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a_20190623s
KIDS
童心童趣
2019.06.21
如何增強孩子的社交信心
一位媽媽對孩子說:「快啲叫人啦,做咩唔叫人呀?」孩子低著頭,躲在媽媽的身後, 緊緊地拉著媽媽的衣服,默不作聲。這個場境不知大家是否都曾遇過。 在中國人的禮儀中,後輩碰見長輩時要打招呼是一個重要的禮節,如孩子不這樣做,家長擔心孩子會被視為「沒家教」。 其實,在幼兒這個發展階段中,有些幼兒可能很喜歡與陌生人溝通,但有部份卻會對陌生人顯得很焦慮,尤其是那些與生俱來「氣質」較容易緊張的幼兒,再加上如家長屬「緊張型」,孩子往往會變得更焦慮。這些孩子一般會被視為「怕醜、慢熱」,他們會逃避社交場合,害怕接觸陌生人,不願用言語溝通,逃避別人的眼神,在學校異常地被動,甚少與同齡的孩子交流。 隨著孩子年紀漸長,有的孩子會慢慢增加社交信心,情況會有改善,但若果孩子在社交上從沒得到正面經驗,問題可能會持續,形成社交焦慮症。   如想減低幼兒在社交方面的焦慮,筆者會建議以下幾個方法:   1. 家長在社交場合自己要表現放鬆,一碰到熟悉的親友時,勿立刻將注意力投放到孩子身上,要孩子「叫人」,家長可先與親友輕鬆地交談,讓小朋友觀察家長與親友之間的互動。 2. 與人打招呼時,可接受非言語的溝通, 例如揮手打招呼,切忌強迫孩子一定要「出聲叫人」,因這樣會對他們做成太大壓力。 3. 家長也可試用有趣及遊戲的形式引導小朋友去打招呼,例如可對孩子說:「看看哥哥和你哪一個今天較快跟姨姨說早安?」遊戲方式可減低孩子的壓力,增加成功機會。 4. 如孩子仍很難與陌生人打招呼,可暫先鼓勵他們在離開時與人說再見,因在孩子的生活經驗中,打招呼只是社交場合的開場白,打招呼後別人往往會再問一些問題,例如「小朋友,你去邊度呀?食咗飯未呀?」但如只是要求他們說再見,他們知道說了後便可以離開,所以說再見會較容易,這樣可以先打破他們不與人溝通的模式。 5. 在家中可多玩一些角色扮演遊戲,用孩子心愛的洋娃娃或卡通人物扮演與人打招呼及交談的社交情景,對他們面對日常生活真實的情境會有很大幫助。 6. 可定期邀請一些親友或同齡的小朋友到家中相聚,因孩子的家應是他感到最安全的地方,在足夠的安全感下,他們去接觸其他人的信心會較大。  最後,愛與接納是對孩子的最大支持,正如天父愛及接納我們每一個人。
kjy12a_20190609s
KIDS
童心童趣
2019.06.07
跟黑色做朋友
我和外子育有三名孩子,組成一個開心的「嬲」字。活在這個大愛的年代,我們都盡量教孩子有個開放的思想。例如留長頭髮並不是女孩子的專利,男孩子也可以的呀,看看前立法會議員「長毛」梁國雄?穿著裙子也不一定是女的,蘇格蘭的男士穿起格仔裙來,也很有型呀!其實心底裡更希望他們不要嘲笑三弟弟穿二姊姊兒時的粉紅睡衣。對,誰說男孩子不能穿粉紫和粉黃?  我和丈夫都沒有美術天分,但生了個在繪畫上頗有能力的女兒。可能女孩子都是喜歡紅和橙那些「開心的顏色」,故此這些色調都成了女兒每幅作品的主要顏色。她常用這些顏料的程調,甚至把畫室的調色盤牢牢的染上了這幾隻顏色,怎也洗不掉!有一天,女兒突然的說:「媽媽,若所有人都不喜歡黑色,不跟它做朋友,那末它便會很不開心?」聽罷當下我來不及反應,只胡亂的說:「對呀,那你在畫作中也應多用黑色,不要千篇一律的用紅色了。」 過了兩天,女兒從幼稚園放學回來氣沖沖的對我說:「媽媽,我們同組的那個Sarah真的很麻煩。整天想跟我和我的好友玩,所以在小息時不停地跟在我們後面,無論我們去到那裡,她都緊緊的追隨著,真的很煩人呀!」這時我想起她那位最細小的黑色弟兄,遂說:「妺妺,Sarah不就是你那位黑色的朋友嗎?若所有人都不喜歡跟她玩時,那末她不就是很慘了?你不如明天試著跟她玩,說不定她是一個很好的玩伴呀!」女兒聽後很是滿意的,隔天回來還跟我說Sarah其實沒有很煩呢!衷心希望女兒能記著這個經驗,他日麻煩的人在學校和職場多著呢!  
kjy12a_20190526s
KIDS
童心童趣
2019.05.24
樂攸的「Trouble Two」
樂攸踏入兩歲後,開始愈來愈多「不聽話」的情況,甚至會你不給他做,他偏偏要這樣做,好似與人對著幹一樣,令爸爸我生氣得很,與其他家長提起時,普遍都會給小孩一個解釋:「『Trouble Two』嘛,小朋友這樣是很正常的」, 但究竟實際上何謂Trouble Two呢?  Trouble Two沒有一個統一而清晰的定義,大概是指小孩兩歲開始,發展了一定的活動、理解和表達能力後,不再被動地接收他人所給予的一切,開始進一步用自己的方式去探索世界,在很多事情上開始有自己的主見,或者會堅持以自己的方式去做,不再只遵循大人的指示去做,這在大人的眼中容易理解為不聽話,甚或覺得他們事事與自己作對。 在這個過程中,親子之間產生很多磨擦,往往引發了兩方的情緒,作為家長一方往往源於不理解,便會產生很多的情緒反應。舉一個例,對樂攸來說,每晚的洗澡時間都是他一個重要的玩樂環節,因為至今我仍然會用洗澡盆替他洗澡,盆中仍放置一些玩具,在他眼中洗澡只是其次,玩水才是正經事。本身玩水對我來說也是可以接受的, 可是他往往玩得太興奮的時候便會不停潑水,令我和浴室的地板都濕掉,再加上每次他都會玩得不願離開,糾纏好一段時間,令我束手無策,這往往都令我生氣極了。 初初遇到這些情況時,我都集中在控制自身情緒和處理他的行為上,但後來太太提醒,其實對大人來說,水可以怎樣玩,大人都試過了,並無甚麼應該好奇,而水倒了在地下,即時聯想到的就是又要抹地,但這一切對小孩來說一般都是未知的事,其實這是樂攸他在探索世界的一個過程。觀念一轉後,我的情緒反應也自然地緩和了,與樂攸的磨擦也減少了。 作為家長,當然深深體會到「Trouble」的感覺,但小孩Trouble背後的原因是值得我們關注和體諒的, 在孩子不同的階段與他們同行絕非一件簡單的事,家長們一起努力吧!  
kjy12a_20190512s
KIDS
童心童趣
2019.05.10
30個月的撒種
懷胎十月不易,可是真正的挑戰在孩子呱呱墜地才正式開始,並隨著孩子成長而逐漸升級,而我們在育兒路上升級打怪,跌跌撞撞走到了Terrible Twos這座大山。 兩歲小孩掌握了一定溝通技巧,能夠與大人互動,對父母來說是一件很欣慰的事情,與此同時,他們對一切似懂非懂,反應變幻莫測,往往讓人氣餒。 由於一祈喜歡吃草莓,我們帶他參加福傳旅行,本以為他看到草莓園會歡欣雀躍,沒想到他根本不肯踏足果園,一味拉著我們沿途折返,讓我們大失所望;我們打算利用他對閱讀的興趣來灌輸他溝通技巧,期望他能以禮待人,可是不管我們講故事講得口乾舌燥,他還是會把「你好」、「謝謝」、「對不起」亂用一氣,有時候,我們都懷疑我們的教導於他不過是落在路旁的種子,永遠無法生根發芽。 然而生活往往充滿意外,雖然一祈對採摘草莓興趣缺缺,可是旅程結束後,他往後幾天都把「摘草莓」掛在嘴邊; 雖然我們向他提問時他經常答非所問,可是有一次他發現自己錯認了一位男士當爸爸時,居然以笑遮醜、主動向叔叔問好,企圖以「結識新朋友」來掩飾自己的窘境;有一次發脾氣後,他拒絕道歉,當我已經把剛才的事情置於腦後時,他卻突然跟我說:「對不起」,看著他一臉期待地等我說出「沒關係」時,我突然想,或許種瓜得瓜種豆得豆這句俗語並非如數學公式1+1=2那麼直截了當。 「恐怖兩歲」,對我們來說,就是我們由於無從分辨教養的種子到底是落在路旁還是土壤所帶來的迷茫和惆悵吧!或許我們以為種的是瓜,長出來的卻是豆,然而我們依然心懷期望,這方名為孩子的土壤,最終會長出甚麼樣的果實,在此之前,我們只能一邊撒種一邊祈禱,祈求天主能夠賜予我們耐心,與孩子一起度過他人生唯一一個「恐怖兩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