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2_2015092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9.19
2015-2016學年 東亞銀行親子閱讀證書獎勵計劃
(本報專題)香港聖公會宗教教育中心(下稱「宗教教育中心」)於2010年開始,推行親子閱讀證書獎勵計劃。正如長期推廣生命教育的學者、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與家庭發展學系黃迺毓博士在該計劃特設的《親子導讀本》卷首所言:「給孩子一本書,就是給他開一扇窗,讓他們看得更遠, 生命更加寬廣⋯⋯」該計劃選書的四大原則之一, 正是以生命教育及品格培育為主題的優良圖書。 宗教教育中心副主任林秋月表示,親子閱讀證書獎勵計劃自推行以來,備受學界及家長的推崇。2015-16學年,東亞銀行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下稱「東亞銀行」)繼續慷慨贊助,新學年的資助計劃將增加幼稚園組別,受資助的幼稚園生總數為400人。 宗教教育中心於2013年獲東亞銀行支持,將親子閱讀證書獎勵計劃推展至低收入及有經濟援助需要的家庭,同時易名為東亞銀行親子閱讀證書獎勵計劃(下稱「閱讀計劃」)。回顧過去兩年的發展,閱讀計劃獲得社會上不同界別的正面迴響,而東亞銀行提供的資助名額,亦由首年(2013-14學年)1200名至去年(2014-15學年)增至2000名,本學年更將受資助的學生範圍由小學組延伸至幼稚園組。 閱讀計劃的目標是希望促進香港兒童在各方面的均衡發展,透過閱讀加強親子關係,從而建立健康和快樂的家庭。2013年開始,香港教區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及本報獲主辦機構宗教教育中心的邀請,成為協辦機構,攜手通過天主教學校, 共同積極推動親子閱讀。2014-15學年,參與閱讀計劃的天主教小學已超過二十間。 閱讀樂趣 啟發生命 閱讀計劃秉持嚴格的選書原則,林秋月在簡介本學年不同組別的選書要點時,分別以多個例子加以說明,例如根據兒童不同年齡的心智發展特質,為小孩帶來閱讀樂趣。她指出小一至小二組別(初小)選書的要點,是以精美的圖像為主,配合簡易的文字,環繞友情及親情的主題。其中《雪人》這個歷久彌新的故事,透過細緻而富立體感的圖畫,令孩子更易於投入書中的情節,啟發他們的想像空間。 在挑選小三至小四組別(中小)的圖書時, 則以橋樑書為重點。獲選的圖書運用精心的圖文編排,讓孩子們投入故事的場景,並加以思考。就如《霧中的腳步》中,主角是一位雙目失明的女孩,藉其勇敢向前的精神,為孩子們分享樂觀積極,時常感恩的生活喜訊。 至於較高年級的小五至小六組別(高小), 閱讀計劃選來探索生命、公平原則等倫理主題, 推介四本文字書,當中美國著名作家懷特的《夏綠蒂的網》一書中講及朋友間彼此扶持及捨己為人的精神。林副主任認為透過課外閱讀的意義重大,讓同學們敞開思維,潤澤心靈。 本學年幼稚園組的書目,以八本圖書幫助幼童學習處理情緒及表達個人感受作為重點,其中《愛哭公主》是關於孩子成長過程中,如何面對挫折、控制情緒,透過故事主角所經歷的,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認識自己的情緒。   林副主任期盼小孩能在閱讀中,學習多表達自己的感受。閱讀計劃透過一連串的活動,包括親子閱讀講座、東亞開卷坊等,推廣親子溝通及體驗閱讀樂趣的訊息。(張 / 睿)      培育兒童生命素質  共創健康快樂家庭 小學組分三個階段, 精選16本童書, 包含不同面向的主題, 適合不同年齡的小朋友。自我認識、親情友伴、自然環保、堅持、夢想、獨立、接納、善良、面對限制、珍惜等。   東亞銀行親子閱讀 證書獎勵計劃 嚴格挑選優質書目,向家長提供《親子導讀本》,附《閱讀記錄冊》,幫助學生配合選書作生活應用。提供學生及家長講座。此外,學生完成計劃後可獲頒發閱讀獎勵證書及禮物,提供閱讀分享平台,每年舉辦學生閱讀分享比賽。 閱讀計劃設有學校及個人組別,一般學生可以優惠價參加; 合資格的低收入或經濟有困難的家庭,可獲東亞銀行慈善基金有限公司資助,受惠學生參加費用僅港幣30元。資助名額為小學組2,000人及幼稚園組400人,額滿即止。(睿)  主辦機構:宗教教育(觀塘)中心 協辦機構:  聖公宗(香港)小學監理委員會 聖公宗(香港)幼兒教育議會校長會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 公教報《喜樂少年》 贊助機構:  東亞銀行慈善基金有限公司 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rerc.org.hk/reading/index.html     
kjy02b-20130602
icon89
校園隨筆
2013.06.02
與家長同行
   今年復活節,我校有一位家長接受洗禮,加入天主教大家庭。上星期,她興高采烈地告訴我,丈夫也報名參加慕道班。我聽到後的第一個感覺是:天主的安排真美妙!  回想當年,我初加入學校,擔任牧民助理的工作,實在有點不明白自己的工作範圍。我以為主要是向學生推行福傳工作,猶如擔任主日學導師一般。有一天,校長邀請我也向家長福傳,當時我很擔心,因為我只修讀過兒童教理課程,也沒有教授成人慕道班的經驗,怎麼辦呢?我惟有向天主求助,求主指引我,同時我亦不斷請教有相關經驗的同工,並繼續修讀不同的課程,例如:學校牧民工作者課程、禮儀及牧民輔導課程等,以支援自己的工作。 果然,天主俯聽了我的禱告,祂賜給我智慧,派遣很多天使來協助我。起初,我在聚會中,只是跟家長分享聖經,採用由上而下的方式,向家長作福傳。即使我每次都用心準備,熟讀聖經和教理,可是只有幾位家長持續參與。後來,我轉換了方法,改為由下而上:聚會以分享生活為首要環節,偶爾介紹親子溝通技巧、研習烹飪技巧,有時又會觀賞影片,最後才帶領家長探討信仰;在聚會結束前,共同為家庭的需要而祈禱。對於一些有特別需要的家庭,我甚至會加入一些輔導技巧,適時安慰及扶持家長,讓他們能積極面對生活上的困難。想不到,很多家長也喜歡這種聚會的模式,認為有得著,參加人數漸漸增加,後來,更有家長接受我的邀請, 參加堂區的慕道班,更為子女報讀主日學班。 能夠成為天主的工具,向家長和同學傳福音,我感到榮幸!這幾年,我跟家長建立了密切的關係, 然而由於兒童出生率下降,我所服務的學校將隨著本學年結束而關閉,因此我更積極讓家長認識堂區和鼓勵家長參加慕道班。目前,有幾位家長及同學分別參加慕道課程和主日學課程,希望他們能逐漸融入堂區的生活。希望日後仍能跟他們聚會,彼此代禱,藉此加強信德!    作者為鴨脷洲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牧民助理
kjy01_20120617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6.17
聖博德天小(蒲崗村道) 父親子女 真情對話樂天倫
  (本報專訪)父親節前,三位來自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的小學生偕父親接受本報訪問,分享親子相處點滴,真情流露。拍照的時候,小朋友緊緊摟抱著爸爸,兩位父親甜在心頭。   鍾爸爸:   鍾繼康和鍾甄洳兄妹分別就讀該校四年級和三年級,訪問剛開始,小女兒甄洳已挽著爸爸的臂膀,臉上流露甜美的笑容,嚷著說:「爸爸做的朱古力『心太軟蛋糕』,很美味啊!我認為這是爸爸的優點。」在甄洳口中,父親鍾翔璋烹調的食物相當可口。體貼入微的鍾翔璋補充說:「我每天早上都會為子女預備早餐,雖是簡單的食物,他們卻很喜歡。我知道女兒愛吃這種甜品,便在互聯網上找食譜,親手做這款式的蛋糕。」鍾氏這對活寶貝七嘴八舌,跟記者閒話家常,繼康坦言最愛與爸爸聊天談心:「爸爸時常跟我分享他的生活經驗,又會帶我到水族館看小烏龜。」 鍾翔璋在一所電訊公司工作,負責設計程式:「我儘量依時回家,陪伴孩子;即使工作再忙,我也會待子女入睡後才工作。」鍾翔璋回想小時候,自己的父親在茶餐廳工作,父子相處的時間並不多:「我喜歡與子女聊天,了解他們的需要。時代不同了,現今的兒童在生活和學校裡,接觸不同的事物,我認為只要有適當的親子溝通方式,兒童能明白成年人的處境。有時,因工作繁重,我感到很疲累,回到家時,我會跟孩子說我的心情不佳,他們便會體諒我,讓我休息一下。」 在繼康心目中,爸爸很能幹:「爸爸教導我,為我解決功課上的困難。在學習生活裡,爸爸經常要求我盡力而為。」鍾翔璋輕輕撫摸兒子的頭,說:「孩童時代是人生中最快樂的階段,我希望我的孩子能愉快成長,享受學習生活。我與太太經常出席學校的親子活動,了解他們的校園生活。」這時,甄洳急不及待向記者講解他們小時候的生活照,看到照片中胖嘟嘟的兄妹,三口子不禁笑了起來。鍾翔璋指著照片,感觸地說:「那時,繼康大概是三歲吧!照顧嬰孩實在不容易,我仍記起,繼康未滿一歲,我曾抱著他,一邊哄他入睡,一邊工作呢。時間飛逝,轉眼間,孩子已經就讀小學了。」   何爸爸   來自公教家庭、就讀該校四年級的何梓翹最愛與爸爸結伴踏單車。訪問中,每次談起這項父子活動,梓翹都會笑不攏嘴:「每逢長假期,爸爸與我從大埔踏單車到大尾篤,很快樂呢。此外,我喜歡與爸爸一起看電影,我更會選定喜愛的電影,然後告訴爸爸。」梓翹和父親何偉強都是家中獨子,何偉強特別體會到培育孩子的心靈成長,家人的支持和陪伴是相當重要,他談到自己的兒時回憶:「爸爸是一位廚師,工作時間較長,我與他的關係也較疏離。童年時,印象最深刻的是每個晚上,我完成了功課,等候爸爸回家,然後,一家三口出外吃宵夜;為孩童的我而言,這是幸福的時光。」  何偉強的父母雖不是天主教信徒,卻讓兒子自小在天主教學校成長,何偉強感謝天主的奇妙安排:「踏入社會工作後,我才參加慕道班,並與太太在2000年一同領洗,成為教友。現今社會充斥著混亂的價值觀,容易令人迷失,我確信信仰培育對兒童十分重要,帶領他們走正確的路。」何偉強認為培育兒童成長,學校與家庭的角色相輔相承:「學校與家庭擁有共同信仰和教育理想,這是相當好的配合,所以,我為兒子選擇一所天主教學校。」梓翹參與九龍灣聖若瑟堂的主日學,於今年剛接受初領聖體聖事,又擔當輔祭,協助神父進行禮儀:「我喜歡回到聖堂,在這個團體裡,我結識了不少好朋友呢!」 何家三口子是香港信友團體「普世博愛運動」(Focolare Movement,1943年在意大利創立)的成員,多年的團體生活讓何偉強從另一個角度體味人生:「團體鼓勵我們首先付出愛,並在目前的一刻承行天主的旨意,這種生活態度成為了我的人生座右銘。作為父親,我也這樣教導兒子。」提起難忘的父親節,何偉強發出會心微笑:「兒子出世後的首個父親節,彌撒中,神父邀請身為父親的教友接受祝福,我也是當中一份子。那一刻,我很感動,除了喜悅的心情外,這份祝福也加強了我的使命感 —— 養育孩子成為正直和良善的人。」訪問末段,可愛的梓翹不忘邀請爸爸在父親節那天踏單車,慶祝一番。(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