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4a_20160918s_0
jesusstory
若望講耶穌
2016.09.15
天主的羔羊《若望福音》一35 - 39
若望和安德肋站在約但河旁,想看看老師若翰洗者在哪裏。安德肋問若望︰「為甚麼這麼心急找老師?」 「我要請他把我介紹給天主的羔羊,做他的學生。」若望答道。 「天主的羔羊?就是若翰說比他更大的那位先知嗎?」安德肋問。 就在這個時刻,他們聽見若翰洗者在對岸高聲喊說︰ 「看! 天主的羔羊!」 他倆順著洗者若翰的目光望過去, 看見耶穌正慢慢地走過來。若望悄悄地跟安德肋說︰「我們跟著祂,看看祂住在哪裏。」 他倆便悄悄地跟著耶穌走。若望看見主的肩膊上站著兩隻小鳥︰一隻麻雀和一隻燕子。忽然兩隻小鳥好奇地回過頭來,看看跟著他們的安德肋和若望, 然後在耶穌耳邊吱吱喳喳了幾聲。耶穌便停了下來,轉身問他們︰「你們找甚麼?」若望說︰「老師,我是若望,他是安德肋。我們想看看你住在哪裏?」 耶穌望著若望和安德肋,滿臉笑容地說︰「來看看吧!」 他倆聽了主的答話,便滿心歡喜地跟著耶穌往前走。這時,停留在主肩上的兩隻小鳥卻飛了起來,飛到若望的肩膊上。耶穌看見了,忍不住笑了起來, 對若望說︰「這小麻雀叫吱吱,小燕子叫喃喃,牠們都是我的好朋友。看來牠們都很喜歡你,以後就代我好好地照顧牠們吧!」 若望很開心地說︰「老師,你放心!我一定細心照顧牠們的。」
kjy13_20160626b_s
icon89
校園隨筆
2016.06.25
「存恩‧傳愛‧全心」—— 不一樣的五十周年
風雲變色,難民湧至,引致人口激增,滿街都是失學的兒童。方濟會的張尊賢神父眼見如此光景,發起建學的宏願, 憑少數人之力,與熱心教友一磚一瓦的在九龍塘模範村鴨仔湖一帶,建築簡陋的教室開辦識字班,造福附近橫頭磡等木屋區的難民子弟。學校傳授課本知識之餘,更廣傳福音,洗滌心靈,免處於極度窮困生活環境下的青少年誤入歧途。學校其後再遷址慈雲山徙置區—— 當時的一個「九反之地」,繼續絕不容易的教化工作。 「心田先祖種,福地後人耕」,聖文德的始創者在艱難的環境下建立學校,令草根階層的孩子有機會接受教育,改良品德,憑知識改善生活。五十年來,學校的管理層與教師時有更替, 但服務社會,造福人群的辦學理念從無改變。感謝天主帶領我們平安度過那已過去的歲月,今年,是學校的金禧校慶,我們更願意將感恩之心化為力量,幫助一所開設於中緬邊境的「南板文德學校」,實行以愛還愛。 「文德50、服務50之伸手行動」是本校一個集合所有聖文德學生、家長的力量,一起以服務時數為邊城小學籌募資金的活動。學生的服務範圍包括學校與家居,校方亦會在適當時候帶領學生參與社區活動,讓他們接觸社會,藉服務感染旁人,將關愛傳揚。家長服務則指在校的義務工作。所有服務時數會以電腦存檔, 最終希望達到438,000小時的目標。數字從何而來?聖文德建校50年來,每年365 日,每天24小時盡忠職守服務教育工作,所以我們將三組數字相乘(50X365X24=438,000), 希望學生銘記本校時時刻刻服務社會和教育工作的精神。學生和家長服務若干時數,校方將會向社會人士、校友和聖文德學校的支持者募集對應捐款(1小時=HK$1),送予南板文德學校,希望真正做到「有錢出錢、有力出力」,幫助他們改善學校設施,有機會得到更好的教育。 「你們是世界的光,建在山上的城是不能隱藏的。人點燈,並不是放在斗底下,而是放在燈台上,照耀屋中所有的人。照樣,你們的光也當在人前照耀,好使他們看見你們的善行,光榮你們在天之父。」(《瑪竇福音》5:14-16)上主的話,我們銘記於心;先輩的努力,我們將薪火承傳,並身體力行,務求光照近人。無論是過去、現在,還是未來,「存恩.傳愛.全心」永遠是我們繼往開來的文德精神。 作者為聖文德天主教小學校長
kjy04_20160626b_s
生命動力
2016.06.25
【喜樂小書架】生命良伴
同學們最熟悉的《新約聖經》片段,可能是天使向聖母瑪利亞宣布一個大喜訊——瑪利亞將懷孕生子⋯⋯聖誕節話劇給小朋友留下深刻的印象,讓人感受到耶穌的誕生是不平凡的。耶穌的誕生是來自天主的喜訊,與若瑟和瑪利亞有密切的關係;這位初生的嬰孩與當時的統治者黑落德有關,平靜山野上的牧羊人歡迎他,來自遠方尋求智慧的賢士也來朝拜他。 除了福音,《新約聖經》也包括《宗徒大事錄》、《聖保祿書信》、《默示錄》等二十七卷書。《舊約聖經》更匯集了四十六卷書,貫穿三千年的歷史。《我至愛的聖經》(My Beloved Bible)以簡潔的篇幅,介紹《聖經》是天主的說話。因著耶穌,我們知道天主是愛,因而天主的說話是愛的語言。 《我至愛的聖經》突破了一般兒童版聖經停留在初小階段的限制,《舊約》故事包括多位生命歷程有獨特經驗的人物:盧德、亞納、多俾亞、艾斯德爾皇后、耶肋米亞等。《新約》故事延伸至耶穌的苦難、死亡與復活、初期教會。此外,每篇故事特選「金句」、某些篇幅加插人物介紹(例如十二門徒的個人簡介),這些精心設計的小資料,點滴呈現創作者注意到小讀者的興趣、需要和能力, 輕巧地運用聖經研究的方法,設計和編寫這本屬於成長中的孩子的生命之書。 正因讀者對象有較高的閱讀能力,這本剛面世的圖畫聖經,努力地把一部《聖經》的內容濃縮在八十頁的篇幅。一直以來,華語社會給兒童編寫的中文聖經,經常看到的版本好像遺忘了九歲至十三歲的孩子,實在可惜。一本能夠配合中小至高小年級學生的心智又達至學術水平、中英參照的圖文《聖經》,相信是不少公教家長和老師殷切期待的。  
kjy06a_20160619s
icon89
校園隨筆
2016.06.18
服務學習
今年適逢學校50週年,透過慶典活動,師生得以重溫建校歷史。1956年方濟會會士張尊賢神父帶領一眾小兄弟,於九龍塘模範村建築了簡陋的課室,為當時橫頭磡等木屋區的難民子弟提供教學,修會一直秉承會祖聖方濟的教導,以「微末心、兄弟情」的靈修思想配合中國優良的傳統及文化精神為平民辦學,特別照顧貧苦和弱小的學生,實踐有教無類的精神。當中雖然歷盡困難與挑戰,但在上主的眷顧中,均能一一克服,並發展至現時的鳳德村校及慈雲山校。 創校神父們無私奉獻的精神,實在令人感動。他們不計較付出,盡心盡力為學生服務,以行動實踐福音「人子來不是受服侍,而是服侍人」(《瑪竇福音》20:28)是我們學習的好榜樣。在前人種樹、後人乘涼的福澤下,我們教導學生感恩之餘,亦透過在校內推展「服務學習」,把神父的「服務精神」延續下去。 經校方規劃後,共成立了十個制服及服務團隊,將全體小四至小六學生編入隊伍,在不影響整體上課節數的情況下,每週撥出一節課堂讓學生去實踐服務與學習。已成立的服務團隊有童軍、交通安全隊、紅十字會般的法定制服團體;也有公益少年團、少年警訊等的服務隊伍;及基督小先鋒、小方青等宗教團體。上述團隊由全校老師參與帶領,透過多樣化的訓練活動及服務體驗,讓學生感受服務為自己和他人帶來的喜悅,豐富他們個人的學習經歷,實踐愛主愛人服務社群的精神。 每逢服務學習日的早上,同學們均穿上整齊的團隊制服,精神抖擻地進入校園,從自信滿滿的眼神中,透露出他們對參與活動的渴望與期待。 五年級的偉傑,平日都需要老師風紀們提醒注意校服整潔,就連請他綁好鞋帶也要費盡唇舌;現在的他卻穿著熨得筆直的童軍制服,腳踏光亮皮鞋參與步操中。常常欠交功課和遲到的健強,正在參與學校清潔服務,別看他平日粗心大意,但是禮堂的壁柜經他洗刷後,光潔如新。在三位社工的爭取下,我們成立了紅十字會B團,並由社工們專責帶領,成員全部都是有特殊學習及照顧需要的孩子;以往的他們根本沒有機會入選學校制服隊伍,在社工們的循循善誘下,他們亦有機會身穿制服參與訓練,外出參與活動和探訪社區,老師和學生的成長實在令人鼓舞。 一次在帶領學生參與聖文德堂的「方濟廚房」義工服務,令人印象至深。從前在家中鮮有做家務的同學,可以為來吃晚飯的長者洗菜、盛飯和抹餐桌等,真是難得的機會,是次服務令他們樂在其中,並學懂幸福來之不易,深深感受到父母家人對自己的愛,學會感恩。活動中,同學與老人家傾談,並受到長者們的讚賞,大大鼓舞了同學,爭相報名參與下次服務。 「服務學習」的其中一個目的是希望讓學生透過參與社會服務而從中學習及成長,一方面提升學生個人素質,更提升其公民責任感。經過一年的推行,學生無論在自理能力、紀律訓練及參與服務,都有顯著的進步;作為天主教學校,我們更肩負傳播天主福音的使命,學生透過參與服務,學習天主的教導,樂於助人及關懷弱小,並能實踐福音精神,以慈悲的天主為榜樣,在日常生活中度日處世,像聖父一樣慈悲滿懷。 但願我們以「教養孩童,使他走當行的道,就是到老他也不偏離。」(《箴言》22:6)的聖訓,走我們當行的路。 作者為 慈雲山聖文德天主教小學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