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211017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1.10.15
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 Learning by Doing 從不同體驗中學習
(本報專題)你認識每天上學、放學經過的社區嗎?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的李昊縉參加過學校LBD課程(Learning by Doing; 「做」中「學」)「勇闖社區」的活動,便多認識了石籬一帶。他與家人到社區逛,又觀看網上地圖街景,之後與同學合製「社區地圖」,畫上麪包店、餅乾店、馬路、人和車等。在地圖上,學生又貼上創意標誌,例如在水果店貼上「小心榴槤有刺」,一起建設美好社區。 該校於2017年起,在小一至小三的常識科開展LBD課程,著重體驗式學習活動,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及全人發展。課程背後也帶出天主教教育五大核心價值——真理、義德、愛德、生命及家庭。 觀察社區 學習愛德與公義 在「勇闖社區」這課程中,二年級的江靜欣用心觀察社區時,便留意到一些以往她從未曾留意過的事物情境,「原來石籬也有酒店」,活動加深了她對社區的認識。 L BD課程成員、宗教科科主任廖韻文老師希望學生可以從認識社區開始,再去學習如何去愛社區內的人與物。 學校安排一年級生進行「勇闖社區」的活動後,二年級便參與「美好社區」,觀察社區內的設施,學習愛德及公義。學生鄧雋諾留意到區內有無家者,便想到可以在街頭設立共享雪櫃,與有需要人士分享食物。學生在活動中,觀察社區的設施,細看環境,從而提出建議,LBD課程另一成員、宗教培育組統籌黎慧茵老師說:「期望透過這課程,讓學生明白每一個人都是社區的一份子,即使是殘障者和其他有需要人士,都應該得到公平的對待。」 了解身體狀況 也關顧家人 學校所處的石籬社區之外,教師更帶二年級學生認識香港的地方。在主題「珍賞香港」的課程中,因為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教師無法帶學生出外遊覽,便由教師親身走到青衣海濱公園和青嶼幹線觀景台,以網上直播形式,透過熒光幕帶學生一起到這些地點。 此外,學生又利用網上地圖資訊,設計了遊覽香港景點的路線。三年級的藍浩然與同學,便設計了前往海洋公園、迪士尼及星光大道的行程,「早餐後乘車到海洋公園,在公園餐廳午膳後,再乘地鐵到迪士尼,下午約5時,再轉到星光大道。」活動亦考驗學生的解難能力,例如學生建議行程中乘搭的士時,老師便提問有否其他較便宜的方法。就是這從構思到一問一答的過程中,讓學生多了解香港的地理、交通、景點及美食等,更加認識香港這城市。 雖然LBD沒有考試、測驗,但LBD課程成員、常識科科主任陳俊林說,課程中有多元評估方法,例如在以上珍賞香港主題中,教師便為學生準備了「LBD香港旅遊博覽」,讓他們向同學、老師和家人分享製作成果。 成長型思維 有利自主學習 課程發展主任劉秀雯說,LBD不只重視知識,同樣重視學生能夠培育良好的價值觀和改善自身能力,期望學生把在課堂所學,實踐於生活中。有見及此,三年課程層層遞進,涉及自身與環境的範疇:一年級的主題是認識學校;身體及心靈;家庭及社區。二年級的是健康的我;美好的社區;欣賞香港。三年級的是科學家;文化共融;認識中國。 常識科科主任林穎謙老師同樣有份策劃LBD課程,他說這課程與常識科最大的不同是,LBD在活動中慢慢滲入不同價值元素在內,例如在教導學生身心靈健康的「健康的我」主題中,學生觀察自己的健康情況時,也透過問卷了解家人的健康狀況,為家人設計家庭健康手冊,「不只關心自己,還要關心家人,表達對家庭的關顧。」 學校在接下來三年也期望透過推行LBD,促進師生轉化為成長型思維的團隊,期望師生能從失敗中學習,或從旁人身上有所學習,體會到透過練習而提高才能。推行LBD 課程四年,校長蕭茵看到學生的積極性,自主學習,她亦欣喜見證他們成為「愛主、愛人、愛大地」的學生。(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4b_20201206_s
400 400 愛火燃燒校牧心
愛火燃燒校牧心
2020.12.04
與學生一起成長
很高興能夠加入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這個大家庭。感謝天主的帶領,感謝校內各位的包容。這是我第一次擔任小學的牧民工作, 除一些恆常的工作,例如更換宗教壁報、舉行及協辦學校宗教活動、參加宗教科會議、祈禱室聚會、每天早會祈禱的準備等外,我亦和學生一同參與宗教壁畫的活動。 透過一些宗教遊戲及各種的靈修活動,如祈禱禮、愛心天使、基督小先鋒、不同禮儀前夕所舉行的全校性週會等,為每級同學所舉辦的心靈講座,能讓同學更認識天主的愛,並從中領晤人生的真正意義和價值。 午膳時間開放祈禱室,學生們透過不同的活動、分享聖經故事及小手工工作坊,學生能認識天主教的信仰。耶穌曾這樣說過:「我是善牧,我認識的羊,我的羊也認識我,正如父認識我,我也認識父一樣。」(若十14, 15)這聖經句子是想告訴我們要以耶穌大哥哥為榜樣,在天父,聖母媽媽和耶穌大哥哥的帶領下一起學習,一起成長,每天從中學習·都充滿喜樂及平安。  在這個充滿愛的校園中,同學亦會努力實踐學校的校訓:勤丶勇丶樸丶誠。學習如何做一個勤奮用功,做錯事會勇於承擔責任,做一個樸實恭謙,誠信友愛的學生。在這個學年,我與大家共同成長,將信丶望丶愛三德帶給身邊的家人,老師們,同學和朋友。因為大家都是天父的子女。 學校因為新型冠狀病毒而停止面授課程,很多準備好的活動也因此而取消。在此, 我期望稍後可以有更多的宗教活動讓學生參與。讓他們可以認識和接觸到更多天主教信仰的核心及從生活中活出基督的大愛精神。 • 本欄由教區學校供稿,總結學校牧民助理於2019-2020年度的體會。作者為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牧民助理。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0_20201004_s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0.10.02
喜樂小學:動態 2020.10.04
華富邨寶血小學•開學敬師立志日  (本報訊)新型冠狀病毒影響下,華富邨寶血小學本年開學週改以網上形式舉行,內容包括一系列班級經營活動、宗教祈禱會、校本講座及敬師立志日等。 華富邨寶血小學於9月4日舉行網上「開學敬師立志日」,目的是讓學生一起訂立本年度學習目標,並答謝教師辛勞的教導。當天,校長鄒桂芳勉勵學生努力學習,對於學習模式的新挑戰,仍可以迎難而上。然後,各班學生代表在熒幕上演繹金句,級主任及副校長則說出對學生期望;最後,校長代表教師從學生手中接過「心意禮物」,期望學生努力實踐自己的承諾,善用光陰,努力學習。(少)  獻主會小學•開學祝聖校舍 (本報訊)獻主會小學9月4日舉行開學祈禱會,由校監簡立和神父主禮。 因疫情關係,本年祈禱會只能透過網上舉行。簡神父在禮儀中勸勉學生要善用才能,努力學習, 做勤力的僕人。 在禮儀中,校長代表全體師生獻上祈禱;教師代表學生分別獻上手冊、課本、作業和運動衣,象徵學生承諾遵守校規、勤奮學習和發揮才能。奉獻後,全體教師宣讀宣言,承諾做好自己的本份。最後,神父祝聖校舍,又祝福使用校舍的教職員及學生喜樂和平安。(喜)  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開學求恩祈禱禮 (本報訊)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於9月2日,舉行網上開學求恩祈禱禮,由聖若望宗徒堂主任司鐸宋啟文神父主持、校監黃景聲執事襄禮。 祈禱禮揀選了《瑪竇福音》中有關「地鹽世光」的章節。宋神父在講道中,提示各人要成為「地上的鹽」,學會分享,使生活變得更有味道;同時要成為「世界的光」,照耀他人,走正確的路,去尋求真理。宋神父並勉勵眾人無論面對疫情或困難,都要跟隨著耶穌基督。最後,宋神父和黃執事為眾人降福, 期望學生在耶穌的牧愛下不斷成長。(樂)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190119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0.01.17
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 動動小手 動動腦筋 體驗不一樣的常識科
(本報專題)有沒有想過小學一年級已能夠在班上訂立班規,承諾上課時尊重老師和同學,用心聆聽,做個有禮貌和誠實的學生;並為團結班級,各班設有「班呼」以提升士氣! 石籬聖若望天主教小學小一常識科開展的L B D (Learning by Doing)體驗式自主學習課程,在不設考試,只以學生的學習歷程檔案顯示學生進度,學生從「做中學」探索事物,啟發潛能。 該校由二○一八學年開始,與教育大同協作推行LBD (Learning by Doing)體驗式自主學習課程,剛於本學年,該校正式參與由教育大同主辦的賽馬會「感.創.做」LBD的三年計劃,首年由小一常識科開始,教育大同把小一至小三的常識科整合,透過遊戲、實地考察、創作及設計、閱讀等過程,設計出具LBD元素的小一常識課。 從「做中學」培養學習興趣 小學二年級生孫楚涵說:「能與同學一起玩樂,一起製作不同的項目使我最愉快。」 上學年該校以「不一樣的學校」、「不一樣的我」、「不一樣的家」,以及「不一樣的公園」為單元,其中「不一樣的公園」單元,全級一年級每班分組打造他們理想中的公園,動手設計及製作公園模型前,學生到公園考察,與遊人交談,以了解用家的需要。 楚涵回想小一時與組員構思的「火箭公園」,以可循環再用的紙盒、廁紙筒、膠樽等製作過山車,也有其他休憩空間,沿途設有椅子顧及區內長者到公園時可舒適地安坐,她說組員也關注長者有腰痛等問題,「公園設有涼亭,可以給公公婆婆乘涼,也可遮擋陽光」。 甚麼是LBD?  該校課程主任劉秀雯指出,LBD強調動手做,學生從合作中學習技能與解難能力,培養學生建立全人與自主學習的態度,「學生所學的技能和態度,可以受用一生」。 訪問當天,一年級生學習製作「情緒瓶」,把水、膠水、閃粉混合後,閃粉緩慢地隨液體飄流,在燈光照射下, 效果有如水晶球般漂亮。 一年級的莊可欣說:「情緒瓶有如水晶球,可以變魔法,更可以紓緩情緒」。她說,有次見到哥哥和姊姊爭吵,感到十分無助,她希望製作成情緒瓶後給予兄姊看,以緩解他們的情緒。 由於所有學生也參與製作情緒瓶,他們也踴躍分享,課堂上,有學生說:「我看到瓶子很漂亮, 能夠自己製作一個屬於自己的情緒瓶,真的很開心」;「我很喜歡同學揀選的金色閃粉,覺得很美」。有學生表示當看到閃爍的顏色在瓶內閃耀, 心情也好起來,也有學生互相欣賞對方的作品。 教育大同Walker Candace姐姐這天也到校陪伴學生製作情緒瓶,她察覺到小孩在學習過程中會自我發掘其他學習經歷。例如有小朋友發覺倒入膠水時過程緩慢,便索性把兩枝膠水一併倒入, 「LBD鼓勵小朋友動手做,多分享機會,給予幼兒開闊學習環境,同時在開心及探索的環境下學習」。她指出,每項體驗也讓小孩子發掘潛能,探索可解決問題的辦法。 讓學生學習更全面 該校有逾九成學生居於葵青石籬區,常識科主任陳俊林說,活動鼓勵學生多動腦筋思考,其中小二常識科會安排學生落區考察,學生訪問坊眾,建設理想的社區,「學生化身成小區議員,體察居民需要,也可從小孩的角度去關懷社區發展」。他又指出常識科強調探究式學習,LBD有助學生吸收所學。  該校校長蕭茵指出,計劃有助帶出天主教教育的核心價值,包括愛護所有、尊重生命、對家庭表達感恩等,「學生需要學習經驗,互動學習有助學生處理共通能力的融合」,從學習中經驗批判性思維及建立良好的學習態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