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a-20121021
Great Books for Children Teenagers 網絡時代,通識閱讀
2012.10.21
閱讀媽媽,幽默男孩
  近年本港推廣英語閱讀的風氣漸開,家長開展親子共讀的努力日增,在兩個國際閱讀評量中,本港排名連升數級,「閱讀媽媽」(The Reading Mother)居功至偉。 當代美國詩人Strickland Gillilan歌頌「閱讀媽媽」的詩篇的最後四句,最能道出親子共讀的價值: 你或許擁有無限財富, 一箱箱珠寶與一櫃櫃黃金。 但你遠不會比我富有 —— 我有一位讀書給我聽的媽媽。 換言之,在孩童的「學會閱讀」階段,媽媽起主導作用。但從「學會閱讀」到「從閱讀中學習」的過渡階段,家長則適宜放手,以利學童逐步習慣自由閱讀,否則「自主閱讀」的習慣和能力難以建立。 此外,在閱讀過渡期伊始,家長的期望亦往往有異於子女。這個時期,子女閱讀首重興趣,但家長對於男生喜歡看「好笑」但「無正無經」的故事,往往會不以為然。 達爾文發現天生眼盲,從來未見過人笑的孩子,高興時也會張開嘴巴笑的。 認知心理學者費雪(Kurt Fischer)利用腦電波圖測量,發現當青少年聽懂笑話而發笑的時候,神經能量迅速增強。簡言之,笑可以刺激大腦迴路。 學者Fabio Sala歸納四十年來各家各派的研究,確認幽默能令人發笑,是管理機器的潤滑劑,可以強化人際閱係,增加與他人的互動;是一種態度,也是一種生存技能,理應受到重視。 西方出版界精於讀者市場研究,亦得出少年讀者最愛有趣幽默故事的結論,出版了大量幽默有趣的讀物,以應付這個最大份額的市場的需求。此一結論,可能與華人家長的期望略有不同,但家長仍可選擇一些既認真而又有趣味的文學作品。 在閱讀過渡期,有趣幽默的故事不但是少年讀者的佳選,也是男生首選,擅長寫作嚴肅故事的薩奇(Louis Sachar),其《挖洞》(Holes)一書曾罕有地連奪三項兒童文學大獎;但其幽默系列故事《馬雲系列》(Marvin Redpost series)和「歪歪小學系列」(Sideway Stories From Wayside School),亦令人刮目相看,大笑不已。 在《馬雲系列》中,作者不但盡顯誇張、驚異、滑稽和荒誕的能事,還刻劃出人生尷尬處境,和陰差陽錯的種種怪事。讀之不但會笑,也會令人深思。 袁智健同學和巫卓禧同學分別翻譯了《要快速,但失控了!》(Super Fast, Out of Control!)和《難道一出生就被綁架?》(Kidnapped at Birth?)首章,鬼馬生動,值得一讀。  
kjy13c-20120930
互動閱讀
2012.09.28
Unicorns 獨角獸的有趣傳說
你曾見過獨角獸嗎?你相信獨角獸存在嗎?獨角獸是一種存在於童話故事中的漂亮生物,是傳說中的奇珍異獸,在不同的國家,有不同的傳說,不同的故事。 在歐洲,獨角獸純白如雪,毛髮亮麗,外形跟普通馬匹一般,但卻比馬匹跑得更快、更遠、更持久。歐洲的獨角獸還有象牙色的角,長長的像塔般聳立在額上,不但美觀,還是獨角獸的象徵。傳說中,牠們的角能把因被毒蛇喝過而帶有劇毒的池塘水淨化,讓其他動物可安全飲用。但是,沒有人真正的看見過獨角獸,根據傳說,要是牠們在附近,當微風吹拂過時,空氣中會帶有陣陣肉桂的香味,這是唯一的線索。或許在某一天,當你處身茂密的森林中,嗅到肉桂的香味,那可能就是你遇上獨角獸的時刻了! 在中國,獨角獸又稱為麒麟。滿身龍鱗如彩虹衣蓋在身上,下巴還有頷毛,額上有長銀獨角,而且頂尖上有一小塊軟皮,以免傷害任何人,可見麒麟多麼友善,多麼純良。但麒麟不只是一種傳說中的生物,在中國還是喜兆的象徵。 早於歐洲和中國,古代波斯和阿拉伯世界已有獨角獸的傳說。據說獨角獸身形龐大如犀牛,尾巴如獅尾,一腿三蹄,顯示出牠善於戰鬥的特點。甚至有人曾征服過一隻獨角獸,因此得到輝煌的戰績。 《獨角獸》一書除介紹各地獨角獸的傳說外,還介紹了海底獨角獸和人造獨角獸的故事,簡單易明。加上書中彩色繽紛的插圖,甚是吸引,把讀者帶進獨角獸的世界。喜歡閱讀傳說、神話的小朋友不可錯過。
kjy04a-20120930
icon34
寫作魔術室
2012.09.28
為怎麼寫作
寫作的目的,非端正不可。因為「為甚麼寫作」和能否堅持下去很有關係。那麼,我們為甚麼寫作呢? 曾經有個馬來西亞的華人學生在我演講完畢提問:甚麼動力使我寫作四十多年?我說,是「興趣」—— 一個人假如對某一種藝術興趣日益加濃,那麼他就會堅持一輩子而不知疲倦,甚至只要身體健康,永不退休。 興趣可以是動力,但為甚麼寫作?卻事關寫作的目的。有的人為稿費寫作;有的人為出名寫作;有的人 ⋯⋯ 正確的寫作動機應該是為表達意見,抒發感情。為甚麼呢?首先是在我們的世界,寫作在各個國家境況不同,為錢寫作未必能如願以償;為出名寫作,也並不那麼容易,而且一旦達不到目的,容易就將寫作放棄了。 寫作,用簡單一句話來說,就是平時我們說的「有感而發」、「不平則鳴」、就是「為情造文」。這幾句話的意思就是:對甚麼事有感想就要說出來,有不滿就要出聲,有感情、有情緒就要發洩出來。總之,有甚麼意見我們都可以通過文字抒發出來。如果我們的寫作目的正確了,就必然會堅持下去,無論遇到甚麼困難,都會被我們所克服。 由於文學是一種文字的藝術,因此它和隨便寫下來的東西是有區別的。文學必須經過一番構思,耗費相當多的時間精力才能寫出來。清朝曹雪芹寫《紅樓夢》,就「批閱十載,增刪五次」,獻出了一生的歲月。 我們清楚了寫作的目的,就會不計得失地寫下去。因為創作屬於一種精神上的勞動,文學作品又是社會和人生的縮影,它們並不像一般照相、影印那樣機械、那樣照搬,而是經過一系列藝術加工,因此作家往往窮一生時間,才可能在眾多的作品中產生一兩部精品。有人用詩歌,有人用小說、散文 ⋯⋯ 不同形式就有不同的「遊戲規則」。
kjy10a-20120923
icon22
綠滿窗前
2012.09.20
從一首詩談起
  碧山深處絕纖埃 麵麵軒窻對山開 谷雨乍遇茶事好 鼎湯初沸有朋來 幾個月前遊深圳東部華僑城,發現這一首妙詩。這詩用正體字書寫,第二句「麵麵軒對山開」,「麵麵」二字,令人費解,但相信是「面面」之誤。而「谷雨」亦可能是指「穀雨」,是二十四氣節之一。這詩字寫得不錯,書寫的人應有一定的學養,但又怎會犯這樣簡單的錯誤呢? 我猜犯錯的原因,大概由於原詩用簡體字,再用電腦「繁簡對轉」軟件,轉為正體字所做成。簡體字簡化其中一個原則,就是把同音的字合併,取筆劃最少的一個代表其他的字。例如,麵、面兩字同音,於是取消麵字,用「面」字代表兩字。入中國大陸,如果見店鋪的招牌寫「刀削面」,不必驚恐有刀要削你的面,其實是指「刀削麵」而已。 漢字造字初期,假借及通假是常用的,因而出現了一字多義的現象。例如天上的雲叫做「云」﹔表示說話,人云亦云的云,亦叫「云」。於是云字便一字有兩義了。但為了表示兩者有所分別,造字者把表示天上的雲的「云」字加了雨字,變成「雲」字,於是由一個字就滋生成兩個字了。再例如,采字變成采、採、彩﹔舍字變成捨、舍﹔師字變作師、獅,等等。都是希望做到音雖同,但意義不同,以便區分。文字數目,也由此而增多。 現在的簡體字則反其道而行,甚至把不相關的同音字也合併成一字。因此,在電腦由簡轉繁時,會出現很可笑的現象。例如,把梁羽生的《白髮魔女》寫成《白發魔女》,范徐麗泰變為範徐麗泰,大鄉里寫作大鄉裏。 毛澤東的《沁園春.雪》:「北國風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望長城內外,惟餘茫茫。大河上下,頓失滔滔。」其中「惟餘茫茫」的餘字,在簡體字中已變成「余」,即「惟余茫茫」,如果用簡體字書寫這首詞,這個「余」是指「餘」,還是指「余」,讀者不易判斷。由此可見,用簡體字寫作,尤其是古詩文,很多時會出現歧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