師的教導,我真的非常感謝你。 通過那次英文朗誦比賽,我的英文水平提高了,我還深深地明白到做事一定要有自信。我以後會勇往直前,積極面對任何事情,不會辜負老師的期望和教導。夜深了,下次再談吧!     祝 身體健康 學生               張燁香敬上 十二月八日   張燁香 黃大仙天主教小學 六A   媽媽笑了 直到今天,我還記得四歲時媽媽那一抹讓我刻骨銘心的微笑。 在我四歲時,日子過得很平靜。可是,某一夜,我醒來後,媽媽突然發現我的太陽穴附近起了一個手指頭般大的肉瘤。年幼無知的我還以為頭上的不速之客是一隻醜陋的寄生蟲呢!媽媽看到後,嚇得花容失色,她二話不說,馬上帶了我到附近的醫院,進行全面的身體檢查。 一連串繁複的檢查,只見媽媽愁眉苦臉,不斷追問醫生我頭上究竟長了個甚麼。在等待報告的一星期內,媽媽一絲笑容也沒有,眼神滿是焦慮、憂心。那時的我認為媽媽太過杞人憂天。可是,當她談起此事時,還強撐微笑,安慰對此事毫不在乎的我。可笑的是,我照常玩,正常睡,完全沒有留意到我摯愛的變化。 取過報告後,媽媽得知我頭上只是長了一個粉瘤,頓時鬆了一口氣。但當醫生建議要給我做手術切除粉瘤時,我感覺到她心中剛放下的心頭大石馬上又提了起來。也許,媽媽知道任何手術也會有一定的風險,當我被推進手術室時,我向外瞟了一眼;媽媽眼神裡,流露著她無窮無盡的關愛與擔心。 幾小時後,手術完成了。我慢慢從強光中睜開眼睛。迎面來的,是媽媽那一抹喜悅的笑容,有如冬日陽光,如黎明曙光,如黑暗中的燈塔。它是多麼的温馨,多麼的和煦,多麼的温暖。那時的我,竟看得痴了。我反應過來後,才明白到這次手術的成功,全賴那一抹燦爛的笑容。   張智傑 香港嘉諾撒學校 六D    
kjy02_20160131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1.30
聖文德天主教小學 和平使者
為他們要稱為天主的子女。」(《瑪竇福音》5:9)昔日,聖方濟.亞西西遠赴埃及向回教徒宣講基督,得到蘇丹王的禮遇和讚賞。聖方濟酷愛和平的事蹟,數百年來,傳頌至今。聖文德天主教小學(下簡稱「聖文德」)全體四年級學生在去年底的聖誕節前夕,步武辦學團體方濟會會祖聖方濟的芳表,向鄰近的伊斯蘭鮑伯濤紀念小學(下簡稱「鮑伯濤」)伸出橄欖枝,進行互訪交流,一起唱歌、玩遊戲和分享美食,共享聖誕的喜樂與平安。 社區鄰人 今次與聖文德學生交流的均為鮑伯濤的居港南亞裔學生。其實,這次會面前,聖文德學生經常或偶然都會在街上碰見南亞裔人士,卻鮮有溝通,對他們普遍存有的印象一如就讀四AN班的張展俊所言的: 「好奇怪」、「陌生」,甚至更會像就讀四EL班的李曜冲所指的: 「壞人」、「不應該住在這裡」。引致曜冲產生這樣的印象,源於某次他在街上看到遠處有南亞裔人士與本地人在說話,他們看似互不相識,曜冲也聽不到他們在說甚麼,但不久那位本地人看似不高興地走開了,曜冲就認定那南亞裔人士應該說了一些不好的事情。而就讀四BR班的莫思騏所居住的大廈則有些南亞裔人士居住,她只跟他們用英文說了一次「你好」之後,便再沒打招呼了。她坦言對他們沒有壞印象,只是生怕自己英文不濟而難以溝通。 活在同一社區,份屬鄰人,可是由於南亞裔人士的外貌、膚色、語言和衣著等與佔社區大多數的華人有很大的分別,令華人小學生或多或少也受主流價值觀的影響,普遍對南亞裔人士的印象都停留在想像。不過,自從透過學校的安排,有機會與鮑伯濤學生交流後,曜冲、展俊和思麒的想法都有改變。 雖然曜冲和展俊不肯嘗試讓同組的鮑伯濤學生,在他們的手上繪畫民族花紋(hena);而與曜冲一組的鮑伯濤二年級女學生,不肯唱歌又不吃他們二人一起試做的麥芽糖夾餅,但曜冲還是覺得那位女學生以至南亞裔人士都很友善。「她因為不認得歌詞的中文字,所以不肯唱歌;至於麥芽糖餅,可能因為他們飲食習慣的禁忌才不敢吃吧。」由於陌生而形成的隔膜和片面印象,親身接觸和溝通後便消除了。 文化交流有助促進不同族群的互相了解,朝著和平共融又邁進一步。就讀四DS班的羅佩斯之前都曾在遊樂場與南亞裔小童一起玩樂過,今次交流活動後, 當佩斯聽到同組的鮑伯濤學生對她也很愛吃的麥芽糖夾餅表示欣賞後,她更是喜上眉梢,「那位學生說麥芽糖夾餅很好吃,她會自己做,並與家人朋友分享。」這次經驗更鼓勵佩斯日後多主動與其他族裔的人士溝通。佩斯說:「以前經過他們身旁,我會嗅到一股奇怪的氣味;自從接觸後,我發覺那是他們族群的獨特氣味。」思騏眼見與她接觸的南亞裔學生都會說廣東話,便放心地與他們溝通。此外,更因為今次的經驗,讓她在街上碰到要說英語的其他外籍人士,也放膽地與他們溝通,還玩了一個開心的除夕夜。 接納差異 這個交流計劃的構思源自聖文德課程發展統籌主任王嘉敏老師,去年她藉工作的接觸,得悉南亞裔學生在港的處境,讓她萌生起今次的互訪。活動後,王主任了解到該校學生對於在港少數族群的看法而感驚訝。「近幾年,我們每年都會安排小四學生與社區人士交流,過去曾探訪聽障和智障人士等,學生反應積極,紛紛上前去服務他們。這次,他們最初的反應相對冷淡。因為不理解,學生心底裡存有偏見而不自知,這些不易被察覺的觀念卻影響我們與社區人士的睦鄰關係。」活動前,王主任安排了基督教勵行會的社工為學生到校講解,介紹南亞裔人士的飲食和衣著打扮等生活習慣,並讓學生試穿他們的服飾。交流活動當天,活動內容和獎品均由四年級學生分工設計和安排。他們分成兩組,一組留在校內做接待,另一組則外訪。事後,校方進行了問卷調查,結果顯示,近八成以上學生支持及非常支持這次服務,願意付出玩樂時間,與他人一起分享快樂,另有87%的學生對學校的聖誕節聯歡沒有舉行「大食會」表示不介意,並喜愛藉著設計活動與他人同樂。更有近八成學生表示願意再次參與同類的服務。 該校校長張偉菁滿意活動的成果,「今次只是同類活動的第一次,我們稍後會有其他跟進活動。我們不期望學生在到訪前後有很大的分別,畢竟要接納與我們生活習慣很不一樣的族群,需要時間。」王主任亦表示首次活動的構思只要求該校學生主動示好,並不要求雙方有太多的交談。她倆均認為活動鼓勵學生對居港少數族裔友善,接納他們作為社區的一份子,就像昔日聖方濟致力促進與其他族群的和平共融。(敏) 
kjy03_20150614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5.06.13
我不是西貢小子,我是地球人﹣﹣王少寬
   有一次讀書會,跟參加者談到混血兒的問題,得到一個很有趣的見解。他們對混血兒都抱著一種欣羨的態度,覺得他們的鼻子高高,輪廓鮮明。我問他們:「真的這樣嗎?如果這混血兒是中印混血兒,或是中越混血兒呢?」他們的態度立即作了一百八十度的轉變。我很奇怪他們為甚麼會有這種想法。不同國籍、不同種族之間,也有高低之分嗎?  少年小說《西貢小子》的作者張友漁用文字引領我們,走進過埠新娘阮氏好和五年級男孩王少寬的內心世界,真切地感受他們離鄉別井的孤寂,和面對文化衝擊時的無助。 越南女子阮氏好為了讓在越南生活的家人脫離貧窮,隻身來到台灣,嫁給一個素未謀面、且因患小兒麻痺而雙腿殘疾,需要撐柺杖的三十五歲鐘錶修理匠阿新。這是一宗婚姻,還是一宗買賣呢?  「我們花這麼多錢把你買過來, 不是要你當少奶奶的」 阮氏好的婆婆對她說的話,正正反映過埠新娘的悲慘命運。來到台灣,阮氏好面對最大的難題,就是家中的婆婆對她的成見很深。初到台灣,阿好不論國語還是閩南話都聽不懂,語言的隔閡激化了兩人的誤會。阿好的最大心願是希望婆婆將她當成真正的家人,可惜婆婆只是將她看成傭人,要她每天忙個不休,動不動便罵她懶;不許她說越南話,在她背後講她的壞話。對於婆媳之間的不和,夾在中間的阿新選擇了不聞不問,無動於衷。沒有娘家可以回,又不能依靠丈夫的阿好,只可以獨自躲在廁所裡哭,得不到一點慰藉。而婆婆不分由說,冤枉阿好偷了她原來是自己忘了放到哪裡的黃金項鍊,這事更將二人的衝突推向了一個極點。兒子少寬也因為這事,有了逃家的念頭。 少寬為了要逃離家中的紛亂,跟隔壁班的同學去了網咖打電動。沉迷在炫目刺激虛擬世界的少寬,忘記了自己是誰。於是,家人就是一根能將他拉回來的繩子。爸爸決定教他修錶,在鐘錶的「滴答」聲中,兩父子的距離走近了;少寬開始明白爸爸的想法,也明白爸爸不會放棄壞了的錶,同樣也不會放棄他。 王少寬因為要學國語,又要寫媽媽規定的越南文,對學習感到十分痛苦。加上他在學校受到同學欺凌,他所參加的學習小組被叫成蠻夷小組,他被人取了個「西貢小子」的外號。各種各樣充滿歧視的標籤讓他感到十分憤怒, 於是,他變成動不動就用暴力解決問題。 「越南人只會生,不會教」 有一次,少寬因為被侮辱而出手打傷同學後,母親因而受到更大的侮辱。身份的認同一直是困擾著少寬的事。社會上難免會對少數族裔存有誤解或偏見,要撕掉標籤,能夠接納自己的血統,欣賞自己的傳統是一個方法。不論是媽媽穿上奧黛(越南女子的傳統服飾)自信滿滿地走在街上,讓人注意到她的傳統美,或是像少寬的中印混血插班同學徐飛燕般,為大家獻唱印尼的歌謠;少寬後來也因為用越南話幫助警察翻譯一個越南女子的話而感到自豪。只要你尊重自己的文化,便明白自己其實也是地球的一份子。 《西貢小子》中的人物都能找到一份值得他奉獻一生的事業。住在少寬隔壁,開二手書店的眼鏡仔,埋首於武俠小說的創作,終於獲得獎項,得到認同;少寬的同學阿福立志要成為補鞋師傅,要將舊鞋子修補得不再滲水;媽媽要成為王家真正的家人,努力的去學習中文;少寬的爸爸專注於修理鐘錶,更是碩果僅存的修古董錶師傅。而少寬也從跟隨爸爸學修錶而開始找到自己想走的路。就算是多平凡的事,也可以成就大夢想。   在我們的身邊,不乏遇上新移民或少數族裔的機會,我們要怎樣跟他們相處呢?少寬班的周老師做了一個好的比喻:「森林裡的樹不會去抱怨身邊那棵樹和自己不同種類的樹,這樣才能創造多元又美麗的森林,我們要有大樹的胸懷,讓各式各樣的生物在樹上自由生活」。
kjy06a-20150524
icon48
微風細語
2015.05.23
五個窮人的天使
  「你看了《五個小孩的校長》嗎?」近期,這一齣港產片成為了朋輩間的話題。電影內容講述一所面臨「殺校」的鄉村幼稚園, 只有五名家境貧困、無力轉校的小童,主角呂麗紅甘願接受非一般的低薪酬(每月港幣四千五百元),擔任這所幼稚園的校長。電影中,每個小孩都背負著淒涼的身世:有父母雙亡的、貧困被迫遷的、少數族裔和新移民家庭等。呂校長帶領他們面對逆境(例如教導孤兒珠女克服對「行雷怪獸」的恐懼),勇敢地尋找夢想。這齣電影是根據真人真事改編,主題健康,而每個老老嫩嫩的角色都演得真情流露,難怪會成為近期城中的話題。 呂校長堅持孩子要受教育的信念,她不怕惡霸土豪的騷擾和旁觀者的冷嘲熱諷,令我想起聖經中曾說過為「最小的兄弟」所做的, 便等同侍奉主的訓誨。一直以來,天主教在香港作育英才,建樹良多。較特別的例子是在2001至2002年期間,時任助理主教陳日君呼籲教區學校如仍有學額,可為那些持有「行街紙」的兒童提供短期教育,讓當時五十八名沒有本地永久居留權的兒童,能夠在天主教小學接受教育,直至臨時居留期屆滿被遣返為止。這次事件曾引發社會上激烈討論,究竟社會應堅守法治,只讓合法居民享有學校資源,還是基於人道精神, 讓孩子接受教育?我認為法治制度是現今文明社會的重要基石,但假如過份盲目因循規條法典,而抹煞社會在道義上對弱勢社群應有的關懷,恐怕香港只會淪為一座滿是弱肉強食的怪獸森林。 呂麗紅校長是女中豪傑,她扭轉了這所幼稚園被迫關閉的命運。但我們不可以只崇拜英雄而袖手旁觀。其實,天主賜給每個人不同的天賦,相信你也可以成為「五個窮人的天使」。最近,便有五位聖文德天主教小學的同學,共同泡製了「五個小孩入廚房」的愛德行動去服侍貧窮的人。這五位同學的努力,連香港政府新聞網也有載錄,有興趣的同學可登入收看。 《五個小孩入廚房》 2015年4月12日(新聞速遞)  http://j.mp/1FzmHS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