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3_20140316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4.03.16
原來知識可以好玩又有趣
   介於「圖畫書」和「文字書」之間的「橋樑書」,是專門為幫助孩子從以圖像閱讀起始,順利邁向獨立文字閱讀的好幫手,體裁多以散文、短篇小說、詩歌、傳統故事改寫、語文遊戲的文學類為主,內容則包括了生活題材、想像、奇幻、冒險等主題,相較於知識性圖畫書的數量,和在橋樑書中所佔的比例,橋樑書中有關自然、科普的故事較為稀少。閱讀一如飲食,需講求營養均衡,多元的文類和主題,更能豐富充實兒童的閱讀生活。 如果能有一種專為初學閱讀的孩子設計的知識讀本,結合了正確嚴謹的知識和生動活潑的故事,小朋友讀起來一定會覺得更興味盎然,學習的過程也不會感到那麼枯燥乏味了吧! 《象什麼》(天下雜誌)由動物學專家張東君執筆和攝影,結合了插畫家黃麗珍幽默揮灑的繪圖,約4500字的篇幅,讓小讀者輕輕鬆鬆讀來,儼然也成為一個認識亞洲象的「小專家」。這樣的知識讀本,將艱澀的知識爬梳整理,轉化成孩子能理解的語言和內容, 不但能增長孩子的知識,也會激發孩子主動求知的慾望。 張東君又號「青蛙巫婆」,長期在動物園擔任動物保育的推廣工作,同時也是個知名的推理小說研究者,「象什麼」這本橋樑書,正好結合了作者的專長,以她一次到泰國清邁的大象保育生態之旅為主軸,發出神秘的委託書,邀請了穿山甲「福爾摩穿」,和大家一起來展開尋找大象秘密的旅程,「福爾摩穿」這個名稱既呼應了台灣就是「福爾摩沙」,同時也暗示了穿山甲擔任的就是個如同「福爾摩斯」偵探般的角色,再揉合了「瞎子摸象」的情節發展,於是讀者可以按圖索驥,一步步了解大象的生理結構和生活習性,最後情不自禁的愛上大象,希望成為大象的守護人。 另一本由楊維晟執筆和攝影的《蟲小練武功》(天下雜誌),全書約5700字,作者的奇想搭配上林芷蔚精采的電腦繪圖,閱讀這本橋樑書,有如觀賞一場活靈活現的動畫。作者從小醉心於武俠片,電影「變形金剛」又提供了他靈感,於是他設定了兩個主角:一是來自阿薩布魯星球、想認識昆蟲的變形戰士「小乖」, 另一個是一心想外出探險看世界的台灣獼猴「歐A」,一場意外的相識,讓他倆結成好夥伴,攜手向「昆蟲武林世界」出發。 平日大多數的人對昆蟲應該是抱著又驚又怕的心情吧!沒想到這本書像顯微鏡,讓我們能近距離的清晰看見各種昆蟲的生物性;這本書也像放大鏡,讓我們驚異的發現昆蟲竟然擁有這麼多神奇的特異功能,原來人類許多武功招式都模擬自大自然中這群武林高手。昆蟲界的江湖不斷有好戲上演,鎚頭功、飛天輕功、遁地鐵牙功⋯⋯各種武功秘笈讓人目不暇給、眼花繚亂,不由得佩服起昆蟲們旺盛的生命力,和適應環境的堅強意志,因此對身形微小的昆蟲印象完全改觀。   這兩本橋樑書雖然主題不同,但皆以淺顯易懂的文字、活潑新穎的插圖和紀實的照片,輔以書末所附相關的資料和活動設計,讓知識變得好玩又有趣,幫助小讀者跨越學習的障礙。這種新型態的知識讀本,意不在傳授零碎、片段的生物資訊,也不是為了教導制式的標準答案,而是希望孩子在閱讀故事的過程中,能激發他們探究自然、思索生命意義的動力,同時柔軟孩子的心靈,感受人類和這個世界其他的生物是共生共存、互為一體的,所有的生命都有獨一無二的價值,值得被尊重和愛護。為了永續自然,保護人類和生物共同的家園,從閱讀中啟發生態保育的觀念,是未來行動的起點。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4.03.09
親近自然,無需遠求
   人類自詡為萬物之靈,認為這個世界萬物皆我所用,為了求得經濟利益和物質的享受, 因此不斷濫墾、開發;過度擴張的結果,無情的壓縮了自然環境中其他生物生存的空間。人類對環境的破壞已造成無法彌補的傷害,然而生命自會尋找它的出路,只要有一絲生機,即使在窮山惡水間,也能無言展現生命的大美。 台北是個繁榮的大都會,很難想像一座隱身在水泥叢林間的人工洩洪池裡,款款點水的蜻蜓就在此延續命脈。一隻在水塘邊盤旋的長鋏晏蜓吸引了生態畫家邱承宗的目光,於是他以三年的時間,持續定期拜訪這個水池,不僅速寫池邊的昆蟲和水生植物,也記錄池水底下共生的鄰居,完成了《池上池下》(親子天下)這本圖畫書。 時序由初春歷經夏、秋到晚冬,全書以雌麻斑晏蜓為主角,從產卵、孵化成幼蟲水蠆、經過十四次蛻皮, 長成了終齡幼蟲,再辛苦地完成羽化後,變為成蟲,繁衍下一代,甚至死亡。作者以優美的文字寫下他細膩的觀察,並用彩筆精密寫實的演繹這場生命輪迴,池上池下的蟲、魚、鳥禽和植物也都是演員,一起在這個多采多姿的劇場,攜手搬演這齣動人的生命好戲。這是台灣第一本描繪蜻蜓生態的繪本,更是認識池沼水生世界的佳作。 《池上池下》得到了第一屆豐子愷圖畫書獎的優秀兒童圖畫書獎榮譽,在三屆共二十二本得獎書中,僅有兩本屬於知識類圖畫書,另一本就是由劉伯樂創作,得到第三屆首獎殊榮的《我看見一隻鳥》(青林),由此可見,要創作一本既符合科普讀物對傳遞知識精準確實的要求,又要表現圖文的藝術性和美感,更重要的是能以兒童能理解、親近的主題內容,讓孩子讀來覺得有趣的知識圖畫書,真是一件不容易的任務。 劉伯樂和邱承宗一樣,對大自然懷抱著深情,他們也有相似的工作經歷,曾擔任童書出版編輯多年,並長期投入生態觀察,喜歡四處到野地走走、寫寫、畫畫,為台灣的鄉野山林、風土民情做了許多素描,持續不輟創作三十多年,出版了數十本涵蓋了人文、自然各種面向的作品,但他最愛的是觀鳥、畫鳥,因此自稱為「鳥人」。 《我看見一隻鳥》說的是一個媽媽和小女孩一起去賞鳥的故事,實際場景在台中市大坑的公園,藉著親子尋鳥過程間的對話和互動,引導讀者如何觀察自己身邊的環境。全書由「我的觀察筆記」開始,小女孩以稚拙的筆跡,紀錄並彩繪下她的發現,雖然是一份生澀的作業,但完全是用孩子的觀點來看世界,成人在其中不再扮演指導的角色,而是和孩子在平等的氛圍中溝通和交流,共讀自然這本豐富的大書。 大自然在劉伯樂的筆下展現出驚人的美感和靈性,邱承宗微觀的角度充滿了人文情懷,他們的作品兼具了科學的價值和藝術的深度。兩位作者都不自我滿足於畫制式的科學圖鑑,而是將全心投入生態觀察、研究、探索的紀錄,轉為生動可親的故事,讓讀者不僅感受到自然的豐美,也明白生存競爭是多麼的嚴苛,對和人類共生的萬物產生尊重虔敬之心;他們不只是童書創作者,也是守護自然的生態保育者。   「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自然萬物在這個大千世界中,各有自己的位置,也背負著不同的使命,維繫著生態圈的運作與穩定。每個獨一無二的生命都該被友善平等對待,在這個地球大家庭中並生共容,人類千萬不要妄想凌駕自然,破壞生態的秩序和平衡。在日常生活中,只要我們能夠透過敏銳的觀察,靜下心來細看生活周遭各項事物,那麼即使是微不足道的小東西,也能從中發現樂趣、發掘真理,原來親近自然,無需遠求。
icon47
創作天地
2014.03.09
2014.03.09 : 文章
   南丫島的一天 今天天氣晴朗,陽光普照,最適合到郊外旅行。我和家人坐船去南丫島遊玩。 首先,我們到風力發電站參觀。風力發電可以節省能源,對環保有很大的幫助。然後,我們到洪聖爺灣遊玩。我在沙灘上堆沙,爸爸媽媽就坐在沙灘上談天說地。 接著,我們到榕樹灣踏單車。爸爸教我踏單車,可是,我踏起來東搖西晃的,踏單車真困難啊!我開始有點灰心了。幸好爸爸鼓勵我,他說: 「騎自行車是需要膽量和毅力的。如果因為困難而輕易放棄,就不能學懂了。」最後,我回復信心,繼續努力向前踏呢!  晚上,我們到了附近的酒家吃海鮮,還吃得津津有味呢!我覺得今天的活動很有意義,我不但學會了踏單車,還知道風力是可以推動機器發電的,這大大加深了我對環保的認識。   張家鳴 聖博德學校 三乙      我的七歲生日 美好的一天,對我來說,是和家人、同學、朋友相處的時刻。我記憶猶新的美好一天,是我的第七個生日。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日是我經歷最美好的一天。那天,我一覺醒來,抱著期待的心情迎接這天的來臨。因為這天是我的生日,我期望有很多美好的事情,降臨在我的身上。 當我梳洗後,步入廚房,我看見爸爸媽媽忙碌地為我準備生日會。那一刻,我還認為這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直到我看見媽媽在準備期間,不小心燙傷了自己的手,她也堅持為我準備生日會。那一瞬間,我真的萬分內疚。所以,我馬上幫忙媽媽準備食物。 下午,同學們陸陸續續地來到我的生日會。看著他們享受我準備的食物,我有莫大的滿足感。大家為我唱生日歌,一字一句載著滿滿的祝福; 每一份禮物都充滿著無限的心意;每一個笑容,為我的生日添上別具意義的回憶。 原來,每一件事也不是理所當然的。父母為我準備生日會是出於疼愛; 朋友出席生日會是出於友情。這天,我和家人、朋友度過美好的一天,我也學懂了珍惜每一個人對我的愛。   劉柏聰 坪石天主教小學 四B      美好的一天 今天是我回到山東外婆家的第七天。早上,我睜開睡意矇矓的雙眼,伸了個懶腰,望向窗外,只見天空灰濛濛的一片,心想:今天定會下雪吧! 多年來,我一直盼望能看到下雪的情景。 吃過外婆精心準備的早餐後,爸爸叫我隨他出外散步。剛踏出門口,突然,我看到天空飄著一片片白色的不明物體。我詢問爸爸:「這些白色一片片的東西是雪嗎?」爸爸嗯了一聲,我掩藏不住內心的喜悅,高聲叫: 「我終於看到雪了!」 雪愈下愈大,不一會兒,地面和屋頂上都鋪滿了白茫茫的積雪。我隨手抓起一團雪,雖然凍得雙手麻木,我看到漫天飛舞的飄雪,心情還是激動不已。我決定拿起鐵鏟,堆起一個雪人。 回到香港後,我把這件事與同學分享,這是我最美好的一天!    范鏡明 彩雲聖若瑟小學 五C      回憶那一天 夜空像一幅美麗的圖畫,我看著星空,回想那與夜空一般美好的一天。 那天,天氣晴朗,我匆匆地出門去了。我去參加少年軍,晚上還和朋友一起吃火煱呢。雖然表面上,我並不雀躍,暗地裡卻異常期待。 終於到了吃火煱的時間了。每個人都各自忙著做自己的工作,洗蔬菜、切蘿蔔⋯⋯突然,一陣哭聲傳入我的耳中。我急步走去看看,發現那個上午因請假去玩而被責備的朋友。我上前哄她,做鬼臉,說笑話逗她樂⋯⋯費了很多功夫,她才破涕為笑。即使如此,她說謝謝時,一種無法言喻的滿足感令我感到很值得。「你們還吃不吃?」「來啦!」夜風輕輕地吹拂,我彷彿嗅到了友誼的味道。 那天,我的回憶增添了亮麗的一頁。   曾詠欣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 六B      舅舅家的一天 今天,媽媽終於答應讓我獨自一人去探望舅舅,我興奮極了!  一大清早,我拿著媽媽親手焗的蛋糕出發。不一會兒,我便到了大埔站。下車後,我一蹦一跳,走向舅舅家。突然,有人從後拍了拍我的肩膀,我回頭一看,原來是舅舅特意來接我。 到了舅舅家,我被很多蚊子叮了,痕癢難耐。舅母看我這麼難過,就拿了一些葉子,吩咐我把它們浸泡在水中,用來洗澡。結果,蚊子真的沒再叮我,真神奇!  中午,舅母在廚房裡大喊:「你們到菜田收割一些菜,帶回來做午飯吧!」表姐和我立刻往田裡跑。忽然,一隻兇惡的狼狗出現,不停地猛吠,一副要把我吞下去的樣子。我嚇得一邊驚叫,一邊往後退,結果掉進了泥塘。表姐馬上把我拉上來,可我已變成了一隻泥鴨似的,於是她叫我先回家清洗,由她負責收割青菜。 午飯後,我們便到果園玩捉迷藏。那兒有很多果樹:龍眼樹、荔枝樹、香蕉樹……確是藏身的好地方。玩累了,舅舅帶我們到溫室採摘草莓,一顆顆紅通通的草莓就像小燈泡,令人垂涎三尺。我還是第一次吃到那麼新鮮、清甜的草莓呢。 快樂的時光過得特別快,又是離開的時候了。舅舅看見我依依不捨的樣子,便說歡迎我隨時再到他家裡玩。   李嘉祐 天水圍天主教小學 六E      美好的一天 今天我起得很早,就看見媽媽忙碌的身影。我想:我能不能幫媽媽減輕一點負擔呢?我跟媽媽說我想學習做家務。開始時,她不同意,可在我苦苦哀求下,媽媽同意了。  首先,我先整理我的房間。真是「不幹不知道,一幹嚇一跳」,原來我的房間是亂七八糟的,想想平時媽媽挺辛苦。下一次,我一定會收拾好。我先把桌上的書本整理好,然後把被子和床單疊好。接著掃地,我忙得手忙腳亂,房間才算是乾淨一點。看到自己的成果,心裡樂滋滋的。媽媽看到房間這麼乾淨,還誇我是好孩子呢!  之後我想做一頓飯給媽媽吃。我把米淘了淘,然後放進電飯鍋裡。我再把西紅柿和雞蛋放入鍋中,炒了幾下。媽媽看我笨手笨腳的,她終於忍不住了,上前指指點點的,說西紅柿要加糖、雞蛋要加水……最終,還是媽媽煮飯,我在旁邊看著。  今天我雖然沒有去玩耍、也沒看動畫片,但能做自己能力所及的事,還能幫媽媽減輕負擔,讓她休息一下,我真高興。我覺得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      黃祖藝 梨木樹天主教小學 五C 
kjy02_20140302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4.03.02
與宋珮老師 走進圖畫書的世界
   色彩繽紛的圖畫書很有吸引力,單看封面已令人感到賞心悅目。小朋友看一看, 隨意地翻一翻,便會愛不惜手;喔,不單是小朋友,大朋友也會喜歡呢。     (本報專題)一個充滿寒意的下午,約晤宋珮老師,在大自然裡暢談藝術與個人的發展。親切溫婉、謙虛含蓄的宋老師,每翻開一本書,逐頁細閱,流露她對圖畫書的熱誠。觀賞圖畫書中圖畫,有方法嗎?  線條 形狀 色彩 「學習欣賞圖畫, 首先觀察線條。看, 畫家伯寧罕( J o h n Burningham)在《穿背心的野鴨 —— 寶兒》這本書裡所用的線條有粗和幼、深與淺之別。看起來,有些線條是用毛筆畫的,線條不是很整齊,看似是中國畫用毛筆的效果。線條是所有圖畫元素中最重要的。直線表達力量, 這幅圖裡所用的直線,令人感到小鴨子很努力跑,往前衝。」 文字也是由線條構成。宋老師曾在美術館裡帶引小朋友從圖畫書開始,欣賞圖畫。「我會告訴小朋友,寫字是用線條,每個人的字都有特色,作畫時也可以用線條,表達活潑的動感。就像這本圖畫書的鴨子,頭仰得很高,牠把脖子伸得很長,好像在看天空。線條與形狀合起來,讓人感受到動作。」線條以外,宋老師表示配合顏料的特性,善用媒材,更能透過色彩,使人感受圖畫的氣氛。「色彩跟線條配在一起, 表達出份量和力量。」 還要觀察肌理。「看這幅圖呈現鴨子身上的毛。畫家會用多種的方法,把肌理一層層的畫出來,形成不同的效果。這幅畫或是用筆繪畫出來,也可能是用顏彩噴出來,讓人感覺毛的質感,像是一層層厚厚的、可觸摸的。肌理讓人用感官去感覺,例如我們經常在圖畫裡感受風在吹、陽光、下雨,晴和陰。」 觀察 欣賞 創作 擁有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藝術史碩士學位的宋老師,具備藝術史及文學的專業訓練,赴美深造前肆業於台灣天主教聖心女子高級中學及天主教輔仁大學。每談到中學時期身受修女們的愛護,喜悅之情讓旁人亦感受到一份暖意。在大學裡繁重的教學工作以外,宋老師積極從事圖畫書翻譯、媒介與推廣視覺教育的工作,圖畫書創作及譯作超過七十本。她鼓勵小朋友看圖畫時,用感官去感受,細看畫家怎樣利用線條、形狀、色彩,怎樣表達肌理,怎樣利用空間和角度;懂得欣賞,便能了解畫家怎樣傳達訊息。「翻開圖畫書,畫家用不同的方法傳達訊息,到處都有學問。圖畫的表達是否真實、圖畫像不像,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 負面的評語很容易令小孩子產生挫敗感,就像圖畫書作者彼得.雷諾茲(Peter H. Reynolds)的作品《有點樣子》所描述的。宋老師洞悉小孩子表達自我的心靈世界,「小孩子最害怕別人說他所繪畫的東西像不像實物。他們的心裡會想:『那麼,我便永遠都畫不像了』。」年幼時已喜歡繪畫的宋老師,念小學時,一次不愉快的學習經驗曾令她逃避作畫。「當時,老師批評我把紅色和綠色配在一起,自此,我便不再畫畫了。」在美國念書時,她參加了一些繪畫班和繪圖班,這才發現美國的老師沒有給她任何創作上的限制。現時,她也是個業餘畫家。「到郊外寫生時,我觀察不同葉子,噢,上帝也是個藝術家,很有創意!動物園裡不同形態的動物,令我很驚訝。」 跟好朋友合作的經驗,令宋老師有很深刻的體會。「我跟患腦性麻痺、有言語障礙的黃美廉老師合作,一起教小朋友美術。有一次,她邀請小朋友在冰淇淋上加一些水果,自由搭配自己喜歡的水果。有些小朋友加上奇異果,紅色綠色的,色彩很鮮艷。小朋友把水果和冰淇淋一起吃掉後,只需運用顏色,畫出冰淇淋的滋味,不必繪畫實物。這次經驗對我很有啟發,對, 引導孩子不是去限制他們自然地表達自己。」宋老師分享她在繪畫過程中, 重新建立自信。「我不再用鉛筆打草稿,小孩子也是這樣吧。即使畫得不好,嘗試發揮便是了,弄壞了也不要緊。」 宋老師深信圖畫書對生命成長能發揮深遠的力量,她補充:小孩子在學懂寫字前,首先用圖畫來表達自己。他們對圖畫有敏銳的觀察力,比成年人更容易察覺細節。遇到喜歡的故事,小孩子會重複翻看,尋找細節,從圖畫中找到故事的關連。她又形容圖畫書的插畫家像樂曲的演奏家,把曲子(故事)表達出來,讓讀者感受和詮釋故事。     跟宋老師經過小花園,她偶爾看到小樹上的青嫩葉子,不禁發出驚喜。小朋友的藝術生命,不也像小葉子般悄悄地成長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