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5_20210321_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1.03.19
喜樂中學 動態 2021.03.21
聖羅撒書院•中六畢業祈禱會 (本報訊)聖羅撒書院3月2日為中六畢業生舉行祈禱會,並由校監鄧美欣修女及校牧江思維修女向畢業生送上祝福及祈禱。 祈禱會中,校長練茂棠勉勵學生,儘管在高中時期遇上不同的境況,但憑著堅毅,對天主的信靠,必有光明的前路。 各班主任老師亦向同學給予訓勉和鼓勵,祈禱會結束前,教師們向學生致送紀念品和「信」、「望」、「愛」書籤。(教) 天主教修會學校聯會•校長信仰培育靈修講座 (本報訊)天主教修會學校聯會早前舉辦「校長信仰培育計劃」,透過靈修講座及退省,為在修會學校服務的校長及副校長提供信仰培育,藉此深化自身的靈修生活,並學習將基督的精神融入學校領導工作。 本學年共舉辦兩次校長信仰培育靈修講座,指導神師關俊棠神父在講座中分別以「主日感恩祭與日常生活的因果關係」及「十誡非誡」為題,帶領參加者從嶄新角度認識主日感恩祭及十誡,並與日常的靈修生活相結合。 參與這次信仰培育計劃的校長及副校長均表示能在日常繁忙及充滿挑戰的學校領導及行政工作中,藉著靈修分享反思信仰及生活,這為天主教學校的領導者提供專業發展及信仰成長的機會。 其中在首次的靈修講座中,關神父提醒參加者感恩祭是信徒生活的高峯和泉源,藉感恩祭這個生活的高峯,為信徒帶來精神的滋養,讓人們能從天主的話語中所得的體悟,有能力在生活中聽懂別人及生命的話語。而在第二次靈修講座上,關神父從聖經原典及教理出發解讀十誡,並指出十誡不只是誡命,也是覺醒的修行。 另外,天主教修會學校聯會剛於3月4日舉行網上辛丑年新春團聚,逾100名校監、校長及教師參與。聚會中,邀得嚴規熙篤會的莊宗澤神父主講「歸心祈禱」。(教)  教區小學宗教教育委員會第二次會員大會 (本報訊)香港天主教教區小學宗教教育委員會3月8日於網上舉行第二次會員大會,出席者包括顧問校長及委員會幹事團,以及55間教區小學代表及修會小學同工參與。 會員大會邀請宗教及道德教育課程發展中心課程統籌主任吳穎祺以教學研討活動,透過在宗教科課堂觀課表,介紹觀課時的觀察,讓教師進一步掌握「厄瑪烏教學法」;同時又邀請陳乃國博士及胡錦遠博士就「天主教學校推行宗教及道德教育」與同工分享。 胡博士指出宗教科教師在天主教學校內對天主教宗教教育擔當先導角色。 胡錦遠指出,學校可以就校本核心信仰和價值觀,以及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訂立校本品德框架,讓天主教教育理念以滲透天主教價值觀於整個學校生活,包括正規、跨學科和隱蔽等全部學校課程。 為進一步加強學校在推行宗教及道德教育的交流,委員會將會在第三次會員大會邀請學校分享推行經驗。(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0_20191020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9.10.18
青苗天地 2019.10.20
香港精神 羅譽馨  聖羅撒書院 三甲 每當我們提起「香港精神」,總會提及昔日那一段不朽傳奇──一片彈丸之地在獅子山下蛻變為國際金融中心。那時,香港市民自給自足,活在當下,大家都為了建設自己美好的家園而同甘共苦,這種不屈不撓、自強不息的精神至今仍為人所津津樂道。 但如今,如此的座右銘仍適合我們嗎?  香港社會貧富懸殊的情況日益嚴重,市民的生活素質差距愈來愈大,富者愈富,貧者愈貧,仇富情緒持續滋長,香港紛亂不斷,掀起了社會動盪。但我們總甘願當速度和效率的奴隸,埋首於激烈而不知意義何在的競爭。學生為升上大學而埋頭苦讀, 上班一族為升職加薪而日夜拼搏,中年人為安享晚年而未雨綢繆,人人生怕一停下來,就會被別人超越,被社會淘汰。我們習慣馬不停蹄,卻在途中走馬看花,不曾細思其中的意義。 如今我們提及「獅子山精神」,固然還有「肯搏肯捱、力爭上游」的含意,但對於新一代而言,獅子山精神已不限於追求更富足的物質生活,而是追求社會的公平和正義。 由於社會中貧苦,無依老人等弱勢社群缺乏生活能力與就業機會,造成種種生活困頓,我們需要給予關懷與照顧,使他們能夠公平地享有與其他人一般的權益,這樣既是對人權的尊重, 也是社會正義的具體表現。 縱使我們重新詮釋獅子山下精神,只要我們仍存有愛香港的心,願為她未來而努力,昔日互助互勉的獅子山精神必定能再現。   在我心中,現在的香港,比昔日在老舊電視機中的獅子山下更美麗,現在的香港才是我的家,讓我們一起創造邁向更美好的未來吧! 
kjy10_20190616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9.06.14
青苗天地 2019.06.16
分享 張凱宜  聖羅撒書院 S2A 二○一八年七月,教宗曾說過:「面對世界各種飢餓的吶喊,我們不可隔牆觀望。」今年二月, 他亦再次於致辭時,呼籲各地消除農村貧困與飢餓問題。 其實,耶穌的五餅二魚神跡,早已教導人們應把自己僅有的與別人分享,且不要浪費事物。日常生活,有人想因不願被佔便宜而一毛不拔,因為自己得到的不願與他人分享。但是,儘管我們可能暫時未能如天主般無私,我們亦可從做一些舉手之勞又能幫助別人的小事開始。打比方, 學校會舉行「巴斯卦羔羊」捐款活動,我們不需捐出過百萬的天文數字,只需捐出幾塊,作力所能及之事。 總結上文,我認為我亦應當對飢餓問題施以綿薄之力,如捐食物到「食物銀行」等。   助人為快樂之本  楊凱瑩  聖貞德中學 二望 「加油!加油!」只聽見觀眾十分熱情地為比賽選手加油打氣。炙熱的太陽烤著大地,可這也阻止不了觀眾與選手心情激烈的碰撞。 豆大的汗珠從額頭逐漸流到頭,再到肩膀,這天氣真是讓人受不了啊!「C 組四百米選手請到後台報到。」終於到我比賽了,內心頓時如釋重負。報到後, 我便開始賽前熱身,環顧四周,所有選手都準備充足,狀態大勇。看來我要更加認真比賽了,畢竟「不怕萬眾阻擋,只怕自己投降」。 很快,一眾選手已站上跑道,做好起跑的姿勢,等待裁判的一聲號令。「嗶——」比賽開始了,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衝了出去,旁邊的對手也彷佛離弦的箭一樣,我們誰也不讓誰。才跑到一半,在我旁邊賽道的人突然摔倒了,我下意識的問自己,到底要不要去扶他呢?可是扶了他,我就輸了。算了算了,大不了下次再努力吧!  於是我從心底說服了自己,停下腳步去關照那位摔倒的選手。「你沒事吧?要不要扶你起來?」只見他一臉痛苦,說道:「我的腳好像扭傷了。」天啊,這時我突然手足無措,還是先把他扶起來送到醫務室去吧。此時,裁判也宣布停止比賽。我扶著一瘸一拐的他一步一步來到醫務室。醫務人員說,「他沒甚麼事,就是扭到了腳踝,讓他休息一下吧。」 「好的。」我憂心忡忡的回答道。 這時,那位受傷的選手滿臉笑容地對我說:「謝謝你!」這時,我的眼眶有些濕潤,思緒萬千,從前的回憶逐漸浮現在我的眼前。 想起去年夏天,同樣是在這片操場上,但物是人非。當時我正在比賽,不過途中摔倒,擦傷了膝蓋,疼得站不起來。這時,同樣是一位正在比賽的同學趕過來關心我,我真的感動極了。至今我還記得那個夏天,那個操場,那個人⋯⋯  「四百米選手請重新回到跑道。」一句話語把我拉回了現實世界。此時的我感到無比的快樂,勝負之爭,早已被我拋諸腦後。我發現,原來幫助別人能使自己的快樂加倍。 所謂「贈人玫瑰,手有餘香」,雖只是微不足道的幫助,但也會讓人銘記於心。或許,助人為快樂之本就是這個道理吧!  
kjy10_20190602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9.05.31
青苗天地 2019.06.02
上一輩的香港人 黃葦婷  聖羅撒書院 二A  現在年老的低下階層,經常被人看不起。但其實現在年老的一輩,在他們年青時,即大約六十年代,當時的香港正發展工業,大部份人都很貧窮,小孩子更可能要放棄學業,到工廠工作,幫補家計。 如果當時沒有這些老年人努力打拚,香港現在也不能這麼成功。可是,現在就業看重學歷,大部份老人都被社會淘汰,根本不能到一些大公司工作,維持生計。所以現在這些老年人,很多都做一些不需要學歷的工作,例如清潔工、洗碗員等等,這些工作都需要龐大的勞力,對於已年老的他們可能是十分困難。甚至有一些老年人要住在十分狹窄的劏房,三餐不得温飽,過著艱苦的生活。究竟政府有沒有為這些老人定下足夠的政策呢?香港作為一個富裕的地區,卻忽視了這些曾經為香港奮力打拚過的老年人。我認為政府應該投放更多的資源關注老人。 為了幫助他們,我也會定期到慈善機構捐款,並向天主祈禱,希望天主能扶持這些老年人,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安享晚年。  享受過程 盧宜謙  聖貞德中學 四望  在現今世代,人們都為爭取成功而努力不懈,父母希望子女能贏在起跑線,打好未來的基礎;老師也教導學生要發憤圖強,爭取理想成績。縱觀當今社會,彷彿到處都是爭取成功的戰場。於是,有人主張不要斤斤計較結果和得失,只需享受過程的快樂。 以研發藥物為例,在胰島素出現之前,糖尿病是人類最大的惡夢之一,為了生存下去,病人不得不依靠殘酷的慢性饑餓治療法來延續生命。這個困局,一直到弗雷德里克.班延發明了胰島素後,才得到解決。這個突破性的醫學發明令班延成為諾貝爾醫學獎的得主;一夜之間,頓成舉世觸目的名人。但他沒有沉醉於名利雙收的喜悅中, 反而把一半獎金分給助手,還說:「人生最大的快樂不在於計較結果和失敗,而在於追求目標的過程。」這證明了:對於重視結果的人來說,突破自我的成功感和跨越難關的喜悅,才是最妙不可言的;最終能否成名,倒是其次。 有人認為結果非常重要,是成功的憑證,若然你所定下的目標,用盡方法仍未達到,那麼先前的努力便會白費,享受過程只是安慰說話而已。但是想深一層,先前的努力真的白費了嗎?每次努力的過程,其實都是一次寶貴的經驗,這些經驗會為下次的成功做準備。譬如一個窮家小子,付出了絕大部份的時間在學習上,最後仍未能考進大學,但他在努力的過程中學會了堅持不放棄的精神;相反, 一位富家子弟態度散漫,玩世不恭,但靠著父母的關係, 最終仍能到海外就學。從結果來看,後者顯然比前者優越,但放眼到整個人生,前者顯然比後者過得更有意義。 努力的過程從不白費,一張獎狀、一份獎金,並不代表一切。斤斤計較於結果的人,永遠也無法體會到真正快樂的滋味, 倒不如感受經過的酸甜,磨練自己,為邁向真正的成功作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