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20115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1.15
基督小先峰 Young Pioneers Of Christ 十周年特輯 跟隨基督 勇敢固守 信望愛
  在許多天主教小學裡,不難發現基督小先鋒團員的蹤影,他們穿著鮮艷奪目的黃色背心制服,不僅在校園裡服務師生,更在日常生活中努力地發揮「非以役人,乃役於人」的精神。   (本報專訪)不經不覺,這個為天主教小學而設、聚集公教和非公教學生的信仰團體——基督小先鋒已踏入第十個年頭。十年裡,基督小先鋒發展小組和師長們默默耕耘,帶領學生追隨耶穌,讓這團體茁壯成長。至今全港已有九十九間教區和修會小學,成為基督小先鋒的會員學校,學生團員超過四千人。      回顧篇 在這值得紀念的時刻,該發展小組籌備製作基督小先鋒「回顧過去.展望將來」紀念光碟,並於今年一月十四日舉行基督小先鋒導師工作坊暨紀念光碟發布會。 去年六月,早期參與推動基督小先鋒的師長們難得聚首一堂,為紀念光碟進行訪問錄影,訪問對象當中包括(如圖,右起)周豫康執事、基督小先鋒神師譚坤神父、榮休校長容英焯、梁長才、陳傑楹、黃敏冰和鄭雪嫻老師等。談到基督小先鋒成立之初,各人懷緬一番,談笑風生。 天主教教育發展委員會於一九九八年構思成立校本信仰團體,同年,組成兒童福傳之友,這是基督小先鋒的雛型。十六間教區及修會小學的老師組成兒童福傳之友籌備委員會,撰寫組織基督小先鋒計劃書。最初,十九間教區及修會小學率先參與先導計劃,同時,籌備委員會編寫團員和團長手冊,設計團服、團章和口號,邀請嚴規熙篤會會士江克滿神父創作團歌。 一切準備就緒,二千年初,天主教教育發展委員會正式成立基督小先鋒,更於同年二月份假喇沙中學,舉行基督小先鋒成立暨宣誓典禮,八十八間天主教小學參與,超過二千位學生一同宣誓成為基督小先鋒,場面熱鬧。有份參與的師長們均難忘當日情景,雖然天氣惡劣,無減出席者的熱情,大家全情投入,熱切期待這信仰團體的誕生。    發展篇 二○○一年始,譚坤神父帶領多位校長和老師組成基督小先鋒發展小組,協助及支援會員學校。現任該發展小組召集人梁綺媚校長(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委員校長劉燕棠修女(寶血會思源學校)和周德輝校長(聖嘉祿學校)接受本報訪問,談談基督小先鋒發展現況。 剛接任召集人一職的梁校長微笑道:「譚神父建議透過影像記錄,輯錄基督小先鋒的歷史、過去點滴,介紹基督小先鋒及會員學校,讓更多人認識基督小先鋒。」劉修女指出小組定期舉行會議,主力培訓導師,並協助會員學校推行活動:「為豐富團體的活動內容,本校聯同數間會員學校於二○○五年,一起草擬聚會的大綱,並試行積點獎勵計劃。」 基督小先鋒會員學校分為四個區組:香港區、九龍 I 區、九龍 II 區及新界區,各區組每年最少舉辦一次大型聯校活動,活動配合禮儀年,聯繫各校的基督小先鋒。近年,該發展小組更鼓勵四區加強默契,分區活動圍繞相關主題,如教友年,將信息帶入學校。三位校長分享校內基督小先鋒的狀況,周校長欣慰地說:「學生不但投入參與,更在參與過程中,重新整理個人行為和思想,努力在生活中活出基督。」梁校長喜見家長們認同這信仰團體,支持子女參加基督小先鋒;劉修女認為基督小先鋒是一個充滿活力和希望的團體:「他們是小先鋒呢,勇往直前,將基督的喜樂帶給身邊的人。」(仨) (相關報導見第二頁)    
kjy16a-20120115
icon29
校園 FaceBook
2012.01.15
愛 在焦慮蔓延時
  早前報章有這樣的報道:「為兒爭入名校  莽父天橋危站」。話說一名焦躁父親為兒子升中問題,大吵大嚷,危站在天橋上,引至中環交通大亂。看到這消息,其過激行為實在不敢苟同,但也明白現代城市人普遍均承受不少壓力。這個父親愛子情切,表現失控,顯示都市人解決問題的能力,或處理情緒的壓力,確是正在走到臨界點了。 遠的不說,就以香港學校每天發生的事情,均可看到家長對子女的愛已超乎想像了。友校校長分享以下趣事:妙君是三年級的學生,每天其母午膳時就出現在校門,嚷著要上課室探望妙君,看她吃飽沒有,又或者要親自餵她吃完整碗飯,才會安心離開。 就讀二年級的志誠,沒有這樣「關懷備至」的母親,反而有過分焦慮的父親。這位父親過於緊張志誠的功課,每天下班回家,第一句說話就是:「志誠,完成好功課沒有?」若還未做妥,他就得如熱窩上的螞蟻,跟著就連晚飯也不吃,陪著志誠由頭到尾重做一次功課,寸步不離才安心。翌日,志誠父親準會搖電話給班主任,投訴功課量太多,又或者訴說自己的壓力,不知如何教導孩子;但志誠的成績一直在前十名位置,而且每天有幾位補習老師跟進…… 另一校長訴說以下故事:身型嬌小的安寶果真是「寶貝」,安寶的媽媽開學第一天,就向體育科主任申請,勿讓其女兒參加體育課(其實她並沒有病痛),原因是怕她流汗,就連步行上樓梯也反對,擔心她捱不到,上落要乘電梯等,主任聽著也無可奈何。 中學方面,也聽說過家長擔心兒子自我照顧能力弱,堅持要陪同住進教育營;也聽說過家長就足球比賽中,看見其子被同學撞跌,就氣沖沖跑到球場上,要找別人晦氣。 今天,出席一個教育分享會,與會的大學講師提及現今大學生的家長,他們要誓死出席所有迎新活動,代其二十歲的大男孩寫筆記、錄音、拍照,務求為兒子準備入學所有事,又或者考試後投訴教授,給予其兒女評級太低,還有許多不可思議的表現都會發生…… 當愛在焦慮蔓延時,孩子其實有沒有感受到愛?愛是恆久忍耐,又有恩慈,對待別人亦應如是。    
kjy02_20120108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1.08
香港鄧鏡波書院 主內一家
(本報專訪)冬日下午,陽光普照,香港鄧鏡波書院內人聲鼎沸,好不熱鬧。老師和男學生們成群結隊,聚集在校園的不同角落參加活動。相隔不遠,校內的小聖堂,氣氛寧靜,陳家麟、李瑋基和唐啟彥偕陳永堅校長及老師們,在小聖堂裡接受本報訪問。   青春歲月隨主行 中學階段的校園生活,多姿多采,三位學生內心對天主教信仰的追求更豐富了每天的生活。中二年級的瑋基,孩童時領洗成為教友,他坦言以往與天主的關係疏離:「自升上中學後,我除了專注學業外,也參加了不少課外和善會活動。雖然相比小學生活較忙碌,但我與天主的關係親密了。我參加校內的教友再慕道班,更是慈青輔祭及讀經組的副會長;每當我遇到不順心的事時,我會到校內的小聖堂祈禱,倚靠天主,獲得平安。真的感謝天主給我學習的機會,現在,每天的生活都很充實呢!」 三位男孩子均是校內慈青善會的活躍份子。中四生家麟將於今年復活節領洗,他帶著興奮的心情說:「我自中一參加慈青輔祭及讀經組,本善會主要負責逢星期一、三、五的清晨彌撒,為天主和同學服務。聖鮑思高神父提出以青年帶動青年的方式傳播福音,我經常鼓勵朋輩參加善會活動,認識天主。」天主教信徒啟彥表示:清晨彌撒中,他的心靈更接近天主。啟彥除了擔任該校慈青天主教同學會文書一職外,更在清晨彌撒幫忙當司琴。 該校剛於本學年初舉行天主教家庭感恩祭,邀請天主教信徒和慕道學生的家長參與,反應熱烈。陳永堅校長微笑說:「慈幼會強調家庭的概念,學校就像青少年的第二個家庭。家庭培育有助信仰生命的成長,配合教友年,我更期望是次感恩祭能喚醒家長認清公教父母的責任,此外,學校亦能聚合公教家長,互相守望。」啟彥曾來稿《喜樂少年》,在文章中抒發參與天主教家庭感恩祭的感受:「與家人一同祈禱,是多麼喜悅的事!」   曾投稿本報的李瑋基,在文章中留下了他參加泰澤祈禱會的感受: 「記得有一天,師兄突然問我可否幫忙籌備泰澤祈禱會。當時的我並不知道甚麼是泰澤,甚麼是泰澤祈禱會。但既然是有關宗教的,不妨試一試吧!……原來,泰澤祈禱會是以唱歌的方式祈禱及讚美天主。最令我感到奇妙的事,是當我們唱其中一首聖詠的時候,我聽見一群天使也在和我們一起讚美天主。我並不是在開玩笑或在作故事。我可以肯定那聲音是一群天使美妙的歌聲,是天主派遣使者來和我們一起高歌讚美祂。在泰澤祈禱會中,我們用歌聲讚美天主,我還強烈地感受到一份恩寵及平安。」   友愛家庭助成長 家庭賦予每一個人接受愛與關懷的氛圍,聖鮑思高神父極重視「家庭精神」,即家庭式的關係。他的教育理想主張教育團體應如一個大家庭,彼此信任和愛護。訪問中,不難發現該校師生和教職員友愛共融,牧民助理夏嘉敏與教職員李偉業,常偕學生參與宗教培育活動,打成一片。畢業於該校的李偉業正與學生一同參加慕道班,他準備於本年接受領洗。 和藹可親的陳永堅校長,也是該校校友。談到宗教培育和天主教學校的特質時,他流露心底的熱忱:「我在孩童時領洗,但小時候的我不明白信仰是甚麼一回事。直至升中時加入這個學校大家庭,我參加了不同的善會,在神長和老師的引導和團體的陪伴下,這時我才認清自己作為天主教信徒的寶貴身份和價值。本校校內的宗教氣氛濃厚,學校提供不同層次的信仰培育:為所有學生,我們引導他們尋找天主的召叫——生命的目標,並學習服務別人;為想進一步認識天主的學生,我們舉辦慕道班,藉此穩固他們的信仰根基。若能為學生播下修道聖召的種子,這當然是一件美麗的事。我們的校友郭偉基神父和譚永明神父,就是積極回應修道聖召的好例子了。」 鄭啟儀老師和黃嘉明老師分別負責宗教倫理科及宗教培育組,黃老師指出:該組轄下有三個善會——慈青天主教同學會、慈青輔祭及讀經組及慈青曙暉信仰生活團,前二者加深學生的靈修培育,後者透過義工服務,讓學生實踐愛德。鄭老師說:「宗教倫理科的課程與宗教培育組互相配合,鼓勵學生在生活中實踐信仰。陳校長有見《喜樂少年》設『青苗天地』,刊登中學生投稿,於是他提議讓學生以信仰生活為題材,寫作投稿,增加他們在校園以外的生活體驗。」此外,該校為公教學生設「五人行計劃」,一位公教老師帶領五位公教學生,同學們互相分享信仰生活,一同成長。 黃老師在該校執教十八年,陪伴青少年成長。她難忘曾教導一位自理和學習能力較弱的插班生:「這位學生的母親寫信給我,感謝學校、老師和同學對兒子的悉心愛護,讓他快樂地度過中學階段,這位未認識天主的家長更表示,在師生身上感受到耶穌的愛!」陳校長深信信仰是一份可貴的禮物:「我們都是天主的兒女,每一個生命都是珍貴的。現今社會向青少年灌輸混亂的價值取向,但我們可跟隨福音的價值和教訓,福音指引我們走向善、正直和仁愛的道路。」(仨)  
kjy01_20120108_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1.08
追隨異星喜相逢 忘年交心——中學生與陳日君樞機一席談
  『天主受享光榮於高天,主愛的人在世享平安!』小耶穌降生在馬槽裡,祂是謙卑、和平的君王。   (本報專訪)馬槽是牧人認出耶穌的記號,二千多年來,這個記號一直吸引著不同時代、不同背景的人,跟隨異星,喜悅地迎向馬槽,在耶穌基督身上感悟天主的愛。年輕人,你可曾在生活中發現天主的愛?聖誕節是一個普世歡騰的節日,十二月二十一日下午,香港鄧鏡波書院五十多位師生懷著興奮的心情,來到位於筲箕灣的慈幼修院少懷之家,與該會會士共享耶穌誕生的喜悅。更難得的是,當中三位學生陳家麟、李瑋基和唐啟彥有機會在團體活動前,與陳日君樞機促膝談心,他們自言心情既興奮又緊張。即將慶祝八十歲大壽的陳樞機,帶著愉快的心情,與學生分享童年往事,娓娓道來人生中一次又一次跟隨天主的經歷。陳樞機側耳細聽三位男孩子的提問,情景好像孫兒圍著爺爺要聽故事一樣。(仨/睿)   陳家麟:陳樞機,你已晉鐸五十年了,忠於鐸職有何挑戰?你最大的喜樂是甚麼? 陳樞機:我的一生平平凡凡,雖然在生活中也會遇到一些挑戰,但每天都充滿喜樂。我曾在意大利修讀神學,差不多九年了。一九六四年,我回到香港,在慈幼會修院教書,栽培修生。及至一九八○年代,我更有機會到中國的神學院教書,很難得的機會呢!我從沒有想過成為主教,我只是努力地跟隨天主。   李瑋基 :剛才,你提及聖召,你認為怎樣可以吸引青少年回應修道聖召? 陳樞機: 我感到青少年都喜歡做令他們快樂的事,若青少年感受到從神父身上散發出來的喜樂,他們一定會思考修道聖召的意義。我從小就遇到許多滿懷喜樂的神父,小時候,我的堂區神父是一位法國傳教士。在我眼中,他是一位聖德超卓的人,他度刻苦的生活,常關懷身邊的人。我進入修院時,正值戰爭時期,我們生活貧困,吃不飽,但我們常懷快樂的心。 在回應聖召的路上,我得感激我的父親。爸爸在高中的時候,領洗成為天主教信徒,本想獻身修道,但在神長的勸勉下,他選擇了婚姻聖召。我是家裡最小的,我有五個姊姊。爸爸經常帶我到聖堂,這是我的快樂時光!   唐啟彥 :陳樞機,你在生活中怎樣實踐天主對你的賞賜? 陳樞機:我總相信天主為我所安排的路,我跟隨衪,隨遇而安!回顧我的聖召道路,很平坦,沒有甚麼驚險的鏡頭,我一直感到十分平安。我們在生命中常會作出許多大大小小的抉擇,雖然我現在已經退休了,我仍是幹勁十足,選擇繼續在聖神修院執教。你們知道我是慈幼會會士嗎?我現居於慈幼修院,跟兄弟生活,我感到十分快樂!   喜樂少年:陳樞機,你認為怎樣幫助青少年在生命中發現耶穌基督?儘管生活中有不少考驗和挑戰,青少年如何懷著信心和希望前進? 陳樞機:我認為幫助別人的方法有很多,而神父的主要任務是宣講天主的喜訊和道理啊!青少年特別需要別人的關心和陪伴,成年人透過與青少年接觸,為他們樹立榜樣,啟導他們。我想起了會祖鮑思高神父曾說:你先要喜歡年輕人喜歡的事,年輕人才會喜歡你所喜歡的事。近年,我開始寫博客(Blog)的習慣,與年輕人交換週記,談談生活中的平常事,及關心中國教會。   訪問過程中,陳樞機談得高興時,手舞足蹈,笑得開懷。他的笑容感染了三位神情緊張的學生,三個小夥子的臉上不禁露出可愛的笑容。這位年近八十歲的長者笑說將與許多人一起慶祝生日,他感謝天主和各人的愛護,並邀請三位學生為他祈禱。陳樞機心繫青少年,有感現時的家庭問題日增,青少年不一定得到家庭溫暖,他殷切地勉勵身為父母的家長盡力關心子女,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中成長。最後,陳樞機不忘提到鮑思高神父的預防教育法,期望教育工作者以行動實踐愛的教育理想。 (相關報導見第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