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30602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6.02
綠色生活 由心出發 寶血會教育事務處 台灣環保教育訪問團
四天的異地旅程中,五十位參加者到訪的不是名勝古跡,亦非湖光山色,而是一個又一個的環保設施,以及當地學校。他們遠赴寶島台灣,尋找當地的綠色寶藏,希望透過親身經驗、交流分享,學習台灣的環保教育,貢獻所任教的學校。 (本報專題)該交流團由耶穌寶血女修會(寶血會)教育事務處舉辦,安排五十名來自屬會三所中學、八所小學及三所幼稚園的校監、校長和老師,於三月三十一日至四月三日期間,到台灣交流。在該修會副會長李秀芝修女和該修會教育事務處主任黃美美修女帶領下,這群懷著同一教育理念的教育同工,一起踏上環保之旅 。 感恩之心 推動環保 「到訪慈濟八德回收站給我帶來震撼」,六位接受訪問的參加者之一,寶血會培靈學校馮敏兒校長形容,「在那兒服務、當講解的志工都上了年紀,為甚麼他們退休後,還願意在回收站義務工作?」她認為這是環保心靈化、生活化的表現,讓志工們持之以恆地為環保出一分力。她續道,「天主給予我們管理大地的職責,我們應該尊重大自然,與大自然融合,以感恩的心,將綠色生活付諸實行。」 給該校吳于寧主任留下深刻印象的,也是台灣人民感恩的心,「在慈濟八德回收站裡,志工們不單常把感恩二字掛在嘴邊,從那兒的二手貨場,可以看到他們延續物命,珍惜所有;不是丟棄不再適用的東西,而是送到二手貨場,讓有需要的人用較低價格買下來,物盡其用。」 該校朱慧珍副校長亦十分欣賞台灣的環保教育三步曲,「首先以情打動心靈,讓公眾感受到有需要為自己、為下一代犧牲;然後學懂惜福感恩、欣賞世界;最後採取實際行動。」她期望日後亦能以此模式教育學生,「除了在生命教育的課程中讓學生體驗大自然之美,亦希望可以將學校午膳的廚餘發酵成有機肥料,在校園結合課程和實踐,從經驗向孩子推廣環保。」 體驗自然 保護大地 「修會在台灣也有修院和屬校,我留意到當地不論家居抑或學校的垃圾分類,也做得很仔細」,寶血會思源學校校長劉燕棠修女以此與香港作比較,「香港雖有環保基金資助學校的相關設施和政策推動,但學生回家後,可能就是用另一套處理方法。」她表示最重要是從心出發, 「我們需要熱情和投入,並為孩子製造氛圍,培養他們的綠色習慣。」 旅程中,他們亦有到訪當地學校,包括寶血會的屬校台南市天主教私立寶仁國民小學及寶仁幼稚園。劉修女表示兩地屬校同樣秉持修會的辦學精神,「我們堅持犧牲與修和的精神,與弱小者同行,所以到訪台灣屬校,也感覺很親切。」該校陳志恒主任指出當地屬校幼稚園設有蝴蝶生態園,內裡有不同品種的蝴蝶翩翩起舞,而參觀高雄市美濃區龍肚國小時,他亦有不少體會。「該校每個學生也要下田種稻,學校善用大自然教育學生,讓他們在生活的地方享受大自然,從而學會珍惜和保護它。」 「龍肚國小將學校視為大自然一部份」,同校的梁應揚老師舉例說明,指出其與香港學校理念不同之處。「他們不會視地上落葉為垃圾,將它們掃走;沙地就是他們的運動場……」學生就在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環境中成長。陳主任亦期望將來能在學校舉行主題學習活動,讓學生從他們的角度,分析香港的廢物處理,從小養成環保的生活態度。   劉修女補充,「我們將學校飯堂的洗米水儲起,它營養豐富,用以澆花,花兒都長得更漂亮。」實踐由細節開始,綠色生活由你我做起! (澄) 
kjy01_20121104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11.04
懷愛德 侍弱小 寶血會培靈學校 慶祝辦學修會創會九十周年
(本報專題)耶穌寶血女修會(下稱寶血會)會祖(創立人)譚加辣修女活在近百年前,今年是修會創會九十周年,她的身影和經歷,亦藉著一冊漫畫,重現我們眼前。她感動人心的力量和犧牲服務的精神並沒有隨她離世而去,而是透過修會不斷傳承。由寶血會開辦的寶血會培靈學校,為慶祝修會會慶,在校內積極推廣譚修女的事跡,讓她繼續活在學生的心裡。   從漫畫認識會祖 「我認為這個漫畫故事能突顯譚修女的性格,她很有愛心,十分愛護孤兒和其他修女」,該校五年級同學鄭思朗分享讀後感。「她非常偉大,學業成績出眾卻放棄到學校任教,加入修會,到偏僻的鄉村傳教。此外,雖然修女們要徒步走到不同村落傳教,她們卻一句抱怨也沒有,經常滿面笑容。」同是五年級的周楚越表示認同,「修女們在譚修女的帶領下相親相愛,修會剛成立的日子過得苦,她們也沒有怨言,而且臉上經常掛著慈祥的笑容」,楚越認為修女們樂於服務的精神很值得學習。吳麗兒是六年級生,認識譚修女的生平後,她從另一個角度了解到譚修女,甚至所有修道者的犧牲。「他們要離開家人、離開自己的家庭加入修會,為照顧有需要的人,傳揚天主愛的信息」,麗兒道。 譚修女的善表是寶血會修女的典範,修會一直秉持「犧牲與修和」以及關懷弱小的精神。「還記得小三的我對修女的工作很好奇」,為了解更多,麗兒跑到當時在學校服務的繆筆施修女跟前去,「繆修女滿是耐性地為我推介有關(真福)德蘭修女的故事書,讓我認識到她在印度的服務。」其他同學亦有所共鳴,「小息時修女們會滿臉笑容的和我們在操場聊天,但我們做錯事的話,她們便會很嚴厲地教訓我們」,六年級的曾嘉奇道。楚越亦回憶小一時與修女相處的片段,「那時很多關於信仰的事物我都不明白,修女會慢慢給我解釋,讓我的知識增長不少!」   以行動履行愛德 該校亦鼓勵學生效法譚修女,透過行動實踐「犧牲與修和」的精神。受訪的四位同學均有參與校內服務團體,如:圖書管理員、風紀等,思朗和楚越則是福傳先鋒的成員。「我們會在小息時帶領同學在聖母像前祈禱,也會幫忙打理學校擺放與宗教有關書籍的宗教室」,楚越解釋服務內容。思朗補充:「玫瑰月剛開始時,小息祈禱只有一兩名同學參與,但其後有低年級同學主動向我們表示希望參加祈禱,人數亦慢慢增加,為此我們很高興!」 黃美娟老師為該校宗教科主任,她十分欣賞同學付出自己的時間為他人服務,並相信服務拉近了他們和天主的距離,「修和的意義在於改善與天主的關係,我認為同學在服務中,學懂放下自己,投入為他人付出,使他們更走近天主。」黃老師續道:「我們亦時常提醒同學要相親相愛,寬恕別人,修補彼此的關係。」犧牲與修和並不限於校園,家人也需要我們以愛擔待。嘉奇一家八口,有六兄弟姐妹,「媽媽下班回家已感疲累,但還要給我們燒飯做菜,所以我會幫助做家務。」楚越昔日常與弟弟爭執,「但我現在學懂了禮讓,會包容弟弟;即使有小爭拗,我們很快便會和好如初。」 黃老師相信同學們都從會祖的事跡中有所得著,「有一名三年級的同學告訴我,他十分喜歡看這本漫畫,已翻看多次,他說:『譚修女很好,她的貢獻很大啊 !』」她留意到漫畫的內容對低年級同學而言或許有點深奧,「但我深信譚修女犧牲的精神,已給他們留下了深刻印象。」(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