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7_20220320_s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3.18
瑪利曼中學女飛魚鄭渝 定下目標成就個人最佳成績
「由小至大父母也教我不要與他人比較,而是專注自己的能力,每次比賽我也以自己最佳時間為目標,希望每一個經歷也能突破自己。」瑪利曼中學中六生鄭渝是全職的游泳運動員,新冠肺炎疫情下,她沒有停止練習,更在游泳生涯出現一大突破,繼去年六月她在混合泳打破香港紀錄,也在12月的世界游泳錦標賽與隊友游出破香港紀錄的時間。作為運動員,她說凡事盡力做好本份,「要給自己追求更好的成績。」 六歲開始學游泳的鄭渝,當年母親只希望她能夠掌握一項技能。小學三年級,她加入了瑪利曼小學游泳校隊,由最初四式也未完全掌握,至中二在泳會推薦下加入港隊, 藉著全面的培訓,成就了她多年來努力衝破自己最佳的成績,成為女飛魚。 近日外界對鄭渝的關注,緣於她去年6月26日在香港長池分齡游泳賽以4分48點58秒刷新400米個人混合泳香港紀錄,這是她以2點72秒之差打破何詩蓓於2013年的香港紀錄; 她在比賽翌日在爭取200米自由泳東京奧運衝標資格中,以0.4秒之差失落於奧運4乘200米自由泳接力名單,她坦言當刻感到失落,也不斷反問自己,若當日放棄混合泳比賽,結果會否不一樣?  調整心理質素作好每項比賽 鄭渝一直擅長於蛙游及混合泳,至2019 年她在暑假參與全國青年運動會的接力中在自由泳發揮水準,同年10月在學界比賽上有好成績,自此被列入自由泳的候選名單,兩年來不斷勤練自由泳,只為取得奧運入場券,這次未能爭取奧運B標的選拔成績,「雖然我打破了香港紀錄,卻要再等候四年才能嘗試參賽奧運,這是對嗎?」而她的朋友則認為,她已盡最大努力做好每項賽事,能夠刷新香港紀錄也不是容易的事,「當失落奧運資格後,我的心情起伏大和複雜,的確每次游泳前的心理質素也影響表現,幸好教練會助我好好管理心理狀態。」 要克服心態上的問題,鄭渝認為要不斷提醒自己向前望,並為餘下賽事訂下目標。去年12月她要備戰世界游泳錦標賽,「世錦賽迫使我要盡快回復昔日水平。」當然她不負所望,與隊友在女子4乘200米自由泳接力游出7分55秒48,較原本的香港紀錄快5秒76,她認為作為運動員心理狀態很重要。 超乎自己的成績 喜極而泣 每次比賽,她會訂下目標,記得首次因達標而感動落淚的,要數至小學六年級: 「那一年我參與最後一次小學學界比賽,只要全日成績在頭兩位便可晉身香港五區比賽,當時我為自己設下目標是頭兩名,在100 米蛙泳上希望可在1分25秒完成,結果我以1 分22秒完成,較目標快3秒,還得到冠軍,當看到這成績時,我喜極而泣」。 鄭渝認為自己的游泳年期較其他同齡的對手遲起步,幸好她在小學時跟隨的教練, 幫助她打好根基,「他強調遞進式的學習, 希望我打好游泳底子」。 未加入港隊前,鄭渝逢星期一至星期六每天練水兩小時,星期日專門處理泳式的技巧。練水以外,也要練氣,並進行不同的體能訓練。加入港隊後,她每星期有四天在上學前回到香港體育學院練水,「我每朝四時多起床,五時半前抵達體院練水,練習到七時多便盡快趕回位於跑馬地的學校上課。」有時在放學後,她也要返回體院繼續練習。 保持水感不斷練習 鄭渝藉着游泳,幫助保持自主性與自律性,特別是游泳需要持久地練習才不會容易失去水感。然而面對疫情反覆以至泳池一度關閉;她在去年底完成世錦賽返港後要隔離21日,連續三星期暫停習訓令她的水感大跌,「當時感覺有如在《Inside Out》(玩轉腦朋友)電影中的Joy拖著Sadness行走般, 我是完全提不起勁來。」 「常懷希望」是她重拾動力的來源,而每次練水也帶給她不同的成功感。她雖然尚未應考中學文憑試,但已獲美國的大學取錄,她說會繼續平衡學業與運動,繼續為自己的目標而努力。(高)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7_20220123_s
400400體藝傳情jpg
體藝傳情_中學
2022.01.21
聖若瑟書院水行俠程梓舜 冀能出戰亞運
「水球像欖球般要碰撞與對抗,又有游水柔軟的一面,是一種結合柔軟和強硬的運動。」聖若瑟書院中五學生程梓舜說。接觸水球前,梓舜已是一名游泳健將,但「那時候因為對游泳興趣不大,總會借故缺席,媽媽認為我是三分鐘熱度」,直至他認識水球,才發現昔日只是未找到奮鬥的目標而已。 梓舜是學校水球隊的副隊長,也是港隊成員, 自小在媽媽栽培下,與哥哥一起學習游泳,但訓練時持續對著泳池兩邊牆壁來回游,喜歡團體運動的他感到孤單。直至哥哥中學時期加入水球隊,梓舜打開水球世界的大門,升上中一便加入學校水球隊,並在中三時加入港隊,轉校至聖若瑟書院,繼續參加水球校隊。 一週六天訓練 媽媽是最強後盾  水球比賽中,球員都要戴上左右兩側有膠片的帽子,保護耳朵;因為比賽中較激烈,泳褲也較一般游泳的泳褲厚。  這是一種刺激及節奏明快的運動,對運動員的游泳能力、動作的協調性和整體合作能力的要求十分高。比賽中,守門員以外的所有球員只能以單手控球,再揮臂將球傳出, 需要強勁的臂力;他們在整個比賽過程中,不能接觸池邊或池底,全程靠雙腳不停踩水,對腿力的要求亦非常高。梓舜每週訓練五至六天,除了水中的訓練外,亦要進行陸上的體能練習。 回看過往打水球的日子,梓舜坦言:「媽媽的支持最大」。因為平日訓練大多在放學後進行,梓舜經常晚上10點多才回到家中,但媽媽一定會熱好飯菜,又替他將衣服和物資清潔妥當,待他回家便可以吃飯、做功課、睡覺,是他強大的後盾。 賽前必祈禱 望能出戰亞運 談到比賽經驗,梓舜每次比賽前都會祈禱,而他就讀的聖若瑟書院水球校隊最近在「第二十屆泳總學界水球邀請賽」獲得亞軍,他亦曾到國內參加全國青年運動會的水球比賽,在眾多次比賽中最難忘的是其中一次到馬來西亞的比賽,「那次我是第一次出國比賽,出發前對自己有很大的期望」。梓舜說,一場水球比賽共分四節,那次比賽中的首兩節,他們的隊伍落後他人,幸好在出現失誤時想到教練經常提醒要忘記失誤,調整心態,最終贏得亞軍。 「打水球要有力量又要有耐力」梓舜認為他從水球運動學懂堅持和溝通的技巧,他期望終有一天能代表港隊出戰亞運,讓更多人認識水球運動。(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20123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2.01.21
梁式芝書院 透過競技啦啦隊讓學生團結互信
「一二三四、二二三四……」幾位女同學跟著節奏輕快的樂曲練習跳舞、倒立及疊羅漢動作,她們是梁式芝書院的競技啦啦隊Sparkle隊員,一起學習已經五年,彼此甚具默契。這支競技啦啦隊伍不僅於比賽時候給運動健兒打氣,隊員在表演練習中更建立深厚友誼,凝聚團隊合作精神。有份籌劃成立這支啦啦隊的體育科主任高麗珊老師娓娓道來。 其實梁式芝書院一直設有社際啦啦隊比賽,揉合舞蹈、喊口號和疊羅漢等元素。「至2012年,有同學提出希望參加渣打馬拉松啦啦隊比賽。到了2014年,更有全港18區運動會。當時學校向民政事務局申請資助,同學們得到10堂競技啦啦隊正統的訓練,學校位於觀塘區,遂正式代表該區出賽。」高老師耐心解釋團隊組成的由來,同學們更特意將隊伍命名「Sparkle」,寓意星光閃閃,發光發熱, 將同學最優秀的一面展示出來。 競技啦啦隊必須包含體操元素,例如側手翻、前後滾翻、一字馬及平衡動作;至於疊羅漢方面, 高度不能超過自己身高的1.5米。高老師指出,這支啦啦隊伍除了為健兒們打氣外,更能帶動整個活動的氣氛,提升同學們的士氣。啦啦隊伍除了參與運動會,也在學校40周年開放日及中一資訊日中表演,向賓客展現才華,成就自信。 就讀中五的陳慧雯、羅鎂琪、陳懿騫自初中加入競技啦啦隊伍,由互不相識到現在成為了形影不離的好朋友。談及當年報名和受訓過程,三人興奮莫名,歡笑聲不絕。說起往事,一切仿如昨天發生。陳慧雯同學小學時候已參加體操活動,喜歡啦啦隊的團體感覺,可以與隊友傾談,互相幫助。身型纖巧的慧雯在疊羅漢的隊型中, 站在頂層,需要負責一些比較花巧的動作,必須信賴下層同學的支撐,與同學建立起友誼和互信。 同樣負責疊羅漢頂層動作的羅鎂琪同學坦言,起初站在頂層感到驚慌,更遑論練習側手翻動作。後來與隊友一起練習,逐漸變得熟絡,相信隊友會盡力照顧自己。雖然她亦曾經在練習時跌倒受傷,卻無損她對這項運動的熱愛,這項團體運動讓她性格變得開朗,更加認識自己。 陳懿騫同學中二才加入競技啦啦隊,直言喜愛這運動充滿陽光氣息,然而,每週進行兩小時訓練,包括熱身及拉筋運動、練習倒立及側手翻動作,絕不輕鬆。笑言身型較健碩的懿騫負責疊羅漢底層位置,許多時候需要托隊友到肩膊上進行花式動作,彼此的默契和信任非常重要,隊員之間亦因此建立出深厚的友情,互相鼓勵扶持。懿騫笑稱,自從參加了競技啦啦隊後,不但突破了自己的體能界限, 更一改昔日好動的個性,培養良好的運動習慣,以期成為一個身心發展全面、動靜皆能的學生,兼顧學業和運動興趣。 梁式芝書院貫徹天主教的全人教育,讓學生在靈、德、智、體、群、美各方面均衡發展,讓學生在追求知識外,更透過參與多元化的課外活動,讓學生建立友愛和互助團結精神,致力實踐「主為我佑」的校訓。(慈)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3b_20220123_s
400 400特殊
特殊教育
2022.01.21
建立「培立」校園文化
說到「愛」,你會想到甚麼呢?明愛培立學校的學生便聯想到同學愛、友愛及自愛。為建立屬於該校的文化,學校推行「CPS文化由我創」計劃,邀請老師和學生闡述校訓「忠、誠、勤、樸、愛」的定義及看法,並列出相應的品德素質,組成由師生共同發展的「品德同心圓」,培養學生個人成長及群體合作。 品德同心圓列出了「忠、誠、勤、樸、愛」相應的15個品德: 忠:負責任、承擔、感恩.回饋 誠:誠實、真誠、誠信 勤:勤力、持守、堅毅 樸:樸素、節制、知足 愛:自愛、友愛、關愛 學校每年推行一個層次,例如第一年便是負責任、誠實、勤力、樸素和自愛。為甚麼不在每個學年專注推動其中一個品德?「我們期望同學在校期間至少能經歷五個品德元素。」鄧雅欣主任解釋說。原來該校學生大多只會在校逗留一年半;部份屬短期適應課程的學生,更只會在校逗留半年至一年便會重回原校,鄧老師笑說:「我們每天都會收生,就像一個中途加油站。」 因此,為鞏固學生對概念的理解,除了在週會中向學生講解品德外,鄧老師指出學校還會融入品德元素於活動中,例如運動會前,邀請學生重用廢料,製作打氣工具;或向學生播放處境片段後,讓他們反思自己的抉擇,透過這些延伸活動,建立屬於培立的校園文化。 明愛培立學校系列之三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