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80304s_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8.03.03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小學部) 60周年校慶 發展創新科技教育
(本報訊) 瑪利諾神父教會學校由美國天主教傳教會(瑪利諾神父)於1957年在深水埗區成立,小學部於2009年搬到現時的新校舍,繼續堅持敬主愛人的全人教育使命。努力耕耘六十載, 學校於一月二十及二十一日舉行校慶開放日。 學校校訓「真理、忠貞」與天主教五大核心價值相關,重視學生品德及靈性教育。小學部吳偉文校長向開放日當值的服務生介紹當初修會怎樣關顧身邊人,例如服務痲瘋病院、末期癌症病人等,而學校當初選址的大坑東正是木屋區群。他希望學生一同實踐服務精神,例如學生有「一人一職」、高年級生照顧低年級同學。 四年級生姚卓僑表示當初因看見其他風紀不理會學生周圍跑,而萌生當風紀的念頭,希望維持學校紀律。他憶起上月見到同學奔跑時曾警告說: 「如果你再跑我就告知老師。」同學解釋是因為看見其他同學急步走,為追上他們才控制不到自己。卓僑當時叫同學嘗試深呼吸冷靜,現在他看到那位同學只會在跑步徑上跑,覺得很有成功感。  團結 校方透過是次校慶活動展現出校慶主題「團結.回饋.發展.貢獻」。各項活動凝聚了不同持份者,包括師生、家長、校友、中學部等。例如校友會更新多年來的校友資料,協助學校發出最新資訊,讓海外的校友也有機會回來慶祝參與晚宴,筵開百多席。 回饋與發展 吳校長認為,回饋即是感恩,校友可回母校舉辦講座等作回饋。而今次校慶中,學校鼓勵各持份者捐款支持發展STREAM(科學、科技、探究、工程、藝術和數學)教育,活動包括步行籌款等。他說:「即使學生只是參加步行籌款,也需要人贊助,所以每個人都能回饋,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有時間出時間。」 發展創新科技的同時, 學校亦提供為期六年的校本創意課程,「創意要培養 , 如果沒有創新精神何來發明?」吳校長說。課程中配合多元化活動,例如學生要砌出物件拯救扮演國王的校長。 另外,四至六年級學生須學習編程,發展運算思維。陸偉良主任認為這世代的小朋友需要訓練綜合能力,包括解難能力,亦要掌握科技怎樣解決問題。他指:「培養運算思維有三階段,一是電腦編程設計小遊戲、二是製作手機應用程式、三是以機械連繫生活,利用生活物件例如垃圾桶、洗衣機,發揮資訊科技的效能。」 陸偉良主任(左小圖)表示,開放日展示的機械車會跟著既定規劃行走、見障礙物便會停低, 希望小朋友感受編程體驗。他指由於學生只是剛開始接觸編程,這些機械人主要由接受過培訓的老師製作。他認為以遊戲形式吸引學生,會令他們感興趣而不會覺得編程很困難。 卓僑表示下學期會在編程課上學習設計遊戲,「我覺得很有趣,以前我以為電腦只是用來畫圖畫,但原來這世界有編程這發明」。他認為上課時能從玩樂中學習,例如常識科會做實驗,把石灰水加水變成乳白色。 貢獻 吳校長經常提醒校友及學生在學校學會知識技能後,將來貢獻社會、香港、國家,「如果沒有這理念,他們不會分享所學」。他相信藉著籌款能協助創新科技教育的硬件配套及訓練,當中包括出賽機會,讓學生擴闊視野,邁向國際。他表示:「現在資源不足, 或會令學生有想法卻沒機會去嘗試,但我們不能扼殺他們的創意。」他指中學部過往有三位學生是星之子,在發明上勇奪國際獎,他希望小學部能在中學部的根基下發展,學生同樣能代表香港參賽,為港爭光。(妤)  吳偉文校長的話:  吳校長任該校校長剛好十年, 見證小學部搬校址,最深刻是看到學校進步。在硬件上,新校舍比舊校舍大,學生活動能更多元化,球場甚至可同時間進行足球及籃球活動。硬件配套亦可凝聚教職員的團隊精神,因為教員室大得可以坐滿所有教職員,加強同事間溝通及睦鄰關係。另外,推行小班教學令老師與學生關係更緊密,老師能更仔細觀察學生的強弱項;亦可在課堂實行分組學習,提高學生參與度。 校友黃麗君的話:  麗君(右小圖)於2006年小學畢業,她說這是第一次參觀新校舍,覺得很通爽。她興奮地形容:「這裡比舊校舍大三倍, 以前沒有食堂、沒有這麼多層活動室。」 她憶起以往上課時,即使有任何不明白,老師都會耐心解答;今次回母校探望舊老師,很開心當中有些已升為主任。另外,她認為學校提供很多活動,讓學生在讀書以外,能在其他方面得到啟發。
kjy02_20130113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1.13
福德學校樹人60載 紮根龍城 風雨冋路 2
   重視成長 培育潛能 近年,該校積極推廣演藝教育,將舞蹈、戲劇,甚至聲樂訓練(高年級)納入常規課程,旨在給予每個學生發展潛能的機會。劉校長認為演藝教育不單能提升學生欣賞美的能力,更可提升自我形象和建立團隊精神。「我以往曾帶領籃球隊出賽,同學們得到區際亞軍佳績,卻始終覺得自己輸了;但藝術表演不同,只要你在台上有表現,便必定會有掌聲,可以享受努力換來的讚賞」,劉校長解釋。「起初也有男生表示不喜歡跳舞」,但最後由二十多名男生參賽的群舞《青蛙仔》得到全港比賽的獎項,劉續道,「這證明每個人雖能力不同,都有成功可能,而學業成績並不是唯一量度成就的尺。」 為慶祝60周年校慶,該校早前舉行攝影及標誌設計比賽,就讀六年級的鄧子珊在標誌設計比賽中結合六十、校徽和花草植物的元素,作品得到優異獎。六年級的蕭漪澄補充,「校內有很多植物,我們都習慣了蝴蝶、蜜蜂飛入教室,它們就像是福德的一份子。」子珊表示老師十分親切,可以聊心事,不同於她昔日就讀的學校,「希望學校有更多60周年,他日我有了孩子也可讓他到這裡讀書!」同級的林頌恩亦表示老師不會給他們壓力,很享受校園生活,「我哥哥也是福德的舊生,他經常回來探訪;畢業禮上總看見有些師姐流淚,我想我畢業時也會一樣。」 該校亦藉此機會,在有60年歷史的第一期校舍成立校史室,設相關展板及展品。劉校長強調:「我們希望學生透過了解母校歷史得到歸屬感,也希望他們以涂神父及福德主教作榜樣。」(澄)         福德主教(Bishop Francis Xavier Ford, 1892-1952)  已故福德主教屬美國天主教傳教會,於1918年抵達中國傳教,在廣東陽江及嘉應渡過34年,為該會首三名海外傳教神父之一。1935年,教宗庇護十一世任命他擔任嘉應教區第一任主教。福主教熱愛中國人民,生活方式盡量本地化。他尤其愛護青年,除教導學生書本上的知識,也不斷把天主的喜訊傳給他們,更為培育和訓練中國年輕司鐸成立一所神學院。 1949年中國共產黨執政後,福主教和其他瑪利諾會的神父和修女, 被視為美國間諜。美國加入韓戰後,情況更每況愈下。經過中方四個月的調查和審問後,1951年四月,福主教被捕,被判從事間諜活動,判處終身監禁。獄中,他的健康急轉直下,1952年於獄中逝世。瑪利諾會涂挽靈神父與福主教在嘉應傳教時甚為熟稔,涂神父為記念他,創校時以福主教名字命名。福德學校於1975年轉交天主教香港教區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