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2_20160410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4.09
成長賴聖神
今年復活節,葛達二聖堂有百多名候洗者成為天主子女。聖洗是進入聖神內生活的門,也是整個基督徒生命的基礎。這十一位青少年由代父母的手中接過復活蠟燭,開啟了他們新生命的一扇新門——「天主是光。主啊!惟有藉著祢的光明,才能把光明看見!」這句印在蠟燭杯托包裝紙的話,道出了他們的心聲,他們都願意接受基督的光作為指示生命的光。   渴慕真道迎新生 承謙、漢宏和焯恒均經由學校的牧民助理或老師介紹,並獲得父母同意,首先參加了堂區的主日學,繼而探索信仰。主日學的幾年間,他們眼見其他學生成員已升讀堅振初、高班, 但因自己的父母並非教友,他們只能在主日學的初小班中重讀。直至2014年九月,堂區特別為非公教家庭子女開辦「主日學青少年慕道班」,他們加入了這個慕道小團體,並期望接受聖洗聖事。「我是在姚老師的介紹下,入讀慕道班的。」可兒口中的姚老師(姚曼玲),既是梨天的牧民助理,也是葛達二聖堂的慕道班導師。姚老師還清楚記得,當初是可兒主動找她查詢慕道班的資訊。可兒說:「念小三時,從學校當時的牧民助理對《聖經》的講解,讓我明白箇中的道理,我每天也跟她一起到學校的聖像前祈禱。」後來,可兒參加了基督小先鋒,從遊戲和活動中更認識信仰,確信這正是她一直所追尋的。多年來,可兒每晚祈禱,「天父就像我的父親,我有甚麼心事都會向祂傾訴。」 教會安排不同的禮儀幫助信眾準備心神,迎接基督復活。四旬期內, 堂區為候洗者舉行甄選禮和考核禮,漢宏對各項禮儀深有體會,每次都讓他領受多一份恩寵,「考核禮前,我感到心思散亂,但之後則感到前所未有的平安。」堂區也舉行拜苦路、聖週禮儀,聖週五早上出發往大帽山進行戶外拜苦路前,漢宏在聖堂內朝拜聖體。祈禱默想時,他看到十字架上的耶穌微笑著,歡迎他、擁抱他,讓他感到回家的溫馨。可兒則從逾越節晚餐中,嘗試體會耶穌當時又開心(與門徒團聚)又憂傷(預知將被門徒出賣)的心情,「吃完後,心靈很滿足,好像填補了內心的空虛。」 家校堂區相配合 一般而言,兒童的宗教培育及慕道,應由堂區及學校互相配合,務使小朋友與教會大家庭建立密切關係。(參考《教區會議文獻》青少年牧民)這五位學生均由幼稚園或小學開始接觸天主教信仰,他們當中除了嘉儀的媽媽相信天主並有慕道的打算外,其餘幾位的雙親也是非公教徒,不過他們的父母信任教會,願意讓子女領洗,並在教會的環境中成長。 七位導師見證著學生領洗的一刻, 感到很欣慰,尤其他們的父母均非教友,未能符合教會為兒童聖洗聖事的規定,但堂區有見學生個人對信仰的渴慕和堅持,並得到家長的支持,因此特別為他們開設這個慕道班。導師們一直花盡心思作出培育,為他們辦靈修營,鼓勵他們參加主日感恩祭、勤讀《聖經》和祈禱,安排他們參加明愛賣物會和協助拜苦路禮儀等,讓他們在團體內落實信仰生活。當中姚老師還兼任保姆負責接送。領洗後,導師將邀請全體學生參加堂區的「青音團」,藉此深化信仰、維繫情誼。 姚老師和另一位導師饒爾雅均喜見學生在慕道班中,日漸成長。饒老師說:「每次聚會完結前,學生會自發性祈禱,他們的祈禱愈內容見深度,例如懂得關心身邊人的需要,為病者祈禱等。」導師與家長一直保持緊密聯繫,從領洗前的家訪中,他們更聽到父母盛讚學生在信主後更關心家人。「他們開始踏入青春期,又處身世俗的洪流中,若要在朋輩中活出基督徒的價值觀,很需要導師以至整個團體的鼓勵和支持。」姚老師說。  葛達二聖堂主任司鐸伍國寶神父肯定導師們的努力,認為他們是學生的楷模、信仰上的明燈。他還感謝非教友家長對堂區的信任和支持,他們認同教會的價值觀,相信這將有助子女健康成長,因而放心讓子女在信仰團體內成長,「這是一份對教會教育事工的肯定。」(敏╱睿)   
kjy01_20160410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4.09
跨入慈悲聖門 喜樂新生命
上主說:「不要害怕!因為我救贖了你,我以你的名字召叫了你,你是我的⋯⋯你在我眼中是寶貴的,是貴重的。」(《依撒意亞先知書》43:1,4)二千多年前,天主曾說過這番話;今天,這段留在時空中的聖言深深地烙印在十一位青少年的心坎裡。看,他們是多麼喜樂!    (本報專題)十一位來自堂區主日學青少年慕道班的初中學生,在剛過去的逾越節之夜(復活主日前一夜) 在位於荃灣的葛達二聖堂領受聖洗聖事。他們大都是該區天主教小學的舊生,其中八位來自梨木樹天主教小學(下稱「梨天」),其餘三人分別曾於荃灣天主教小學(下稱「荃天」)和天主教石鐘山紀念小學(下稱「石鐘山」)等就讀。 領洗後,現時已升上中學的三位梨天校友姜可兒(中二)、陳嘉儀(中二)和梁焯恒(中一)及莫漢宏(中一,荃天校友) 和郭承謙(中一,石鐘山校友)分享他們領洗前後的喜樂與平安。 聖人芳表作楷模 一年多前,眼前這五位青少年決定回應天主在他們內心的呼召,願意接受教會的信仰培育,成為慕道者。他們每個人都為自己選取一個新的名字,以聖人的名字作為領洗後的聖名,並以聖人們的德行作為他們在信仰路上的學習目標。可兒選定音樂主保聖則濟利亞(St. Cecilia)作為學習對象:「我欣賞她的堅毅。」嘉儀的聖名是阿達(Ada):「我希望可以像她一樣有信德,凡事相信天主的安排。」原來Ada也是嘉儀的英文名字。承謙的聖名是費力斯(Felix):「我欣賞他的勇敢, 即使受迫害也不怕。」漢宏的聖名是路加(Luke):「我敬佩聖路加,他用文字傳揚上主的福音。」焯恒則以他現正就讀的荃灣聖芳濟中學的主保聖人聖方濟.亞西西(St. Francis of Assisi) 的名字,作為自己的聖名:「我願意效法聖方濟的芳表,終身追隨天主。」 領洗當晚,他們屏息以待。承謙、可兒和嘉儀選擇以注洗的方式領洗,焯恒和漢宏則選擇浸洗。承謙坦言,「領洗前,我緊張得雙腳乏力,但當神父把水倒在我的頭上時,所有的不快都被沖走了,我不再害怕了。」焯恒整個人浸在水中進行洗禮,他起初感到緊張又懼怕,事後卻有死而復生的喜悅。漢宏也有同感,他浸洗完畢,聽到週遭的教友拍手鼓勵,他感到團體的支持。嘉儀說:「我的外婆、姨姨、舅母等全是教友,當晚他們都來觀禮。連小學的周偉強校長和其他老師也來了!他們送心意卡和禮物給我們,我覺得很鼓舞和獲得支持。」(敏╱睿)(轉後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