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3_2015092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9.19
2015-2016學年 東亞銀行親子閱讀證書獎勵計劃 幼稚園組閱讀計劃書目 導讀選輯
《下雨天》  文.圖 / 彼得.史比爾 出版社 / 上誼文化 主題:探索   下雨天你和孩子會做甚麼事情呢?你會讓孩子出去玩嗎?  《下雨天》是一本無字的圖畫書,封面上的兩個小孩穿起雨衣、雨鞋,開了雨傘。在大雨下小孩的笑臉表現出非常愉悅的心情。究竟在下雨天發生了甚麼事情呢?  這個故事要從扉頁的圖畫說起。有兩個小朋友在花園裡玩耍,從天空的景象、小貓使勁地奔走的動作和小孩的身體語言,讀者可以意識到一場大雨即將來臨, 下一個畫面便是小孩狼狽地拿著鞋子飛奔回家,好像與大雨競賽一樣,異常緊張。本以為小孩回家避雨,想不到他們回到家後,匆匆換上雨衣、雨鞋, 媽媽竟然幫忙打開雨傘,鼓勵他們踏出家園,用身體探索大自然及體驗雨中景象。如果你是媽媽,你也會這樣做嗎?  小孩帶著欣喜的心情進入雨中世界,他們不停地探索,踏水泥、玩水柱、濺水花,試著用身體比較晴、雨之間的分別,他們觀察佈滿水珠的蜘蛛網、在石柱下避雨的小鳥、車底下的小貓, 不難發現各自有牠們生存的技能,還有鴨子和魚兒,一群一群地在河裡遊玩,享受雨中作樂,悠然自得。大自然給了孩子很多樂趣和創意,從探索中孩子得到無窮的快樂和幸福。 如何使孩子把握晴天做他們想做的事,同時也讓他們享受或欣賞雨天帶給我們的樂趣呢?《下雨天》中兩位孩子的媽媽除了讓他們雨中作樂,當他們盡興回家,媽媽還幫忙拿雨傘、傾倒雨鞋裡的水、泡熱水浴、準備下午茶、傾聽孩子述說雨中的樂趣等;她用行動鼓勵小朋友, 她那溫柔的力量帶給孩子探索的勇氣。 作家彼得.史比爾善於用圖畫以分鏡的形式說故事。一幅一幅的跨頁、細膩的筆觸、豐富的故事背景,勾畫出西方小孩的家庭生活;玩沙盤、玩水池、與貓兒狗兒為伴、與花草樹木為鄰,沐浴於大自然中,培養出純真熱愛生命的小孩,幫助他們面對任何的情景都帶著探索與期盼的學習態度。 彼得.史比爾是一位著名的童書創作者,他的作品獲獎無數,曾獲1977年路易斯.卡洛書架獎、紐約時報年度最佳插畫書獎,1978年凱迪克金牌獎等多項大獎。   《帽子萬歲 》  文.圖 / 布萊恩萬 出版社 / 格林文化 主題:友誼   《帽子萬歲》是一本非常適合幼兒閱讀的圖畫書,動物造型活潑可愛,色彩明亮,用字簡單重覆,構圖清晰,沒有複雜的背景,幼兒容易掌握。 《帽子萬歲》四隻活潑可愛的動物在封面上跳躍,藍色的背景襯托出動物們愉悅的心情。有一天早上,大象醒來,心情很差。門鈴響了, 大象生氣的走下樓:「走開!我心情很差!」想不到,有人送來了一堆帽子做禮物,大象的心情馬上好起來了,大聲歡呼:「帽子萬歲!」快樂的情緒讓他想起了好朋友斑馬,「我要去給斑馬看。」可是斑馬回應:「走開!我心情很差!」於是大象送給斑馬一頂帽子,斑馬心情馬上好起來,大聲歡呼:「帽子萬歲!」他們很想跟烏龜、貓頭鷹、獅子及長頸鹿分享,每個朋友都收到大象送出來的禮物,同時亦分享到大象快樂的心情。「帽子萬歲!」大象正面的情緒,不斷感染其他朋友,將「走開!我心情很差!」的負面情緒改變過來。無論負面的情緒抑或快樂的情緒,其實都會感染別人,因此我們要幫助小朋友累積快樂的經驗,將正向的情緒感染其他人,就如分享快樂一樣。 每個孩子的成長過程中,必須學習割捨與分享,三至四歲的孩子雖然自我中心很強,卻能夠從生活中學習人與人相處之道。學習將自己喜愛的東西割捨出來與別人分享,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運用《帽子萬歲》幫忙孩子體驗分享中最大的回報便是友誼和快樂。 此書榮獲NPR美國公共廣播電台最受喜愛童書、美國《赫芬頓郵報》最佳童書獎項,並受到《學校圖書館雜誌》、《出版人周刊》、《科克斯書評》、《書單雜誌》等媒體一致推薦。  
kjy02_20150920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5.09.19
2015-2016學年 東亞銀行親子閱讀證書獎勵計劃
(本報專題)香港聖公會宗教教育中心(下稱「宗教教育中心」)於2010年開始,推行親子閱讀證書獎勵計劃。正如長期推廣生命教育的學者、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與家庭發展學系黃迺毓博士在該計劃特設的《親子導讀本》卷首所言:「給孩子一本書,就是給他開一扇窗,讓他們看得更遠, 生命更加寬廣⋯⋯」該計劃選書的四大原則之一, 正是以生命教育及品格培育為主題的優良圖書。 宗教教育中心副主任林秋月表示,親子閱讀證書獎勵計劃自推行以來,備受學界及家長的推崇。2015-16學年,東亞銀行慈善基金有限公司(下稱「東亞銀行」)繼續慷慨贊助,新學年的資助計劃將增加幼稚園組別,受資助的幼稚園生總數為400人。 宗教教育中心於2013年獲東亞銀行支持,將親子閱讀證書獎勵計劃推展至低收入及有經濟援助需要的家庭,同時易名為東亞銀行親子閱讀證書獎勵計劃(下稱「閱讀計劃」)。回顧過去兩年的發展,閱讀計劃獲得社會上不同界別的正面迴響,而東亞銀行提供的資助名額,亦由首年(2013-14學年)1200名至去年(2014-15學年)增至2000名,本學年更將受資助的學生範圍由小學組延伸至幼稚園組。 閱讀計劃的目標是希望促進香港兒童在各方面的均衡發展,透過閱讀加強親子關係,從而建立健康和快樂的家庭。2013年開始,香港教區天主教教育事務處及本報獲主辦機構宗教教育中心的邀請,成為協辦機構,攜手通過天主教學校, 共同積極推動親子閱讀。2014-15學年,參與閱讀計劃的天主教小學已超過二十間。 閱讀樂趣 啟發生命 閱讀計劃秉持嚴格的選書原則,林秋月在簡介本學年不同組別的選書要點時,分別以多個例子加以說明,例如根據兒童不同年齡的心智發展特質,為小孩帶來閱讀樂趣。她指出小一至小二組別(初小)選書的要點,是以精美的圖像為主,配合簡易的文字,環繞友情及親情的主題。其中《雪人》這個歷久彌新的故事,透過細緻而富立體感的圖畫,令孩子更易於投入書中的情節,啟發他們的想像空間。 在挑選小三至小四組別(中小)的圖書時, 則以橋樑書為重點。獲選的圖書運用精心的圖文編排,讓孩子們投入故事的場景,並加以思考。就如《霧中的腳步》中,主角是一位雙目失明的女孩,藉其勇敢向前的精神,為孩子們分享樂觀積極,時常感恩的生活喜訊。 至於較高年級的小五至小六組別(高小), 閱讀計劃選來探索生命、公平原則等倫理主題, 推介四本文字書,當中美國著名作家懷特的《夏綠蒂的網》一書中講及朋友間彼此扶持及捨己為人的精神。林副主任認為透過課外閱讀的意義重大,讓同學們敞開思維,潤澤心靈。 本學年幼稚園組的書目,以八本圖書幫助幼童學習處理情緒及表達個人感受作為重點,其中《愛哭公主》是關於孩子成長過程中,如何面對挫折、控制情緒,透過故事主角所經歷的,鼓勵他們表達自己的感受,認識自己的情緒。   林副主任期盼小孩能在閱讀中,學習多表達自己的感受。閱讀計劃透過一連串的活動,包括親子閱讀講座、東亞開卷坊等,推廣親子溝通及體驗閱讀樂趣的訊息。(張 / 睿)      培育兒童生命素質  共創健康快樂家庭 小學組分三個階段, 精選16本童書, 包含不同面向的主題, 適合不同年齡的小朋友。自我認識、親情友伴、自然環保、堅持、夢想、獨立、接納、善良、面對限制、珍惜等。   東亞銀行親子閱讀 證書獎勵計劃 嚴格挑選優質書目,向家長提供《親子導讀本》,附《閱讀記錄冊》,幫助學生配合選書作生活應用。提供學生及家長講座。此外,學生完成計劃後可獲頒發閱讀獎勵證書及禮物,提供閱讀分享平台,每年舉辦學生閱讀分享比賽。 閱讀計劃設有學校及個人組別,一般學生可以優惠價參加; 合資格的低收入或經濟有困難的家庭,可獲東亞銀行慈善基金有限公司資助,受惠學生參加費用僅港幣30元。資助名額為小學組2,000人及幼稚園組400人,額滿即止。(睿)  主辦機構:宗教教育(觀塘)中心 協辦機構:  聖公宗(香港)小學監理委員會 聖公宗(香港)幼兒教育議會校長會 天主教教育事務處 公教報《喜樂少年》 贊助機構:  東亞銀行慈善基金有限公司 詳情可瀏覽網址:http://www.rerc.org.hk/reading/index.html     
kjy10_20150920
icon47
創作天地
2015.09.19
創 作 天 地 2015.09.20 圖畫
胡樂怡 福德學校 二B 盧政程 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 六D 
kjy14_20150920
icon78
種子的力量 : 足印篇
2015.09.19
聖師小德蘭系列 澤莉小姐與路易先生
1854年,修女們在阿朗松開辦一所新學校,澤莉小姐也來幫忙,她教授婦女編織花邊的工藝。在這裡,澤莉遇到馬丁夫人──路易.馬丁先生(Louis Martin, 1823-1894)的母親。 路易的父親是個軍人,奉派到不同的營地服役。童年時,小路易隨著軍隊,到處走動。軍隊的生活促使小路易慣於守紀律和服從,亦驅使他追尋那超越服從的心靈自由。到了入學的年齡,他們全家遷往阿朗松,開始在那兒定居。路易對未來充滿期待,二十一歲時,一種把自己的一生奉獻給天主的念頭逐漸在他的心裡萌芽。當時一座位於法國邊陲的雪山上,有一座隱修院,修院裡的隱修士經常帶著獵犬,在山上營救那些受困於雪山的旅客。一幕幕在巍峨雪山上尋人的情景,深刻地印在路易的腦海裡。他跑到山上,央求院長給他加入這個隱修團體。路易滿懷善意,勇氣可嘉;可是,隱修院每日多次祈禱都要用拉丁文, 偏偏他無法掌握拉丁文。 最終,路易惟有放棄修道的渴望。回到阿朗松,他逐漸安頓下來。阿朗松是個寧靜的小鎮,他喜歡在這裡生活。閒暇時,他愛垂釣, 又偕朋友們組成聖雲先會地區分會,共同關懷社區上有需要的人。路易喜歡安靜和專注的工作,他專程到巴黎、雷恩(Rennee)及巴黎聖母院所在的斯特拉斯堡(St r a s b o u rg)等地區,學習製造和修理鐘錶的技術。隨後,他在阿朗松開設一家售賣珠寶和鐘錶的商店,生意挺不錯呢。 在阿朗松,澤莉小姐編織和設計花邊的熱誠早已街知巷聞。有一天,馬丁夫人跟路易談及澤莉。1858年四月,澤莉在景色怡人的近郊古石橋上,與路易相遇。一種似曾相識的感覺闖進她的心靈,「我早就為妳準備好了,他就是了。」這番話好像是天主給她說的。二人一見鍾情,數月後一個仲夏夜,他們按法律規定註冊結婚,到午夜時分在阿朗松的聖母堂舉行婚禮,宣發婚姻盟誓。 婚後最初十三年,他們住在路易的鐘錶店裡。因工作需要,路易經常出門遠行, 夫婦間只能夠透過書信往來,互訴心曲。1871年,路易結束鐘錶生意,專心協助澤莉發展她在阿朗松經營的編織花邊事業。他們深愛對方,家庭生活簡樸又愉快,孩子也一個接著一個誕生。   (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