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181216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8.12.14
青苗天地 2018.12.16
對不起,我害怕了  浮雲  聖嘉勒女書浮雲  聖嘉勒女書院 6Pe  風兒啊,你心情好的時候,我會和你一樣感到快樂;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我卻無法安慰你,對不起啊!  風兒啊,你心情好的的時候,有時是溫柔的,有時是俏皮的,令人捉摸不透。溫柔的你是我傷心、失落時的依靠。你溫柔地輕撫我的頭,像是在說不要緊,又像是逗我開心,令我不好的心情一掃而空。你俏皮的時候,一時出現,一時消失,像和我玩捉迷藏似的,而伴隨的呼聲,便是歡聲笑語。你笑了,我也笑了,十分快樂。 可是,風兒啊,這樣的你,最近很少出現了。最近的你,心情貌似都不太好。我曾想靠近你,想安慰你。可是,對不起,我害怕了,不敢靠近你,安慰你。 你心情不好的時候會發怒,怒聲很大,很猛烈。我在街上、在學校、連在家裡那狹小的窗縫裡都聽到了你在發怒。我很害怕。 在街上,我躲到店子裡;在學校,我躲到課室裡;在家裡,我躲到被窩裡……只要能躲的地方,我就躲起來了。 對不起,我真的不敢走前。我怕我會受傷,最怕你會更生氣。 對不起,我真的不敢走前。儘管我知道你在怒號中透出了一點點傷感,知道你並不想發怒,可是你卻開心不起來。 我懂的。可是,我害怕,所以沒有上前安慰你,對不起,請你原諒膽小的我。 風兒啊,我覺得我唯一能做的就是在你開心時陪你開心,在你不開心時祈求著你能開心。 荷塘夜思 廖仲華  天主教新民書院 二B 那天,是個炎熱的晚上, 我獨自一人在路上走著,路燈從黑暗中照射下來,路上已經很少人在走了,這個時間已經是平常人睡覺的時間,除了我之外。 我為甚麼還獨自在這裡徘徊呢?我從未試過這麼苦惱。平常的日子,壓力彷似常伴左右,學習時間長,回到家裡,帶著疲勞洗澡睡覺,然後一大早就匆匆忙忙地上學。只有星期六日才能夠放鬆自我。 如今,考試就快到了,升學的壓力,千斤重擔,重重壓在心頭,加上「你再不努力,將來怎麼找到好的工作呢?」的期望,令我實在有點喘不過氣。 我漫無目的地來到一個涼亭上坐著,看著前面的荷塘,我突然看到一隻青蛙跳上一片荷葉上,自由自在地呱呱叫,我心裡十分羨慕。一邊吹著涼涼的清風,一邊望著美麗的荷塘,我的煩惱彷似消失了不少,只有這樣才能放鬆自我。 路上已經沒有人了,只剩下我在涼亭上,真的好想一直這樣坐著,看著天上的月夜,靜靜地想著人生的計劃。 我曾經想過未來的生活,想過很多工作,很多都像是很有趣。但是,要說最感興趣的,還是成為一名攝影師。因為我知道生活壓力大的人不只是我,但不是每個人都有幸欣賞到美麗的景色,而忘掉心中的煩惱,如果我可以把美麗的畫面拍下來,就如我前面那美麗的荷塘,跟他們分享,一定可以解除他們心的苦悶。    
kjy10_20181125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8.11.23
青苗天地 2018.11.25
我日漸成長 你已步履蹣跚  蔡鈺薇 天主教新民書院 五D 總是向你索取,卻不曾說謝謝你,直到長大以後,才懂得你不容易。時光荏苒,事過境遷。小時候牽著你手,常常在你身旁纏繞著你買玩具的那小女孩,如今已變成一個亭亭玉立,一個能照顧自己和他人的青少年。時光於指縫中消逝,我日漸走向成熟,你卻日漸走向衰老。 那個年少的你還記得嗎,當時年少無知,小時候的你時常拉著父母的手,一步都不肯鬆開,生怕一鬆開那雙手,便失去了哭泣的懷抱,失去了父母的寵愛。驀然回首,往事仍歷歷在目,成長路上的腳印,是父母一同攜手並肩,互相攙扶前進的印記,一步一個腳印,漸漸地譜寫出成長的樂章,每個腳印都代表了父母的含辛茹苦。「準備好了嗎?今天是你上學的第 一天,你到了學校會認識許多新朋友。」這句話如同電影情節回放,在我眼前倒帶,在我耳邊縈繞。媽媽幫我背上書包,牽著我的手走出了家門。那時候,我內心既興奮又害怕,如同熱鍋上的螞蟻,焦急不安。懷著那焦急不安的心情,踏進校門, 陌生的環境,陌生的同學,陌生的老師令我瞬間嚎啕大哭,吵著拉著父母的手,試圖阻止母親前進的步伐,一邊放聲大哭, 一邊大喊大叫:「我要回家,我不要上學,我不要認識新朋友了,媽媽,我再也不調皮了,你不要丟下我。」當時少不更事的我,生怕父母會把我丟在學校裡,不管不問,我害怕在學校裡待一輩子;害怕再也回不到那個溫馨的家庭;害怕沒有了可以由我任性由我哭泣的懷抱⋯⋯ 那個年少的你,一眨眼,你已習慣了每天自己背上書包上學,每天起來與父母說再見後,自己背上書包走去上學,和以往那個令父母擔心,不肯上學的小女孩完全相反,每天在學校與家裡穿梭,與父母分享在學校的趣事和怪事。和當初那個少不更事,年少無知的小女孩相比,如今,你早已蛻變,面上有了青春的模樣,開始懂得父母的不容易,心裡都懂,但卻正處於和父母吵架,不聽父母勸告的叛逆期。這時的你,日漸成長,卻忘了父母在逐漸衰老。那時候的我,總是年少輕狂,而你也常常被老師打電話「問候」,那個頑皮的我,不聽勸告的我還處於懵懂時期,還不能真正懂得你的良苦用心,不能真正體諒你,還一直說你不懂我。然而,日子慢慢被時間埋沒,才知道原來最了解自己的,還是我們最親近的父母。我拚命地往 前追,哪怕容顏已改變,想跑回去那個最初的起點,讓自己不那麼頑皮,可以撫平你面上的皺紋,可以不那麼擔心。想回到 那一天,回到我還是你身邊的那個小女孩,回到你的懷抱裡, 那個可以任性的溫暖懷抱。 那個年少的你,如今已是一名亭亭玉立的少女,臉上的青澀還未退卻。想起成長的腳印,記得半夜發燒,你們背我去醫院的情景,事過境遷,長街風景已變,很多事情都被歲月模糊了眼睛,直至如今,才明白原來幸福就是學會知足。一轉眼,如今在你眼前的已是一個褪去了青澀的孩子,小時候總是讓你失望,一直盼望某天能成為你的驕傲,某天能為你分擔憂愁,替妳扛下肩上的重任。光陰似箭,日月如梭,你的額頭上又多了一條皺紋,頭上的白髮又調皮地跳了出來。當時你擔心 的那個小女孩,那個讓你時時擔心,寸步不離的那個小女孩, 現在已然是個懂得是非黑白,懂得人情世故的少女。而你卻日益衰老,頭上的白髮又多了,那臉上的皺紋我多麼想替妳撫平,多麼想時光倒流,如果我可以不用成長,一直待在你身 邊,如果你可以不用接受歲月的侵蝕,仍然健步如飛,仍然身體健康,那有多好。 多年以後的我逐漸長大成人,卻忘了一句謝謝你。現在的我,已懂得你的良苦用心,蛻變成一個成熟的少女,但我們的關係卻一天天疏離,我成長了,你卻已變得步履蹣跚,已兩鬢斑白。希望我的成長速 度,能趕得上你變老的速度,希望我還能與你共同攜手,帶你遊遍山水,與你共同成長。 
kjy10_20181111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8.11.09
青苗天地 2018.11.11
校慶日有感 今年十月九日,對我來說是一個特別的日子──我們學校五十五周年校慶。由於我只是來到這裡一年,能夠陪她度過生日,讓我可以從另一個角度去認識她。 還記得那天,天氣沒有我預期中的晴朗明媚,反而還有點烏雲密佈,彷彿隨時都會下起雨來,果真,來到學校不一會兒,雨就開始下了。雨愈下愈大,我不禁擔心下午要舉行的校慶典禮,雖說校慶是在教堂裡進行,但我們還是希望陽光能夠親吻我們,為我們的校慶送上祝福。 到了下午,我們到達了教堂,出人意料的是天氣變晴了,幾束陽光透過雲朵灑落聖堂前的階梯,地上未乾的雨水,閃閃發亮。這時一陣清風迎面而來,是喃喃細語?是輕輕淺笑?笑我剛才的緊張,天主正在祝福我們的學校呢,雨水只是洗淨我們的心靈,讓我們好好迎接典禮的開始。 走進了聖母無原罪主教座堂,整個教堂裡都充滿了神聖肅穆的感覺,每一個人都被感染了, 交談和笑聲都輕輕放下了。等到嘉賓入席後,我們的校慶彌撒就正式開始了。所有的人都起來唱聖詠,那偌大的教堂裡充滿了我們對學校的祝福,對天主的尊重。 校慶彌撒的過程中,我最印象深刻的一句話是:「我們都是天主的子女」。是啊,坐在教堂裡的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天主的子女。我們因為天主的安排才相遇,我們因為天主的祝福而可以跨越困難,成為「明德至善」的「新民人」。 我再一次祝福學校五十五歲生日快樂,雖然我現在還不足以讓學校為我感到驕傲,但是學校會一直是我的驕傲,引領我前進。  唐琳琳   天主教新民書院   二C  放學途中 校園的鈴聲響起了,我便收拾好書包準備回家。 我用輕鬆的步伐踏出校門,感到格外的愉悅。抬頭望著天空,感到無比的深藍,深藍得像大海,一望無際。天上的雲都微微地散開了,一陣清爽的風吹向我臉頰。還聽到幾隻小鳥在嘰嘰喳喳地唱歌;路上看到許多來來往往的人,都是學生與家長。走著走著,忽然一道光從我眼中閃過,啊!原來是火紅的紅球要下山啦,照在我的臉上很溫暖。一道道的太陽光照亮了每條巷子, 彷彿走向舞台那無比閃爍的燈光照耀著你,也看到了許多老人家與自己的伴侶相互依偎的沐浴著陽光,真是讓人羨慕。 再向前走,便有一間便利店,有許多人在購物。走進一道大門,我看到來來往往的人群,有些匆匆忙忙,有些不知要忙甚麼,整個通道擁擠得水洩不通。 走出大門,往左一看,是一間小食店,有些小孩吵著自己的父母要買熱騰騰的魚蛋吃。看著他們臉上洋溢的笑容,以及吃得津津有味而滿嘴是油的嘴巴,令我感到很有趣。在小食部前面便是小孩和家長的天地。有些在滑滑梯,有些在相互追逐嬉戲, 還有些長者們在弈棋或做運動。看她們這麼開心,我也感到開心。再向前走,穿過一排一排的長椅,坐著的人們,要麼在玩手機,要麼在聊天,要麼居然還在長椅上睡覺了,十分愜意。 再往前走便快要到我家樓下了,真的很快呀!遇到幾位熟悉的鄰居,我便與她們嬉笑著,一起乘升降機回家。就這樣愉快地結束了回家的路途!  放學途中,人來人往,大家的嬉笑聲和在小食店小孩吃得滿臉是油的情景都讓我感到歡快,讓我感到身邊有很可愛的畫面!  楊盈盈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三B 
kjy01_20181021s_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8.10.19
來,擦乾我們孩子的眼淚
(本報特稿)青少年的精神健康近年備受關注,公教報喜樂少年於九月二十七日假天主教新民書院舉辦講座「來,擦乾我們孩子的眼淚」,邀請本報《醫社父母心》專欄作者精神科專科醫生黃宗顯及資深社工徐邦雄,與家長、老師等分享個案,讓參加者更了解孩童精神健康及行為問題,以及相關處理方法。 徐邦雄回應主持文秀慧提問,談到為何主題是「來,擦乾我們孩子的眼淚」,他說孩子的眼淚源自家長和學校的期望與壓力, 所以望能透過講座讓家長及教師明白小孩的處境,從個案中留意孩子出現的徵狀,方能協助孩子釋放壓力,度過愉快的童年。   使用手機真的不能嗎?  現今人人手機在身,不自覺長時間使用手機,講座中黃宗顯醫生提及一過度使用手機的個案。案中男孩十歲,常長時間使用電話,影響學習,家中祖母阻止他使用手機, 男孩出現暴力行為以反抗祖母。家人見此情況才帶男孩求診。 徐邦雄表示「這類個案現今常見,請家長留意是否合適向孩子提供手機,因為小學生本來就不需要」;這個案中,家長要注意孩童長期使用電話的同時,有否影響人際關係發展及了解孩子使用手機的內容,方能針對問題。 黃宗顯則表示,此類個案初期可以用行為治療介入,「如以獎勵制度,當孩子完成某些特定條件,如:完成功課或學習目標, 方可使用手機一段時間」;但部分人士不適合這方法,就要靠醫生評估再作其他治療。 黃宗顯補充,世界衛生組織在最新出版的精神病診斷指引,加入一種名為遊戲障礙(Gaming disorder),反映出精神健康狀況受使用手機的影響,不論成人或兒童都應節制地使用手機;但也要留意,小孩長期使用手機可能源自社交焦慮,在日常的社交生活遇有問題,把生活圈移到網上虛擬世界作逃避,所以家長要多了解小朋友的生活狀況,才能準確判斷問題成因。   增加親子時間 陪伴孩童成長 答問時段,參加者多問及使用手機的問題,黃宗顯澄清「醫學界未有就此訂下界線」,一般認為到孩子心智成熟,有自制能力,如中學階段,讓孩子使用手機會較合適;然而這「不能一概而論,如孩子的專注力及自制力不足,亦不應讓手機成為他們的隨身物品」。 另有家長發問,「子女認為使用手機或上網可與其他人保持接觸及了解最新潮流玩意,如被限制會落伍,與朋友出現隔膜」, 徐邦雄答 :「家長在這情況下要以身作則,不能著小孩不要用手機,自己卻只顧著用手機。小孩是家長的一面鏡子,小朋友的行為多反映家長的日常生活」。徐又提醒與朋友傾談的話題可以十分廣泛,非單單只有潮流一面,家長可與子女多參與遊戲活動或閱讀,擴闊視野,這亦有助孩子少用手機。 兩位講者一致認為,若家長能多陪伴孩童成長,這有助他們抵抗逆境及建立健康的精神生活。他強調照顧孩子是父母的共同責任,不能把責任單方面放在媽媽身上。   學習障礙普及 須對症下藥 講座中提及的另一個案是專注力不足過度活躍症(ADHD)。黃宗顯強調「患有ADHD的小朋友,服藥後行為及學習情況有所改善,成績因此亦有進步,但不代表這類藥物可令小朋友變得聰明,這是嚴重錯誤的觀念」,家長不要讓沒有病的小孩服食這類 藥物。從近年報導可見,有藥房在未有要求醫生處方信的情況下出售抗抑鬱藥血清素(治療ADHD藥物),有違《藥劑業及毒藥條例》要求 。  孩子受情緒困擾 如何陪伴他們?  這個案的主角是一位十四歲的女學生, 由社工與家人帶她求診,她要求單獨見醫生。後來發現她身體部位有刀痕,情況令人擔憂。 徐邦雄從前也遇到不少相似個案,他表示「自殘背後動機複雜,要準確了解背後原因,有可能為情、亦有機會以為可以紓緩壓力」 ;黃宗顯補充,要留意「『界』手是出於自殘還是有自殺傾向,作為醫生有責任分析清楚」,黃宗顯亦呼籲家長和教師,遇有這情況一定要小心處理,盡可能立即安排當事人求醫,醫生會重視這類個案並提供協助,以免出現輕生的情況。 由於個案與抑鬱症有關,黃宗顯提醒「要留意抑鬱症多在中學時期或較後出現」。抑鬱症是近年常見的情緒障礙,他解釋「如患者年紀較少,多數有遺傳影響」, 家人要多與小朋友溝通相處,以了解他們的情緒反應變化。 信仰的幫助 主持最後問到,在支援情緒問題上,信仰是否有幫助?徐邦雄認為,信仰能提供信心與動力,讓當事人克服當中的困難和起伏。黃宗顯說,信仰是他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他在治療時會問病人有否信仰,因為信仰也是一個合適的切入點去幫助病人。(游)   會場 問與答   問:三歲小朋友經常鬧脾氣,問她想要甚麼,又不回答我們,只會大哭。請問這是情緒上的甚麼問題?  黃宗顯:若小朋友鬧脾氣的情況嚴重,父母應盡早尋求專業人士的幫助,替小朋友進行評估。經常鬧脾氣可以是發展障礙的一種表現,其一可能性便是自閉症譜系障礙。三歲的小朋友已可進行一些評估。 問:五歲小朋友與三歲弟弟相處有困難,經常搶弟弟的玩具,甚至打弟弟。我們該怎樣處理?  徐邦雄:小朋友之間的爭執十分正常。家庭是一個學習的地方,讓人有規矩地與人交往。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不用緊張,而應為孩子訂立規則,進行公平的裁決。 問:甚麼時候應諮詢心理學家? 甚麼時候應諮詢精神科醫生?   黃宗顯:如果是希望為小朋友求「診斷」,便應向醫生求助。心理學家主要是進行評估和心理治療,精神科醫生也能進行其中大部分評估;但部分評估,精神科醫生需轉介給心理學家,如智能評估(即IQ測試),便要轉介給臨床心理學家;讀寫障礙評估也要轉介給臨床心理學家或教育心理學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