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a-20130929
icon47
創作天地
2013.09.29
2013.09.29 文章
Advice for good manners  It is important to know how you should behave when you are at home and in public places.  At home, we should be nice to our brothers and sisters. We should take care of them when they are sick, then our home will be warm. We shouldn’t quarrel and fight with our brothers and sisters because we will be unhappy at home. If our brothers and sisters feel upset, we should listen to them, then they will be happier and have a harmony home.  When we are in public places, we should be polite too. We should wait patiently at the bus stop. On the bus, we should speak softly because when you talk loudly on the phone, you will disturb people and you are impolite!  We should be polite and respect one another at home and in public places.    林葦津 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 五D      Monster Poem  There’s a monster in the mountain,  And he’s playing near a fountain.  There’s a monster in the mountain,  in the mountain.  There’s a monster in the bookshop,  And she’s eating a big mop.  There’s a monster in the bookshop,  in the bookshop.  There’s a monster in the Disneyland,  And she’s singing with a band.  There’s a monster in the Disneyland,  in the Disneyland.      馮傑暘、何寶熙、梁培鑫 聖博德學校 三年級
kjy01-20130512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5.12
跟隨基督 喜獲新生 小學III區教職員慕道團 以愛傳信
   (本報專題)是甚麼力量將十六位來自不同背景、任教不同學校和科目的老師凝聚在一起? 過去十八個月的日子,他們每星期三傍晚於聖博德堂相聚,在小學III區學校教職員慕道團學習, 認識天主。他們更於今年復活節領洗,加入教會的大家庭,就讓我們來看看天主怎樣以祂獨特的方式,召叫其中的三位老師成為門徒吧!       天使老師•鄭雅瑩 活出基督 傳播平安喜樂   為鼓勵學生欣賞別人的善行,於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任教的鄭雅瑩老師在班上推行「天使計劃」。學生留意到同學做了值得欣賞的行為,便會給對方簽名,滿了十個,便會當一天「小天使」。「那天,我會在那位同學的書桌上放置一個小天使,也會將他/ 她的名字貼在牆壁上」,鄭老師解釋。她笑著表示推行計劃後,學生邀請她一同參與,因而得到「天使老師」的稱呼,她續道,「我希望能活出基督,亦相信孩子們同樣做得到。」 以往,鄭老師並沒有慕道的打算,也沒有考慮過領洗,「直至我被李姑娘的誠意打動。」李姑娘是她任教學校的牧民助理,「參加慕道班是兩年的承諾,我當初亦有猶豫自己能否完成課程,幸得李姑娘每次和我一起上課,她的陪伴和照顧讓我感受到愛,讓我一步一步地走近天主,最後領洗。」現在,李姑娘更成為鄭老師的代母,在日後的信仰路上繼續帶領她。 慕道期間,導師不但解開了鄭老師心中不少疑問,耶穌的教導也慢慢成為她生活的中心,「我希望以耶穌為榜樣,跟隨他的道路使我感到平安和喜樂,脾氣也好起來。」她亦希望以宗教作為支援學生的媒介,「天使計劃」之外,擔任班主任的她在班上設立祈禱閣,並推行「與上主的悄悄話」。每天午飯前,鄭老師會給同學一個小盒子,讓他們把寫上祈禱意向的紙條放進去。「下一天的飯前禱,我們便會為那些意向祈禱」,鄭老師解說,「希望藉此加強學生的信德,豐富他們的宗教生活。」 陪伴鄭老師學道理的不僅是李姑娘,還有她的女兒。她在慕道期間懷孕,寶寶出生後於今年復活節接受嬰兒洗禮。「我也曾猶豫應否在女兒年紀這麼小時,替她選擇她的信仰,也擔心她會在聖堂哭鬧」,一次靈修聚會中,她得到啟發,「孩子會忘記你給她的物質,但信仰將陪伴她一輩子。」她相信這是天主的安排,「教友們都很體諒,這消除我的疑慮;丈夫雖沒有信仰,也願意和我一起到聖堂去。」鄭老師形容,「這信仰是我給女兒的禮物,我信賴天主,願意將孩子交給祂,由祂來帶領。」   抱抱余Sir•余浩然   緊守信念 宣揚愛的信息   「你好!我是『抱抱余Sir』!」余浩然老師打招呼道。「泡泡魚Sir」?可是他身材高挑,怎看也不像腦海中聯想到的,那圓滾滾的「雞泡魚」呢!於黃大仙天主教小學任教的余老師解釋,「『抱抱精神』是我的教學理念,我希望教導學生身體力行,以行動實踐愛與關懷。」 本身並無宗教信仰,為甚麼會突然參加慕道班呢?「我感覺天主一直在敲我的門,但我在兩年前才去應門」,余老師的太太並非教友,卻亦鼓勵他報讀慕道班。「我滿肚疑問,獨自報名,起初也有擔心」,但過程中他知道自己找著了,導師逐一解答疑問,他也更加肯定自己。「每次上課,我也有不同啟發和反思。我明白到天主教信仰中,一切也離不開愛,這是我最深刻的感受。」天主教信仰更加強化他的教學理念,「我希望在教學中實踐天主的愛,當學生的榜樣,因為愛不應只掛在嘴邊。」 他形容不久之前的洗禮,「這是我的人生大事,因為洗禮後, 我便是新的我。」他幽默地說,「我還特意買了新恤衫,這是我結婚以後第一次花這麼多時間為一件事作準備呢!」他表示領洗至今仍十分興奮,亦十分感謝家人的支持,「家人雖然並非教友,領洗當天亦有到場參與近兩小時的禮儀。」 信仰亦影響余老師的教學,相比借用寓言故事,他現在更常用聖經故事教育學生,憤怒的情緒也愈來愈少,「不可能完全不發怒,但我更明白原諒和放下的重要性。」此外,他昔日並不常參與學校的宗教活動,擔心自己在這方面缺乏認識、會出錯。數學及常識科以外,余老師亦有任教體育科,不時亦會帶隊出賽。「近來學校隊伍外出比賽,賽前我帶領學生祈禱,這是我和學生們都意想不到的」,他補充,「我會形容這是信心的轉變。」他期望未來在校內影響學生,讓他們慢慢接受天主教信仰,步向基督。(轉下頁)       
kjy07a-20130505
文圃新苗
2013.05.05
電梯和樓梯
  夜深了,一切都進入了甜美的夢,可是電梯和樓梯卻爭論不休。 電梯高傲地對樓梯說:「現在人們都用我上下樓,樓梯,像你這沒用的東西,人們怎麼不拆了你,建多一座我的兄弟呢!」 「哼,電梯你別那麼神氣,你本來是靠電發動的,一旦停了電, 你就是個甚麼都不是的廢物。」樓梯反駁電梯道。 「切,你沒比我舒適,人們按我上下樓,根本不需要一丁點體力,而你呢,人們如果用你的話,還不得累死。」電梯自以為是地說道。 樓梯又說:「人們本來是喜歡運動的,因為你的出現,人們變得懶惰,所以你是個禍害。」 「那又怎麼樣?我外表比你好看,你就是個爛泥巴。」 「你有沒有聽過『虛有其表』這個詞?啊,我看你就是一堆廢鐵。」 「廢鐵也比你好啊,爛泥巴!」 他們兩個的爭論,吵醒了窗戶大哥。 窗戶大哥了解他們爭吵的原因後,便對電梯說:「電梯,你別那麼驕傲,以後或許有比你好的工具代替你。」說完,電梯低下了頭。 窗戶大哥也對樓梯說:「舊者是會被淘汰的,別那麼頑固,你的親戚木梯不也被淘汰了嗎?」 窗戶大哥的一番話,使電梯和樓梯改變了很多。電梯變得不像以前那麼驕傲,樓梯也不像以前那樣頑固。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有一天始終會消失在這世上。與其等著被淘汰,還不如在淘汰之前,努力為人們服務。 顏崢明 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 六B      顏崢明的《電梯和樓梯》寫得很精采,我非常喜歡!甚麼叫寓言呢?這就是了。把沒生命的物件擬人化,將寫實的素材加了幻想,都是小說、寓言、童話等等此類的最基本要求。 如果崢明同學只是平鋪直敘地介紹電梯和樓梯的功能,或自己與它們的接觸、感情,那和一般作文沒甚麼不同了。這篇文章精采的是小作者肯動腦筋,僅用八句對話,就把它們的優勢、不足,寫成了飽含深意的現代寓言。說「現代」,因為電梯、樓梯都是現代社會科學技術的產物。崢明不但把兩者的「性格」寫出來,而且告誡我們:新的不可驕傲,舊的不可頑固,因為新的還會被更新的代替,舊的很快就會被新的淘汰。這樣的看法,不是通過作者跳出來解說,而是借助了文中的「窗戶大哥」,它身為每天聽慣、看慣樓梯跟電梯吵架和奚落的「仲裁人」,站在中立的立場,比我們動筆的人跳出來判斷和發言好得多,也有說服力得多了!  這樣的「小說化」(或寓言化)的論說文章非常好讀,勝過單純列出對「電梯」或「樓梯」的彈讚或說明!只要在表達技巧上潛挖創意,小作者不斷努力,長大後,極有希望成為作家!  黃東濤 香港兒童文藝協會會長   
kjy02_20130224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2.24
一步一讚美 九龍塘華德學校 禮儀舞蹈頌主榮
束起長髮,戴上花冠,穿上一襲長白衣。她們宛如待嫁的新娘,戰戰兢兢地步入聖堂。她們是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的禮儀舞成員,導師戴淑明強調,禮儀舞並非表演,而是配合宗教禮儀,在天主的聖所內用舞蹈侍奉讚美祂。      (本報專題)「左邊、右邊、慢慢舉高雙手,將禮物送給耶穌⋯⋯」週六早上,舞蹈室中,同學們正跟著戴老師的指示,隨著音樂唱著歌,練習新舞步《獻上》。八位學員為該校小二至小五學生,大多是新加入的成員。問及她們參加禮儀舞的原因,她們靦腆地表示,欣賞了同學的舞蹈,認為十分漂亮好看,吸引了她們,所以決定這個學年要加入禮儀舞活動。雖然她們大部份都不是教友,但藉著禮儀舞,她們慢慢步近天主。 從美認識主 就讀五年級的張樂兒是團隊中的「大師姐」,今年是她參加禮儀舞蹈的第三年。「印象最深刻的是上一屆的畢業感恩祭」,畢業感恩祭假將軍澳聖安德肋堂舉行,「參加了禮儀舞,我才開始學習跳舞,那次感恩祭很多人參與,令我非常緊張,但順利完成後十分開心呢!」樂兒補充,「禮儀舞使我有更多參與禮儀的機會,所以認識了更多天主教的經文。」 同級的顏家慧則是第二年參加禮儀舞,雖然每週六的舞蹈排練後,她還要趕往籃球訓練,但她依然樂此不疲。她最難忘的,亦是在聖堂內跳舞。「平常學校的彌撒都是自願參加的,我不是教友,自然沒有參與,」她表示。「因為禮儀舞,我才第一次到聖堂、第一次參與彌撒」,家慧續道, 「我認為聖堂不但漂亮,也是一個十分莊嚴的地方。」 分別就讀小三、小二的李子彤和張珈雯雖然是本學年才加入的新成員,亦非常投入練習。子彤表示起初媽媽並不願意讓她學習禮儀舞,「但看到師姐們跳舞那麼漂亮,我真的很想參加!」最後在該校牧民助理李姑娘的幫助下,子彤終於說服媽媽,成為禮儀舞的成員之一。珈雯則是年紀最小的成員,十分活潑開朗,學期初自己主動向老師索取通告報名。雖然每次練習兩小時,但珈雯並沒有喊累,「用舞蹈來讚美天主,我覺得十分開心。」她最喜歡的舞蹈是《獻上》,「這首歌代表我們將麪麥和酒送給天主。」 由善親近主 她們的導師戴淑明為玫瑰福傳舞蹈團聯絡人,約四年前開始在該校教授禮儀舞。她表示禮儀舞糅合現代舞和中國舞,服飾著重整齊、莊重,「彌撒中,我們只會在進台詠、奉獻詠等時候向天主獻上舞蹈,而不是要禮儀參加者將焦點放到舞者身上。」同時,她強調舞者透過舞蹈親近天主, 「舞者最重要是用心投入和尊重禮儀,以侍奉的心表達對天主的愛。」 該校宗教科李染雯老師負責禮儀舞活動,她認為這是將天主的種子放在孩子心中的一種方式,「他們不一定即時結果實,但我相信這是天主給他們機會去認識祂。」她形容, 「禮儀舞的成員就像天使,她們跳舞的認真能營造禮儀的氣氛,也能感動其他參加者,包括我。」(澄)        -------------------------- 華德學校於1963年由美國天主教傳教會(瑪利諾神父)創辦,為紀念該修會到中國傳教的先驅華理柱主教(B ishop Walsh),故命名華德學校(Bishop Walsh School)。華理柱主教於1918年,與另外三位瑪利諾神父被派往中國傳教。他於1948年再度回到中國服務,受共產黨逼害,被監禁十二年。1970年,漫長的牢獄之災結束後,他從上海監獄醫院釋放出來,從羅湖橋踏進香港返回美國。前教宗保祿六世曾對他說: 「你所作見證,既真實又簡單⋯⋯對於這所有的一切,我代表整個基督的教會向你致謝。」1975年,華德學校轉由香港教區管理;2010至2011學年轉為全日制學校,下午校遷至現址,易名為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