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3b_20151115s
女兒,媽媽愛你
2015.11.14
愛的小路
我的女兒很喜歡聽故事,無論在途中、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時,都是她的故事時間。丈夫喜歡說具創作性的故事,女兒可加入她的創意,一起設計故事劇情的發展;我則喜歡人物故事,她也很喜歡聽,更會思考,然後發問。我特別喜歡這樣互動的對話,因為小孩子很簡單、直接,他們的問題有時真的很有趣、很有意思。 一個主日的下午,我跟女兒到超級市場買食物,女兒又嚷著說故事。我想了想,然後問她:「你知道誰是聖女小德蘭?」女兒胸有成竹, 說: 「知道呀! 她手裡拿著( 玫瑰) 花!」我很驚喜,女兒真的認出小德蘭。其實她說對了一半,在小德蘭的聖像或畫像中,聖人手裡還拿著耶穌苦像。 好了,現在故事正式開始。 從前, 在法國西北部城市阿朗松(Alencon)有一對夫婦名叫路易和澤莉.馬丁(Louis and Zelie Martin),他們是虔誠的天主教徒,很愛天主。澤莉共誕下九名子女,但只有五位女兒存活,她們長大成人後,都選擇了修道的路,成為修女,而最小的一位女兒就是聖女小德蘭,她自稱為「耶穌的小花」,是天主教教會聖師(Doctor of the Church)。 我興奮地告訴女兒:「今天,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教宗方濟各將冊封小德蘭的父母真福路易和澤莉.馬丁為聖人!」女兒說: 「他們一定是善良的人!」 這刻,我將聽過關於他們的小故事跟女兒分享:「這對充滿聖善的夫婦,熱愛祈禱,不單愛天主,也愛近人, 在生活中經常關心別人。路易是一位鐘錶匠,聽說他常帶著一袋零錢,在街上施捨給有需要的人。澤莉經常吩咐管家將食物和錢送給窮苦的家庭。」 女兒問:「(那些窮苦的人)就像那些躺在天橋和隧道裡的婆婆和公公,和手腳受傷的姨姨、叔叔?」這刻,我心裡有點慚愧,每天生活忙碌,有時我們匆匆路過,真的沒有多關注他們。行動比說話更有力,我說: 「不如我們也隨身帶著一袋零錢, 遇到那些婆婆、公公、姨姨和叔叔,你負責送給他們?」女兒快樂地說: 「好啊!」 聖路易和澤莉.馬丁的身份是平信徒、夫婦和父母,藉著婚姻生活成聖,是公教夫婦的典範。為我而言,聖人的德行也提醒我, 每天尋常生活的點點滴滴, 都是培育子女心靈的養分。
kjy13a-20150614
耶穌的朋友
2015.06.13
「我的聖召就是愛」——聖女小德蘭
   當耶穌召叫富少年跟隨他時,福音描述「耶穌定睛看他,就喜愛他。」(馬爾谷福音10:21)如同這位富少年,我們每一位獻身生活者都有與主相知相遇的經驗。耶穌曾說過:「不是你們揀選了我,而是我揀選了你們。」(若望福音15:16)我們都被邀請、被揀選成為耶穌的淨配、屬靈的母親,與耶穌基督結合。我是完全自願,決定徹底地奉獻自己,歡欣喜樂地背著十字架跟隨耶穌。 「愛」是天主的本質,愛應向外延伸,愛是天主聖三相互的愛的反映。獻身生活的目標就是要達到完美成全的愛。 現今的社會, 年青人對「愛」的價值觀,好像只追求享樂、自我滿足、喜歡甚麼便作甚麼,處處為自己的利益著想。但我們獻身者要達到的這個愛是「犧牲的愛」,白白的奉獻與犧牲,不求任何回報的愛。耶穌基督在十字架上的犧牲,正是這愛的最終極宣示。試想想耶穌基督 —— 天主聖子,竟然降生成人,與我們一樣;只是,耶穌沒有罪過。耶穌來這個世界的目的,是指向救贖,他以人性背負了人類的一切罪過,親身承受最極端的痛苦與死亡,只為了救贖人類脫離罪惡的束縛,使人類重獲真正的自由,能分享天主性的生命。「人若為自己的朋友捨掉性命,再沒有比這更大的愛情了。」(若望福音15:13)就這樣,耶穌為了我這個軟弱、充滿缺點與罪惡的「朋友」, 他在十字架上為了補贖我的罪,犧牲了自己,使我有幸能獲得永恆的生命。難道我們對這份愛仍能無動於衷嗎? 大家有否想過要為別人犧牲自己呢?在修院裡,每天都有很多大大小小的機會犧牲自己、訓練愛德。例如奉獻自己去負擔較勞累的工作、當有修女要求你幫助她準備晚餐時, 你會拒絕還是接受呢?願我們都能因為愛天主、光榮天主而喜樂地接受天主的旨意,包括我們需要面對的一切困難和痛苦。 最後,讓我們一同檢視自己:我們所做的每一件大事小事,是為取悅自己、取悅別人,還是取悅天主呢?    願我們都能向聖女小德蘭學習,視日常生活中最微小的事情都為愛天主而作。
kjy02_20150524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5.23
對神明盡責任 對別人要幫助 九龍第十三旅 公教童軍
  走進九龍第十三旅的童軍屋,除了不同的裝備,例如營幕、煤氣罐等,抬頭一看,近屋頂處掛著十字架和宗座遐福, 屋內牆身亦貼有不少聖經金句和昔日童軍活動的相片。九龍第十三旅是一個歷史悠久的公教旅團,多年來培育青年。即將慶祝八十周年旅慶,全旅上下均非常雀躍。 (本報專題)九龍第十三旅公教童軍旅團成立於一九三五年,由聖德肋撒堂主辦,是堂區善會之一,現由該堂助理司鐸溫國光神父擔任神師,共有深資空童軍團、深資童軍團、童軍團及幼童軍團四個支部。旅團以聖堂旁的童軍屋為旅總部,童軍團及幼童軍團除每月首主日,每個主日於童軍屋舉行集會;每月第二主日,各團員均會在集會前一同參與彌撒。 學習紀律 實踐愛德 成立之初,該旅由數位外籍教友領導各項童軍活動。戰事爆發,本港童軍活動全部陷於停頓;戰後初期,該旅分散於各地的成員陸續回港,旅團的活動得以逐漸恢復,並慢慢發展,培育成員參與不同的青年活動、社會服務、救災施賑、領袖訓練等工作。該團招收的成員並不止於青年教友,亦積極招收非教友青年,使他們參與童軍活動之餘,亦可認識天主教信仰,作為福傳的媒介。 童軍團成員葉柏伶和幼童軍團成員羅正騫均是天主教徒。柏伶自幼童軍起參與童軍活動,現為燕子小隊的隊長。正騫兩年多前參加幼童軍團,是綠隊的副隊長。柏伶常到聖德肋撒堂參與彌撒,因為經常經過童軍屋,當時就讀小五的她便向媽媽提出參加童軍活動。「因為我很喜歡參與戶外活動,所以對童軍頗有興趣,媽媽亦認為我能從中學會獨立, 於是便參加了九龍第十三旅。」 五年多的童軍生活中,柏伶特別難忘去年參與第三十四屆蘇格蘭國際小隊露營。「二十一天的交流中,我體會到蘇格蘭當地與香港不同的童軍生活,參與競技、營火會,甚至在主日一起讚美天主。」身為公教童軍,她認為童軍生活能推動信仰,「童軍的誓詞包含『對神明,對國家,盡責任』的幅度,身為童軍我們服從指令,身為教友亦應遵守天主十誡。」  在聖德肋撒堂領洗的正騫希望擴闊生活圈子,所以參加童軍。學習不同的童軍技能,例如繩結、先鋒工程等,正騫都認為很有用處,「我也從童軍生活中學會幫助和照顧別人。」他亦難忘去年參加童軍歌唱比賽,「雖然沒有得獎,但大家一起努力練習,一起唱營火歌,我覺得很開心。」 全人發展 推動福傳 童軍團趙建強團長早於三十多年前已加入九龍第十三旅,雖然他並非教友,仍對年青時以童軍身份參與的宗教活動有深刻印象。「昔日在堂區內,我們會協助管理停車場,又會幫忙在聖枝主日派發聖枝,也會參與每年的花地瑪聖母出巡。」他表示旅團昔日的教友成員較多,現時雖然教友成員的數目大減,每月第二主日集會前參與彌撒的傳統仍保留至今。 趙建強期望陪伴團員一同成長,「我像大哥哥般,和他們一起玩、一起做,希望培育他們成為良好公民。」另外受訪的幼童軍團團長曾偉成及深資童軍團長曾仲康均指,身為領袖,除了訓練成員的技能外,更重要是以身作則,讓他們學習待人處事,善盡本份。 該旅長岑順潮解釋,領袖灌以德、智、體、群、美、宗教,協助團員成長發展,並進行福傳,讓青年發展個人潛能,達至全人發展。迎接八十周年旅慶,他感謝旅團各級成員延續旅團的發展和教區司鐸的包容、鼓勵和支持,「童軍運動是團隊事工,缺一不可。」他亦期盼在天主聖神的引領和堂區主保聖女小德蘭的轉禱下,拓展旅務,發展福傳。 九龍第十三旅神師溫國光神父補充,童軍活動認同成員有信仰、注重紀律和服從,並鼓勵成員「日行一善」,實踐愛德,與天主教信仰相符。他指旅團與堂區關係密切,堂區會邀請團員參加堂區的青年活動, 慶祝大瞻禮如主保瞻禮時,亦會由童軍列隊歡迎主禮。 身為神師,溫神父每週會與團員分享天主教信仰,亦期望每月一次的彌撒能推動福傳。「藉著彌撒,非教友團員有機會接觸信仰;教友成員亦應實踐信仰,為天主作證。」旅團邁向八十周年,他祝願團員在渡服從紀律的生活中,培育善良、友愛的心,從中找到生命的意義。(澄) 
kjy02_20150503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5.02
認識主訓 傳揚主愛 認識主訓 傳揚主愛 教職員慕道團 2
(續上頁)  實踐愛德 謙遜服務 教學以外,在聖方濟各英文小學任職的譚嘉明副校長亦要負責校內的人事管理和行政工作。小時就讀天主教幼稚園,中學時又曾跟朋友到聖堂參與義工服務,加上在天主教學校任教十多年, 譚副校有不少參與禮儀、接觸天主教信仰的機會,但未有主動嘗試更深入認識。「直至別人向我介紹這個教職員慕道團,我希望給自己一個機會進一步接觸天主教,或許這會是我人生的一個突破。」 起初,譚副校只是抱著嘗試的心態參加,「但上課後我發現同學的經驗相似,彼此間的分享舒服到位,感覺良好,每次上課也像回到一個大家庭。」她指教師的工作某程度上十分獨立,很容易累積壓力,「上課時由教師獨自管理課室,因此出現問題時習慣了自己解決;參加慕道團和認識天主後,除了自己努力外,我面對事情亦漸漸多了一份交託。」此外,她認為自己在生活中亦更加懂得愛、包容和關懷,「會多了考慮別人的感受。」 隆重的復活慶典夜間禮儀莊嚴神聖,同時充滿喜樂。當天,家人以外, 譚副校代母的家人也來見證和祝賀她領受入門聖事。「雖然我們只是第一次見面,但他們都很歡迎我,我感到很幸福。」她亦對代母表示感謝,「我的代母是我在學校的同事,感謝她願意伴我一起走以後的信仰路。」 譚副校指她一向十分敬重學校的主保聖人聖方濟和真福德蘭修女,取聖名德蘭(Teresa)亦代表她希望學習聖女小德蘭和德蘭修女的芳表。「雖然尚未想到具體的實踐方式,但我願意謙遜地為別人服務,能幫忙的就多出一分力。」 好友同行 親近基督 慕道團除了老師,亦有其他教職員參與。歐陽可楓在九龍塘天主教華德學校任職書記,她表示一直有興趣更深入認識天主教。「以往就讀天主教小學, 因此現在於學校工作亦感到很親切,學校的教友老師也很友善。」剛好教區於2011年開辦教職員慕道團,她從校方得知便報名參與,「感覺天主早就在我心中撒下種子。」 經過一年多的慕道,歐陽可楓認同自己有所改變,「以往比較自我中心, 認識天主教信仰後,我會多留意別人的感受,也學會感恩。」但是,到決定是否領洗的時候,她認為自己還未準備好,於是退出慕道團。「不過,當我留意到學校裡的一位老師在領洗後的改變很大,我便再考慮領洗入教;當我覺得預備好了,便再次加入今屆的教職員慕道團。」 收錄禮、考核禮……每一次參與禮儀,歐陽可楓都感覺自己向前邁進一步。至於領受入門聖事當天,她笑著表示自己的心情非常緊張,同時又充滿喜悅,她更於禮儀中代表新教友奉獻酒水。 她感謝學校的兩位教友書記同事在追尋信仰的路上一直的支持和鼓勵, 「我邀請其中一位當我的代母,我參加第一屆教職員慕道團時,她已陪伴我上課、支持我。」   而領洗當天,另一位同事和她的家人也來到聖博德堂見證歐陽可楓領洗, 「我感覺就像真正加入了一個大家庭。」信仰路上有好友同行,她亦展望自己能多參與福傳工作,「正如同事們對我的鼓勵,我也希望鼓勵他人認識天主。」(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