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2b-20130602
icon89
校園隨筆
2013.06.02
與家長同行
   今年復活節,我校有一位家長接受洗禮,加入天主教大家庭。上星期,她興高采烈地告訴我,丈夫也報名參加慕道班。我聽到後的第一個感覺是:天主的安排真美妙!  回想當年,我初加入學校,擔任牧民助理的工作,實在有點不明白自己的工作範圍。我以為主要是向學生推行福傳工作,猶如擔任主日學導師一般。有一天,校長邀請我也向家長福傳,當時我很擔心,因為我只修讀過兒童教理課程,也沒有教授成人慕道班的經驗,怎麼辦呢?我惟有向天主求助,求主指引我,同時我亦不斷請教有相關經驗的同工,並繼續修讀不同的課程,例如:學校牧民工作者課程、禮儀及牧民輔導課程等,以支援自己的工作。 果然,天主俯聽了我的禱告,祂賜給我智慧,派遣很多天使來協助我。起初,我在聚會中,只是跟家長分享聖經,採用由上而下的方式,向家長作福傳。即使我每次都用心準備,熟讀聖經和教理,可是只有幾位家長持續參與。後來,我轉換了方法,改為由下而上:聚會以分享生活為首要環節,偶爾介紹親子溝通技巧、研習烹飪技巧,有時又會觀賞影片,最後才帶領家長探討信仰;在聚會結束前,共同為家庭的需要而祈禱。對於一些有特別需要的家庭,我甚至會加入一些輔導技巧,適時安慰及扶持家長,讓他們能積極面對生活上的困難。想不到,很多家長也喜歡這種聚會的模式,認為有得著,參加人數漸漸增加,後來,更有家長接受我的邀請, 參加堂區的慕道班,更為子女報讀主日學班。 能夠成為天主的工具,向家長和同學傳福音,我感到榮幸!這幾年,我跟家長建立了密切的關係, 然而由於兒童出生率下降,我所服務的學校將隨著本學年結束而關閉,因此我更積極讓家長認識堂區和鼓勵家長參加慕道班。目前,有幾位家長及同學分別參加慕道課程和主日學課程,希望他們能逐漸融入堂區的生活。希望日後仍能跟他們聚會,彼此代禱,藉此加強信德!    作者為鴨脷洲聖伯多祿天主教小學牧民助理
kjy01_20130526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5.26
與聖母媽媽相遇 祖堯天小 聖像畫製作
下課後,他們總會聚在一起,拿起沙紙,用心地打磨木板;調好油漆,細心地粉飾作品。祖堯天主教小學的高年級學生在聖母月製作聖像畫,花上不少時間和努力,只為給身邊他們 所愛的人,送上基督福音的祝福。 (本報專題)聖像畫是基督宗教的重要宗教藝術,源於四世紀,歷史源遠流長,是表達信仰內容的圖像,有效營造祈禱氣氛。為表達信仰內涵,聖像畫中的人物、建築物等都未必符合實物比例,與我們日常常見的西方寫實宗教藝術作品相距甚遠。現時,該校約有四十名同學參與製作聖像畫,活動稍後將推廣至整個六年級。 學習德表 祈求代禱 「這些聖像畫感覺很古老」,六年級的江東橋表示。在他們製作的數款聖像畫中,東橋最喜歡聖母領報的一幅,「因為它講解了耶穌如何來到世上;聖母回應天使,她願意當耶穌的母親,這是一件多神聖的事!」他表示製作前老師亦有講解聖像畫的意思,包括聖母的事跡,「我認識到聖母瑪利亞是天主之母,她很慈祥,給我溫暖的感覺。」 東橋分享製作聖像畫的經驗,「曾經因為希望快些完成作品而少塗了白膠漿,結果黏不住聖相。」他續道,「認真製作不但能製成美觀的聖像畫,也是一種尊重。」同級的余柏賢的製作經驗與東橋相反,為了牢牢地黏著聖相,他在木板上塗上大量白膠漿,導致聖相表面不平,他靦腆笑道,「我學會做人不能太貪心。」他表示平均要半小時以上才能完成一幅聖像畫,因為要將木板磨得光滑,需時不少。 藉著這個活動,柏賢對聖母的事跡有更深刻的體會,「聖母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例如關心別人。」他解釋,「聖母懷孕時,仍去探望她高齡懷孕的表姐依撒伯爾。」他認為製作聖像畫讓他親近聖母媽媽,「我相信聖母媽媽十分善良,會聆聽我們的祈禱;遇到甚麼困難也可以告訴她。」他最喜歡的作品是天主之母,畫中聖母懷抱耶穌,「我覺得聖母媽媽很美麗、很溫柔,給我母親的感覺,讓我想起我和媽媽的快樂回憶。」為了更認識聖像畫, 柏賢甚至自發地上網搜尋相關資料,「我希望將製成品送及朋友,向他們傳福音。」 接受邀請 與主相遇 六年級的許嘉蕎和五年級的李藹芹則最喜歡耶穌復活的作品,藹芹分享,「耶穌為拯救世人而死,願意赦免我們的罪,告訴我即使我們犯了錯, 只要願意改過, 他也會寬恕我們。」製作過程中有苦有樂,「製作時有點辛苦,用來調油漆的松節油亦會散發很難聞的氣味,但自己一手一腳完成,很有滿足感。」活動同時加深她和聖母的關係,「聖母是每個人的母親,時刻與我們同在。」 「最喜歡這幅耶穌復活的聖像畫,是因為它顯示了耶穌是天主,我相信他會幫助我,聆聽我的祈禱」,嘉蕎道。她表示過程中也有遇到困難,但同時有更了解天主教信仰的機會, 「我認識到聖母被稱為進教之佑,因為她會帶領我們更加認識天主。」 該校宗教科陳啟聰老師在製作過程中,觀察到學生態度的改變,「起初女孩子都有點抗拒做木工,而男孩子雖然非常雀躍,但普遍都是因為他們覺得很新鮮。」他形容這次是學生與主相遇的經驗,留意到他們在過程中與天主建立了關係。在講解中他鼓勵同學為耶穌、為聖母出一分力,他看見同學接受這份邀請,愈來愈投入製作。 「漸漸地,他們提出很多關於聖像畫的問題,更有些同學自發在網上搜集資料」,這些都出乎陳老師意料之外。他也留意到男生變得細心,小心翼翼地貼聖相、逐一修補作品,女生亦全情投入,「曾經有女同學在製作中,手部受了小傷,我問她為何不放棄,她表示希望完成這份禮物。」校方亦期望同學將完成的聖像畫帶回家作祈禱默想,在家中推動福傳。(澄)  
kjy02a-20130512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5.12
跟隨基督 喜獲新生 小學III區教職員慕道團 以愛傳信 2
Justin老師•黃良凱   力行福傳  實踐愛主愛人      (續上頁)「Justin」並非荃灣天主教小學黃良凱老師的英文名字,而是他的聖名。「理論上,我明白洗禮後我便成為新人,但禮儀前我並沒有太大的感受」,黃老師回想。直到正式施行洗禮的一刻,「神父為我施洗時, 以我的聖名稱呼我: 『Justin,我因父及子及聖神之名給你付洗』。」他續道,「從未有人公開用這名字稱呼我,這是第一次。我由這新名字體會到我真正成為一個新人,以後,我更加要做好自己。」 起初,黃老師只是希望選一個以英文字母「J」開始的名字作聖名,配合家人的英文名字,當時並無深究聖猶思定 (St. Justin) 的事跡。經翻查資料後,黃老師認識到聖猶思定身為哲學家在神學和護教方面的貢獻,更是一位殉道聖人。他認為主保聖人的生平為他是十分重要的提醒,「他為信仰犧牲了生命,這提醒我作為公教老師,應該致力福傳,以天主教的教育理念培育下一代。」 轉至天主教學校任教,黃老師才接觸天主教信仰。「以往認為天主教很制度化、很嚴肅,轉校後才發現自己有很多不認識的地方。」他表示,在慕道的路途上,禮儀、教理、靈性方面均得益不少,走了十八個月,終於領洗,「這標誌著我正式加入教會,成為耶穌的門徒;但這並非終結,而是開始。」 黃老師亦會以聖經故事,教導學生們正確的行為和態度,「例如學生們經常互相指摘,我會告訴他們『耶穌憐憫淫婦』(若8)的故事,讓他們設身處地作反思。」展望將來,黃老師希望推動更多學生成為教友, 「我相信學生看到老師活出基督,他們也會被感染。」 黃老師深信福傳由家庭做起,他兩名分別兩歲和五歲的兒子,亦於今年復活節領洗。對於是否讓孩子領洗,黃老師表示曾經猶豫,「既然我自己也接受了這份恩寵,那為甚麼我不讓孩子領洗?雖然他們現在未必認識天主,但我相信領洗讓他們踏前一步。」(澄)         該慕道團於2011年成立,由孫英峯神父和龔偉南神父擔任神師,導師為7名聖神修院宗教學部畢業生,包括林社鈴終身執事及劉惠蘭修女等。慕道團原以聚集區內尚未真正認識耶穌基督的教育工作者為目標,廣泛邀請後反應熱烈,收到來自不同區域的中、小、幼老師報名。在神長和導師帶領下,他們一同探索福音,並分享來自耶穌基督的天主教教育精神。23名學員接受收錄,16名於今年復活節領洗。      一個獨特的聚會 過去一年多,約60位天主教學校的教職員,每星期在三個不同的地區,共同為認識天主教信仰而相聚。今年復活節,25名成員接受聖洗聖事。 教區教育事務處主教代表助理葉成標與本報分享這份喜樂:這些來自不同學校的教職員,願意以開放的態度,了解天主教信仰,從而體會天主教辦學的理念。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這三個分布於港島區、九龍中及新界西的慕道班,誕生的經過凝聚了愛心的動力:無論那是由導師自發召集,或是學員自組邀請導師, 他們都在一個有共同工作背景的慕道班裡,體會天主的愛。 此外,還有一些教職員持續參與堂區開辦的慕道班,在邁向認識天主的路上共同努力。(睿)           
kjy01_20130421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4.21
星光引領 回應主愛 徐仁恩修女 致力媒體福傳
「小時候,曾想過長大後當老師。從小喜歡畫畫的我也有想過當畫家,但並沒有想像過會成為修女。」聖保祿孝女會徐仁恩修女(Sr. Mary Gesuina Seo, FSP)來自韓國,笑起來眼睛瞇瞇的,像個容易親近的大姐姐。「我從沒有聽過耶穌對我說話,也沒有夢見過他,但他透過我身邊不同的人召叫我,叫我將生命交給他,為他工作。」她將這些感動她、引領她跟隨耶穌的人比作一顆顆閃亮的星星,「就如引導三位賢士找到小耶穌的異星。」      (本報專訪)徐修女信仰路上遇到的第一顆星,是她的一個中學教友同學。「我以前完全不認識耶穌,是這位同學經常鼓勵、陪伴我到聖堂,又常來家裡探望我,更在復活節和聖誕節給我做復活蛋和巧克力,讓我非常感動。」在同學的積極鼓勵下,初中的徐修女決定領洗,「這是我人生中的重要時刻,我重生了!」接下來的一年,她的家人也受了洗,加入教會的大家庭。 意想不到的計劃 媽媽和爸爸也是她的星星。徐媽媽非常熱心,參加聖經班、給她介紹很多聖人故事,也堅持每晚睡覺前,一家人一起祈禱和誦唸玫瑰經,主日一起參與彌撒。徐修女回想少時,笑道,「那時我覺得玫瑰經很長,唸的時候常打瞌睡;媽媽則向我解釋我們該在一天結束之前感謝天主。」媽媽一直希望兒女中有一人能奉獻給天主,徐修女在兄弟姐妹中排行第三,當時的她並不認為自己會度獻身生活,「我跟媽媽說:『我不當修女,我會結婚, 過普通的生活。』」星星亦在她的大學時期出現,一名要好的女同學邀請她積極考慮聖召,但她這樣回應:「這與我無關,我要結婚。」 大學畢業後當幼稚園教師,徐修女在社會上工作了一段日子後,徐爸爸患上癌症。她們一家一直在醫院照顧他,不斷為他祈禱,希望他能痊癒。最後徐爸爸因病離世,到天國去了。「我希望天父接納爸爸的靈魂,因為我們和天父一起的時間是最幸福的。」爸爸的死亡亦引發徐修女思考,「我們由天主創造,將來也要回歸父家;這生命既然不是我所有的,我該怎樣運用我的生命?」不像梅瑟、亞巴郎,也不似宗徒們,天主並沒有親口向她說話,「但祂透過不同的人召喚我,我於是決定加入修會,永遠和耶穌一起生活。」 傳播主愛的使命 不同的修會有不同的傳教使命,聖保祿孝女會透過大眾傳播工作傳揚福音,「聖保祿孝女會的修院給我的第一印象就像一個舒適的家,充滿平安。修女們活潑、愛笑,是個十分愉快的團體」,徐修女回憶道。聖保祿孝女會是國際修會,在五十五個國家設有分會。修會秉承會祖真福雅培理神父(Blessed James Alberione,1884-1971)的精神,透過書籍、多媒體資料和網絡將基督聖言帶給全人類。「我們的修女翻譯來自世界各地的書籍、輯錄聖歌唱片等,日常也要輪流準備食物、洗滌衣服和清潔修院,主日亦會到不同堂區推廣書籍。」 徐修女形容,聖召是耶穌送給她的一份美妙禮物,她接受了,打開,內裡滿是耶穌的愛心。「然後我答覆耶穌:『我也很愛你!』我全心全意愛他、跟隨他,與他在一起。」徐修女愛踏腳踏車,邊踏車邊看身邊的景物。她認為度修道生活就像和耶穌一起踏腳踏車,「你可以看見天上的事,可以看見很美、很遠的東西,獨自一人做不來的,和耶穌一起便能做得到。」(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