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5_20220227_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2.02.25
喜樂中學 動態 2022.02.27
張振興伉儷書院   金禧校慶開放日 (本報訊)天主教喇沙會張振興伉儷書院早前舉行金禧校慶開放日,邀請喇沙會香港區會長麥丹理修士(Br. Dennis Magbanua)擔任開幕典禮主禮嘉賓。 典禮開始前,該校邀請海星堂主任司鐸劉德光神父帶領祈禱,並聯同主禮嘉賓、校監、校長主持氣球玫瑰唸珠升空儀式,為開放日揭開序幕,藉此向天主祈求福蔭及護佑。 開幕典禮中,校監及校長回顧該校50年來的發展,感謝恩人的持續支持及幫助,同時展望將來的發展。麥丹理修士在致辭中提醒師生保持初心,繼續為弱勢及基層學生提供教育,秉承張振興伉儷的辦學精神。 隨後進行了支票善款移交儀式,感謝一眾舊同工、校友及善長的捐助,以改善學校的硬件及軟件設備,讓學生在學習上得到更充足的支援,提升學與教效能。而在啟航儀式上,嘉賓為主題佈景板的帆船揚帆啟航,在「聖母瑪利亞海洋之星」的護佑及引領下,讓張振興這艘船可以「德馨澤遠,續創輝煌」。最後,嘉賓前往健身室及新翼大樓,主持命名及揭幕儀式。 在一連兩日的開放日,不同科組設計一系列攤位及活動,供蒞臨參觀的家長、校友及嘉賓參與,同時在操場進行足球友誼賽、籃球活動、花式足球及醒獅表演,不少校友藉此機會回校參觀。(教) 聖伯多祿中學宗教週•實踐「博學展能、推己及人」精神 (本報訊)聖伯多祿中學早前舉辦一連數天的宗教週活動,活動配合該校的學年主題——「博學展能、推己及人」,由天主教同學會幹事及公教老師,同心協力籌備各項有趣及富有宗教氣氛的活動,向全校學生傳播互相關愛的精神。 宗教週包括舉辦攤位遊戲、聖經問答比賽,以及舉辦小型「明愛賣物會」、兒童助養計劃、曲奇義賣及送贈,為弱勢社群籌款及鼓勵同學對敬愛的人士表達謝意。而「友情班相」班際攝影比賽,以加強班內的團隊精神,發揮團體的合作能力。此外,天主教同學會的幹事更透過聖伯多祿堂向黃竹坑護老院的長者致送禮物及心意卡,為他們送上慰問及祝福。 另外,該校邀請聖伯多祿堂的容思定神父與同學進行「射龍門」比賽。最後,由學校歌詠團向師生獻上多首樂曲,又請來福傳魔術師Vincent Cooperfield為全校師生表演福傳魔術,以傳遞天主的福音及正向價值觀。(教) 德雅中學舊生修女•與學生分享修道點滴 (本報訊)德雅中學舊生瑪達拉上主及聖母之僕修女會眷顧修女早前返回母校,與天主教同學會成員相聚,分享她的修道生活、過往的經歷和得著。 眷顧修女席上向學生傳播天主愛的信息外,她還跟師妹們分享以前在母校的趣事,讓學生感受到昔日德雅師生風雨同舟的情誼。 此外,眷顧修女亦跟師妹們分享昔日在菲律賓傳教時的照片,舊照片滿載無數珍貴的回憶,讓人感受到生命的變幻無常,也讓同學明白年青人要好好珍惜時光、活在當下。最後,眷顧修女送贈每位學生一本有關貞潔教育的書籍《愛、性與貞潔的真諦》。(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0_20211114_s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1.11.12
喜樂幼小 動態 2021.11.14
馬鞍山聖若瑟小學•方濟大家庭聯校活動 (本報訊)馬鞍山聖若瑟小學的28位學生於10月23 日,參加校監伍維烈修士舉辦的「方濟大家庭」聯校活動,主題為「又苦又樂聖若瑟」。學生在禮堂透過網上形式,觀看伍修士、其他方濟會士及戲劇導師的共同講解,並積極參與各環節活動。 本年為聖若瑟年,為回應活動主題,伍修士及一眾帶領活動的成員,為學生帶來聖若瑟七苦七樂布偶劇, 重溫耶穌降生前後的事跡,以及聖若瑟在事跡中經歷的苦與樂,好讓學生理解並效法聖人的芳表,做一個勤奮、忍耐、體諒別人的好兒女。 活動中,學生參與由戲劇導師帶領的角色扮演環節,代入故事情節,並透過創作與演繹對白,來體驗聖若瑟作為耶穌養父的心情。最後,伍修士帶領所有參與學生一同詠唱若瑟苦與樂的歌曲,為活動劃上圓滿句號。(少) 聖母小學•貞潔講座 (本報訊)聖母小學於10月8日為五年級學生舉辦一場貞潔講座,主題為「成長中的我:性的疑惑」。 隨著年紀漸長,學生對「性」開始感到好奇,有著不同的疑惑。為釐清她們對性的誤解、迷思及疑問,學校邀請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社工為學生講解。社工先向學生解釋何謂性,更引用天主聖言,從《創世紀》的聖經章節中,讓學生了解天主創造男女的目的及性的意義。 其後,社工以影片介紹生命孕育的過程,讓學生發現生命的奇妙和寶貴,從而明白「性是天主賜予人類生育繁殖的禮物」這個重要的訊息。 最後,社工解釋性在婚姻及家庭中才能達致圓滿,更邀請學生重組婚姻的誓辭,從中了解婚姻盟誓是一項終身的承諾,以總結持守婚姻盟誓和保持貞潔的重要。(喜)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活動日  (本報訊)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於10月8日舉行活動日,各級學生參加STEM活動、健康講座和體育活動等, 獲得書本以外的知識。六年級的學生當天更參加了由西貢崇真天主教學校(中學部)準備的科學活動。 適逢本年創校60周年,學校邀請天主教佑華小學的學生到校參與60周年兩校競技活動,兩校合共60人。競技活動的組名用了兩校班名合併而成,分別有:「仁愛組」、「禮信組」、「望德組」和「智敬組」。 在競技活動後,最後由兩校校監馮賜豪神父、校長甘陳富文、校長梁綺媚和校長林堅頒發四個獎項:「積極參與獎」、「堅毅不屈獎」、 「力爭上游獎」和「團結合作獎」;藉此鼓勵學生在參與活動時,都抱有獎項名稱的精神。(年)  華德學校•玫瑰聖母月敬禮 (本報訊)華德學校於10月7日舉行玫瑰聖母月敬禮,師生透過早會直播形式參與。恭迎聖母進場後,校長盧淑儀帶領各級學生代表,手持玫瑰花, 向聖母獻花,表達對天上母親的敬愛之情。 隨後由宗教科教師向師生簡介聖母月的起源:在1571年,西方教友因著熱誠誦唸玫瑰經,得聖母幫助,免受回教侵略,並於10月7日獲得全勝,後來教會把當日定為玫瑰聖母節,並把十月定為「玫瑰月」, 鼓勵教友多誦唸玫瑰經。  最後,全體師生虔誠祈禱,並偕同聖母以愛德、信德、望德的心,為有需要的人獻上玫瑰經。(樂)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160529s
icon70
種子的力量
2016.05.28
瑪利亞的事業—— 盧嘉勒
夏天常是舉辦活動的季節,1949年開始,夏日「瑪利亞之城」成為了「普世博愛運動」(Focolare Movement)一個典型的聚會。在「瑪利亞之城」裡,不同年齡、不同背景的人聚在一起,練習按照福音的精神而生活互愛,在這片和平之地體驗人類合一是有可能的,合一形成了一個新社會的藍圖。 “Focolare”意思是壁爐,自從盧嘉諾與她的朋友成為一個小團體開始,人們便以這個名字稱呼這個團體的核心女成員——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1943年12月7日(聖母無染原罪節前夕),盧嘉勒年僅二十三歲,她在神師的協助和允許下,表明為愛天主而願意終身童貞,將自己的生命完全奉獻給天主。一群跟隨她的女青年亦渴望以互愛作為生活的方式和目標,她們也願意為愛天主而終身守童貞。盧嘉諾與她們成為了一個團體,她們渴望讓耶穌基督臨現在團體中間,耶穌是這家庭壁爐裡的「火」。 聖母瑪利亞是耶穌的母親、若瑟的妻子;瑪利亞領受天使報喜,懷孕耶穌。她稱揚天主時,流露了她是一位在日常平凡生活中不平凡的婦女;在她的眼裡,她看到每個人都是天主所愛的子女,她所詠唱的《聖母讚主曲》,顯示她看到社會上不同的需要:「他(天主)曾使饑餓者飽饗美物,反使富有者空手而去」(節錄《路加福音》1:46-55)。聖母瑪利亞是平凡的家庭主婦,在毫不顯眼的平凡生活中,跟隨著她的聖子耶穌,由加納婚宴追隨耶穌到十字架下,陪伴耶穌的門徒等候聖神,在耶穌的公開生活中參與傳揚福音的工作。瑪利亞是第一個跟隨耶穌的門徒,她是第一位平信徒(基督徒)。盧嘉諾相信「瑪利亞的事業」(Work of Mary)是最適合這個團體神修的精神——「普世博愛運動」以互愛作為從事一切的基礎,成員設法保持著主耶穌臨在的方式,守護天主對人的愛火,使這火常燃不熄,重現納匝肋聖家。 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極權主義崛起,歐洲多國深受法西斯主義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蓄勢待發。1920年,盧嘉勒出生後不久接受聖洗聖事,領洗時取名席維亞(Silvia)。1938年底,她完成師範學院的課程,畢業時取得優秀的成績,考上一所天主教大學。當時大學只提供三十個免費學額,偏偏她排列第三十三名。這次失落大學免費學額的經驗使她感到到極大的痛苦,失望中,她卻似乎聽到天主在她的心裡說:「我要做你的導師。」1939年,席維亞獲得資助,到意大利北部城市洛雷托(Loreto),參加天主教大學女生的聚會。洛雷托是世界聞名的天主教朝聖地,相傳中世紀十字軍東征時,天使將納匝肋聖家曾住過的小房子(「聖家小屋」The Holy House of Loreto)遷置到洛雷托,這件事吸引全世界的人前往那兒朝聖。聖家小屋的外圍蓋建了一座像堡壘般宏偉的聖堂(Basilica of the Holy House)。第一次踏進聖家小屋開始,席維亞深受感動,她曾這樣自述當時的體驗:「那時,我每天跑到聖家小屋,獨自在那兒沉浸在天主偉大的奧秘中,淚水禁不住湧流。在默想中,我感受到那兒可能發生過的每一個情景:聖母領報、瑪利亞和若瑟陪伴耶穌生活⋯⋯我懷著虔敬的心,撫摸那些磚塊和木樁,想像這所房子是由若瑟親手建造的,見證著聖若瑟辛勤工作;我似乎聽到孩童耶穌的聲音、瑪利亞的歌聲⋯⋯當我靠近那已變黑了的牆壁時,一份神聖的力量觸動我,我感受到天主在召叫我,終身奉獻給天主⋯⋯」 這份深刻的經驗使席維亞有所領悟,她深深地感受到自己似是與聖家一起生活。在洛雷托舉行的女大學生聚會結束那天,聖堂聚集了很多年輕人,席維亞有一種很強烈的感受:將來有很多女青年與她一起,為天主而終身保持貞潔,像耶穌一樣離開家庭,與接受同一呼召的人一起為福音而生活——戰火連天,席維亞卻因感受到天主愛的呼喚,找到了一條生命的道路。回到特倫托,她與一位熟悉的神父分享這次特別的體驗,並邀請那神父擔任她的神師,幫助她認識天主的旨意。 1940至1941學年,她在特倫托一所由嘉布遣小兄弟會(Order of Friars Minor Capuchins)開辦的孤兒院當教師。當小朋友靠著書桌午間小休時,她常為學生祈禱,還經常利用遊戲教學法,激勵小朋友更積極的學習。在那兒,她認識了聖方濟・亞西西(St. Francis of Assisi, 1181-1226)和聖嘉勒(St. Clara, 1193-1253;另一中譯名為「佳蘭」)的生平事跡。這兩位中世紀聖人的德行,謙卑、仁愛、甘於貧窮的精神深深地吸引著她,使她愈來愈感受到信仰的真理豐富她的生命,還加入了聖方濟第三會,取名嘉勒(Chiara)。 (待續)  
kjy01_20160522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6.05.21
瑪達拉修女會 偕同聖母聖若瑟 捨己追隨基督
(本報專題)在本港服務的眾多修道團體中,其中一個特別推崇敬禮聖母的年輕修會——瑪達拉上主及聖母之僕修女會(下稱「瑪達拉修女會」),修女們加入該修會之初便捨棄本有的名字,並選取聖母的其中一個德行作為加入修會後的新名字,以示修女們從此將生命完全奉獻給聖母。佘山聖母香港會院的院長十字架喜樂的瑪利亞曾修女說:「放棄自己本來的名字代表謙遜、願意跟隨基督,將過去的我完全隱藏起來。」 親近聖母瑪利亞 耶穌基督死而復活,建立教會。二千多年來,千百萬人為跟隨基督而願意不結婚,終身度奉獻生活。貧窮、貞潔和服從,稱為奉獻生活的「三願」。瑪達拉修女會的修女在宣發三願以外,更宣認將每天的生活奉獻給聖母。目前,曾修女在聖伯多祿聖保祿堂擔任牧職修女,善導之母瑪利亞張修女則在元朗天主教中學擔任牧民助理。曾修女指聖母與人類的關係很密切,她們在個人靈修,以至教導學生、跟家長和其他信徒交往,也要依靠聖母 。 張修女喜歡別人稱呼她「善導修女」,「耶穌基督一生與聖母一起度過,在天主整個救世工程中,由聖母領報、懷胎誕下耶穌開始,直至耶穌被釘在十字架上,聖母都與耶穌一起,參與和見證耶穌的一生。聖母與耶穌關係密切,她是引領世人走向基督的道路;親近聖母,必定會親近耶穌基督。」曾修女繼續分享,「聖母就像我們的母親般親切。」曾修女常鼓勵教友,不論遇到甚麼困難,都可請聖母轉禱,信任她的照顧。「堂區裡有個四、五歲的小孩曾說自己有兩個母親:一個是生育他的媽媽,一個是聖母媽媽。聽到小朋友的分享,我們都發出會心的微笑。」善導修女教導學生親近聖母媽媽最直接的方式,是勤念《玫瑰經》。 潛心學習聖若瑟 敬禮聖母以外,敬禮聖若瑟也瑪達拉修女會的其中一個傳統。曾修女說聖若瑟與該修會淵源甚深,「 聖若瑟節也是我們修會的創會日,1988年會祖卜嘉樂神父(Fr. Carlos Miguel Buela)因著創立女修會而連續三十天誦念《大聖若瑟禱文》,結果天主顯示奇跡,一個農戶送出地方⋯⋯」。 每年五月,曾修女與堂區神父及探訪組的成員帶著聖母像,挨家逐戶探訪初領洗的嬰兒、成人新教友及堂區的長者,藉此表達聖母對人們的關心。五月和十月期間,堂區舉行聖母像出遊,由教友輪流抬著聖母像,在堂區鄰近的社區巡遊一圈。三月十九日是聖若瑟節,當天堂區在聖堂範圍,舉行聖若瑟像小遊行。善導修女表示聖若瑟和聖母都是完美的人,天主揀選了他們作為耶穌的父親和母親。「聖若瑟的謙卑、忍耐、沉默和對天主的信德,這些都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美德;他將整個生命奉獻給天主,一生守護著聖家的每一個人。」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於1989年頒布《「救主的監護人」勸諭》,肯定聖若瑟是「天主奧秘的看護者」。曾修女說聖若瑟的犧牲和服從精神,聖母和聖若瑟一生活出上主的愛,他們的內心時常充盈喜樂、積極人生、包容和寬恕等,都很值得這個自我中心和物質主義盛行的世代,深刻地反思生命的意義和愛的真諦。(敏 /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