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2_20131006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10.06
給牠一個家 愛護動物協會 待領小動物
小時候家裡養了兩只賓尼兔,記者最愛把蔬果切成小塊給牠們吃。後來牠們有了兔寶寶,剛出生的小兔就像長了長耳朵的小老鼠。我每天照顧牠們,看著牠們慢慢長出不同顏色的毛髮,一天一天長大,和牠們相處的片段深深印在我腦海中。與愛護動物協會 福利部營運經理溫翰芝訪談,卻發現高繁殖率是不少小動物被遺棄的原因。 兔子以乾草為主要食糧 龍貓活躍於晚間,日間休息 (本報專題)兔子、龍貓、天竺鼠、倉鼠等齧齒類動物是不少香港人在貓、狗以外的寵物選擇,對大眾而言並不陌生。溫翰芝解釋齧齒類動物的特點,「牠們的牙齒會不斷生長, 需要不停咀嚼以磨短牙齒。」參考去年度數字,愛護動物協會在一年間接收約三千隻齧齒類動物,「人們通常因為照顧不來、對毛髮敏感和動物患病等原因而棄養」,溫翰芝表示。 飼養由認識開始 不同的動物有不一樣的習性,在食物、居住環境等方面有不同要求。想要好好照顧牠們,便要先了解牠們。「齧齒類動物性格溫馴,照顧牠們並不複雜」,溫翰芝形容。牠們體型較小,所需空間不多,只要為牠們準備適合的飼料、足夠的食水,留意牠們的健康狀況,已能滿足牠們的生活所需。 不過,我們需要認識的還有很多。齧齒類動物的牙齒不斷生長,牙齒過長的話會導致牠們的牙肉發炎、疼痛及失去食慾。「建議給牠們鹽磚,一來可以磨牙齒,二來可以補充牠們所需的礦物質;以倉鼠而言,也可以給牠們進食適量的瓜子」,溫翰芝說明,「但最重要還是讓牠們順其自然,牠們便能開心生活。」 另一點需要留意的是齧齒類動物繁殖力驚人,溫翰芝以倉鼠為例,解釋道:「雌性倉鼠每年有數次懷孕期,每胎可誕下多至十頭幼兒。」她表示倉鼠本身並非群居動物,「但一般寵物店都會在同一籠子裡飼養多於一隻倉鼠,令不少消費者誤會牠們適合集體飼養,結果牠們快速繁殖,主人始料不及,不少人選擇棄養。」 因此,溫翰芝鼓勵飼主為大部份齧齒類寵物絕育。絕育亦能減低牠們患病及打架的機會。但她指出倉鼠不適宜進行絕育手術, 「進行絕育手術需要麻醉動物,而倉鼠體型太小,麻醉有一定風險,建議獨立飼養。」 領養賦予新生活 「飼養寵物是一份承諾,不應輕率,不論是購買抑或是領養寵物,都該經過慎重考慮」,溫翰芝強調,「寵物需要我們付出,包括:時間、金錢等」。愛護動物協會期望幫助待領小動物找到新家,但亦希望確保動物的新主人有能力照顧牠們。溫翰芝提供補充資料,「登記成為愛護動物協會的領養人必須年滿二十一歲,以保證領養者思想成熟,具一定經濟能力。因此小朋友想領養小動物的話必須由家長登記,得到他們同意。」 批核領養動物申請時,愛護動物協會亦會考慮申請者的家居環境和設備是否適合飼養相關動物;該會亦會為申請者提供護理動物的資料和提醒他們要注意的事項。對於曾接受手術或情況特殊的待領寵物,該會亦會安排申請者與獸醫會面,了解情況,甚至要求申請者需有飼養寵物的經驗。「但一般而言小動物比較容易照顧,對申請者的要求亦不太高」,溫翰芝解釋。 溫翰芝認為這些齧齒類動物是適合小朋友飼養的寵物,「飼養牠們不太需要照顧寵物的經驗,比較簡單,主要是定期更換木糠、提供食物及清水、留意牠們的精神狀態,過程中亦有助建立小主人的責任感。」 「動物也是生命」,溫翰芝呼籲大眾愛惜動物,「雖然我們的語言與動物不同,但我們和動物之間會互動,彼此間有所連繫。」兔子喜歡主人給牠梳理毛髮;龍貓能認出自己的主人;倉鼠在輪子上跑步的樣子也十分逗趣⋯⋯ 這些小動物的可愛之處,還有待有心人去發掘呢!(澄)  飼養天竺鼠也日益普遍 溫翰芝強調主人有責任為寵物提供有質素的生活 (部份相片由受訪者提供)    
kjy03_20131006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3.10.06
Relieur 不買書,也不賣書的手藝人
一本散開了的舊書將有怎樣的命運?在熱衷消費經濟的當代社會,大抵給當作廢紙棄置吧了!誰會想到花錢、花力氣修補它?然而,《書的手藝人》裡的蘇菲,她實在不捨那本散開了的圖鑑,她要把它修好。不過,到哪裡去修補?賣雜誌老闆提議:「那就拿到Relieur先生那裡去試試看吧!」Relieur是法文,是「再一次重新裝訂」的意思,但也可以用來形容以專業手工裝訂,修補舊書的人,即伊勢英子《書的手藝人》中「書的醫生」。今天,我們或許不容易在街頭巷尾找到修復舊物的行業,但創作者不單復現日漸式微的手藝, 還藉著女孩尋訪修補圖鑑的經歷,重新建立人與書的關係,讓讀者明白「書是超越時代的,它可以一次又一次的閱讀」。 不過,也有人認為《書的手藝人》不適宜放在童書架上,因為五十六頁的內文,較一般兒童圖畫書的篇幅長,實在考驗小讀者的耐性。再者, 伊勢英子所描繪的古老行業,似乎較能切中成人的懷舊情味,並不緊貼孩子的生活趣味。然而,只要隨著蘇菲的腳步,走進Relieur先生的工作室,然後再聽創作者為她設計的一句話:「哇!東西堆得亂七八糟」,一位七歲小女孩的形態就在伊勢英子的筆下表露無遺。 此外,《書的手藝人》雖無起伏跌宕的情節,但從蘇菲為散開了的圖鑑,去尋Relieur先生修復,中間穿插Relieur先生一段小時候隨父親學習修復書籍工藝的回憶,最後以蘇菲成為植物學家告終,創作者真切的從兒童角度出發,並借助女孩追根究柢的精神,發展出與Relieur先生一段活潑的互動:  塗上漿糊固定好。 糟糕了,我最喜歡的洋槐樹那一頁忘記放進去了。 放心啦!我不會忘記。 叔叔,你有打掃過這裡嗎?  甚麼東西放在甚麼地方,我都清清楚楚。你看吧!要做封面的紙板就放在這裡。 在法國,印刷業因為不能兼做裝訂業,於是,能運用六十多項手工技術來裝訂、修補舊書的古老行業才能留存下來。可惜的是,時代的無情,人情的冷漠,像Relieur 這種手藝人,在巴黎已經不超過十人。因此, 《書的手藝人》最感動我的, 是Relieur先生父親留給他的話 ——  書裡面記載著很多、很重要的知識、故事、人生和歷史,我們不只要牢記在腦海裡,並且要代代傳承到久久遠遠,這就是Relieur這個工作的價值。 有60多種手工要親手一一去做,最後還要在書背上用金箔打上書名,全部都做好了,這就是一流的Relieur啊!做完這些工作,不必留下姓名。 在各行各業中,能站在台前的只有少數,Relieur先生正是其一,但他明白自己的價值與存在的意義。借用書中蘇菲與Relieur先生的對話 ——  能告訴我你的名字嗎?我叫蘇菲。叔叔,你呢?  就叫我Relieur叔叔好了。 孩子承傳父親手藝,並謹守父親忠於書的誠心與信諾,以「魔法的手」給舊書重新注入生命,讓愛書的蘇菲重新擁有她最愛的圖鑑,並終於成為一位植物學家。默默耕耘的人也許終不見聞,但他的堅持、他的力量,無聲,但有力地存在,而曾經撒下的種子,總有一天發芽成長,最後變成一傘濃蔭。就這樣,讀者很容易就明白書中的小盆栽的象徵意義。 以兒童圖畫書為例,站在台前的是作者、是畫者,但統籌其事,穿梭往還於兩者間,是默默耕耘的編輯,但他們永遠居於幕後,隱身在鎂光燈不到的黑暗處。近日,觀賞了日本電影《字裡人間》,編輯五校辭書,把指紋都磨蝕了。辭書出版當日,編輯已在籌謀修訂,可笑乎?可敬乎?敬業樂業始於對自我的了解與肯定,Relieur先生如是,《字裡人間》的三代編輯如是。 找到人生的道路,並堅持永久前行,不論顯達,這就是生命的意義。    
kjy10b-20131006
icon62
濃情走過30年.家長教育系列
2013.10.06
漫步成長路
父母近距離照顧小生命,往往手忙腳亂,不知如何應付,很容易忘卻了給予小孩子信心和耐性,從而讓孩子感到被接納。我發現與女兒相處,共同成長,讓我重新認識生命,認識自己; 我好像又再活了一遍,確是人生的難得經驗。 在女兒上幼兒班前,我教導女兒上洗手間, 學習不穿尿片,這是女兒學習自主的第一步。在過程中,我教導女兒認識自己的身體,她沒穿尿片的第一天,在地板上撒尿三次。雖然我在旁鼓勵她,但仍看到她沮喪的表情;第二天,女兒開始掌握上洗手間的要訣,成功地向我示意需要小便,沒想到我竟興奮得抱著她!往後數天,我與女兒一起經歷了成功和失敗的時刻,我們一同感到振奮,也會感到不知所措和沮喪。我細心想想,人生何嘗不是這樣呢?當女兒面對挫折(在地板上撒尿,或坐在小廁板上良久也未能小便),我發現女兒是看著我怎樣反應,坦白說, 我不是每次都能保持心平氣和。處之泰然,談何容易?  我記起了, 曾與女兒一起看英國卡通片Charlie and Lola,這是女兒的心頭愛。卡通片描寫一對兄妹的生活趣事,這一集的內容關於兄妹二人把生活小事拿來比賽一番,然而,每次比賽都給妹妹撒嬌勝出。哥哥不服氣認輸,決定與妹妹進行戶外障礙賽,哥哥當然勝出了。哥哥沾沾自喜的同時,看到妹妹跑得氣喘呼呼,努力完成賽事;哥哥突然想起了爸爸曾說過:“Charlie, you must give Lola chances, because she is so small.” 。看到這一幕,我鼻子一酸,心裡十分慚愧,就這麼簡單:給小孩子機會!他們不就是很努力地面對成長階段的每項挑戰嗎?  九月份,我的女兒正式展開了幼兒班的校園生活。穿上校服的她,多神氣!我第一次送她上校巴時,我的心情戰戰兢兢。可是,她竟沒有哭,還跟我揮手說再見。校巴慢慢地駛離屋苑, 身為媽媽的我竟是眼淚一滴滴掉下來了!我看著自己的孩子學習獨立,雖然心裡有點不捨得,但我也得學習放手,好讓女兒親身迎接人生路上的每一步驚喜!       
kjy16a-20130929
icon42
書包.背包
2013.09.29
重返 校園
重返久違了的校園,大家會否有點不太習慣的感覺呢?畢竟沒能再像暑假時般隨心所欲,自己安排節目和參加活動,又不能即興與三五知己聊個通宵達旦,然後第二天日上三竿才懶洋洋的起床。不論大家是否度過了一個充實的暑假,好好的裝備自己, 迎戰新學期,九月二日這開學的日子,也始終來到了。 姑且不說同學們對開學的看法, 先介紹少許背景。由於在學校要修讀兩年制的國際中學會考證書課程(IGCSE),我們早在中三就按選科分班。我是一名理商生,對理科尤感興趣。而在暑假期間,發生一件頗有趣的事,卻使我對學習再次有了另一番的體會。在暑假末生日的我,碰巧同日要回校補課,令原本到主題樂園慶生的計劃泡湯。補課從早上到下午三時半才結束,其實已佔去大半天。正懊惱之際,忽然靈機一觸,想到科學館走一趟。 以前,唸小學時到科學館,我們都是要做報告,或隨學校參觀。自發性踏進科學館,還真是第一次呢。鍾情於生物學的我,到關於生命科學的展館,看得津津有味。有時候,還不禁讚歎生命的奧妙。就好像人體裡面的器官,是設計得那麼精細、那麼巧妙, 能夠完全切合其用途。讀了三年科學, 看到展品的感受,跟小學時迥然不同。小學時是抱著玩樂的心態,覺得科學是很神奇的事物;現在知道其構造和原理後,不得不佩服科學家的智慧以及承認自己的渺小。知識的力量,真的不容小覷! 儘管事後,旁人還是覺得我在生日這一天到科學館參觀,乃匪夷所思之事。然而,我個人認為此行獲益良多。話說回來,此事跟開學到底有何關連呢?其實,這正帶出我對開學的想法。暑假期間,我們會去旅遊,或到很多不同地方見識,了解不少新鮮的事物。透過這一次又一次拓展眼界的機會,我們才會意識到自己所知道的是那麼少,而需要學習的還數之不盡。這,才會推動我們去學習,亦是我們到學校上課的目的所在。   的確,面對排山倒海的功課和測驗,也許不好受,但這就是在追求知識的過程中所付出的代價。面對新學期、新挑戰,你又準備好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