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30929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9.29
南華中學 薛梓晴 中文故事創作比賽奪冠
(本報專訪)翻開舊日記本,梓晴找到一篇未完成的日記,內容是她在內地生活的片段。梓晴在廣州長大,小時候在廣州鄉郊的故鄉隨奶奶生活,小學時她搬到市區居住,去年和父母來港定居。她於中文故事創作比賽的參賽作品,紀錄自己適應過程中的感受,延續了這篇未完成的日記。 成長路上 情繫繁星 星星是梓晴的童年回憶。「小時候和奶奶住在平房裡, 那裡沒有高樓,可以躺在屋前的大草地看星」,她回想兒時的無憂無慮,「總覺得家鄉的星星特別親切,那片星空跟梵高畫的《星夜》一樣美麗。」她形容小鄉鎮有種純樸的味道,「我們在秋天放風箏,那裡還有很多蝴蝶和小昆蟲。」 父母在城市工作,因此梓晴小四時搬到市區;去年更舉家遷至香港生活。來到香港這個大城市,高樓大廈多,燈更多,於是星星的光芒被比下去。「香港好像不需要星星,人們也沒有停下來看星星的時間, 他們似乎不會停下腳步去看沿途風光。」 「剛來到香港時,學校已經開課了,好不容易才找到學位。」初來到香港,梓晴感到孤單, 還要不停摸索和適應這個新環境。一天,她在學校的圖書館看見中文故事創作比賽的海報。於是,她將自己的親身經歷寫下來參賽,在初中組摘下桂冠。她表示結果令她十分驚喜,「這次得獎是對我文字的一個認同,令我更有信心,更加堅定。」  電影閱讀 提升創作 梓晴從小養成寫作的習慣,小時候每天都寫日記。長大後雖然她再沒有每天寫作,但也會寫一些隨筆,紀錄生活感受,「聽了新歌、看了新電影,有感受的話我便會記下來。」 她很愛看書,看的書風格不一,不揀擇作者,「我會看郭敬明感性的作品,也會看韓寒鋒利的文字。」她也愛看電影,每週必定要看上一齣,而且每次看電影後,她都急不及待記下後感。「電影豐富了我,對我影響很大;因為電影,我經常以第一人稱寫作。」 近來給梓晴衝擊較大的,是第五十八屆柏林電影節獲水晶熊獎的《吾愛無悔》(The Black Balloon)。片中男主角與其患自閉症的智障哥哥之間的關係,為梓晴留下深刻印象,「哥哥為男主角帶來很多麻煩,但他並沒有放棄哥哥;他讓我想起奶奶,我小時候未能自理時,也定給她帶來很多麻煩。」她補充,「但因為有親情,所以有很大的包容。」 升讀中四,梓晴相信學業會更加忙碌,「但我仍希望能抽空寫作。」她展望將來,期望畢業後能從事寫作或創作工作。「夜空中唯獨漂亮的星星能散發光芒,我相信它們會指引我的方向。」(澄)  星星訴心聲     神秘的星空自古以來激發無限的想像力:它是神話故事的主角,也是科學家探索的目標。天主教南華中學四年級生薛梓晴憑作品《這裡的天空沒有星》,於2013年學生中文故事創作比賽中奪得初中組冠軍。訪談中,她與我們分享星星情,創作夢。
kjy11b-20130616
奇妙大自然
2013.06.16
田園裡要有幾千種昆蟲?
   上次提及過美麗的小瓢蟲是「植物小醫生」,那麼我們的世界是否就只需要有一種昆蟲就足夠了呢?  很多朋友都會說:當然不是啦!我們還需要其他益蟲幫助我們, 如蜜蜂、蜻蜓等,也需要美麗的昆蟲供我們欣賞, 如蝴蝶等。至於其他的昆蟲,牠們吃我們的農作物及食物、釘我們、吸我們的血、甚至傳播病菌, 牠們還是不存在比較好。於是乎,我們一見有昆蟲出現,還未看清是哪一種,就打打打、噴噴噴,務求將牠們趕出我們的範圍。 其實,我們對昆蟲的反感是基於對大自然的誤解。大自然存在的昆蟲各施其職,各自有自己的生活空間,自自然然地達到一個平衡狀態。只是我們不明所以,胡亂作為反而令大自然失去平衡, 導致益蟲減少, 害蟲增加,影響我們的生活。   一些自然農夫指出健康的田園裡, 除了種植食用的農作物外,還應種植多樣花草樹木,好讓各種昆蟲安居樂「食」。健康的田園並非要做到沒有害蟲,而是要使生態平衡,害蟲的數目不足以為患。在一個健康的田園裡隨隨便便都能發現很多種昆蟲,數量有時達千種之多。從今天起,我要努力改善田園的環境,使各種昆蟲能自在地生活。願有一天,我們能體會老子的理想世界:「悠兮其貴言,功成事遂,百姓皆謂:『我自然』。」
kjy04-20130616
icon34
寫作魔術室
2013.06.16
短和長
   常常看到一些文學賽事對字數的限制。不同的文體(體裁)、組別、不同的年紀,要求都不同。例如,全港學生故事創作比賽,高小組要求900字,初中組要求1200字,高中組要求1600字;青年文學獎中的小說要求10,000字,小小說要求2000字。字數究竟有甚麼意義呢?  意義可重大了!  字數超過的稿件,我們看到都被取出來,予以第一輪淘汰,理由是犯了規。可見字數是有意義的。有所限制, 才是藝術的其中一個特徵。這有點和體育比賽項目一樣,惟有將條件限制,才可能在相同的賽規下,進行公平競爭。小小說(極短篇)正是因為字數的限制而叫「小小說」。這是一方面。 另一方面,文字(語言)既是文學的工具,字數就是工具的使用數量。由此也就將某種文體、尤其是小說,區分為長、中、短篇和極短篇。這又是另一方面。 但字數最有意義的地方,卻是技術或藝術方面的。譬如,同樣一個意思, 有人要用二十個字才能表達清楚,有的人用十個字就足夠了。這就形成了囉嗦和精煉的區別。可見運用文字的能力是有高下之分的。如果將文字比喻為子彈,那麼,有的槍手,箭無虛發,彈彈擊中目標;但有的人,用二十顆子彈, 僅擊中兩三個目標。可見子彈的多少不是最關鍵的,還要看槍手的技術怎麼樣。這也是為甚麼各種徵文比賽將字數嚴格控制,是有理由的;因為對於本事高的人,多出三五百字、八百一千字, 就可以描寫和表達不少東西了。 當然, 我們還是主張「以少勝多」,用最精煉的文字寫出許多意涵深刻的東西,那才是高水平的文章;不僅可以節省讀者的時間,還可以領略如何用最少的原料「炒」出最美味的「美食」。   中外文學史上名家的小小說,都很短。劉以鬯的《打錯了》僅約一千字, 陳啟佑的《美麗的蝴蝶》約六百多字。余光中的《鄉愁》不過十幾
kjy01_20130602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6.02
綠色生活 由心出發 寶血會教育事務處 台灣環保教育訪問團
四天的異地旅程中,五十位參加者到訪的不是名勝古跡,亦非湖光山色,而是一個又一個的環保設施,以及當地學校。他們遠赴寶島台灣,尋找當地的綠色寶藏,希望透過親身經驗、交流分享,學習台灣的環保教育,貢獻所任教的學校。 (本報專題)該交流團由耶穌寶血女修會(寶血會)教育事務處舉辦,安排五十名來自屬會三所中學、八所小學及三所幼稚園的校監、校長和老師,於三月三十一日至四月三日期間,到台灣交流。在該修會副會長李秀芝修女和該修會教育事務處主任黃美美修女帶領下,這群懷著同一教育理念的教育同工,一起踏上環保之旅 。 感恩之心 推動環保 「到訪慈濟八德回收站給我帶來震撼」,六位接受訪問的參加者之一,寶血會培靈學校馮敏兒校長形容,「在那兒服務、當講解的志工都上了年紀,為甚麼他們退休後,還願意在回收站義務工作?」她認為這是環保心靈化、生活化的表現,讓志工們持之以恆地為環保出一分力。她續道,「天主給予我們管理大地的職責,我們應該尊重大自然,與大自然融合,以感恩的心,將綠色生活付諸實行。」 給該校吳于寧主任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台灣人民感恩的心,「在慈濟八德回收站裡,志工們不單常把感恩二字掛在嘴邊,從那兒的二手貨場,可以看到他們延續物命,珍惜所有;不是丟棄不再適用的東西,而是送到二手貨場,讓有需要的人用較低價格買下來,物盡其用。」 該校朱慧珍副校長亦十分欣賞台灣的環保教育三步曲,「首先以情打動心靈,讓公眾感受到有需要為自己、為下一代犧牲;然後學懂惜福感恩、欣賞世界;最後採取實際行動。」她期望日後亦能以此模式教育學生,「除了在生命教育的課程中讓學生體驗大自然之美,亦希望可以將學校午膳的廚餘發酵成有機肥料,在校園結合課程和實踐,從經驗向孩子推廣環保。」 體驗自然 保護大地 「修會在台灣也有修院和屬校,我留意到當地不論家居抑或學校的垃圾分類,也做得很仔細」,寶血會思源學校校長劉燕棠修女以此與香港作比較,「香港雖有環保基金資助學校的相關設施和政策推動,但學生回家後,可能就是用另一套處理方法。」她表示最重要是從心出發, 「我們需要熱情和投入,並為孩子製造氛圍,培養他們的綠色習慣。」 旅程中,他們亦有到訪當地學校,包括寶血會的屬校台南市天主教私立寶仁國民小學及寶仁幼稚園。劉修女表示兩地屬校同樣秉持修會的辦學精神,「我們堅持犧牲與修和的精神,與弱小者同行,所以到訪台灣屬校,也感覺很親切。」該校陳志恒主任指出當地屬校幼稚園設有蝴蝶生態園,內裡有不同品種的蝴蝶翩翩起舞,而參觀高雄市美濃區龍肚國小時,他亦有不少體會。「該校每個學生也要下田種稻,學校善用大自然教育學生,讓他們在生活的地方享受大自然,從而學會珍惜和保護它。」 「龍肚國小將學校視為大自然一部份」,同校的梁應揚老師舉例說明,指出其與香港學校理念不同之處。「他們不會視地上落葉為垃圾,將它們掃走;沙地就是他們的運動場……」學生就在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環境中成長。陳主任亦期望將來能在學校舉行主題學習活動,讓學生從他們的角度,分析香港的廢物處理,從小養成環保的生活態度。   劉修女補充,「我們將學校飯堂的洗米水儲起,它營養豐富,用以澆花,花兒都長得更漂亮。」實踐由細節開始,綠色生活由你我做起! (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