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4b_20220515_fade
400 400 愛火燃燒校牧心
愛火燃燒校牧心
2022.05.15
播種信仰種子
上學年因疫情關係,學校恆常參加的明愛賣物會、親子福傳活動、聖灰禮等均取消了,僅餘的只有少量的校內宗教活動,例如9月的開學禮和3月的校慶禮。   以往同學會聚集在禮堂聆聽神父講解福音,校長亦會勉勵同學在新學年要有新目標及與同學重溫創校人孫保祿修士的生平點滴、辦學理念及學校的歷史等。但去年因疫情,改以錄播形式進行,滿以為同學會覺得納悶,氣氛必定不如以往,但事實卻不然,同學在課室內仍能一如以往,專心投入地參與活動。而在去年5月,我們舉行了網上聖母月活動,倫宗科在操場放置了聖母像,每天都有班代表於早會時間內向聖母奉獻蠟燭以表敬意,全校學生亦會同時在課室詠唱聖歌「Mary」。而最後一個宗教活動是為六年級畢業生而設的畢業彌撒。縱觀這數個宗教活動,同學們都非常專心及投入地參與,這實在令我們一眾宗教科老師感到欣慰,證明以往的努力未有白費,福傳的種子已印在同學心中。   上學年宗教科老師除了教授聖經科外,更要兼顧牧民工作,令我們深深體會到牧民老師的重要性。我們深信要把信仰植根於學生心中,不能單靠倫宗課,更重要是把信仰融入學生的生活中, 而校園生活是學生日常生活的主要部份,牧民老師會透過不同的宗教活動,讓校園內的宗教氣氛發揮得更豐富。   在推行福傳活動時,牧民老師會提出很多有建設性的意見,在落實工作計劃後便全力推行,牧民老師經常都能以充裕的時間,創新的思維去準備活動, 致使相關的福傳活動在推行時十分順暢,深受學生歡迎, 產生的福傳效果亦非常理想。小息時,牧民老師能夠善用短短的小息時間,帶領學生在聖堂祈禱或作聖經故事分享等,也增加了學生認識天主,認識教會的機會,對學校推動福傳工作甚為重要,所以學校如能安排合適的人選擔任牧民老師,讓信仰的種子更容易在學生心中植根成長。   聖若瑟英文小學   陳志坤 本欄由教區學校供稿,總結學校牧民助理於2020- 2021年度的體會  
kjy10_20210425_s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1.04.23
喜樂幼小 動態 2021.04.25
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公教老師祈禱聚會 (本報訊)香港仔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於3月29日舉行公教老師祈禱聚會,主題為「上主是我的牧者」,共有13位公教職員參加。 聚會內容包括聆聽福音、校長分享、老師分享教學歷程及彼此代禱。校長鼓勵老師繼續以耶穌基督為榜樣,成為學生的牧者,並提醒公教老師的身份不只為傳授知識,更重要的是燃點學生的生命,讓他們在成長中發光發亮。 在祈禱會中,老師分享生活或教學上的困難,並彼此代禱。他們亦歡迎新加入的新教友老師,期待有更多老師成為上主的牧者。 活動後老師均認為是次祈禱聚會能喚起教學初心,為自己的靈性生活加入活力,加強公教老師的團隊精神。(喜)  寶血女修會屬校•教師發展日 寶血女修會教育事務處與香港青年協會於3月31日為屬校小學及幼稚園教師舉辦「教師發展日」,主題為「教師的法律責任」,目的是簡介與學校相關的法律資訊,增進教師的法律知識。當天的主講嘉賓是香港調解仲裁中心主席、大學客席法學教授蘇文傑律師。 講座開始前,寶血女修會會長鄺麗娟修女帶領祈禱,把疫情交付耶穌,祈求耶穌將苦難化為祝福,讓各人從中學習生命的真諦。 講座分為兩個環節,在第一節中,蘇律師引用個案,剖析學校是否需要為校園意外事故承擔法律責任。他指出若發生意外事故,學校需為教師負上「轉承責任」,但要注意教師是否有疏忽及有刑事成份。 在第二節中,蘇律師解答參加者提問,其中說到香港法例雖未有為體罰下明確定義,但他強調教師要避免與學生有不恰當的身體觸碰。(年)   聖若瑟英文小學•創校人忌辰暨校慶祈禱會 (本報訊)聖若瑟英文小學於3月19日舉行孫保祿修士忌辰紀念暨校慶祈禱會。孫修士忌辰紀念開始時,師生一同觀看孫修士生平短片,當中記錄了他與聖若瑟同學相處的情景及學校的發展歷程,重溫他一生無私的奉獻及為學校作出的貢獻。師生亦向孫修士遺像進行三鞠躬禮,表達對他的敬意。 在校慶祈禱會中,福音記述了聖若瑟對天主的信靠,毫無保留地接受天主的安排及努力為聖家付出, 學校希望以義人聖若瑟的好行為給學生作榜樣,勉勵他們要實踐「力行仁愛,止於至善」及「己所不欲, 勿施於人」的精神。祈禱會結束前,學校亦向學生介紹聖若瑟年。(少)   祖堯天主教小學•愛德活動傳達希望 (本報訊)祖堯天主教小學價值教育組於3月期間舉辦《燃點愛火•照亮生命》及《祖天與你•疫境同行》兩項愛德活動,讓學生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 關愛社會的弱小,協助他們在黑暗中找到希望。 在《燃點愛火•照亮生命》利是捐贈活動中,學校鼓勵教職員、學生、家長及校友捐出利是,以響應天主教四旬期運動及樂施會滅貧運動,讓學生學會分享及關心世上不同地區的貧困弱小。 而另一個活動《祖天與你•疫境同行》,教職員、學生及家長在學校主保大聖若瑟明信片上,撰寫向社會大眾傳遞愛與關懷的信息,祝願在疫境中為大眾付出的人,以及遭遇困厄的人士獲得平安與喜樂。(樂)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180325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8.03.24
聖若瑟英文小學 60周年鑽禧 栽培夢想 發展潛能
(本報專題)聖若瑟英文小學於三月十九日與直屬中學舉行感恩祭,慶祝學校六十周年及主保聖若瑟瞻禮。主祭的夏志誠輔理主教亦是該校舊生,他在講道中提到天主對人的愛通過人去實現出來,例如創辦該校的孫保祿修士建立學校夢,很多人因他這個夢而得到恩寵,而當人把生命活得最燦爛最喜悅的時候,當中自有天主的夢。因此,夏主教鼓勵學生及老師,在學校要栽培自己的理想, 做一個為夢想而奮鬥的人。 從鏡頭 看世界 學校提供眾多活動讓學生尋找自己的夢,發展所長,例如鄭德明老師(鄭Sir)和陳倩芝老師負責的攝影小組「數碼特工」。陳老師憶起十多年前成立小組是因為她跟鄭Sir對攝影都很有興趣,希望學生從中獲得滿足感及增強自信。選拔中,學生要提供攝影作品,亦要從數幅相片中尋找瑕疵,難關重重,但同學依然願意接受挑戰。五年級的朱富業覺得影相很有型,希望用照片留下美好的東西。而六年級的陳卓謙則因為五歲起跟著愛攝影的爸爸周圍拍攝,及喜歡看有關攝影的書籍,所以參加這個小組。 兩位老師會教授學生攝影技巧,亦會展示不同相片,增強他們的審美眼光,累積經驗後便能出外實踐。學校每兩年會在文化中心舉辦相展展示學生的成果,今年已是第五屆,主題是「Home. Sweet.Home@Hong Kong」,讓學生認識香港美的一面,並愛這個地方。老師帶著學生遊走香港各地,如太平山、中環等,特別是到屋邨攝影。鄭Sir說:「選學校附近的屋邨是因為小朋友較少接觸居民,拍攝屋邨亦能帶出人情味。」他鼓勵學生照相前先跟街坊打招呼,效果會較自然;富業亦認為這樣才會影到街坊發自真心的笑容。 出發前,老師會先讓學生欣賞其他攝影師拍攝該處的作品。「例如學生之前不知道白泥是甚麼地方,看照片有助構思構圖。」鄭Sir說。卓謙到下白泥影相時,為了照到最美的日落更弄髒了褲子,「但該相片被老師揀選在相展展出,我覺得一切付出也值得」。 小組現有二十三人,最小是三年級生,他們的攝影技術逐年累積,亦靠分享技巧而進步。鄭Sir說:「我鼓勵學生分享,是良性競爭;亦希望學生有紀律,如果為了影相而互相推撞,拍出來的相片也不會好。」而學生亦學到細心留意每個細節,卓謙說:「我的中文錯別字減少了」。同時, 他們學會忍耐,富業提到一次影花時等了很久仍有很多人經過,最後要選用另一角度拍攝。 除了照相外,學生亦要導賞,向來賓介紹自己的作品及拍攝原因,鄭Sir認為文化中心有中外人士參觀,學生能藉此接觸外界,練習英文,亦讓遊客認識香港美的一面。陳老師想起有次出外景跟學生吃飯,同桌的內地遊客說他們像個攝影師,學生亦敢於用普通話跟對方聊天。 富業希望將來成為婚紗攝影師,為新人留下美好回憶。卓謙則希望當一位業餘攝影師,除了增進與家人的感情外,為其他人拍照亦能令他人開心。鄭Sir提到相展的主禮嘉賓是第一屆攝影小組的舊生,現時從事多媒體發展,這令老師很感動,「不是所有學生都要變成攝影師, 但如果當中有幾個能發展所長,是我們的成就。儘管籌備相展及週末帶隊挺辛苦,但換來的滿足感是開心的回憶」。 止於至善 力行仁愛  除了攝影外,學校亦積極發展學術以外的活動,達致教育主題3L—— Love、Live、Learn。例如星期三有校本課程,如小五小六學習外語,規定學生必定參與,實踐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中的「義德」,讓人人都能公平學習。而週五的常規活動則是學習不同運動,訓練團隊精神、求生本能等知識及技能。吳錦庭副校長以二年級為例,所學的武術能在開放日中展示;而武術更是學校較為突出的項目,學生在不同比賽中獲獎無數。吳副校表示學生發展各類活動有助調劑和平衡日常生活,及豐盛學習生活。 仁愛方面,郭芸校長強調學校的兄弟手足情,例如高年級的學生在上下校巴時會照顧低班學生,「他們自動自覺去做,因為當他們還就讀低年級時,大哥哥也這樣做」;就算活動、比賽、表演都是師兄帶著師弟行動。她明言學生願意分享及互相關顧,與其他學校不同,「從小朋友身上便能看出成果」。而學校環境令學生感到被愛及舒服,亦吸引舊生經常回母校踢足球。 郭校長在該校從老師升任校長,她感謝歷屆校長對學生的愛戴——由當年孫修士站在校門看守學生,至她亦繼續秉承這傳統,「看著學生上校巴、爸媽接送了才讓我安心」。儲富有校監形容郭校長是善牧,本身就散發出愛的氛圍,特別是舊生回來探訪,她都記得各人的名字。 郭校長表示,未來會依隨社會需要為學生作最好的準備,達致校訓的「止於至善」,「我提醒學生無論做甚麼,如參加運動會都要做到最好。這次校慶,也是老師帶動學生同心一致做到最好,為六十周年留下美好回憶」。六十年來的努力,也正好共同建設了這個學校夢。(妤)     
kjy01_20130310y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3.10
聖若瑟英文小學 橫幅設計比賽 小眼睛看大世界
你可曾想過到俄羅斯,看看屋頂像一個個彩色洋蔥的東正教教堂?你又曾否想像,到瑞典的森林去,在大樹間尋找動物的蹤跡?這些想法未必能當下實現,但一群來自世界各地的義工,透過分享、參與橫幅製作,將他們的語言、文化,介紹給聖若瑟英文小學的同學認識,讓他們認識世界,體驗大同。      (本報專題)配合年度學習主題「關心世界、探索世界」(Care the World, Explore the World),該校以此作今年班際橫幅設計比賽主題。該校並透過非政府志願組織「義遊」,邀請內地、韓國、印尼、瑞典、俄羅斯等十二名不同國籍的義工到校分享國家文化傳統,參與製作橫幅,透過交流,擴闊學生視野,讓他們更了解自己身處的世界。  共建文化橋樑 義工們施展渾身解數,透過影片、語言教學、唱歌跳舞、分享傳統食物等形式,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國家。俄羅斯義工的分享,給就讀六年級的陳冠熹留下深刻印象。「她為我們帶來了俄羅斯木套娃娃,和可用作敲擊樂器的木匙羹」,冠熹解釋,「我從未到過俄羅斯,娃娃和樂器上都有不同的特色花紋,十分新奇有趣。」  五年級的陳銘濤最難忘韓國義工的分享, 「她給我們介紹泡菜等傳統食物,我十分欣賞她雖然英語能力一般,仍盡力向我們講解韓國傳統。」同級的霍韋諺亦認同韓國義工非常親切,他補充,「她教授我們簡單的韓文,印尼的義工亦給我們介紹她們的國家,讓我們知道印尼是一個多民族、多島嶼的國家。」 班代表與義工合力製作橫幅,他們亦有不少體會。六年級生陳偉軒所屬班別的設計圍繞關愛地球的構思,透過樹葉、蝴蝶等自然景物,表達環保信息。「我們作品中的蝴蝶由大家的指模拼湊而成,義工的指模也在其中。」偉軒續道,「這代表所有人,包括香港和其他國家的人民團結一致,合力保護環境。」 四年級同學梁傲則表示,製作橫幅的過程中學習到分工合作。「起初同學們都只負責自己喜歡的部份,進度不太好。」後來義工建議他們分工合作,作品得以更快速度順利完成。作品有一個七彩圍框,梁傲說,「色彩繽紛代表人人都開心快樂,沒有紛爭,世界和平。」 同諾愛護地球 「我們希望在設計中表達,我們也可探索地球以外的世界」,六年級關兆淇表示,因此他們的橫幅繪畫了火箭、流星、隕石等。但橫幅的中央是一雙手輕托著地球,他強調,「同時我們也要由日常生活做起,保護地球,防止她受污染破壞。」 其餘同學當日以同一主題,於教室設計個人彩旗作品。六年級馮瑋軒的彩旗以不同國籍人民,手牽手圍著地球為主體,並以不同語言在作品上寫滿「我愛你」。瑋軒簡解他的構思,「愛是強大的力量,使人團結。只要我們互相愛護就不會有戰爭,愛護環境便不會破壞樹林和生態。」 適逢該校五十五周年校慶將至,受訪同學們表達對創校人耶穌聖心門徒會孫保祿修士的情懷。「我十分感謝孫修士」,瑋軒說,「學校原址是一所別墅,得別墅主人捐出物業給孫修士辦學,加上他多年來的努力,我校才得以開始運作,也讓很多貧窮的小孩子有機會上學讀書。」銘濤接著道,「孫修士是校長,也擔任老師,但他給學生自由空間分享和討論看法,並不是要求所有學生也服從他。」 班際橫幅設計的冠軍作品將成為該校的五十五周年校慶橫幅,於開放日裝飾校園。視藝科主任鄭德明老師表示,校方期望透過活動讓同學有所得著,「義工們均精心安排他們的分享環節,花了不少時間和心思準備。」他補充,「現今資訊發達,媒體亦有不少各國文化相關資訊;但我們希望學生能親身、近距離接觸國外朋友, 交流文化,擴闊他們的視野。」開闊眼界並不是終點,從認識世界到關懷世界,同懷對我們地球的愛,才是將人類聯繫起來的橋樑。(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