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b-20131201
icon68
濃情走過30年.學校教育系列
2013.12.01
有靈魂的教育理念和教學方式 生本教育
「每個孩子的生命都不平凡」,培育孩子「自己的事, 自己承擔」更屬必要。出生就沒有手和腳的力克. 胡哲(Nick Vujicic),從死蔭幽谷走出的故事,觸動世界!他中學時已是個有強烈使命感的學生會會長,現在遊走各國,撫慰人靈,是一個孩子的父親。孩子品性和心靈的培養是何其重要啊 !在現實上,卻往往被忽視。 香港教育學院鄭燕祥教授在一個教育會議開幕禮上說:「現今教育往往只著重知識與技術培育,認為這便是卓越的表現,卻忘記了培養學生心性和生命的重要性,於是淪為一個失去靈魂的系統。」(2013.10.25) 「傳授」知識和技能的同時,可結合有靈性的培育嗎?生本教育模式,可以。 生本教育以生命為本,看到孩子是天生的學習者,具有與生俱來的語言、思維、創造的潛能,天賦無限,需要的是能自由自主的學習空間。教師是生命的牧者,而非「縴夫」。 教師須由教轉化為學,把教學內容知識轉化為知識的「靈魂和線索」, 給學生創造最大的空間,引導學生以個人、小組和班級多元方式自主學習。鼓勵先學,以學生根底定出教學重點,少教多學,直至不教而教。 生本視課堂為人的發展園地,強調情感和悟感的發展,因為生命意義的積累,是在感悟中形成。感悟到意義,孩子自然會把「要我學」轉為「我要學」。能自學,愛閱讀,好寫作,事就成了。 美好學習生活是德育基礎。當孩子在課堂成為主人,在個人、小組和班級自主學習過程中,所產生大量的互相尊重和肯定、彼此學習、互相豐富等結果,蘊含著無形的真善美, 即可大幅度潛入學生的心靈,產生最大的德育作用。一如知時節的好雨,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生本教育為學生好學而設計,華南師範大學郭思樂教授以這種理念和方式,在國內、香港、澳門等地200多所中小學、職業中學、幼稚園進行實驗十三載,成效顯著。天主教南華中學也是一間可作生本交流的學校。它的成功,在全面依靠學生,讓學習有生命、有靈性。 雞蛋,我們見由外破殼取出的,是食物;能自內破殼而出的,是生命。我們期望教育出的下一代是甚麼呢?  
kjy12b-20131124
icon68
濃情走過30年.學校教育系列
2013.11.24
心靈教育
   近十多年來,本港中小學教育都在進行著教學、課程和制度的改革,加上縮班殺校政策的推行,各校或為求存,或為可擇優而教,都著重升中,或公開試的成績,教師校長難免疲於奔命、心靈枯竭。家長則因擔心子女輸在起跑點,不少都在「揠苗助長」,為求子女可入讀名校。去年香港有 55 宗十九歲以下青少年自殺個案,今年至八月已有 47 宗,其中 5 宗是十歲以下兒童。心靈培育是多麼迫切啊!  專上教育又怎樣?「大學重視排名,而忽略培育年輕人靈魂的使命。如果趨勢持續,學生只會變成謀利的個人,而不是有悲天憫人心腸的負責任公民。」這是香港中文大學沈祖堯校長的就職感言(2011年)。 心靈教育,無疑是刻不容緩。我曾服務的天主教南華中學,五年前參加了中文大學「寓靈修於教學」計劃。計劃首要在教師提升自身的靈性素養,促進教學的自如,透過現有的課程和活動,落實學生身心靈發展。靈性發展,往往艱巨而美妙,看:  ⋯⋯責任心?我根本就不知道是甚麼;⋯⋯ 我也從不反省⋯⋯!在升中五的暑假,⋯⋯我參加了「心靈教育營」。在營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彼此的分享。當中我們有哭有笑。哭,不是因為受到甚麼刺激,而是通過真切反省,令我們明白自己的不足與對人的虧欠;笑,是因為我們終於在人生中找到一些突破與目標。⋯⋯暑假後,⋯⋯我比以前懂甚麼是責任心,老師亦更放心交託不同的職務給我。我逐漸變得成熟,對每一件事都會認真負責⋯⋯心靈教育⋯⋯帶給我改變。(中六,何俊頴,2012-13學年)  ⋯⋯回想小學時的自己,與今天的自己真的有很大分別。小學五年級時的那一幕,到如今還歷歷在目。當時我在課堂與老師發生爭執,想也沒想就一拳直飛過去,換來⋯⋯到了中學,我所犯的錯⋯⋯到犯罪的階段。本來只是夜歸家,變到不歸家,再去到與社會公認的壞人(即黑社會)為伍,吸煙酗酒⋯⋯  中三那年,宗教組老師們叫我參與慕道班。在耳濡目染下,我可以與那些人脫離關係,我就更覺得天主在幫助我,我更加珍惜這個機會⋯⋯,我重新開始讀書,雖然遲了點,但我向我的新目標出發,相信天主也會幫助我。(中四, 梁頌汶,2013-2014學年)  (編按:上述心聲,經兩位具名的學生同意,由天主教南華中學老師提供,筆者節錄。)  心靈深處自有上主的印記,真切反省,會帶來希望,並可與主相遇。「心裡潔淨的人是有福的,因為他們要看見天主。」(瑪竇福音5:8)家長們又會怎樣看待心靈教育呢?     
kjy10_20131103
icon19
青苗天地
2013.11.03
2013.11.03 文章
     人生有多少個十年 邱寶麗 天主教南華中學 二B 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人生,十年的時間可以改變許多事,亦可造就一條自己的前途道路。因每一個成功者都有一個開始,只要勇於開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也許童年這詞在大家眼裡是美好的,它在我們的人生中添滿色彩。可轉眼,童年埋在十年前了。今年過去了一半,眼看自己又要成長一歲。很快很快!回想起過去自己在小學裡,有那麼多時間可以讓自己學習更多的知識,卻給我奢侈地浪費掉了。從○七年到現在,六年的光陰已經從我的身旁呼嘯而逝。 還記得四年前的自己,隨著身邊的人和物的變化,我的習慣和愛好也發生了變化;留長頭髮、學會上網玩遊戲、和朋友去夜街⋯⋯終於,慢慢地,只要一捧書本就感到頭疼,成績一落千丈。我這個大轉變,使老師要求見我的父母。當凝望著父母對自己的眼神,終於想起了父母對我們期望和日夜的教誨,於是,那一年,我決心將成績提高。即使學業繁重,有時會讓自己喘不過氣,可是還要堅持下去。為的是不讓自己後悔。 如今的我,靜坐桌旁,用筆尖回憶著自己從幼稚走向成熟的歷程。再過幾個月,我便要跨進十六歲的門檻了。歲月在流逝,年齡在增長。在成長路上行走,挫折、失敗相隨,成功、幸福相伴。不知灑下了多少汗水和收穫了多少果實。 我問自己:現在不努力,那何時該向奮鬥前進?人生還有許多個十年嗎?   信 心 金澤光 香港鄧鏡波書院 一乙 小學的生活好像眨眼間就過去了。回想小學一年級時,我戰戰兢兢地踏進校園,仍記起校園的一個角落,校園的一棵榕樹⋯⋯而最令我難忘的是校園的操場。那裡除了讓我休息外,還能聽到同學的說話聲、歡笑聲、歡呼聲⋯⋯可惜,我已離開了母校,準備踏入人生的第二個階段──中學生活。 對很多人來說,中學生活是極大的挑戰。很多人都說中學的生活很繁忙,但我不相信。我相信只要我能夠把時間安排適宜,我能應付自如。但能夠入讀一間天主教的中學,那已是很滿足和幸福了。因為對我來說,如果一間中學有天主教信仰,我會比較開心;因為我除了有父母的支持外,還有一位偉大的人物──天父。祂能夠給予我很多力量。 曾遇到一個親身經歷,小學時,我知道要把成績呈交教育局。那時候,我在考試時根本不能集中精神。我十分擔憂。因為我知道要是我的成績考得不好,我就無法入讀一間理想的中學。所以,我並沒有十足的信心。可是, 那時候,天主在我心裡好像加強我的信心。我努力學習。天主告訴我:你不要灰心,盡你的努力去做。我聽了那番說話後,振作精神, 恢復信心,令我的精神也集中了。所以,如果不是那次的經歷,我也不會有感恩之心。 我對天主的帶領和祂給我的信心,很是銘記心中,一點也不懷疑呢!一如聖經上所記載的:「為信的人,一切都是可能的!」(谷9: 23)  
kjy01_20130929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9.29
南華中學 薛梓晴 中文故事創作比賽奪冠
(本報專訪)翻開舊日記本,梓晴找到一篇未完成的日記,內容是她在內地生活的片段。梓晴在廣州長大,小時候在廣州鄉郊的故鄉隨奶奶生活,小學時她搬到市區居住,去年和父母來港定居。她於中文故事創作比賽的參賽作品,紀錄自己適應過程中的感受,延續了這篇未完成的日記。 成長路上 情繫繁星 星星是梓晴的童年回憶。「小時候和奶奶住在平房裡, 那裡沒有高樓,可以躺在屋前的大草地看星」,她回想兒時的無憂無慮,「總覺得家鄉的星星特別親切,那片星空跟梵高畫的《星夜》一樣美麗。」她形容小鄉鎮有種純樸的味道,「我們在秋天放風箏,那裡還有很多蝴蝶和小昆蟲。」 父母在城市工作,因此梓晴小四時搬到市區;去年更舉家遷至香港生活。來到香港這個大城市,高樓大廈多,燈更多,於是星星的光芒被比下去。「香港好像不需要星星,人們也沒有停下來看星星的時間, 他們似乎不會停下腳步去看沿途風光。」 「剛來到香港時,學校已經開課了,好不容易才找到學位。」初來到香港,梓晴感到孤單, 還要不停摸索和適應這個新環境。一天,她在學校的圖書館看見中文故事創作比賽的海報。於是,她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下來參賽,在初中組摘下桂冠。她表示結果令她十分驚喜,「這次得獎是對我文字的一個認同,令我更有信心,更加堅定。」  電影閱讀 提升創作 梓晴從小養成寫作的習慣,小時候每天都寫日記。長大後雖然她再沒有每天寫作,但也會寫一些隨筆,紀錄生活感受,「聽了新歌、看了新電影,有感受的話我便會記下來。」 她很愛看書,看的書風格不一,不揀擇作者,「我會看郭敬明感性的作品,也會看韓寒鋒利的文字。」她也愛看電影,每週必定要看上一齣,而且每次看電影後,她都急不及待記下後感。「電影豐富了我,對我影響很大;因為電影,我經常以第一人稱寫作。」 近來給梓晴衝擊較大的,是第五十八屆柏林電影節獲水晶熊獎的《吾愛無悔》(The Black Balloon)。片中男主角與其患自閉症的智障哥哥之間的關係,為梓晴留下深刻印象,「哥哥為男主角帶來很多麻煩,但他並沒有放棄哥哥;他讓我想起奶奶,我小時候未能自理時,也定給她帶來很多麻煩。」她補充,「但因為有親情,所以有很大的包容。」 升讀中四,梓晴相信學業會更加忙碌,「但我仍希望能抽空寫作。」她展望將來,期望畢業後能從事寫作或創作工作。「夜空中唯獨漂亮的星星能散發光芒,我相信它們會指引我的方向。」(澄)  星星訴心聲     神秘的星空自古以來激發無限的想像力:它是神話故事的主角,也是科學家探索的目標。天主教南華中學四年級生薛梓晴憑作品《這裡的天空沒有星》,於2013年學生中文故事創作比賽中奪得初中組冠軍。訪談中,她與我們分享星星情,創作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