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1_20151213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5.12.12
青苗天地〔2015.12.13〕:文章
兄弟情 張家樂 聖言中學 二戊 有種情比親情深,有個人比情人好,這就是兄弟情誼,這個人是兄弟。 我有一個哥哥,他是一個中六學生,與我就讀同一間中學。儘管他要面對文憑試,每天瘋狂地溫習,我們的兄弟情不但沒有疏離,反而更加融洽。每天,我們都有說有笑,一起返學和放學。 記得有一次,我跟他說自己的心事,他就鼓勵我和安慰我。當我被人責罵時,他會問我被罵的原因。如果是我錯了,他會解釋給我知道;但如果我是對的,他會幫我解決難題。還有,我有秘密時,也會向他傾訴。我覺得世界上, 我和他是最好的兄弟。有時,當我有功課不明白的時候,他也會抽空來教我。他就像一位專業的老師耐心地教我,直至我明白為止。 在我成長當中,兄弟情對我來說是最重要和很難得的,這可能是一生難能可貴的機會,他不論遇到困難或喜樂的時候,都為我分享及分擔,度過每日的時光。在我有難時,哥哥不計前嫌,毫不猶豫地對我伸出援手。總之,兄弟無法代替,兄弟情無法說明。所以我一定會好好珍惜他、善待他。 無用之用 鄭詠恩 聖安當女書院 五D  莊子說:「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無用之用也。」在世俗人的目光來看,一樣東西有用與無用,多以實用的功利標準去衡量,有實際用途的物件才有保留的價值。莊子所提倡的「無用之用」,就是與世俗標準不同,不標榜物件對其他人的用處,而是彰顯物件本身的大用,所以稱為「無用之用」。 在我們身邊,有一樣物件看似無用,但其實有很多用處, 這就是「樹」。《莊子》有這樣的一篇故事 ——《無用之樗》內容講述惠子和莊子因一棵樹而產生爭辯,惠子說他有一棵大樹,但樹的小枝彎彎曲曲,不能合乎規距,連木匠都不會看它一眼。莊子反駁他:「這棵大樹並不是沒有用處,只是你不懂得運用它。」莊子指出所謂無用就是「大用」,只有「無用」才不為人所用,而這種「無用」對於樹本身正是「大用」,因為這樹看似沒用,自然不會有人來砍伐它,但它卻因此不受侵害,能夠頤養天年。莊子又謂惠子,何不考慮把樹種在曠野, 讓遊人舒適的在樹下休息,這不就是這棵樹的大用嗎?  在現實生活中,樹其實有很多用處。第一,樹能減少土地侵蝕,在調整氣候上有著重要的作用;第二,樹可以從空氣中吸收二氧化碳,將大量的碳儲存在組織內,又可以清潔空氣,把汽車等所釋出的二氧化碳,透過光合作用轉變成新鮮的空氣, 因為當葉進行光合作用時,可以提供氧氣,淨化空氣;第三, 樹可以提供遮陰及保護,木材可以用來加熱及烹調,果子可以用來作為食物,根可以緊緊的抓住土壤,下大雨時才不會造成山泥傾瀉,可見樹的每個部份也有奇妙的用途;第四,樹木還可綠化環境,對眼睛的保養有很好的功效,當我們看書、看電腦以致雙眼疲倦,多看綠色可以放鬆眼睛,從而紓減壓力。   總括而言,不要看小我們身邊微不足道的東西,萬事萬物總有它的作為,所謂「無用」就是「大用」。 探訪老人家 馮雋皓 香港鄧鏡波書院 一D  小學六年級時,學校有探訪老人院活動。首先,我們和長者們玩遊戲「估估看」。我們準備一些圖畫給他們猜東西的名稱,例如:圖片上有一個蘋果, 誰猜對就有獎品,令長者笑逐顏開,大家都玩得很開心。 然後,合唱團的同學唱了詩歌,十分動聽。公公婆婆都熱烈地拍掌,令我們十分滿足。隨即就是送禮的環節,公公婆婆收禮物時都十分開心,令我們萬分滿足。一份小小的禮物,就能滿足長者,真是很值得。最後,我們和長者們握手和聊天,然後離開老人院了。想起長者們臉上滿足的笑容,大家都依依不捨。 這是一次難得的體驗,一個互動和互相支持的活動。我們和長者們聊天溝通時,我為他們帶來關懷和喜悅。體能上,我為他們做到的比較多,但和他們聊天時,他們也為我帶來知識和經驗。     經過這次探訪後,我領悟到一些人生道理:一句關心的問候對某些人來說,比他們收到禮物還來得實際和感動。期望我能夠再有機會,參與類似的活動。希望我將來有能力照顧我的父母,報答他們的養育之恩、培育之義。    
kjy13b_20151206s
女兒,媽媽愛你
2015.12.05
「慢」的藝術
女兒中學生涯的第一個大測驗後,學校安排見家長。班主任老師欣賞女兒認真的學習態度、開朗合群的性格;唯一令她關注的,是女兒的「慢熱」個性。  開學之初,老師曾擔心她是否過於內向, 事事顯得欠缺主動,每每眉頭輕鎖,不苟言笑。及後才察覺到她是一個「慢熱」的人。漸漸的,她每天都笑容可掬,跟同學相處,樂也融融;只是,做事依然是慢條斯理的。老師提醒我說:「要培養她做事爽快一點,尤其是寫字要快,因為將來要應付的公開試,要求考生敏捷作分析,迅速的書寫。呀!但不要讓認真的態度給妥協了。」老師關愛學生,為學生著想之情,溢於言表。我向老師表示感激的同時,卻不自覺的天真起來,對老師說:「但『慢』也是一種情操,是藝術。」老師只能帶點無奈地回應:「也是的。」 慢,是女兒每天得花雙倍的時間,掙扎用上兩、三個小時去完成功課的原因。掙扎,不是因為不願意做,而是為堅持要把每一份功課都認真地、悠然地做好。「我邊寫邊在思考啊!請容許我享受慢慢雕琢自己思想的樂趣… …」。其實,這也是她放鬆心情的方法。只是功課和測驗接踵而來,思考的時間卻有限,於是女兒唯有「偷」時間;能「偷」的,就只有睡眠的時間,但「偷」多了,「被偷者」偶爾會發難,早上發起不合作運動,給我「三煎四炒」才依依不捨地離床。 「要清早起床,實在是千萬個不願意的,但回到學校,看見老師和同學, 便會很高興。我也不明所以!」   其實是老師的關愛,讓女兒和她的同學在充滿人情味的環境裡,建立起友誼和歸屬感。學校更秉承教會「家庭年」的精神,安排有老師分享的活動;她聽後,常常回家把分享的內容娓娓道來。我心存感激。在這個過分偏重學業成績的教育制度下,公教學校能爭取有限的時間與空間,在教授知識之同時, 也栽培學生的身、心、靈的成長,確實是難能可貴啊!還可以要求學校讓學生「慢」下來, 領會「慢」的那份情操,欣賞「慢」的藝術嗎? 
kjy10_20151206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5.12.05
青苗天地〔2015.12.06〕:文章
我與爸媽的故事 葉嘉明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五B  爸爸媽媽伴著我一天一天的長大,他們卻一天比一天老去,但是他們對我的愛沒有因為時間而消退,他們依舊是那麼愛我。 由出生到現在,我與爸爸媽媽相處也有十五年多了。當中也發生了許許多多的事情,經過不斷犯錯和學習,使我更認識父母對我的愛。他們生我和養育我,也為我將來擔憂和準備,很希望我將來投身社會有更好的發展。 我與爸媽相處的每一天都是一個故事,雖然我會忘記一些已發生的事情,但是我記得父母每一天都那麼愛我,每一天早上都會關心我,為我準備早餐,叮囑我路上小心。每天的早餐都別具滋味,當父母看著我們進食,看似對我們的愛不會輕易表露,但其一舉一動都流露著關愛。 或許是在家中的期間並沒有很多與父母溝通的話題或機會,因此我喜歡與父母一起外出逛街。每一次外出都是一段不平凡的故事,當中難免令我想起小時候與爸爸媽媽外出走散的一段往事,也是一次教訓。 那時是我小學三年級,我與父母一起到尖沙咀欣賞維港景色,品嚐美食和逛街。剛開始逛街的期間,我被電玩店吸引住,連自己與父母走散了都不知道。過了一會兒,有一位售貨員姐姐走過來對我說﹕「小朋友,你的父母呢?」我才發現與父母失散了。 得知走散之後,我驚慌失措,不知如何是好,幸好得到時裝店售貨員姐姐的照顧。我一邊玩遊戲機,一邊等待父母回來接我,忘記一切恐懼,還玩得如痴如醉。直至天夜,也不知幾點鐘了,才知道父母不停地找我,最後他們重返原路,在時裝店找到我。媽媽一見到我便把我擁在懷裡,熱淚盈眶。我不知道她為何那樣激動,也無奈地把遊戲機交還給售貨員,跟著父母回家去。 媽媽對這件事至今仍忘記不了,她常常問我:「如果你與父母永遠不能再見,你會如何?」我也常常回應她:「到時再打算吧。」其實,若沒有父母的照顧,我也不知怎麼辦。我不可只活在自己的世界,要多點孝順他們。   親情與病房 李銘揚 香港鄧鏡波書院 六D  可能你會問親情與病房有甚麼關係?但是正正是這兩樣的元素,令我明白要珍惜眼前的一切和珍惜的重要性……  古羅馬哲學家塞內加曾說過:「人生是通往死亡的一次旅行,人們永遠到了極端的生離死別,才懂得珍惜所擁有的東西。」而我這次的體驗,恰巧是親人的離世。 這事發生於2014年暑假。之前的新年期間,我的二舅母因腹痛入院做檢查,一直進出醫院,最終一個不幸的消息傳入我們的耳中:胃癌。二舅母很堅強,她依然強忍淚水,還安慰我們不用擔心。由於體力透支,二舅母最終需於暑假時留院。 在眾多親戚中,最疼愛我的就是二舅母,不論我做甚麼,她都支持我;但這次我卻不能替她分擔,令我感到很難過。另一方面,舅父和舅母決定不告訴我表姐,他們想表姐專心在外國讀書……  當表姐知道時,已經為時已晚。七月六日,我心目中的「女強人」與世長辭了。表姐就連一頓飯也沒機會跟舅母吃,甚至最後一面也沒有見到。表姐從此憎恨她的爸爸。我告訴表姐要關懷親人,始終大家都是一家人,要學懂珍惜。 其實我最難過的並非二舅母的離世,而是我並沒有珍惜與她相處的時間。在二舅母住院期間,我只探望了她兩次,其中一次更是她離世的那一天。 我要感謝上主賜予我生命和賜給我二舅母,另外,我更要多謝我的二舅母,是她告訴我何謂珍惜和愛。   二舅母,我知道你在另一國度生活非常愉快。在另一國度裡,你必定是一個守護天使,就像你守護著我一樣;你那慈祥的笑容,將深深地刻在我的心中,因為你正是我最敬愛的二舅母。我要珍惜我的一切,因為「人生苦短,若虛度年華,那短暫的人生就太長了。」—莎士比亞。  
kjy16a_20151206s
icon78
種子的力量 : 足印篇
2015.12.05
聖師小德蘭系列:加爾默羅小白花
告別爸爸,在依依不捨中撫摸貪玩的小狗,再次回望那像搖籃般孕育她渡過童年的家。小德蘭離開爸爸那呵護備至的臂膀,踏入聖衣會的大門;踏入聖衣會似攀上一座高山,尋訪她嚮往已久的隱修生活。 由大門走進修院,穿過聖衣會「訪客止步」的範圍(禁界)只消幾十秒鐘。跨越禁界只需要一小步,此後,小德蘭再不能夠隨便越過這範圍,她也不能夠隨時找爸爸談話了。 1888年4月9 日,小德蘭滿懷喜悅、感恩和渴望,加入聖衣會。她為自己能夠像囚犯般在修院裡被囚禁而永遠與耶穌一起,感到莫名欣喜。除了她,隱修院還有二十四位修女,其中兩位是她的姊姊。她滿懷熱誠的接納修院生活的每一個安排,在團體生活中學習培養專注祈禱的生活,也學習培養獨處的習慣,孤獨地在團體中生活。 在她簡單的隨身行李中,一小本《福音》是她生活的指南針。她隨時翻開,在《福音》裡找到指引和正確的方向。過往,這本小書裡一張耶穌受難的小畫像吸引著她。她曾注視著那畫像,想起耶穌為全世界的人無條件地犧牲時,耶穌在十字架上說:「我渴!」一份發自內心的渴望在她的心裡冒升:「這是愛的交流!我要把世人獻給耶穌,再把耶穌的寶血去救世人⋯⋯」小德蘭唯一的愛是對耶穌基督的愛,在所有人身上,她以耶穌基督為中心;耶穌愛世上所有的人,在眾人身上愛耶穌,成為了她愛的中心點。 雖然隱修院裡的生活是單調又嚴肅的,小德蘭每天祈禱誦念《天主經》時,她的內心想到世界上每一個人:「願祢的名受顯揚,願祢國的來臨,願祢的旨意奉行在人間⋯⋯」她很清楚自己渴望獻身成為修女的原因:「耶穌對我們的愛是那樣深;我來修院,是為與耶穌合作,拯救靈魂,尤其為司鐸們祈禱。」 然而,若沒有天主的愛,小德蘭也難以克服困難和團體生活的磨鍊。加入修院初期,小德蘭遇到一位要求很嚴格的院長修女。初學期間,有一位修女當小德蘭的神師,那修女派她每天下午四時半在花園裡拔草。可是,院長修女看到她在那時間跑去拔草,還以為她在花園裡閒蕩。院長修女還會在所有修女面前責備小德蘭。有一次,走廊一處角落有一個蜘蛛網,院長修女看到那蜘蛛網,便在眾修女前向小德蘭說: 「一看便知道這走廊是由一個十五歲的孩子打掃的,弄得太不像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