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21014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10.14
校際歷史文化專題研習比賽 聖母無玷聖心書院 追尋當舖的歲月足跡
(本報專題)當舖,一個香港人似是熟悉又陌生的地方。熟悉的是那個引人注目的「押」字招牌,是那種老香港的建築風格;陌生的是現代香港人大多不曾親身走進當舖,在那「遮醜板」後的神秘空間裡轉動過,更遑論上門光顧了。 聖母無玷聖心書院五位剛升上中四同學,以「當舖還有生存空間嗎?」為題,參加第一屆校際歷史文化專題研習比賽,於文字報告初級組(中一至中三)奪得季軍,頒獎禮於九月十五日舉行。她們穿梭於港、九、新界,東奔西走,前後花了半年時間,終於完成這份探討當舖未來發展的二萬字專題報告。就讓她們作嚮導,帶領我們探索當舖這個歷史悠久的老行業吧!   見證時代 屹立依然 不說不知,當押文化源自印度。古時印度僧人的廟宇會為週轉不靈的人提供當押服務,當押文化亦隨著佛教傳入中國,落地生根,演變成為當舖。當舖亦是時代變遷的見證,反映不同年代的社會和經濟面貌。錢皓楠以當押品為例,解釋道:「昔日可以當棉被,今天只能以金器、手錶等作抵押,銀器也不收了。」只因今天家具電器,甚至銀器的價值已不復當年。今天當舖的顧客仍以本地人為主,但亦有外籍人士和外傭光顧,反映香港是多民族聚居的地方。「有當舖甚至會播放外語電視頻道,吸引新客源」,郭沅頤表示。 你或會認為坊間既有銀行,亦有信貸公司,看似冷清的當舖,大概只是苟延殘喘。但經過大量的資料搜集、訪問、問卷調查,五位同學卻有截然不同的看法。「雖然當舖的生意額受銀行業務發展影響而下跌,但我們相信它們不會因此消失」,陳穎淇認為關鍵是當舖有其獨特優勢。「它不用審批,方便快捷,為急需現金週轉和欠缺良好信貸記錄的人提供另一個途徑,有其獨特客源。」陳蒨渝亦表示初時以為典當行業後繼無人是當舖面臨的難題,她親身接觸這個行業的人,與他們訪談後才發現是另一回事,「不少年輕一輩都樂意在當舖工作,準備將來繼承家族生意。」   親身體驗 改變觀念 現時全港尚有二百多家當舖,為取得第一手資料,五位女生決定親身到當舖訪問,事情卻未如她們想像般順利。「我們先是致電邀約訪問,聯絡了四十多家當舖,卻不斷被拒絕」,陳蒨渝回想,「當時實在有點心灰意冷,但我們想做到最好,所以仍堅持要實地考察。」除了訪問,為確保準確性,她們還花了不少時間到圖書館查看書籍和舊報紙,甚至是更舊的報紙菲林(昔日要先造好菲林,然後才印刷報紙),以搜集相關資料,而不是到網上搜尋和拷貝資料。 最後,她們成功約晤十五間當舖接受訪問,過程中推翻了她們對當舖的固有印象。「最難忘的是我到訪一家當舖時,感到不適而暈倒」,郭沅頤回憶道:「店裡的人連忙扶我坐下來,又給我藥油。我們以為當舖的人都很冷漠,總是不留情面地壓價。但這件事過後發現原來他們也很友善、很有人情味。」當舖的建築也讓她感受到那濃厚的人情味:「『遮醜板』防止外面的人看見當舖內的情形,避免顧客尷尬,經營者考慮得十分周全呢。」 任教歷史科的吳老師在同學進行專題研習時,也提供協助,更欣賞同學的認真和努力。「初八正值農曆新年假期,她們還給我撥電話,詢問我的意見,使我十分意外;甚至有同學生病了也堅持要到當舖去搜集資料」,吳老師表示,「本校所有中三同學也要做專題研習,但大多只會做問卷調查,很少會到實地考察。」她補充,「對學生而言,專題研習是一個很好的體驗,學習過程有助他們感受見聞,也可以在課室外親自發掘答案。這群同學更學習了有系統地處理資料。」學習知識並不限於教室內、書本上,親手發掘知識好比親手掘出黃金,沒有人能從你身上把知識奪去。(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