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2_20140223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4.02.23
復修舊鹽田 建儉樸中心 西貢鹽田梓 繼往開來 傳頌主愛 2
  從碼頭出發,展開 鹽田梓之旅。 小島面積不足一平方公里,卻處處蘊藏宗教、文化歷史和自然生態的瑰寶,  令人目不暇給。(澄)    百年老樹   村公所前長著一棵粗壯的老樟樹,已有百年歷史。枝葉茂盛成蔭,這卻是一株空心老樹。根據樹藝師的分析,此樹還有約三十年壽命。它見證鹽田梓的歷史,也將陪伴這客家村莊走向未來。   澄波學校   該校於1920年建立,是島上唯一的學校,教育村內及西貢孩童。學校共有兩個課室,採用複式教學, 不同年級的學生共用課室;老師同時兼顧不同年級,一班上課時,另一班則自習、寫作業。隨著村民遷離,學校亦空置了一段時間。現在則用作文化資源展覽室,陳列村民昔日的生活用品,介紹客家文化。    聖若瑟小堂   已有123年歷史的聖若瑟小堂是羅馬式的村鎮教堂,教堂內的祭台富中國色彩,亦保存梵二前禮儀的特色,為聯合國保護文物。此教堂於1890年、來自奧地利的聖言會福若瑟神父到鹽田梓傳教時落成祝聖。福神父曾於香港傳教兩年,包括鹽田梓,又學習客家話。他其後調往山東,並於該省染病逝世。2003年,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冊封他為聖人。   活井泉水   此井是早年島上的唯一食水來源,供應清甜的淡水。直至六十年代,村民為解决食水需求,便自行鋪設水管,村內才使用自來水。   小聖堂遺址   聖若瑟小堂建成以前, 早於1 8 6 4年已有神父到鹽田梓傳教,並興建小聖堂,部份村民領洗入教。小聖堂是神父宿舍,也是舉行彌撒和信友祈禱的地方。現時遺址牆上仍可見方形洞孔,相信是昔日嵌入橫樑之處。   墳場   穿過一片竹林後是鹽田梓的墳場,那裡有一個十九世紀運來香港、由愛爾蘭藝術家設計的十字架,像船舵,也有像嫩芽的圖案。每年諸聖節,村民都會來為祖先獻彌撒。   山頂   小島十分平坦,最高點也只有四十米。但沿路走到山頂,視野豁然開朗,在涼亭可以眺望隔鄰的滘西洲,也可以看見附近水域的烏頭產卵勝地。   玉帶橋   昔日村民要到滘西洲取草料養牛和作燃料等,他們會趁水退時涉水過灘, 易生意外。因此,村民合力建造堤壩連接兩島,又稱為玉帶橋。橋旁的泥灘也是村民的糧倉,他們昔日在那裡摸蜆、捉魚、捉蟹。開揚的景致和輕輕的海風,使這橋今天成為島上參觀者安靜心靈的好去處。   紅樹林   鹽田梓的紅樹林更是香港六大紅樹林之一,有五十多個紅樹品種,當中更不乏罕有品種, 甚具生態價值。     鹽田   當年陳氏祖先移居鹽田梓, 開墾鹽田,利用水流法產鹽為生。潮漲時海水經水閘流入鹽田,多餘海水則由另一水閘排出,經日曬風吹,就能產出海鹽。1920年時鹽田停產,現正進行復修,期望於月內完成。
kjy01_20140223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4.02.23
復修舊鹽田 建儉樸中心 西貢鹽田梓 繼往開來 傳頌主愛
   街渡在平靜的西貢海上前進,十五分鐘的船程,將人們帶到鹽田梓這個寧靜的小島上。三百多年前,一對陳姓客家夫婦由廣東省觀瀾移居沙頭角鹽田村,再遷至此地,設田以曬鹽為生;並於1875年全村領洗,鹽田梓(仔)成為教友村。    (本報專題)「梓」指鄉里,意思是不忘故鄉;鹽田梓早年曾一度荒廢,近年,一群有心的村民回到老家,復修村落。現任村長陳忠賢與退休陳子良校長在島上土生土長,數年來致力恢復島上面貌,並推動宗教、文化及生態遊,將鹽田梓的美與更多人分享。 陳子良校長在島上出生成長,完成小學後才離開鹽田梓繼續學業。退休後,他應村長的邀請,回島協助保育工作,亦擔任導賞員,帶領參觀者認識和感受村中的一事一物。他在鹽田梓有不少童年回憶,他小時候就讀的澄波學校自然是記憶猶新的地方。「以往我們要從家中搬桌椅到學校上課,到了假期,我們又搬回家中,課室便一下子變得空蕩蕩」,陳校長憶述。 「小時候以為整個世界的人也講客家話」,陳校長笑道,「因傳教士、老師,甚至我們收聽的電台頻道也用客家話。」他亦強調教會對鹽田梓貢獻良多,「教會照顧貧困之餘,也開辦學校,教育孩童,當時全個西貢只有澄波學校教授英文,銜接中學課程。」他難忘的,還有鹽田梓內與大自然十分親近的生活模式。往山頂的路上,他介紹一個個掛在枝葉上的山橙,「猴子愛吃這種像橙子的果實,人誤吃了卻會口部麻痺、腹瀉。」然而,他小時候卻吃過不少山橙,他笑說,「我們也不知道為甚麼沒有不適。」 此外,陳校長也分享兒時照蟹、照魚的經驗,「晚上我們拿著燈到泥灘,照著魚蟹,牠們就不會動,泥灘也成了我們的糧倉。」他鼓勵參觀者來島上聆聽大自然的聲音,「看看水紋、感受陽光,夏天還能嗅到青苔的氣味,大自然多麼廣闊。」陳校長認為在鹽田梓的工作給他帶來喜樂,「與他人分享我成長歷程中的親身體會,我感到很滿足,我不只可以回味成長片段,也可以將這裡生活的喜悅帶給其他人。」  歷史的延續 至於陳忠賢村長,他在鹽田梓出生, 又如村中大部份居民,自小學起到英國就學。學成後他回港工作,亦開展鹽田梓的保育和復修工作。六年前,島上已設立文化資源展覽室,是一所可以觸摸的展品文物館,通過昔日的生活用品,介紹客家文化。 復修工作並沒有間斷,從前,鹽田梓是香港五大鹽田之一;目前, 鹽田的復修工作進行得如火如荼。「我們期望工程於今年二月完成,嘗試產鹽;我們亦正招聘人手,希望他們運作鹽田,並擔任講解和導賞的工作」,陳村長解釋。鹽田的組成部份包括儲水池、蒸發池和結晶池, 計劃完成復修後,可讓參觀者體驗耙鹽種鹽。     村中的客家屋亦逐步復修,除了村民出資維修,鹽田梓亦有低租出租房屋,讓有心人在村中生活並原汁原味地復修村內房屋。陳村長亦講解鹽田梓的新發展,「現正復修房屋作儉樸中心,設小農場,讓人們到村中作生活體驗。」曾經冷清的鹽田梓,在聖神的引領和各方努力下, 今天又熱鬧起來,朝著新方向,繼續邁進。(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