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a-20111218
Great Books for Children Teenagers 網絡時代,通識閱讀
2011.12.18
「圖書起跑線」運動,以書為禮
  一九九二年,英國圖書信託基金會(Book Trust)、伯明罕大學教育學院及伯明罕的衛生機構和圖書館,協同推出了「圖書起跑線」(Bookstart)運動,旨在鼓勵新一代英國父母能在嬰兒出生後不久,就能與孩子共享閱讀之樂;長大後和父母關係親密,心理較健康,語言能力較強。 保健人員在為七到九個月的嬰兒做健康檢查時,均送父母親一包禮物,袋內有兩本免費童書、閱讀指南,以及圖書館的邀請函。 首批三百個家庭,由伯明罕大學跟進研究,結果發現:幾年後,獲贈童書的家庭,其全家對閱讀的興趣、親子共讀的頻率、父母買書給小孩當禮物或全家一起上圖書館的次數,都有所增加。 這批從小接觸圖書的幼兒上小學後,他們在基本學力測驗的成績也優於其他小孩,不但語文程度好,連算術能力也較佳。 一九九八年大學公布了研究結果,加入「圖書起跑線」的地方政府激增到七十五個。到了二○○○年夏天,全英已有92%的地方政府加入,每年有過十萬個兒童獲贈童書。 這個親子共讀的風氣,也吹至日本、韓國、澳洲、歐洲各國。 「人生從母懷開始」,人所共知。「人生從父母懷中聽故事開始」,有英國前例可援,理應引發有識父母仿效,以造福兒童。以書為禮,若趕不及在幼兒開始,也可以在今年聖誕節開始。 Novelty Books,新穎童書 西方出版社專為幼兒出版的新穎童書(Novelty Book),可算琳琅滿目,美不勝收。其優秀者多成為長壽圖書,趁聖誕節重刊者亦多,其中更有立體設計,新穎「得意」,茲列舉五書,以供參考: Head and Tails系列(by Steve Cox) Haunted House (by Jan Pienkowski) Dear Zoo (by Rod Campbell) Where's Spot? 系列 (by Eric Hill)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by Eric Carle)   Snowflake Bentley (Houghton Mifflin, 1998) 這是一個不可多得的少年科學家的精彩故事,他自幼專注研究雪花。本繪本曾獲凱廸克童書金獎。 李心兒同學有散文詩般的翻譯推介,值得一讀。  
kjy01_2011112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11.20
專訪葉介君校長 周偉強校長 越重山跨百里路
  遠足與繁重的教學工作有甚麼關係?校長室內,談笑風生,笑聲不絕。兩位遠足愛好者—— 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葉介君校長偕梨木樹天主教小學周偉強校長,重溫結伴日夜兼程,終能走畢全程一百公里的深刻經驗;細數艱險的路段,跨越麥理浩徑每一個山頭,猶如步向人生中大大小小的目標......
 百里寸步,超越自我 (本報專訪)二○○九年開始,葉介君校長、周偉強校長與同伴首次參加本港大型遠足籌款活動「樂施毅行者」(下簡稱為「毅行者」)。自小熱愛運動的葉校長,深明運動有益身心:「自從擔任校長後,我更感到必須擁有強健的體格,才能應付繁重的工作和壓力。於是,我決定恆常跑步,也參加公路單車運動。」這位充滿活力的校長曾參加在不同城市舉行的馬拉松,自二○○六年起每年參加渣打馬拉松;今年,他更跑畢全程馬拉松。這份忍耐和堅持感染了部份同工,與他一起前赴超越自我的路。
兩位校長熱切期待再次參與本年「毅行者」,回顧以往兩次參與的經驗,他們興高采烈地談個不停:首次參加時,從錯誤中學懂了充足的準備功夫十分重要,如裝備、練習等,路途上還遇到很多有趣的人與事。
這項「四個人、八條腿、一條心」的遠足活動,參加者必須以四人為一組,在四十八小時內到達十處檢查站,共同完成路程。周校長難忘第一次參加毅行者的經驗:「晚上時分,我們在馬鞍山的路徑上,風勢強勁,參加者都無法前行,加上我的同伴感到身體不適,於是我與他肩並肩,互相扶持,步步為營,幾經辛苦才能走完這路程。我們的確準備不足,我因選擇不合適的運動鞋,以致足部形成水泡,非常痛苦。」
兩位受訪者形容當時的情況,繪形繪聲。這段回憶在他們的腦海裡,歷歷在目。葉校長補充說:「參加者需要挑戰體能極限,除了應付體力外,也要犧牲睡眠時間,通宵達旦,完成路程。對我而言,即使在崎嶇的路程遇到不同的挑戰,翻山越嶺,但每次回頭看自己走過的路途,那份滿足感真的很大。」
 自我超越,邁向目標
少年時,他們二人都當過童軍,經常參加遠足和露營。葉校長自小在新界區長大,尤其喜愛接觸大自然。他曾擔任香港天主教教區學校聯會(小學組)主席,在任期間積極推廣運動,參與籌備健步行活動。周校長笑說:「我與葉校長自○七年認識,志同道合,經常相約遠足。我們在大自然裡分享生活,交流校長工作的心得。為我們天主教信徒來說,與大自然共融,更能體會天主的臨在。」
在學校裡,兩位校長都熱衷鼓勵師生參與運動。葉校長說:「我在早會跟學生分享參與運動的經驗,引導學生尋找適合自己的運動,鼓勵他們持之以恆,不怕困難。我也願家長認清做運動的好處,運動能增強學生的意志力和集中能力,有助靈活腦筋,提升學習能力。」
曾擔任體育科老師的周校長分享教學經驗,他看到學生從運動中磨練鬥志,不輕言放棄:「多年前,在游泳課中,我教導不諳泳術的學生為自己訂下一連串的小目標,朝著這方向努力學習。每當達成小目標,學生逐漸建立自信,更樂在其中。我想,這樣的學習態度終生受用!」(仨)    
kjy01_20111023_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10.23
回顧辛亥革命一百年 方蘇木刻版畫系列
  (本報專題)一百年前,農曆辛亥年,中國民間發起改革運動——「辛亥革命」在武昌起義成功,結束了中國二千多年來的皇朝帝制,開始了現代中國。香港大學於九月至十月中旬期間,舉辦「辛亥百年現代路:方蘇繪畫及木刻版畫」展覽。二○一一年十月十日,辛亥革命一百周年紀念日,本報記者約晤作畫人方蘇先生,以他的三幅木刻作品,回顧這段對中國影響深遠的歷史與香港的密切關係。 談及辛亥革命,自然離不開孫中山先生的生平。十九世紀下葉開始,孫中山(1866 -1925)在美國檀香山、故鄉香山縣、香港、廣州等地間不斷往來。他在香港度過少年至青年的成長期,香港的學校教育為他日後的思想奠定重要的基礎。他曾這樣說:「此次返香港,如返自己家鄉一式,因為從前在香港大學讀書,⋯⋯革命思想,從香港得來。」   啟蒙良師 方蘇的木刻作品〈師長〉以多種顏色,烘托求學時期的孫逸仙,畫面上突顯這時期三位對他栽培有加的師長。方蘇指出設計構圖的心思是以時序安排人物的次序:「孫中山十三歲到夏威夷接受教育,四年後來香港;當時,他的中文程度比較弱。區鳳墀是他在拔萃書室求學時的中文老師,也是基督教會的長老。孫中山從入學到領洗,區鳳墀是其中一位對他產生最重要影響的人。後來,孫中山接受洗禮時,區鳳墀為他起名『逸仙』。」 〈師長〉可說是這系列作品的開端,它是第一件木刻,也是這系列水墨與民間木刻兩種不同的媒介素材的第一件作品。方蘇花了一年多時間,自去年初開始至今年七月,籌備和繪製這系列水墨與木刻版畫,整個系列共有二十三幅水墨畫及十二幅版畫。他表示當初想到木刻版畫可以一版數印,方便在不同的展覽場地作同期展出,水墨畫則視乎展覽場地的規模作陳設安排。   無名墓碑 另一幅以白黑反製的木刻,勾勒楊衢雲的頭像設計。「過去一百年很少人提及楊衢雲,也沒有對他有恰當的肯定,至少我在學時不認識這名字。近十多年,我們才知道他在辛亥革命事件中的重要角色。」方蘇分享這系列的創作是個很龐大的工程,過程中獲得很多人幫忙,能夠閱讀大量有關辛亥革命的資料,邊讀邊構思:「過往在這方面看的書比較少,沒有深究當時的事件,文獻上也較少提及楊衢雲。 」版畫裡,墓號6348前以一朵黃菊獻給楊衢雲。方蘇語帶傷感:「根據早期文獻所知,楊衢雲在一八九五年謀襲廣州前,已獲選為興中會的會長。惠州起事失敗後,清廷派人到香港暗殺他。楊的遺體葬在香港,墳墓卻是個無名字的墓碑。」   仍須努力 方蘇認為同盟會成立時,孫中山身旁的支持者不算多。孫中山可能受時代的限制,但他為改變國家和民族而作出的選擇和付出,他與志同道合的合作者致力開創歷史,值得敬佩。清末積弱難返,一擊即潰;國家衰弱的背後,中國人在國際上所遭受的待遇使孫中山在「國事遺囑」留下心跡,反映中國當時的處境。 辛亥革命已過了百年,香港一般的中、小學生可能對這段歷史認識尚淺。方蘇坦言即使自己在這個歷史階段已活了一半日子,認識仍很有限。「學生年紀輕,可以用直觀方式認識這段近代史,例如照片、手稿等第一手資料。」他又表示過往年輕時上歷史課,課堂上所認識的僅至鴉片戰爭。「對六、七十年代的教師而言,那段時期的歷史與他們有關係,卻又感到資料不足,只能夠說個人經驗的故事。反之,現時的教師有更多材料可掌握,談話也可以較坦率和直接,資料較準確,更能帶引學生作全面的認識。」(睿)      
kjy16a_20111023_0
icon24
教育最前線
2011.10.23
學生篇 III
  香港是國際大都會,與內地和海外各地的交往日益頻繁,為此,我們認為同學們必須能說會道「兩文三語」、有自信兼具備國際視野,才能配合社會發展所需。 在加強表達能力上,我們在校園內致力營造一個良好的語言環境,就是鼓勵校內所有成員用英語或普通話溝通。在拓闊學生的視野方面,我們會為學生舉辦一些跟國際大事有關的活動,如奧運會資料展覽、模擬東亞運動會火炬傳遞等。校長還會邀請不同的專業人士,到校跟同學作分享,例如曾邀請無國界醫生分享到外地從醫的見聞,讓同學們放眼世界,使他們不但能關注自己的社區,更要關心祖國,甚至整個世界。 我們還會特意製造機會,讓同學們有表演、發言、服務他人的機會,從小訓練他們習慣面對群眾,藉以培養同學們的自信心和勇於服務別人的精神。我們安排班裡所有同學,都有不同的職務,不論是大的,還是小的,目的在於讓全體同學有貢獻自己的機會。而「值日班長」一職,更能讓全校同學一嘗當領導的滋味,藉以加強他們的責任感。以上種種安排能使同學們好好地與周圍的人相處和合作。 我們亦很注重學生身、心、靈的健康發展。在照顧學生的心靈發展方面,我們分別在一年級及六年級實行雙班主任制。前者是因為年級尚幼,且剛升上小學,或許會面對較多適應的問題;後者是因為正值步入青春期,出現的個人困惑亦相對較多。而在保持身體健康方面,全校同學在早上會做早操;下午則會做眼保健操。我們又會透過不同的活動,讓小朋友認識建立一個健康的飲食習慣的重要。「健康由自己負責」更是我校全體成員都知道的一個重要觀念呢! 總之,我們希望能做到全人教育。學生不僅學習到各種知識,還要建立正確的道德與生命價值觀念,將來願意服務大眾、貢獻社會。 (嚴仕梅筆錄。 「學生篇」三之三,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