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a-20120513
Great Books for Children Teenagers 網絡時代,通識閱讀
2012.05.11
母親的偉大,同理心的重要
   父母身教言教是子女有良好品德的來源。在傳統社會中,母親除了生兒育女,還有相夫教子的責任。 在人類演化的歷史長河中,男的負責獵殺動物找尋食物,故能跑善跳,而且長時間在外。 女的兒女成群,又身材較小,若遇上危難,必須靠他人協助;平時身邊左鄰右里,必須互相關懷,守望相助。 一九九二年意大利 Parma 大學於在研究猴子的大腦時,首先發現鏡像神經元,看到了「同理心」背後的神經機制。 其後美國加州大學在另一項大腦實驗得出一個有趣的結果:女性比男性更能鑑貌辨色,而且較易產生同理心。 難怪聯合國科教文組織總是在提倡「女童教育」,因為教育一個女童,是教育了整個家庭和下一代。 同理心在今天的重要性,可以醫療保健界別為例子說明:  《連線雜誌》指出,在公元二千年全球有一億人可不看醫生門診,而自 23,000 醫療資訊網站獲取一般常見疾病的診斷及治療方法;此外,化驗報告的分析及評估,也可在網站獲取,大大減低了病人依賴醫生的程度。 因而醫生的工作重點亦須調整至向病人提供情緒支援,乃至更個別化的醫治方案,醫生是否有足夠的同理心訓練遂成關鍵。 美國不少醫學院已把實習醫生溝通和關懷能力,列入評分考量;又增設醫生績效指標——同理心指數(Scale of Physician Empathy);教授同理心技巧及要求學生住院,模擬病人留院經歷,培養同理心。 培養將心比心,惻隱之心,或人溺己溺的同理心,閱讀有關動物名著,嘗試從動物的角度去觀察、去體驗人類社會的不公平,也是一種可行的嘗試。 Black Beauty  西維爾(Anna Sewell)以此書成名,被視為喚起重視動物權益的經典作品。 她在生命中的最後幾年寫出本書,激發世人善待馬匹,而且提出要同情和了解馬匹;時至今日,本書的價值,仍超越時空,引發兒童少年對動物的同情心。 崔凱筠同學翻譯了簡易本首章,值得一讀。 King of the Wind  亨利(Marguerite Henry)憑本書於一九四九年獲紐伯瑞童書金獎(Newbery Medal),寫活了一個男童馬伕和一匹良種馬的遭遇。   鄭詠珊同學有翻譯推介,值得一讀。
kjy11b-20120325
icon24
教育最前線
2012.03.25
校園文化篇
  文化是一所學校的凝聚力和活力泉源。我們重視校園文化的塑造和培育,因為它是學校生存和發展的內在力量。潤物細無聲,優良的校園文化須經過慢慢積澱、形成;在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同和維護下,隨著學校的發展日益強化。優良校園文化的形成,有利於學校形象的塑造,而學校形象是學校在社會公眾、家長、學生心目中的總體印象,也是外界對學校師生表現的認受程度。建立學校形象就是創造學校的品牌;而學校文化所建設的豐富內涵,也必將能推進品德教育,提高育人的效果。 優良的學校文化具有令人奮發向上、積極進取的教育力量。它可以讓學生在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中受到激勵,從而健康地成長。換句話說,優良的校園文化能直接提高學生的涵養、素質,因為它能潛移默化地陶冶學生的情操。 然而,良好校園文化的形成絕非一日之功,不可能一蹴而就。它需要經過艱辛付出、精心培育,然後又得到後繼者珍愛傳承,慢慢積澱而成的。有質素的全人教育建基於良好的學校文化。在未來的日子裡,我們盼望每一位成員能以堅實的行動、長期不懈的努力,繼續以生命影響生命,讓自己的正能量影響身邊的人,成為別人的好榜樣。 長遠而言,我們希望透過團隊的分工合作,做到優勢互補,共同發展,讓學校文化在不斷充實、豐富之中,能秉承傳統文化之餘,創造更多優良的現代文化。透過全人教育,讓學生們不僅學習到各種知識,還要接受道德與正確的生命價值觀念,並且啟發他們能學以致用,更重要的是擁有追求「真、善、美」的人生目標,將來懂得走正確的路,做正確的事,成為一個願意服務大眾、貢獻社會的人。 嚴仕梅筆錄    
kjy13a-20120311
icon89
校園隨筆
2012.03.11
靈訓輔合一 孩子品德的培育
  記得有一位老師曾對我說:她十分重視品德培育,時刻以「成績考獲第一名的學生只有一位,但每一位同學都可以在品德上取得第一名」來提醒同學,培養良好的品德是學習的首要目標。 相信沒有人會反對德育較智育重要。每個孩子的成長,都需要父母和師長的悉心教導,在恆常的指導和規勸下,相信只要我們不放棄,孩子們都可以是成才成器的。「靈訓輔」合一是我校的辦學特色之一,而擔任我校靈育、訓育和輔導的主任們全都是教友,這對我們推行以「靈育」為經,以「訓育及輔導」為緯的品德培育帶來了優勢。 倪德文神父擔任我校的校監十年,積極帶領學校發展。他每年都會按照宗教時節為全校師生舉行祈禱會,藉著他的身教言教、訓勉和鼓勵,為每位同學在六年的學習生活中,播下基督是愛的種子。透過每星期兩節的聖經課、恆常由宗教老師策劃的宗教活動,例如參觀聖堂、朝聖、安排基督小先鋒探訪長者、為公益事宜賣旗和籌款等,都有助於靈育的培養。還有,我們學校的生命大使,她每周定時到校協助帶領早禱,按需要與老師一同舉行宗教聚會,利用早會、小息及午膳時段,為同學講述聖經故事,培育同學了解耶穌在世的事跡,祂怎樣愛世人和祂的聖言:幫助同學將愛的訊息轉化為實踐行動,讓別人在他們身上感受到愛和看見基督。 部份同學在成長過程中,或會出現行為偏差,這是常有的事,但我們相信「預防勝於治療」,只要我們能善用正規及隱蔽課程,培養孩子正確的學習和生活態度,灌輸天主教的價值觀和生命的核心價值,令他們有法可依,有規可循,他們便會健康成長。當同學表現違規而老師需作懲處時,「將功補過」是訓育的其中一項有效方法。 例如透過安排他們在圖書館當值服務、協助低年級同學溫習、在操場協助清理廢紙垃圾、保持課室整潔等,讓他們能在服務中,作出反思及補償。 如果我們以嚴父慈母來比喻訓育和輔導二者的效能,處理學生問題使用的一般方法是訓育以剛,輔導以柔,而我校將靈訓輔併合為一。老師們以愛培育學生,用心了解他們的問題,以情和理輔助他們反思及改過,遠較以嚴懲有效。從家長對學校的支持,同學每天掛在臉上健康愉快的笑容,品德和學業持續地進步,印證了我們學校將靈性培育、品德教育和學生輔導合而為一的教導模式,是有效和可行的方法。 寫到這裡,願摘錄一段取自美國著名文學家兼教育家的詩句作反思: 「⋯⋯孩子生活在鼓勵中,就學會了自信;   ⋯⋯孩子生活在表揚中,就學會了感激; 孩子生活在接受中,就學會了愛; 孩子生活在認同中, 就學會了自愛; ⋯⋯孩子生活在誠實和正直中,就學會了真理和公正; ⋯⋯孩子生活在真誠中,就學會了頭腦平靜地生活。」 —— 'Children Learn What They Live' , Dorothy Law Nolte 我們喜見孩子有機會在天主教學校接受教育,這是天父的恩賜,怎不教人珍惜? 我們是被天主揀選擔任教育工作的。在天主教學校服務,是一份召叫和使命,我們怎可以怠慢?怎可以不積極地回應祂? 讓我們帶領更多孩子到天父跟前,聆聽基督的福音。    
kjy11b-20120219
icon24
教育最前線
2012.02.19
領導篇
    學校領導在營造及維持學校良好文化,有著深遠的影響力。校長的容人之量對學校和諧氛圍的營造,具有不可小覷的作用。寬容能化干戈為玉帛、化戾氣為祥和。要知道每個人的性格都不同,教師亦不例外。在日常工作中,教師之間,教師與校長之間,意見難免會有分歧。作為學校管理者,校長就要有容人的雅量,善於體諒對方。對於教師提出的意見要用心分析,有則改之,無則加勉。逆耳之言,聞而不怒;不實之言,解說疏導。營造一種和諧的人際氛圍,教師的心情才能放鬆,工作效率才會提高,學校的管理才會有效。 此外,校長應該是時刻關注、呵護學校文化的領袖。她既要注意那些最顯而易見的事物,更要注意那些常人難以覺察的細節。無論是教師平時的言行、服飾,還是辦公室的擺設;無論是學生的課堂表現,還是他們的課餘活動;無論是家長的特別需要,還是他們提出的意見,校長都應該敏銳地觀察到當中的變化,並及時地作出導引。所以,校長每天一早就習慣在校舍四周巡視:看看學校裡每個角落的變化、走進課室了解學生和教師的課堂實況、留在操場上跟同學、家長玩耍和聊天。她的工作地點並不囿於辦公室之內,而是在校園裡任何一個角落,甚至是走出校門。 校長除了要創造及維持校園文化外,還要做到居安思危,引領學校不斷發展、日益壯大,好讓教書育人的工作得以充分落實。就這方面,校長在行政管理上會預先做好傳承的準備工作,在不同範疇的行政組織上培育新秀教師。她還會善用社區資源,聯繫不同的專業機構及廣結專業人才,建立一個強大的人際網絡,引入援助幫助學校不斷發展。時至今天,我校在各方面均有不俗的發展,這班幕後功臣真的居功不少呢!(「領導篇」二之二,嚴仕梅執筆) 上學年專題(2011年刊載日期) 「品德教育」(18/9) 「學生篇」(25/9; 9/10; 23/10) 「家長篇」(6/11);「教師篇」(20/11) 「領導篇」(二之一,4/12) 編按:「教育最前線」專欄由作者口述分享、嚴仕梅老師代筆。上學年先後刊載七篇專文,寄語學生、家長及教學團隊嘉言勵語。作者麥惠貞前校長現時身居北京,本刊幸蒙作者於百忙中抽時間,分享教育理念和心得。本期以外,隨後主題尚有「善牧校監」、「團隊篇」、「教師專業發展篇」、「校園文化篇」及「舊生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