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jy02_20140302

 

 色彩繽紛的圖畫書很有吸引力,單看封面已令人感到賞心悅目。小朋友看一看, 隨意地翻一翻,便會愛不惜手;喔,不單是小朋友,大朋友也會喜歡呢。 

 

 (本報專題)一個充滿寒意的下午,約晤宋珮老師,在大自然裡暢談藝術與個人的發展。親切溫婉、謙虛含蓄的宋老師,每翻開一本書,逐頁細閱,流露她對圖畫書的熱誠。觀賞圖畫書中圖畫,有方法嗎? 

線條 形狀 色彩

「學習欣賞圖畫, 首先觀察線條。看, 畫家伯寧罕( J o h n Burningham)在《穿背心的野鴨 —— 寶兒》這本書裡所用的線條有粗和幼、深與淺之別。看起來,有些線條是用毛筆畫的,線條不是很整齊,看似是中國畫用毛筆的效果。線條是所有圖畫元素中最重要的。直線表達力量, 這幅圖裡所用的直線,令人感到小鴨子很努力跑,往前衝。」

文字也是由線條構成。宋老師曾在美術館裡帶引小朋友從圖畫書開始,欣賞圖畫。「我會告訴小朋友,寫字是用線條,每個人的字都有特色,作畫時也可以用線條,表達活潑的動感。就像這本圖畫書的鴨子,頭仰得很高,牠把脖子伸得很長,好像在看天空。線條與形狀合起來,讓人感受到動作。」線條以外,宋老師表示配合顏料的特性,善用媒材,更能透過色彩,使人感受圖畫的氣氛。「色彩跟線條配在一起, 表達出份量和力量。」

還要觀察肌理。「看這幅圖呈現鴨子身上的毛。畫家會用多種的方法,把肌理一層層的畫出來,形成不同的效果。這幅畫或是用筆繪畫出來,也可能是用顏彩噴出來,讓人感覺毛的質感,像是一層層厚厚的、可觸摸的。肌理讓人用感官去感覺,例如我們經常在圖畫裡感受風在吹、陽光、下雨,晴和陰。」

觀察 欣賞 創作

擁有美國加州大學聖塔芭芭拉分校藝術史碩士學位的宋老師,具備藝術史及文學的專業訓練,赴美深造前肆業於台灣天主教聖心女子高級中學及天主教輔仁大學。每談到中學時期身受修女們的愛護,喜悅之情讓旁人亦感受到一份暖意。在大學裡繁重的教學工作以外,宋老師積極從事圖畫書翻譯、媒介與推廣視覺教育的工作,圖畫書創作及譯作超過七十本。她鼓勵小朋友看圖畫時,用感官去感受,細看畫家怎樣利用線條、形狀、色彩,怎樣表達肌理,怎樣利用空間和角度;懂得欣賞,便能了解畫家怎樣傳達訊息。「翻開圖畫書,畫家用不同的方法傳達訊息,到處都有學問。圖畫的表達是否真實、圖畫像不像,這些並不是最重要的。」

負面的評語很容易令小孩子產生挫敗感,就像圖畫書作者彼得.雷諾茲(Peter H. Reynolds)的作品《有點樣子》所描述的。宋老師洞悉小孩子表達自我的心靈世界,「小孩子最害怕別人說他所繪畫的東西像不像實物。他們的心裡會想:『那麼,我便永遠都畫不像了』。」年幼時已喜歡繪畫的宋老師,念小學時,一次不愉快的學習經驗曾令她逃避作畫。「當時,老師批評我把紅色和綠色配在一起,自此,我便不再畫畫了。」在美國念書時,她參加了一些繪畫班和繪圖班,這才發現美國的老師沒有給她任何創作上的限制。現時,她也是個業餘畫家。「到郊外寫生時,我觀察不同葉子,噢,上帝也是個藝術家,很有創意!動物園裡不同形態的動物,令我很驚訝。」

跟好朋友合作的經驗,令宋老師有很深刻的體會。「我跟患腦性麻痺、有言語障礙的黃美廉老師合作,一起教小朋友美術。有一次,她邀請小朋友在冰淇淋上加一些水果,自由搭配自己喜歡的水果。有些小朋友加上奇異果,紅色綠色的,色彩很鮮艷。小朋友把水果和冰淇淋一起吃掉後,只需運用顏色,畫出冰淇淋的滋味,不必繪畫實物。這次經驗對我很有啟發,對, 引導孩子不是去限制他們自然地表達自己。」宋老師分享她在繪畫過程中, 重新建立自信。「我不再用鉛筆打草稿,小孩子也是這樣吧。即使畫得不好,嘗試發揮便是了,弄壞了也不要緊。」

宋老師深信圖畫書對生命成長能發揮深遠的力量,她補充:小孩子在學懂寫字前,首先用圖畫來表達自己。他們對圖畫有敏銳的觀察力,比成年人更容易察覺細節。遇到喜歡的故事,小孩子會重複翻看,尋找細節,從圖畫中找到故事的關連。她又形容圖畫書的插畫家像樂曲的演奏家,把曲子(故事)表達出來,讓讀者感受和詮釋故事。

 

 

跟宋老師經過小花園,她偶爾看到小樹上的青嫩葉子,不禁發出驚喜。小朋友的藝術生命,不也像小葉子般悄悄地成長嗎?(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