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0_20171210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7.12.09
青苗天地 2017.12.10
童年 江偉民  聖貞德中學  三信 上星期天,我回到小學探望老師。在回家的路上,經過那熟悉的街道,看見那懷舊的玩具店、雜貨店和報紙檔等,令我回想起小時候昔日的種種。眼前這些小店沒有很大改變,令我感到滿滿的親切。我一直陶醉於童年的回憶,走著走著,走到一個充滿回憶的公園去,那是我小時候與好友一起玩耍的欣欣公園。 我走進公園,看見不少孩子在玩耍,他們的歡樂聲、吵鬧聲,勾起兒時我和玩伴一起玩耍的情景,一段美好的回憶湧上心頭。 我共有三位好友,我們一起學習,一起玩耍,一起聊天,分享趣事,我們相處得很融洽。還記得,每天放學後,我們第一件事就是跑去欣欣公園探險, 在草叢處尋找有趣的小昆蟲,有螞蟻、蜜蜂、蜘蛛、甲蟲⋯⋯數之不盡。我們會把各自找到的小昆蟲聚在一起,細看牠們的外觀和花紋,很奇妙,很獨特。我們還玩捉迷藏、一二三木頭人等遊戲,我們都玩得興高采烈。在公園裡,可暫時忘記學習上的壓力和煩惱。公園成了我們彼此的約定,是每天必到的地方。 日子一天一天的過去,我們都升上不同的中學。中學生活非常忙碌,我們之間的聯絡愈來愈少,何況我們之間的「約定」,有誰會遵守呢?想著想著,又回到現實,我看著那些充滿歡樂的孩子,十分懷念小時候與好友一起的時光。雖然,我真想回到過去,重遇這班好友,一同嬉戲,但我明白我們已經長大了,再也不是小孩子。各自有忙碌的生活,很難回到昔日的光景,這刻心中不禁感到空虛寂寞。 從心而發的笑容 陳海東  香港鄧鏡波書院  四D 記得那天放學後,我乘坐地鐵回家。列車到了旺角站後,人流蜂擁而至, 把所剩無幾的座位都填滿了。人羣當中有一對男女,十分吸引我的目光,卿卿我我,十分甜蜜。 在他們談話期間,他們身旁有一個座位空了出來,剎時惹來眼紅的目光,其他的乘客也只能吃「酸葡萄」。在這種下班放學的高峰期,能夠坐下來好好休息,無疑是最好的救助。可是讓我最詫異的是,那對男女沒有一個坐下,那名男子反而招手讓不遠處一名老人過來,把空位讓給他。老人白髮蒼蒼,兩鬢斑白,佈滿皺紋的臉上帶著疲倦,看他的樣子應該是想不到天下間竟然會有人讓座,十分驚訝的他連忙說了謝謝,然後再坐下。那對男女笑了笑,我看到他們的眼中充滿了助人的喜悅, 絲毫猶豫都沒有。我頓時感到一陣慚愧,心想我還年輕,也應該把屁股下的座位讓給一些有需要的人。最終,我把位置讓給了一位小女孩,看到她稚嫩的小臉上充滿歡喜,這也讓我從心而發地露出一絲笑容。 「你們應當心,不要在人前行你們的仁義,為叫他們看見」(瑪六1)。沒錯,從心而發地助人,不但得到天父的賞賜,還把喜悅分享給他人。現實生活中,愈來愈多人不是為了助人而助人,而是為了利益而助人,這讓人十分寒心。
kjy10_20171203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7.12.02
青苗天地 2017.12.03
我的其他學習經歷 梁諾賢   明愛粉嶺陳震夏中學  六A 轉眼間,我即將中學畢業了。回顧高中三年裡,除了課堂的學習外,學校還為我們安排了許多課餘活動,這些活動讓我更認清自己的目標,也令我的校園生活更愉快。 在德育及公民教育方面,我曾參加「長者學苑」的活動,製作蘿蔔糕送給長者。那天,我們先到學校與一些長者義工們一同製作蘿蔔糕,然後再把蒸熟的蘿蔔糕親自送到祥華邨一些長者的家中;我們還跟長者聊天,關心他們的生活情況。從長者的說話中,我感受到他們很喜歡和年輕人接觸。我發覺他們很孤獨,雖然我們只是第一次與他們溝通,但他們告訴我們很多事情。此外,我還參加了「同行萬里」五天四夜的湖南省張家界、長沙地質與環境保育之旅。在那短短幾天中,我們到訪了湖南省的中學、大學,了解內地的教育政策、學與教模式等,並透過與當地學生交流,了解當地文化;最後兩天我們參觀了張家界、袁家界、天子山等景點,讓我領略到大自然的美妙。 在工作經驗方面,學校經常舉辦一些與工作有關的活動,例如經濟專題展覽、與工作有關的課程及就業講座、專業發展分享日等,還會邀請一些擁有豐富工作經驗的嘉賓,來校與我們交談。記得有一次,一位從事地產的經紀與我們分享他們的工作,在那次交流中,我明白到一間地產公司的運作,了解到開設企業會遇到的挑戰。這些活動能改善我們的溝通能力和待人處事的態度,亦幫助我們找到日後前進的方向。 在藝術發展方面,學校也為我們準備了不少有關藝術的課程,例如學習禪繞畫、寫揮春、寫西洋書法等。我們在美容課上,則認識了個人基本護理和製作洗面泡泡的方法,這些課程都令我增長了不少課外知識,令我們大開眼界。 在社會服務方面,令我最難忘的是聖誕節去祥華幼稚園,協助該校老師舉辦親子攤位遊戲,那次服務讓我知道從事幼兒方面的工作需要很大愛心。此外,我曾擔任「北區小學音樂比賽」的司儀,我不斷嘗試不同的活動,讓自己能夠多方面發展。 我希望將來能夠繼續升學,好好充實自己;我也希望能學以致用,回饋社會。 
kjy01_20171126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7.11.25
景林天主教小學 以愛德、生命培育學生
(本報專題)景林天主教小學近年致力運用不同元素,如馬賽克壁畫、生命教育、基督小先鋒,推動宗教培育,使學生在濃厚的宗教氛圍下成長。 大型馬賽克壁畫 學校剛於新學年完成一幅馬賽克壁畫。倫宗科老師鄭蕙恩提到,以創世紀為題,是因為包含「愛德」和「生命」元素,亦是一種生命教育。 校方先教導學生創世紀的故事,學生其後參加設計壁畫比賽,由倫宗科和視藝科老師揀選優勝作品為壁畫藍本,並舉行馬賽克工作坊去製作壁畫, 歷時約一年。 倫宗科老師蔣薇薇認為,學生大多為非教徒,期望利用壁畫加強學生對聖經的認識;活動能發揮學生在藝術方面的才能,增強自信;家長接送子女放學時看到壁畫,亦能達到福傳作用。 三年級的周綽琪在芸芸參賽者中突圍而出,奪得冠軍。綽琪與媽媽一起創作,她先告訴媽媽創世紀的內容,再一起上網搜尋資料。媽媽會引導她創作,例如提議畫紙上分開兩邊,一邊白天,一邊晚上。綽琪很喜歡與媽媽一起創作,亦很開心現在天天有人看到她所畫的壁畫。 綽琪與媽媽均表示透過繪畫加深對故事的認識,周媽媽認為,比賽令她們懂得怎樣和諧相處, 互相理解。經歷比賽後,在綽琪眼中,天主就像爸爸一樣,創造了萬物,「祂創造了爸爸媽媽和我,我很喜歡天主」。 學生參與馬賽克工作坊的體悟:  A. 吳泳恩(六年級):我們分成幾組,每組砌一部份。我學到分工合作,有的負責分顏色,有的負責黏馬賽克。分顏色的人很重要,因為每一部份都有很多漸變顏色,要選清楚才能黏上。 B. 吳佩慈(六年級):分顏色的工序不太困難,只須按照已列印圖畫的顏色底紙排列便可以。 C. 梁卓禮(六年級):各人都會嘗試參與不同工序,而馬賽克只是用白膠漿黏著,即使黏錯了也能補救。 D. 黎洛樂(五年級):在聖經中知道天主用七日創造世界很辛苦,我們應該感恩,例如不要製造這麼多垃圾、多用循環再造物料。 E. 楊善懿(四年級):我一邊砌馬賽克,一邊想起老師的教導,我們要管理大地,例如少開冷氣、多行路, 並與人彼此尊重、互相幫助、包容和寬恕。 F. 劉美琪(五年級):我只在一年級學過創世紀的故事,所以印象不太深刻,但製作壁畫後加深了認識。 G. 林熙怡(五年級):我喜歡這幅畫,因為是我們很多人一起完成,是屬於大家的功勞。 視藝科老師汪正傑指,工作坊主要教導學生馬賽克的顏色分配及排位。何嘉盈老師表示透過這次體驗,讓學生學習簡單的技巧,而難度較高的工序,如剪磚,則由設計公司完成。  何老師就讀中學時,第一次接觸馬賽克壁畫製作,感受很深。她相信這次體驗,也能感染學生喜歡壁畫製作。汪老師亦認為學生透過活動能增強對學校的歸屬感,「平常的視藝課不會跨級合作,這次能凝聚全校的團結精神」。 現在,倫宗科老師會在課堂中帶學生到壁畫前祈禱,潘凱玲老師表示能讓學生默想生命的奧妙,「學生很喜歡這幅壁畫,更在測驗前提議先祈禱」。何詠懿校長期望,未來繼續設計壁畫,連繫不同的舊約故事,讓學生累積聖經知識, 希望他們畢業後也會想起當中道理。何校長續說:「學校有很多需要我們關心的小朋友,看到他們能發展所長,令我覺得現在所做的一切都變得很有意義。」  生命教育 另外,學校重點發展生命教育課程,劉晶貞副校長笑稱當提到辦學團體的神父修女從遠處來香港時,學生問她:「神父是不是有很高工資?」在糾正價值觀的同時,也讓學生明白做任何事要像神職人員般,即使面對離鄉別井等困難,都能積極面對逆境。 潘晴雯老師表示曾與學生栽種長春花,讓他們感受生命的微妙可貴,「他們覺得自己像媽媽一樣照顧生命」。學生其後在承諾日中,承諾愛護環境及珍惜生命。 基督小先鋒 該校的基督小先鋒僅成立三年,四年級的李家俊在成立初期已是會員,「我喜歡看聖經,覺得耶穌很厲害,可以死後三日復活;我希望學習他的道理」。他平時會幻想天主怎樣降臨世界,亦希望了解更多有關創世紀的內容,「最深刻的情節是亞當和厄娃吃禁果被趕離樂園,我明白到做任何事都要先想清楚」。 三年級的駱柏晞剛被選為會員,鄭蕙恩老師指,由於柏晞公公是熱心教徒,時常教他很多聖經知識,故此他能成為基督小先鋒裡的「聖經小博士」。柏晞說:「我平時在問答環節中,會主動答問題;我希望長大後可以領洗。」(妤) 
kjy06_20171126sa
mailbox
邦幫你信箱
2017.11.25
養兒防老,積穀防飢
我是一個很傳統的家長,覺得孩子應該供養年老的父母。尤其我們的家庭,丈夫靠勞力養活一家,他年紀已不小,日後就要靠子女過活。可是,每當我向子女提及這事,他們總是說:「將來的事,將來才算吧?」 我有一對子女,大仔已18歲,現在念副學士;細女16歲,念中四。他們好像不太同意養兒防老觀念,我和丈夫都害怕將來他們會離我們而去,把我們丟在一邊,成為無依無靠的老人。邦Sir,請問我們該怎麼辦?  在中國人社會,一向很重視養兒防老的觀念。在今日香港社會,真能做到的,我想百分率很低,「成功需父幹」都成了取笑年青人的戲語,同時也道出他們的困境。年青人大學畢業後, 本科的工作也不易找到。在這情況下,他們都不能肯定自己將來的生活,又怎樣承諾供養自己的父母?所以,這位家長暫且放下對子女反應的不滿,而應先理解子女的心態。 如上述情況,你的孩子正在念副學士,將來的出路,仍是未知之數。副學士目前的出路,大部份都期望接上學士課程,但事實卻未如理想,很多副學士畢業生都硬著頭皮找些不理想的工作,甚至賦閒在家。至於仍在念中學的女兒,仍有一大段路才踏足社會,莫說要供養父母,連要找一份怎樣的工作,或者想也沒有想過。因此,這位家長的期望,與現實仍相差很遠。 中國人有一句話:簷前滴水。家長希望孩子怎樣,就先做好榜樣,以收潛移默化的效果。這位家長期望孩子日後能供養自己,那麼,你有沒有尊敬、供養自己的父母?又有沒有尊重、關心長者,聽他們的意見或做義工服務長者等?孩子在耳濡目染下,定可養成尊重長者的價值觀,將來對待父母,才能亦尊亦敬;若光說而不做是收不到效果的。 今日的年青人,極不喜歡父母喋喋不休,這只顯出父母只想用不斷重複的話去打動孩子。所以,我建議這位家長立即收起那些重複的說話,以行動去影響孩子。當然,只做一兩次尊重長者的行動是不夠的,要持之以恒,把這觀念烙在孩子心中, 才收到預期的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