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a-20120212
icon29
校園 FaceBook
2012.02.12
情深說話未曾講
  我校每年畢業的同學接近一百七十人。這百多位學生,我總會牢牢記著他們的名字,因為轉眼間少年們很快便離開校園,各往不同的中學繼續學業。記得當他們仍在學校時,總會把握機會,跟孩子談談天,交流交流。有些同學較主動,容易讓人記得,有些則內向,未必每位都有均等的機會和時間相處。有些男孩子較活潑,我以為他們較粗心大意,未必會記掛學校的一切。但今天收到舊生的信,這位升上中一的志賢,小學時他活潑得很,常令老師頭痛不已。他寫了一封長信給我,談及自己的近況,尤其他記掛學弟學妹,就最令人會心微笑,且看這封信: 我希望何校長可以在早會讀出以下的話: 「請三年級的小蘇、小欣和二年級的梅朗東聽著,我劉志賢在此正式跟你們說再見,希望你們好好讀書,你們的路還很長,要多加努力,再見!希望以後再會!還有你們要多穿幾件衣服,免得患病喔!」 另一位就讀女中學的美姿,寄給我聖誕卡,寫上: 「校長,幾年不見,妳好嗎?實在很懷念在小學的生活,如果可以,真希望再跟你午膳,談天說地,教我如何交朋友就好了!」美姿想必遇到朋輩的溝通問題了,記得她離開學校前,也曾這樣寫道: 「我學會了慎言,有時衝口而出的說話會像利刃般傷害同學的心。我知大家相處只剩幾天,應和睦相處。」其實,她頗有反思能力,只可惜當初未有時間跟她詳談。 至於就讀男校的啟智,他希望收到校長的回信,於是我花了半天的時間,寫了十多封信給畢業的同學,完成後感到真暢快! 放學時,六年級的傑克走過來,輕聲地問:「校長,幾時我們去快餐店吃午餐?」對的,我曾經答應過六甲班的同學們,如果完成第一段考後,請替校長安排約見其他同學,我們一起往外吃午餐;趁孩子未畢業,真要把握時間跟他們好好相處啊! 感謝孩子豐富我們的生命,滿有希望,做老師校長,真是有福,深情真誠的說話就在此刻傾訴,勿留待以後啊!    
kjy01_20120205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2.05
自學中探索音樂世界 美樂觸碰心靈 專訪周凡夫
  一個寒冬下午,溫煦陽光從窗縫射進周凡夫的辦公室,光線折射一排排整齊有序的鐳射唱碟盒上,整個房間別是明淨。專訪的開端,這位音樂愛好者、資深文化藝術評論人這樣分享他與音樂結不解緣的故事:「為我而言,對音樂的追求,完全是從自學的過程中得到! 」 (本報專訪)音樂天地廣闊無限,周凡夫形容音樂好像一枝神奇的畫筆,為每個人的人生,繪畫豐富的色彩:「我們透過想像、聯想,接觸音樂,每個人的經歷和背景不同,對音樂的體會也不一樣。這也是音樂的特別之處,它隨著個人成長。人生中不同的階段裡,每一個人對音樂都有不同而獨特的感受。」周凡夫翻一翻手上的鐳射唱碟盒,回想往事,輕柔地說:「年輕時,我曾在香港大會堂聽過德國杜賓勤大學室樂團(Tübingen Student Chamber Orchestra)的演奏會,非常感動,印象深刻。事後我更用心寫了樂評,在週刊上發表。數年後,那樂團再次來港表演,再聽他們的演奏,我卻沒有了當年的感動。為甚麼呢?我想了又想,才發現是我對音樂的感受不同了,體會更豐富,要求也提高了。」 打開音樂之門 正如周凡夫所說,他認識音樂的歷程是一個自學的故事:「我自小喜愛繪畫,對水彩畫更是情有獨鍾。投入繪畫的小天地,不自覺地變得不眠不休,這種在視覺上對美的追求,來得直接。直至升讀中學時,我發現了另一片新天地——音樂。我得感謝當年的音樂老師,他曾是國內中央樂團的男高音;音樂課堂上,他示範唱歌的技巧,讓同學們聆聽聖詩、意大利民歌等,當時的愉快情景,至今記憶猶新。我領會了:原來人聲唱歌可以這樣美妙動聽!」年少的周凡夫被音樂世界深深吸引,他參加校內合唱團,難忘在聖誕節演唱韓德爾作品《哈利路亞》(Hallelujah)的經驗;他全情投入,閱讀相關書籍和樂譜,爭取機會欣賞音樂。他說:「當年,唱機並不普遍,而且學樂器的費用昂貴,我只擁有一個口琴。若想接觸其他樂器,便得向別人借用,此外,我又常與別人討論音樂,從中學習。」 在自我追求和學習的過程中所獲得的樂趣,珍貴無比。這份樂趣不斷推動周凡夫探索音樂世界,可是在追尋的路上,他也曾嘗到失意迷惘:「我曾夢想成為樂手、演唱家和作曲家而下了不少努力,後來發現這只是一個美麗的誤會。儘管如此,這個階段的過程收穫豐富,讓我從樂曲的結構至音樂的種類,無不加深接觸和認識。」中學畢業前,周凡夫為文藝雜誌撰寫藝術評論。畢業後,他從事紡織行業,對音樂的熱誠絲毫無減。他堅持公餘繼續追尋音樂的理想,到香港大會堂和圖書館搜集資料,借用錄音帶,進修自學:「我認為人生除了找到一份職業外,也該尋找生命中想做的事。年輕人在成長路上,不妨思考一下人生的事業。」 享受音樂情趣 談到接觸音樂,周凡夫鼓勵青少年親身投入,成為「音樂中的人」:「不要只做聽眾,參與其中的好處是加深對音樂的感受,學習處理音符,把它演繹成音樂。現今的小朋友十分幸運,不乏學習音樂的資源及渠道。其實,參加合唱團也是不錯的選擇,與其他人一起相處和合作,那是多麼快樂的經驗!」音樂是一種溝通的媒介,猶如語言,周凡夫語重心長:「學習聆聽音樂是相當重要的!現今許多人很容易接觸音樂,便認為懂得欣賞音樂,這是一個誤解。他們對音樂的記憶力十分薄弱,因為沒有學習和接受訓練。若聽了一首樂曲,卻不能記起當中的細節,這相等於沒有聽過樂曲;就好像與別人談話時,沒有掌握內容的重點一樣。」 專訪中,周凡夫平易近人,樂意跟本報記者分享音樂在他生命中的點點滴滴。他的熱誠令人不期然受到感染,對音樂產生美的追求,善的嚮往。學生時期的音樂課,把周凡夫帶進音樂的旅程。不妨在你的腦海裡,尋找那熟悉的音樂,這些回憶曾在你生命裡所留下的印記。哪是一首怎樣的樂曲?你曾在何時聽過? 這次愉快的會面總要告別。臨別前,周凡夫勉勵青少年勇闖音樂的廣闊天地:「尋找你喜愛的音樂吧!在這天地裡探險,你會獲得不少樂趣,從而增加認識音樂的動力,這就是我所說的自學過程。」(仨 /睿) 著名樂評人周凡夫活躍於中國、香港、台灣和澳門四地。自一九八二年始,在香港電台第四台主持多種形式的古典音樂及文化節目;又經常應邀在各大專院校主持有關音樂文化的專題講座。二○○七年起,與康文署合作,主持「解剖世界名曲進入音樂世界」音樂講座,深受市民歡迎。      
kjy10-20120205
icon22
綠滿窗前
2012.02.05
「濯清漣而不妖」新解
  周敦頤的〈愛蓮說〉是多年來中學課程選讀的文章。作者在文中,描寫蓮花的特性有如下的幾句: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濯清漣而不妖」一句,一般課本把「妖」字解釋為「美麗而不端莊」,含有貶意,全句則解作「洗浴於清水微波中,沒有美麗而不端莊的姿態」。對這樣的解釋我有所保留。照常理看,經清水洗濯後,應該是鉛華盡去,污垢滌除,所謂「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怎麼還會「美麗而不端莊」呢? 其實,「妖」字雖可指怪異、邪惡的事物,諸如,妖魔、妖怪、妖氛、妖術等;但很多時亦作「美麗」解,例如,曹植的〈美女篇〉:「美女妖且閑,採桑岐路間」;張衡的〈定情賦〉:「夫何妖女之淑麗,光華豔而秀容」,妖女就是美女,並無絲毫貶意。直至宋代,此義亦沿用,陸游〈西湖游春〉:「清明後,上巳前,千紅百紫爭妖妍」,妖妍一詞是指美麗嫵媚,亦無貶意。 所以,「濯清漣而不妖」一句,應可解釋為「經過了清漣洗濯後也不會變得美麗」。作者認為蓮的本質,天賦如此,不會受外物影響而有所改變:污泥不能沾染,故不會變得髒,變得醜;而且,即使經清水洗滌,也不會顯得特別美麗。始終保持本來面目,這就是蓮的本質。  
kjy01_20120115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1.15
基督小先峰 Young Pioneers Of Christ 十周年特輯 跟隨基督 勇敢固守 信望愛
  在許多天主教小學裡,不難發現基督小先鋒團員的蹤影,他們穿著鮮艷奪目的黃色背心制服,不僅在校園裡服務師生,更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地發揮「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精神。   (本報專訪)不經不覺,這個為天主教小學而設、聚集公教和非公教學生的信仰團體——基督小先鋒已踏入第十個年頭。十年裡,基督小先鋒發展小組和師長們默默耕耘,帶領學生追隨耶穌,讓這團體茁壯成長。至今全港已有九十九間教區和修會小學,成為基督小先鋒的會員學校,學生團員超過四千人。      回顧篇 在這值得紀念的時刻,該發展小組籌備製作基督小先鋒「回顧過去.展望將來」紀念光碟,並於今年一月十四日舉行基督小先鋒導師工作坊暨紀念光碟發布會。 去年六月,早期參與推動基督小先鋒的師長們難得聚首一堂,為紀念光碟進行訪問錄影,訪問對象當中包括(如圖,右起)周豫康執事、基督小先鋒神師譚坤神父、榮休校長容英焯、梁長才、陳傑楹、黃敏冰和鄭雪嫻老師等。談到基督小先鋒成立之初,各人懷緬一番,談笑風生。 天主教教育發展委員會於一九九八年構思成立校本信仰團體,同年,組成兒童福傳之友,這是基督小先鋒的雛型。十六間教區及修會小學的老師組成兒童福傳之友籌備委員會,撰寫組織基督小先鋒計劃書。最初,十九間教區及修會小學率先參與先導計劃,同時,籌備委員會編寫團員和團長手冊,設計團服、團章和口號,邀請嚴規熙篤會會士江克滿神父創作團歌。 一切準備就緒,二千年初,天主教教育發展委員會正式成立基督小先鋒,更於同年二月份假喇沙中學,舉行基督小先鋒成立暨宣誓典禮,八十八間天主教小學參與,超過二千位學生一同宣誓成為基督小先鋒,場面熱鬧。有份參與的師長們均難忘當日情景,雖然天氣惡劣,無減出席者的熱情,大家全情投入,熱切期待這信仰團體的誕生。    發展篇 二○○一年始,譚坤神父帶領多位校長和老師組成基督小先鋒發展小組,協助及支援會員學校。現任該發展小組召集人梁綺媚校長(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委員校長劉燕棠修女(寶血會思源學校)和周德輝校長(聖嘉祿學校)接受本報訪問,談談基督小先鋒發展現況。 剛接任召集人一職的梁校長微笑道:「譚神父建議透過影像記錄,輯錄基督小先鋒的歷史、過去點滴,介紹基督小先鋒及會員學校,讓更多人認識基督小先鋒。」劉修女指出小組定期舉行會議,主力培訓導師,並協助會員學校推行活動:「為豐富團體的活動內容,本校聯同數間會員學校於二○○五年,一起草擬聚會的大綱,並試行積點獎勵計劃。」 基督小先鋒會員學校分為四個區組:香港區、九龍 I 區、九龍 II 區及新界區,各區組每年最少舉辦一次大型聯校活動,活動配合禮儀年,聯繫各校的基督小先鋒。近年,該發展小組更鼓勵四區加強默契,分區活動圍繞相關主題,如教友年,將信息帶入學校。三位校長分享校內基督小先鋒的狀況,周校長欣慰地說:「學生不但投入參與,更在參與過程中,重新整理個人行為和思想,努力在生活中活出基督。」梁校長喜見家長們認同這信仰團體,支持子女參加基督小先鋒;劉修女認為基督小先鋒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希望的團體:「他們是小先鋒呢,勇往直前,將基督的喜樂帶給身邊的人。」(仨) (相關報導見第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