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1b-20131208
icon48
微風細語
2013.12.08
扮演瑪利亞
   小時候,外婆家附近有一座小小的浸信會教堂,牧師家的孩子與我們姊妹年齡相仿,經常玩在一起。我們雖然對基督信仰一無所知,卻也偶爾應邀參加主日學。 有一年,教會在聖誕夜推出小朋友演出的聖誕劇,不知為何竟挑上我扮演瑪利亞。正如福音中描述的耶穌母親,我的腳色也極為沉默,就只是披著一塊熒光色廉價布料,懷抱充當小耶穌的娃娃,在舞台正中央從頭坐到尾而已。在那劇中,瑪利亞的「活躍度」遠不如那些天使、牧羊人、賢士、甚或羊群,。 其他細節早已被我遺忘,惟有一幕記憶猶深。排演過後,一位外國傳教士過來捏捏我的臉,當眾宣布:「這個孩子會演戲。」 那意想不到的讚美叫我呆若木雞,其他小朋友看起來也同樣不解。大家都不明白,為甚麼我明明一句台詞也沒有,卻會得到「會演戲」的稱許? 那是我有生以來第一次驚覺,原來有些事物根本不用靠言語傳達,原來有時真的「無聲勝有聲」。 聖誕節快到了。現在,全世界正沉浸在濃厚的過節氣氛中。以熱鬧歌聲和華美禮物慶祝聖誕,當然是一件值得歡喜的事;但是,身為一個基督徒,我卻更希望能夠學習瑪利亞,在心中反覆默想主耶穌誕生的真意。 天主聖言委屈自己,成為不會講話的小嬰孩,靜靜地躺在馬槽中。 祂的愛不僅靠言語,更靠存在本身。    
kjy02_20131027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10.27
關於聖母的問與答
     充滿好奇心的你,腦袋裡曾否浮現大大小小關於信仰的問題?藉著這次專訪,陳鴻基神父給我們解答一些與聖母媽媽相關的問題,讓我們更加認識這位美麗慈祥的天上母親。  為甚麼聖母 常穿藍色衣物? 藍色代表貞潔、純樸和真誠,突顯聖母的德行。在不同情景的顯現中,聖母的衣著也包含藍色,例如:她在法國露德(Lourdes)顯現時,腰間便束著一條天藍色的衣帶。  聖母和玫瑰的 關係是甚麼? 玫瑰花既美麗又長有尖刺;它的美麗代表聖母的喜樂,尖刺則代表聖母的牽掛 —— 她常與我們在一起,常惦記著我們。  聖母頭上的皇冠 含有甚麼意思? 聖母瑪利亞是耶穌的生母,天主光榮她為「天主之母」,她與基督君王在一起。皇冠代表她母后的位置,象徵她的高貴和受尊敬。  為甚麼我們在 玫瑰月特別恭敬聖母? 其實教會常記掛我們的母親瑪利亞,十月份既是慶祝玫瑰聖母的瞻禮,也紀念花地瑪聖母的顯現。玫瑰月提醒我們祈禱的逼切性,特別是誦念玫瑰經,它讓我們默想耶穌的一生,並透過聖母有力的轉禱 —— 她與耶穌心心相印,讓我們接近耶穌基督。  為甚麼不同的 聖母像有不同的形象? 教會透過不同的形象和象徵,表達聖母的德行、教會的信仰內容,以及重現聖母在顯現中的形象,讓我們更認識聖母。在上世紀一次重要會議 ——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後,教會也推動本位化,以當地的方式和文化表達天主教信仰,增加教友的歸屬感,聖母的形象也因而有所不同。此外,不同時代也會有不同的藝術風格。  為甚麼聖母的腳下 會踏著蛇和地球? 這是聖經中《默示錄》對《創世紀》有關聖母的啟示,兩者互相呼應。這兩段聖經分別描述「有一個女人,身披太陽,腳踏月亮,頭戴十二顆星的榮冠」及「我要把仇恨放在你和女人,你的後裔和她的後裔之間,她的後裔要踏碎你的頭顱,你要傷害他的腳跟。」聖母代表人類、代表教會跟魔鬼對抗。  尋求祂的德能和儀容 陳鴻基神父的這幅作品描繪耶穌的肖像,但定睛細看,當中包含的聖經故事和涵意更是非常豐富。左邊髮鬢上繪畫的,是為我們犧牲的耶穌,他對應著右邊手持十誡的梅瑟;嘴唇上畫著馬槽中熟睡的耶穌聖嬰,聖母和聖若瑟伴隨在旁;脖子上還畫有梵蒂岡聖伯多祿大殿和廣場……反映了天主教信仰豐富的內涵。小朋友,你又能從中找到多少個聖經故事的圖像?  
kjy01_20131027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10.27
陳鴻基神父 細談聖母點滴 心懷世界 擁抱孩子
     校園生活中,不難發現聖母的蹤影:那用花朵裝飾雅緻的聖母山或聖母岩、教室裡的聖母像,還有牆壁上的聖母畫像,畫中的她是那麼溫柔美麗……可是聖母有很多不同的形象呢,它們背後的意義有甚麼分別呢?與慈幼會陳鴻基神父一席話,認識聖母瑪利亞,也談聖母在他生命中擔當的獨特角色。  (本報專訪)「誦念玫瑰經時,聖母給我們說耶穌的故事,陪伴我們走基督的路」,走在慈幼靜修院的玫瑰園中,陳鴻基神父生動地解釋玫瑰經的意義。陳神父表示他的聖召與聖母有很大關係,「聖母在信仰歷程中支持我,循循善誘。我感謝天主,感謝聖母媽媽。」 天上母親 伴走人生路 陳神父表示他小時候參與聖母敬禮的情景, 仍歷歷在目,「當時正值聖母年,就讀初小的我和教友們走在英皇道上,拿著大串的念珠,誦念玫瑰經。」到了小三,陳神父考入慈幼會營辦的聖類斯中學(小學部),但因為沒有繳交留位費,險些無法入讀。「過程中得到神父幫忙,入讀聖類斯後,神父們也常跟我們說,是聖母帶領我們入讀學校。」 大學時期修讀藝術,然而陳神父在小時候已喜愛畫畫,開始顯露藝術才華。「小五時在一個繪畫比賽中得獎,那時我畫的就是聖母;畫中的她穿著白袍,繫著藍色衣帶。」同年,陳神父開始考慮聖召,到了小六便加入備修院。「聖母時常與我在一起,因此我往後的不少藝術作品都和她有關。」 在追隨聖召時,特別是面對轉變時,陳神父亦曾有感到困難和迷惘的時候。但他形容在默主哥耶的朝聖旅程中,聖母給他慰藉和鼓勵:他在那裡看到很多人,因聖母的恩賜而皈依、改變。「相比這些人,我遇到的困難算不上甚麼」, 他在朝聖中反思,「所以我更應珍惜自己的福份,做好鐸職,生活聖潔,行為正直,虔誠侍主,終身不渝。」 「你為聖母做的任何事,不論是寫一封信、一個行動,她都一定欣賞」,陳神父表示,親近聖母可以很簡單,「純真如同孩子,你便得到聖母的愛。」他續道,「你能開心見誠地跟媽媽說心底話,因她對我們的軟弱瞭如指掌; 她從聖神領受天主的聖寵,她也希望和我們分享,希望更多人歸向天主。」 宗教藝術 呈現普世觀 梵蒂岡第二屆大公會議後,教會鼓勵教友增加對地方教會的歸屬感,逐漸發展本地化,以當地方式和文化表達同一信仰。「這樣的表達方式使我們更能體會天主離我們不遠;耶穌、聖母與我們的膚色一樣,顯得更親切。」陳神父解釋, 因此不同地方、不同藝術家製作的聖像、聖相等,形象也會有所不同。 陳神父亦認為表達信仰內涵以外, 宗教藝術亦能給人留下深刻印象, 帶來啟發,影響深遠。「我初小時使用的祈禱小手冊中,印有一幅小耶穌的聖相(左圖), 相中小耶穌是那麼天真、漂亮」,陳神父形容。多年後,他偶然發現韓國的修女們將這張聖相印製在擺設上,「即使經過這麼長的時間,我對這幅聖相仍是記憶猶新。」 藝術家透過各種的形式,表達他們和教會的信仰。這些圖像中,我們看到無限的創造力,也認識天主的啟示 —— 它們在生活中不斷啟發我們。即使一尊簡單的聖母像,背後也含義深遠。你下次步過聖母山時,花多點時間停留在聖母跟前,或許也會有新發現呢!(澄)  
kjy01_20130526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3.05.26
與聖母媽媽相遇 祖堯天小 聖像畫製作
下課後,他們總會聚在一起,拿起沙紙,用心地打磨木板;調好油漆,細心地粉飾作品。祖堯天主教小學的高年級學生在聖母月製作聖像畫,花上不少時間和努力,只為給身邊他們 所愛的人,送上基督福音的祝福。 (本報專題)聖像畫是基督宗教的重要宗教藝術,源於四世紀,歷史源遠流長,是表達信仰內容的圖像,有效營造祈禱氣氛。為表達信仰內涵,聖像畫中的人物、建築物等都未必符合實物比例,與我們日常常見的西方寫實宗教藝術作品相距甚遠。現時,該校約有四十名同學參與製作聖像畫,活動稍後將推廣至整個六年級。 學習德表 祈求代禱 「這些聖像畫感覺很古老」,六年級的江東橋表示。在他們製作的數款聖像畫中,東橋最喜歡聖母領報的一幅,「因為它講解了耶穌如何來到世上;聖母回應天使,她願意當耶穌的母親,這是一件多神聖的事!」他表示製作前老師亦有講解聖像畫的意思,包括聖母的事跡,「我認識到聖母瑪利亞是天主之母,她很慈祥,給我溫暖的感覺。」 東橋分享製作聖像畫的經驗,「曾經因為希望快些完成作品而少塗了白膠漿,結果黏不住聖相。」他續道,「認真製作不但能製成美觀的聖像畫,也是一種尊重。」同級的余柏賢的製作經驗與東橋相反,為了牢牢地黏著聖相,他在木板上塗上大量白膠漿,導致聖相表面不平,他靦腆笑道,「我學會做人不能太貪心。」他表示平均要半小時以上才能完成一幅聖像畫,因為要將木板磨得光滑,需時不少。 藉著這個活動,柏賢對聖母的事跡有更深刻的體會,「聖母有很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例如關心別人。」他解釋,「聖母懷孕時,仍去探望她高齡懷孕的表姐依撒伯爾。」他認為製作聖像畫讓他親近聖母媽媽,「我相信聖母媽媽十分善良,會聆聽我們的祈禱;遇到甚麼困難也可以告訴她。」他最喜歡的作品是天主之母,畫中聖母懷抱耶穌,「我覺得聖母媽媽很美麗、很溫柔,給我母親的感覺,讓我想起我和媽媽的快樂回憶。」為了更認識聖像畫, 柏賢甚至自發地上網搜尋相關資料,「我希望將製成品送及朋友,向他們傳福音。」 接受邀請 與主相遇 六年級的許嘉蕎和五年級的李藹芹則最喜歡耶穌復活的作品,藹芹分享,「耶穌為拯救世人而死,願意赦免我們的罪,告訴我即使我們犯了錯, 只要願意改過, 他也會寬恕我們。」製作過程中有苦有樂,「製作時有點辛苦,用來調油漆的松節油亦會散發很難聞的氣味,但自己一手一腳完成,很有滿足感。」活動同時加深她和聖母的關係,「聖母是每個人的母親,時刻與我們同在。」 「最喜歡這幅耶穌復活的聖像畫,是因為它顯示了耶穌是天主,我相信他會幫助我,聆聽我的祈禱」,嘉蕎道。她表示過程中也有遇到困難,但同時有更了解天主教信仰的機會, 「我認識到聖母被稱為進教之佑,因為她會帶領我們更加認識天主。」 該校宗教科陳啟聰老師在製作過程中,觀察到學生態度的改變,「起初女孩子都有點抗拒做木工,而男孩子雖然非常雀躍,但普遍都是因為他們覺得很新鮮。」他形容這次是學生與主相遇的經驗,留意到他們在過程中與天主建立了關係。在講解中他鼓勵同學為耶穌、為聖母出一分力,他看見同學接受這份邀請,愈來愈投入製作。 「漸漸地,他們提出很多關於聖像畫的問題,更有些同學自發在網上搜集資料」,這些都出乎陳老師意料之外。他也留意到男生變得細心,小心翼翼地貼聖相、逐一修補作品,女生亦全情投入,「曾經有女同學在製作中,手部受了小傷,我問她為何不放棄,她表示希望完成這份禮物。」校方亦期望同學將完成的聖像畫帶回家作祈禱默想,在家中推動福傳。(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