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6a-20150628
icon54
花生老師
2015.06.27
我的老師
   我很感恩,學生時代遇到一些好老師。只是說來慚愧,從小,我的志願並不是當老師。不過,自從事教育工作以來,才發現這些老師的言行,處處影響著我。 伍老師是我念小學五、六年級的班主任。當時,伍老師剛從師範畢業,雖然她沒有太多的教學經驗,卻教我們這「普通班」心悅誠服。一次,伍老師派我代表同學,參加校內舉辦的朗誦比賽,我知道自己只有陪跑的份兒,只因獎項大都落在「精英班」手中。比賽結果一如我所料, 比賽結束後,伍老師送我一張純金色的卡留念,上面寫著我代表全班參加比賽。對我來說,這張「金卡」比打印出來的獎狀更有意義。 一次校外旅行,在旅遊巴士上,我坐在伍老師後面。當時,我正和同學談起一些興奮的事,我多番說:「好『正』呀!」,伍老師突然別過頭來,提醒我「正」字有點粗俗,不宜多說。我有點不好意思,更覺得驚訝,不明白何以連「正」字也不該說呢?  以現時的標準來看,伍老師似乎嚴苛了一點;但這正好反映那時的老師對同學和自己的言談舉止甚有要求。今天,留意到一些同工,可能為了與學生打成一片,又或是個性使然,跟學生說話的時候過於輕佻,「乜水,乜料」、「幾多粒鐘」之類的說話,我也偶爾聽過。 周老師是我的中史科和國文科老師。她弱不禁風的個子藏著堅定的意志。周老師上課嚴謹,教書的時候很投入,散發出來的盡是文人氣息。她做過的事,說過的話, 我都記在心上。 一次,周老師用了一整節課來跟我們討論人生最重要的是甚麼。我不明所以,事後才知道老師得悉有同學在測驗時作弊。 當老師發覺我們沒有帶筆,便笑說:「讀書人,怎可以不帶筆?」 當同學做錯事,老師便氣極地說:「人必自侮,而後人侮之。」 當我灰心失落時,就想起老師說過:「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 我知道周老師很疼愛我,不過,那時向我發檢舉紙的又是她。 在中五畢業營刊上,周老師用隸書親筆書寫: 「陸沉未必由洪水,誰為神州理舊疆」。時為1990年,不知我們這班年少無知的學生,有多少人明日老師的心懷?  我知道伍老師和周老師一定會忘記這些事了。正如我那些長大了的學生,談起我的瑣事,我也會沒甚麼印象。正因如此,我常提醒自己:老師的一言一行, 默默地影響每一個生命。
kjy11_20150628
icon19
青苗天地
2015.06.27
2015.06.28
   指揮的遺作  陳兆昌 香港華仁書院 四Y     吹了樂曲的最後一個音符,掌聲如雷般響起。看著台下觀眾一張張的笑臉, 我的臉上也露出笑容。鞠了躬,跟指揮握了手,我回到後台坐下來休息;看著自己的樂譜,想起了三年前已故指揮吳老師撥給我的電話。 吳老師是學校中樂團的指揮。自小學二年級,我已經在他的指揮棒下演奏, 參與過多次演出,為我的音樂生涯添上了不少的樂趣和寶貴的經驗。我升上中一的時候,吳老師患上了癌症,時常不能出席樂團的練習。然而,每當見到我的時候,他都會說:「你耐心等候吧!我很快就能回來的了!記住努力練習喔!」 在他患癌症那年的學校週年音樂會前,他撥了個電話給我,說:「這次音樂會,你演奏一首我作的樂曲吧。我相信你能夠勝任的!」當時,我真的感到非常驚喜,我只是一個中一的學生,老師竟然讓我在全校面前獨奏一曲!知道了這個消息之後,我每天都非常起勁地練習,因為我知道有人賞識我,有人看好我。 可惜,在演出前夕,我收到吳老師不敵癌魔的消息,他在睡夢中去世了。樂團因沒有足夠時間為吳老師的樂曲作伴奏排練,便從音樂會中取消這項目了。我感到非常失望,也替吳老師感到悲哀。指揮家在未能演奏自己創作的曲目前去世,那是很大的遺憾。 今天,我站在禮堂舞台上的最前方,奏出三年前吳老師留下的遺作。這樂曲背後的故事,正是描繪吳老師的樂團幾年來所經歷的起伏。我帶著一個重要的使命,就是完成吳老師的心願。 演奏途中,心中不禁浮現了樂團在吳老師離去後的困苦情景。吳老師離開以後,樂團的士氣大跌。兩年過去,樂團一直未能在校際比賽中獲得獎項,團員的人數更是愈來愈少了,樂團差點要面臨結束的局面。這樂曲描述的一個背井離鄉的人在悲訴著心中哀傷,正是樂團在幾年內的遭遇。當演奏到樂曲的後半部分, 我的情緒由悲傷蒼涼轉到喜慶熱鬧,樂曲則描繪故事的主人翁多年後回歸故鄉時歡樂的情景。這讓我聯想到樂團過了士氣低迷的兩年後再次吐氣揚眉,在校際比賽中名列三甲。樂曲進入尾聲,全曲高潮時,音樂的氣氛熱烈歡騰,樂曲在一片熱鬧的氣氛中結束。吹畢最後一個音,我的心安靜下來,享受觀眾的掌聲。我的使命完成了,這次演出令我畢生難忘。    對話開始  潘海怡 梁式芝書院 三乙    當生氣時激憤地破口大罵,當面對選擇時滿肚困惑,當失敗時痛苦的失聲吶喊,當遇到錯折時的咒罵不停,種種都是我們對世界的抱怨,而那萬能的造物主就是萬物的根源。我們常常向祂質疑:為甚麼我的人生如此失敗?為甚麼要挨餓?我究竟做錯了甚麼?《與神對話》這本書就是你與神的一次對話。 生活中,我們遇到大大小小的問題,悲歡交集,我們無法預知它們的來臨。書中提出許多關於生活的真知灼見,向我們訴說了一種正確的生活態度。當作者覺得身邊缺乏知己,沒有人肯聆聽他的聲音而埋怨不停時,神告訴他「交流」的含義很豐富; 若我們只用嘴巴交談,就會受到話語的束縛。神教導我們應用感受與人交流,感受是靈魂的語言,只有內心的感受才是真實的自己,而最美好的感受是世人稱之為愛的感覺。正因此,天主一直用祂的力量,把祂的信息送給世人,直到我們都領受了。當然, 我們也能朝祂祈禱,開始真誠的交流。 我們曾經不相信天主,質疑祂的存在。我們總在想為甚麼每當我們孤獨、失意、無助的時候,祂都不曾出現;我們懷疑祂是否與我們同在。當作者也倍感疑惑時,他要求天主立即現身;天主卻告訴他,其實祂早已出現在眼前,在我們目光所及的地方。所以,天主會跟每個人對話,出現在每個人身邊。我們不需執著地要求祂給我們一個不容置疑的證據,因為我們是用心、用感受與祂交流。 透過這本書,我發現天主是會與我們對話和相遇的,我們要觀察、去聆聽。天主或是出現在下一首動聽的歌,或是在下一篇你讀的文章,又或是下一部你看的電影的情節,又或是下一個你會遇到的人,或是下一條河流、下一片海洋、下一陣拂過你耳朵的和風的低吟。這些都是天主的工具,所有的地點,祂都能去到。只要我們願意聽,祂將會與你說話。天主一直都在,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臨在。    慕道的旅途  陳麒安 香港鄧鏡波書院 二丁    今年復活節,我在灣仔聖母聖衣堂領洗,成為新教友。我很高興可以加入天主教的大家庭。領洗以後,聖堂為我們新教友舉辦了「新教友迎新暨善會簡介會」, 讓我們能夠更了解天主教會。就這樣,我加入了聖堂的輔祭會及青年聯會,也加入了慈幼會的慈幼青年會。這些善會的活動給我有機會與其他青年玩,讓我們能互相認識。 慕道的旅途中,我最感謝的人是江志釗神父和馮定華神父。他們平常都有到我校,主持清晨彌撒。有一天,清晨彌撒後,江神父問我想不想領洗,我立刻爽快地答應了他,因為我想更認識天主教。我參加了江神父負責的慕道班,學習道理。這一年多的時間,我不但增加對天主的認識,還確定了自己的信仰。我想盡快領受入門聖事,成為一隻純潔的羔羊。 江志釗神父及馮定華神父都是我最先認識的神父, 他們引導我認識天主,教懂我很多關於天主的真理,我很感謝他們。我會繼續努力認識天主,尋找真理,並希望能夠為教會服務,從中找到天主對我們的愛。    滑 梯  黃彥嘉 聖羅撒書院 二C     從小學升上中學,我就像在遊樂場裡的滑梯上,從這一端滑到另一端。我的人生已玩過兩次滑梯:第一次,我從幼稚園滑到小學;第二次,就是兩年前,我由小學滑到中學。 還記得我由小學六年級升中學一年級時,那是一個很辛苦的過程。上課、回家,我的生活只有溫習。溫習,是為了爭取入讀心儀的中學。那時的我,成績一般,個性較為懶散,也就是那種「臨危抱佛腳」的人。假若要求我乖乖地安坐溫習,我根本做不到。不斷的溫習反而使我感到自己背後像長了一對翅膀——我要追求自由,我不想被人用鐵鍊鎖著,不能飛翔。當然,我的成績等級只是排在中低層,根本不能和別人爭奪有名氣的中學。我只能希望自己能入讀不很差的中學。幸運的是,經過一場龍爭虎鬥後,我還是入讀了這所心儀的中學。 俗語說「大風雨前夕,通常是風平浪靜」。可惜,即使我終於進入這所很好的中學,我的成績根本不行。最後,我留級了。這時期,我的心裡感到漆黑一片。我要忍受別人的冷嘲熱諷,在我喜歡的課外活動課裡,我的能耐和興趣都受到老師的質疑,甚至連家人也想放棄我。他們認為我根本只是浪費時間,這促使我加倍努力讀書,為追回那失去的時間和知識。 第二年念中一時,我真的為升上中二而努力,設法使自己的時間過得更充實和有用。我為自己將來鋪路,也為自己的興趣而更努力地達到老師要求的目標。我不想被看低。俗語說:「塞翁失馬,焉知非福。」留級的確帶來壞處,卻也使我得到更好的經驗。   現在,回想這些事,我也會感到挺高興的,因為我有鍛鍊自己解決難題和度過難關的能力。新的階段很快到來,希望五年後,我又能玩滑梯,由中學滑到大學。
kjy02_20150621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6.20
提升學習動機 發展高階思維 教區學校聯會 第一屆數學比賽 (小學組)2
  解題+交流=知識增長 五月三十日,於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舉行的頒獎典禮中,首先由榮休蘇蘊珩校長帶領開始祈禱。蘇校長引用《瑪竇福音》13:21,祈求天主讓學校成為學生發展潛能、茁壯成長的一處好土好地,並求主引導學生受教惜福,不斷挑戰自我。 隨後由葉助理致歡迎辭,他表示香港學生的數學表現在國際間十分優秀,教區作為香港重要的辦學團體之一,有責任為香港培育更多數學人才。他指出是次比賽為教區小學搭建一個平台, 讓學生交流學習,而學生從比賽得到個人的榮耀外,亦肩負使命 —— 成為自己學校的「數學種子」,提升其他同學對數學的興趣。他感謝籌劃是次比賽的眾校長和老師,亦期望藉此提升老師的教學效能和增加交流。 香港教育學院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主任 江紹祥教授在致辭中,強調數學比賽結合快速運算和數學概念的應用,亦是引發參賽者對數學產生興趣的契機。透過分數、面積等例子, 江教授解釋數學並不止於運算,數學其實充滿生命力,即使是公式的背後亦有不少有趣的故事。他期望同學們將數學融入生活,樂於學習數學。 在教區學校聯會小學組主席何永聰校長致辭後,香港教育學院數學與資訊科技學系張家麟博士主持試題選講及分析。張博士有趣生動地講解參賽者表現較差的題目,過程中,他強調數學感的重要性,提醒同學們解題時需要觀察規律、 分層處理問題,亦教導他們靈活運用增足法、 試誤、圖像解題等策略和技巧。 對於張博士的講解,同學們反應非常熱烈。除了積極舉手回答張博士的問題,各校同學間亦熱烈地討論題目。張博士勉勵參賽者,「沒有答對題目的同學不用失望,數學會持續出現,只要你們現在明白了,下次再遇到同類的題目時,你們便會懂得如何處理。」他亦期望在場的每一位「數學種子」能開花結果,在學校裡推廣數學。 學生+老師=共同得益 葉助理和長沙灣天主教英文中學潘盛楷校長隨後頒發個人組獎項,隊際組獎項則由教區學校聯會執行委員會主席陳順清校長、張家麟博士和江紹祥教授頒發。大會向獲得一、二、三等獎的同學派發獎狀後,數學發展組籌委代表聖愛德華天主教小學馮立榮校長致辭。馮校長感謝張博士深入淺出的講解,表示同學們即使今次未有得獎, 也贏到了知識,因此所有參賽者也是優勝者。 他展望同學們在生活中運用數學解難的策略,  並祝他們繼續開心學數學。頒獎禮在所有嘉賓、眾校長、老師、參賽同學及家長拍大合照後圓滿結束。 頒獎禮後,負責是次比賽賽卷出題的潘盛楷校長補充,這些題目看似艱深,但同學只要知道當中的竅門,便會發現很多樂趣。他讚賞在是次比賽中得獎的同學十分聰穎,「他們都很有天份,我熱切期望在來年舉行的國際奧林匹克數學比賽中,有教區學校代表香港出賽。」 數學發展組由一群有意提升數學教育的教區小學校長及科主任組成,關顧學生的學習外,  亦積極推動教師專業發展;該組籌委包括馮立榮校長及聖若翰天主教小學葉春燕校長。馮校長希望學生從數學中學到策略性解難,並表示是次比賽只是一個開始,期望長期能推動學生學習數學,發揮潛能。葉校長補充各校老師透過題目分享、評卷甚至參與試題選講分析等方式參與是次 比賽,亦有助專業交流及數學教育發展。(澄)     得獎名單  個人獎 冠軍 天水圍天主教小學 石銳康 亞軍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張景琳 季軍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黃淵浩 殿軍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陳朗延 優異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吳丞汧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湯上賢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何正泓 荃灣天主教小學 馮晰哲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藍仲宏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何國熙      隊際獎 冠軍 天水圍天主教小學 亞軍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季軍 高主教書院小學部 殿軍 聖方濟各英文小學 優異 柴灣角天主教小學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 佐敦谷聖若瑟天主教小學 荃灣天主教小學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kjy01_20150621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6.20
提升學習動機 發展高階思維 教區學校聯會 第一屆數學比賽 (小學組)
  數學不限於課本和練習,也不限於數字、符號和公式。運算以外,數學亦能訓練邏輯思考、數字感、解難能力等等,數學的世界原來很寬、很廣!教區學校聯會(小學組)於五月二十三日舉行第一屆數學比賽,旨在透過比賽提升學生的學習動機,同時配合教師的專業發展。 (本報專題)比賽邀請全港教區小學參加, 反應熱烈,五十五所教區小學派出隊伍參賽。根據比賽章則,參賽者須為教區小學四年級生,每校只限組織一隊參賽,每隊四人,參賽學生同時競逐隊際獎及個人獎獎項。每名參賽學生於限時一小時內各自完成一份賽卷,賽卷分計算題、應用題及挑戰題三部份,共二十五題。 數學+競賽=開發潛能 第一屆數學比賽在五月二十三日下午,於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舉行。雖然當天天色欠佳, 但無礙比賽進行。教區教育事務處主教代表葉成標助理致歡迎辭及比賽簡介後,參賽學生前往賽室進行數學競賽。與此同時,各校領隊教師於禮堂參與題目分享,評卷教師則出席評卷簡介及試做題目,並於競賽結束後即時評卷。 比賽結果於五月三十日舉行的頒獎典禮中公布,隊際獎及個人獎均設冠、亞、季、殿軍及六名優異獎;個人獎另設一等獎、二等獎及三等獎:答卷分數最高的首十個百分比的參賽者獲一等獎、次二十個百分比之參賽者獲二等獎、其次三十個百分比之參賽者獲三等獎。結果由天水圍天主教小學奪得隊際獎冠軍,並由天水圍天主教小學石銳康同學奪得個人獎冠軍。 學習+感恩=受教惜福 天水圍天主教小學因其中一名隊員生病,三人應賽。該校三名參賽學生陶名揚、石銳康及朱浚僑是同班同學,同為學校奧數隊成員,更是好朋友。他們認為數學能訓練他們靈活地思考、做事有條理和有效培養數字感。 回想比賽,銳康和浚僑認為賽卷不算太艱深。銳康表示,「反而是答卷的時間緊絀,時間控制方面有困難,我最終也未能完成所有題目。」面對缺少一員應賽,三位同學並不悲觀。浚僑道,「當時腦海中只是專注於做好題目,而不是擔心能否得獎,我們只要盡力做好自己便足夠了。」他們亦很高興能在比賽中運用老師教導的技巧。 因為未能完成賽卷,銳康本以為自己的成績一般。「因此,當司儀宣布我得到個人獎冠軍時,我感到難以置信,非常開心呢!」三人合力奪下隊際獎冠軍,名揚亦表示公布名單的一刻, 他非常興奮。「宣佈結果前,我的心跳很快 !知道得獎後我感到很滿足,因為要取得這個獎項並不容易。」   頒獎禮中安排試題選講及分析,銳康反映這個環節讓他增長不少知識,「我們可以在將來的比賽中,運用這次學到的方法和技巧。」於比賽中獲得好成績,他們三人對師長和家人非常感激。名揚分享,「我要感謝給我們很多機會的林校長、教導我們的老師、爸爸媽媽的鼓勵和對我十分支持的同學們。」天水圍天小林月霞校長讚賞同學為校增光,她期望同學從數學中,學會解難的精神,並應用於日常生活中。(轉下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