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8_20160529s
icon47
創作天地
2016.05.28
創作天地〔2016.05.29〕:文章 2
一封信 親愛的舅父舅母: 很久不見了,你們好嗎?你們已移居美國三年了,我十分掛念你們。 我想和你們分享我在學校的學習情況。 上星期一,我入選了學校的足球隊,教練還說快有足球比賽了,提醒我們加緊練習。但是我只能夠在足球場上練習一小時,因為我最討厭的評估即將來臨,媽媽要我練習足球後温習三小時,在評估中取得理想的成績,將來升讀一所好的中學。 雖然評估是很辛苦,但是,「先苦後甜」,評估後,學校有很多精采的活動,運動會、師生旅行、參觀活動……我還在運動會參加了擲木球比賽,十分興奮。你們知道嗎?媽媽雖然要上班,但她也沒有請補習老師替我温習,她親自替我補習呢。媽媽很偉大,我也很想感謝她。 時間不早了,我要準備睡覺,下次再談吧!盼望你們早日回來,探望我們。 祝生活愉快 外甥         善翹敬上 十月五日 黃善翹 海怡寶血小學 四勇   傳統與創新 傳統,有傳承延續性質的社會因素,世代相傳。創新,推陳出新。包袱,累贅或負擔。包袱這詞語,怎能將傳統和創新連接起來呢? 農曆新年、端午節、中秋節等都是中國的傳統節日,這些節日擁有悠長的歷史。現代的人喜歡推陳出新,或許一百年後,這些傳統節日已徹底消失了。現今的人喜歡跟潮流,他們或許覺得棄舊迎新是一件正確的事。我卻不認同。 既然中華文化已有這麼長的歷史了,為何這些文化不能保留呢?也許,中華文化有幾千萬年的風土習俗,傳統這兩個字怎能輕易抹走呢?農曆新年的民間故事,年獸也是中國傳統的一部份。傳統見證著我們成長,由祖先時期開始,現在還一直伴著我們。身為後輩,我們應否將這些中華文化承傳下去,讓傳統得以延續呢? 現今科技愈來愈發達,電子產品無處不在,足以證明創新是厲害的。我們生長在一個資訊科技發達的城市,必定是一件好事。但科技愈來愈進步的同時,我們又是否忽略了傳統呢? 傳統是否科技創新年代的包袱?當然不是。與其說傳統是創新的包袱,不如將兩者結合。先舉一個例子吧!網上購物就是將傳統概念,加上創新的元素,這種購物方式既節省時間,又能選購多類型的物品。 我覺得「創新」承襲了「傳統」的優點,可以將它演化成為更美好的事物。傳統與創新是相輔相承的。 吳穎翹 嘉諾撒聖心學校 六B   電梯先生 由於人們繁忙急趕,港鐵車站裡的電梯上,往往排著長長人龍,人們多喜歡使用電梯。一天晚上,電梯先生看到每個在電梯上站著的人,像俯首稱臣般依靠著他,電梯先生感到沾沾自喜,不禁嘲笑身邊的樓梯小姐。 電梯先生自豪地說:「樓梯小姐,你看!不論小朋友、成年人、長者,乘客通通選用我來為他們服務。看來,我的價值真是重要!人們知道我確實幫助他們節省時間呢!」 樓梯小姐聽到電梯先生口出狂言,她不服氣,說:「但若發生火警的時候,人們就會爭相使用我,因為我才是他們逃生的通道呢!」電梯先生反駁說:「這不過是個別的意外事件!」樓梯小姐繼續說:「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健康的人多會藉著我來鍛煉體能,令他們的身體更強壯和健康。反觀你的活動能力,受到開啟時間限制,職員會定時關掉電源,停止你的運作能力。」電梯先生搶著反駁:「我提供的服務既快捷又方便,這是你完全比不上的!」 經過一輪爭辯後,電梯先生和樓梯小姐發現彼此各有長處。最後,他們和好如初,合力為人類服務,協助人類達至更舒適的生活。 敖凱童 聖嘉勒小學 四P   友誼的考驗 一天常識課時,老師容許我們自行分組做專題研習,大家都十分高興。我們和自己的朋友分組後,便開始討論做甚麼主題及分配工作。每一組的同學都很合作,想盡力把專題報告做好。一開始,我的一組討論得十分和諧,各人輪流發表自己的意見。但是,討論主題時,小英和我發生了爭執。 小英說:「我要做這個主題,你不要再說了!你真的不配做組長,你思考力弱,提出的意見根本沒有說服力,孤陋寡聞!」 我老羞成怒,說:「林小英,你不要再罵我了!你自己也是一樣,完全不理會別人的感受。別人想發言,你卻不聽別人的意見,只會說別人的意見不好,硬要別人服從你的話。你實在太自我了!你這麼能幹,你自己一個人做吧!」同學們都不知所措,吳老師見狀,大聲地說:「第五組同學,小息到教員室找我。」我們都很後悔。 小息的鐘聲響起,大家便跟隨我到教員室找吳老師。吳老師耐心地教導我們不應因小事而吵架,這樣會傷害彼此的友誼。我們要團結合作,才能把事情做好。 經過老師的循循善誘,我們學到了不少道理。小英紅著臉跟我說:「晞曈,我們還是好朋友嗎?」我點點頭說:「當然,我一定會努力改善我的缺點。」我們都開心地笑了。經過這件事後,我和小英的感情比以前更好,希望以後我們都能和諧共處,互相包容啊! 柯晞曈 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 六B   我愛夏天 夏天,藍天白雲是個看海的好日子。我們一家五口興致勃勃地到海灘玩沙。我和弟弟各自拿自己的水桶和工具,急不及待地衝到海邊,爭奪一片好地,興建自己的沙城堡。「哎呀!」弟弟皓喬摔倒了,我和竣喬回頭看,同聲驚叫:「這是甚麼?」原來是海龜卵。幾隻小海龜正在破卵而出,努力向大海進發。 可愛的小海龜令我們著迷了。不知不覺地,我們都跑到海邊,牠們游到海中央後消失了。我們立即跳進水中尋找牠們,一個大浪把我們拉進海洋深處。 當我們感到很害怕時,海裡傳來一位老人的聲音,原來牠是海龜爺爺。他說:「謝謝你們護送海龜子孫到大海,為了感謝你們,我會帶你們在海中遊覽。」海洋裡的景色十分美麗,色彩繽紛的珊瑚令人目不暇給。我們自由自在地暢泳,很寫意。海洋裡,水母群在跳舞,手舞足蹈,小魚在我們身旁游來游去,像要和我們玩捉迷藏。遠遠看到一個大黑影子,原來那是一條座頭鯨,牠輕輕擺動了一下尾巴,我已感受到牠的霸氣了。我們隨水沖到石頭,海龜爺爺突然叫我和弟弟快躲藏起來。原來是鯊魚來了,牠如海盜般在尋找食物。「哎呀!」弟弟皓喬嚇叫起來。鯊魚發現了我們,牠張開大口衝過來,我們拼命地游,希望盡快擺脫鯊魚的追捕。 「姐姐,快起床!快起來啊,我們要上學了。」原來我在作夢,幸好弟弟及時叫醒我,不然我已當上鯊魚的早餐了。 梁凱喬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 四A   我的校園生活 校園是一個充滿歡樂的地方,為我們提供多姿多采的活動。我的校園生活雖然也有苦的時候,但是甜的總比苦的多。我每天都很期待回校上課;放學的時候,我甚至不想回家。 對我來說,上學是一件很開心的事,為甚麼?因為在學校可以見到我的好同學,每天和他們一起談天,一起學習。我的校園活動也是多不勝數,其中讓我感到最難忘的是到長洲參與信仰生活營。因為,那是我首次在沒有父母陪同的情況下,在家以外的地方留宿。在兩日一夜的活動中,我和同學一起吃飯,一起進行集體遊戲,一起睡覺,仿如一家人一樣生活。在活動的過程中,我們難免會遇到困難,但是憑著永不放棄的精神,努力克服每一個難關。生活營培養我們的團結精神,另一方面,我們學習與人相處的技巧。由此可見,學校除了著重我們的成績外,也非常重視我們的全面發展。 對我來說,學校是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它為我們舉辦多姿多采的活動。我一定要好好珍惜地在學校讀書的時光,好好學習,不要辜負學校對我們悉心的栽培。 黃靜為 馬鞍山聖若瑟小學 四B    
kjy11b_20160529s
生活樂章
2016.05.28
「無印良品」的魅力
我的小侄女是一名中學生。我知道,若要送禮物給她,最穩妥的選購地點是「無印良品」——她很喜歡這家商店的文具。 說也奇怪,「無印良品」自1980年於日本開業以來,就好像擁有無比的魅力。按平日觀察,無論是本地人士或來自國內的遊客,都好像很喜歡光顧這店子,是以收款機前經常有一條長長的輪候隊,文具部更是站滿了正在揀選商品的青少年朋友。 還記得上世紀八十年代,當這商號在香港開設分店後不久,一本號稱領導潮流的本地雜誌,就罕有地以此品牌為專輯主題;那一期的雜誌封面是一大片的白色,只在中央位置印上商號的名字,設計惹人注目。後來,不少媒體報導或學術評論,都以這品牌為主題,並與設計概念「簡約主義」相提並論。 若按網頁資料,「無印良品」的意思為「無名的優質商品」,就是以製作及出售「空空如也的器皿」為目標。商號指出,開業初期,市面出售的商品,設計皆是誇張或過度的,故推出單純而又空白的商品,既能形成鮮明的對比,也能創立自家風格,更能配合不同顧客的品味。由此可見,商號之銷售策略,簡單來說,就是強調「簡單」。 我呢,其實較喜歡其宣傳口號:「這樣就好」。商號形容這是一種「理性的滿足感」,即是在滿足個人慾望的同時,得考慮大眾的利益,然後在某些方面,選擇「放棄」,或包容那「小小不滿」,例如:其出售的紙張多是淡米色,不是純白色,就是為了省卻漂白過程及其造成的污染。驟耳聽來,這好像是在宣傳環保概念,只是,在人類不斷追求完美的過程中,我會形容這是一種生活態度,也是一種「美」的層次。 這樣看來,我跟小侄女好像都是品牌的「小粉絲」。可是,我經常提醒自己:在迷醉於動聽的宣傳口號的同時,得張目看清楚生活的實際需要。作為一家商號,這品牌共設計有超過7000類商品,所為何事?還不是希望透過豐富多樣的商品,吸引大家的視線、提高大家的購買意欲,最後讓大家多消費啊!  
kjy12a_20160529s
路上風景
2016.05.28
從「台灣相思」到「香港相思」
日前外出,車子飛馳在獅子山高速公路上。窗外的景色,一路迤邐過去。公路兩旁,植滿高大的樹木。已是五月,立夏剛過,紅棉早已落盡,木棉樹開始長出綠葉,一樹的碧綠,迎風而立。 觸目的是相思樹,不但換上翠綠的新葉,而且綻放著一簇簇絨球似的花,金黃色的相思花海,就像余光中在《春來半島》文中所描述——「迎目都是一樹樹猖狂的金碧」。 前幾年,帶著一群中學生,到中文大學作文學散步。百萬大道上的「碧秋樓」是散步的起點,我們先閱讀的,就是《春來半島》。當時是五月,在作者筆下,「常被誤為洋紫荊」的「宮粉羊蹄甲」,美得令人分心的花兒早已凋落。然而,除了碧秋樓下石階右邊的相思叢林,台灣相思倒是處處可見。 隔了幾天,我清晨散步,又走到「雙橋」附近。在單車徑的右邊,也種有幾株高大的喬木,相思樹平時難以辨認,如果不是「滿地的碎金」,也許我沒察覺到這就是台灣相思。再過幾天走過,只見樹上的金黃,已少於地上的金黃,花季已給行人踏成了車塵。 中國「相思樹」之名,源於一個淒美的故事。據晉朝干寶所著的《搜神記》記載:韓憑娶何氏為妻,何氏貌美。宋康王把何氏奪過來。不久韓憑自殺,而何氏亦登上高台往下跳,自殺而死。宋康王發怒,不准他們合葬,只讓兩座墳墓遙遙相望。可是,在很短的時間內,就有兩棵大梓樹分別從兩座墳墓後長出來,樹幹彎曲,互相靠近,根在地下相交,樹枝在上面交錯。宋國人於是稱之為相思樹。 相思樹原產於台灣及菲律賓,又名「台灣相思」,倒是無人喚之為「菲律賓相思」。 余光中是臺灣著名詩人,曾於1974-85年,任教於香港中文大學。他在一首新詩作品《紫荊賦》中寫道: ...... 多事的港城把相思樹 無端端叫做了台灣相思 那樣撩人的名字,撩起 那島上牽藤糾葛的心事 而同樣撩人的紫荊啊 卻被我冷落了,這港城之花 遠看似桃樹,近看似蘭葩 ...... 在隔海回望的島上,那時 紫荊花啊紫荊花 你霧裡的紅顏就成了我的 —香港相思 此詩作於1984年,詩人指出台灣相思這個「撩人的名字」,撩起了他的心事,也牽動了他的聯想,教他想起了紫荊花;同樣撩人的紫荊花,待他回到了台灣,就會變成他的「香港相思」。 從「台灣相思」到「香港相思」,詩人的心事,你能了解麼?
kjy13a_20160529s
icon89
校園隨筆
2016.05.28
倫宗科教師的專業支援
每次觀宗教倫理科(倫宗科)的課,看到老師能得心應手地運用「厄瑪烏教學法」、「星光」系列的教科書、和其他由「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發展中心」(下稱「中心」)提供的資源時,心裡都懷感恩,感謝「中心」為教授和學習倫宗課程的老師和學生,十年來所做的一切。 2006年,教區主教陳日君樞機核准了《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文件》(課程2006)。十年過去了,「中心」以十分有限的人力和財力,為《課程2006》中的幼稚園、小學和初中部分出版了教科書和提供了網上教學資源,唯沒有為高中部分出版針對文憑試或非應試用的教科書,卻已開始提供了電子學材和教材。就新高中的倫宗科而言,《課程2006》認為它「內裡的生命課題刪除了基督宗教基於聖經觀點的角度,而整個課程與價值觀和態度有關的目標亦只是以價值和宗教多元化為主。天主教中學的高中宗教德宗課程不能單單採用這種已『去宗教化」的倫理教育;我們必須讓學生知道各生命課題中天主教的觀點』(頁8)。最近兩三年來,本港高中學生因社會和政治變遷在價值觀上經歷新的變化,天主教中學高中的倫宗課程和教材,值得天主教教育事務處(下稱CEO)重新作策略性部署。 十年以來,「中心」亦為教師舉辦過為數不少的專業發展活動,為校長們最熟悉的應是每年為首次使用「星光」系列教科書的老師舉行的課程、教材和「厄瑪烏教學法」介紹活動。「中心」亦提供平台,讓老師合力製作影音教材、到校支援、網上工作坊、《聖經》故事特大圖畫、手機應用程式、舉辦教師交流聚會等等。從香港教區宗教教育歷史的角度來看,「中心」十年來的工作寬度和深度是空前的,在課堂上亦初步見到成果,但亦因為資源緊絀和社會變遷,「中心」面對新的挑戰。 澳洲悉尼總教區是香港教區發展《課程2006》的重要啟導者和支持者,而Parramatta教區亦給予了不少協助。這兩個教區的CEO最近在宗教教育的發展重點和觀察,有一些地方值得香港反思: 倫宗科教師熟悉知識方面的評估,但技能、價值和態度的評估,和以評估促進學習方面,則需要有專業支援和培訓。香港學校課程中,其他學科已能從教育局或大學方面得到的專業支援和培訓,而倫宗科這方面的需要,「中心」(或從它演變出來的RME組)聯同天主教大學內的相關單位,是全港最適合提供此支援和培訓的合作單位。 應在倫宗科的教學法當中,更多元化地運用電子學習元素。 應將最近兩任教宗的教導適當地融入倫宗課程中。 CEO開展科本研究,探討隨著社會和學生學習差異的變化,提出倫宗科教學法需要增潤及多元化的方向。 悉尼總教區的CEO十年來沒有停止為屬下學校的宗教教師提供校本支援。「星光」系列的教科書第一版的出版工作接近完成,但教師的持續專業發展才是課程能否在課室內外見到成效的關鍵。香港教區CEO宜開拓或調配足夠的人力和財政資源(包括從學校吸納資源),為倫宗教師提供上述的支援、培訓和研究工作,好讓十年來春風化雨的工作,將來帶來更豐厚的成果。 作者為番禺會所華仁小學校長 曾擔任天主教教育事務處 「宗教及道德教育工作小組」(2002-06)成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