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4_20171008sb
prieststory2
主教神父修女話當年 2.0
2017.10.07
脆弱生命裡活出價值
感恩祭後,方濟會黃國華神父看見芷忻雙眼通紅地走出聖文德堂,一問之下才知道從小伴著她的金毛尋回犬毛毛離開了, 對死亡從沒有概念的芷忻一下子未能接受。 芷忻:天父為甚麼要拿走我最心愛的毛毛?為甚麼要有死亡?  黃神父:讓我告訴你一個故事。去年年底,於九龍華仁書院授課後1,我如常坐巴士到天樂里下車,待行人過路交通燈轉為綠色人像及身旁車子停下,我才過馬路,豈料一輛垃圾車突然從轉角急駛出來;站在斑馬線最外圍的我,眼看必首當其衝被撞……猶幸那司機立刻意識到自己看錯交通燈並急煞車,當時車頭與我膊頭的距離非常接近,相信若他未能緊急煞車,我已被撞倒,而在那千鈞一髮間, 我或許連最後的懺悔機會也沒有。 芷忻:啊!感謝天主!  黃神父:也許,死亡就是要我們學習珍惜,要我們在脆弱的生命中活出價值。這次經驗教我想到聖經中那兩個推磨女人2,她們際遇不同,但生命皆是掌控於天主手裡。而無論孰長孰短,每個人也應活好生命,做更多有價值的事,亦需要在信仰方面對自己更有要求⋯⋯話說回來,今次天主保守了我,可能是祂認為我仍有未完成的事要辦,在世上積存的分數未夠;亦想我藉著這次瀕死經驗,更珍惜時間。 註1:黃神父是香港天主教聖經學院講師,逢週五會到學院授課。 註2:「兩個女人同在磨旁推磨,一個被提去,一個卻被遺棄。」(瑪二十四41)兩位婦女的不同命運,表達出救援和審判的不同境遇;但救援或審判並不是天主的「任意」決定,而是以人的生活為先決條件;因此重要的不是關心末世來臨的日期,而是如何善用現在的時光,準備自己。(反省取自「方濟會思高讀經推廣中心」網頁) 
kjy04_20170924sb
prieststory2
主教神父修女話當年 2.0
2017.09.23
差點被拒的聖召
於八月十六日慈幼會會祖鮑思高神父二百零二周年誕辰慶典、會士修女晉鐸發願周年暨兩修士發永願的感恩祭上,中華會省省會長斐林豐神父講道中介紹慶祝發願八十周年、一百零二歲胡子義神父(Gaetano Nicosia)的故事。有份參加彌撒的雋希記得數年前曾與父母到聖瑪利安老院探望胡神父。 斐神父:你們可知道,胡神父曾被修院認為沒有聖召?(雋希睜大雙眼,不敢置信)當時的初學師畢少懷神父1知道後, 提議長上延長其初學期半年,以十八個月作觀察, 到時若不合適才叫他離開。胡子義最後於一九三七年耶穌聖心瞻禮當天發願。原來此前一天,畢神父才告訴他:「大家都同意了,明天彌撒禮成後你出來發願。」胡神父立刻俯伏在地親吻畢神父的腳。 雋希小聲地向身旁的媽媽說:幸好有畢神父,我們今天才能認識謙遜可愛的胡神父。 斐神父:當時畢神父勉勵胡神父:「你發聖願後, 以後可不要令我失眠( 擔心)。」事實是,胡神父不但沒有令畢神父失眠,更於一九六三年於澳門開始為痲瘋病人服務,六七年文化大革命後再進入大陸照顧癩病人……  那天探訪胡子義神父的回憶這時油然而至 ── 雋希記得當時買了一盒大大顆士多啤梨給神父,但神父只取數顆,便要他們替他分享出去。 雋希:他做每件事也只為別人的好處著想。每次我看見神父,都好像看見耶穌基督。 雋希母親笑著回憶:我年幼時在澳門認識神父, 他介紹自己時竟自稱「後生仔」。現在很多人以「痲瘋之父」、「活聖人」去形容他,但我相信,胡神父最愛的角色是「天主的孩子」。 註1:畢少懷神父是意大利籍慈幼會士,曾在中國傳教三十四年(1919-1953),認識他的人都知道神父「愛心爆棚」。他後來服務的菲律賓教區在他去世後啟動神父列聖品申請程序;列聖品, 意即教會經過嚴謹審查後,宣布「那些信徒曾英勇地修德行,並忠於天主的恩寵而生活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