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4b_20220424_s
400 400 愛火燃燒校牧心
愛火燃燒校牧心
2022.04.22
上主,請派遣我!
記得頌恩有一首很好聽的歌「主慈頌」:「祂未曾應許天常蔚藍,祂未曾應允花兒常開,祂卻恩許祂的慈愛常在!」 危機!有危便有機!雖然在新冠疫情籠罩下,全世界都受到嚴峻的影響及考驗,平常日子中的理所當然受到衝擊而變得珍貴! 同學,你可知道我心中有著無限的喜悅與感動,我DIY了很多的聖相、書籤、小禮物, 等著與你們一齊分享天主愛的事蹟。 在去年恢復實體課時,祈禱室作仍未能對外開放,以往的小息,同學以最快的速度來到祈禱室借閱心愛的宗教圖書,他們的安靜與乖巧,打動我的心。小朋友不能來祈禱室,那麼!我要改變一下方式,就是我親自到訪各班,帶著主耶穌「愛」的心情去親近他們。感謝天主!賜我靈活的腦筋,因應環境而變通及創意, 就像奧運的選手一樣,要學習隨機應變,隨時變陣!  以往每年的煉靈月和聖母月,各班的同學都會來祈禱室,聽我介紹節日的由來及意義,進行宗教培育。去年因疫情,情況有變了,這卻讓我感覺更好,就是我可以去到同學的課室,那裡地方比較寬敞,同學們有自己的座位,不但有歸屬感,亦省去很多時間。這使我帶著高興的心情,以短片及互動的形式,快樂地把天主的喜訊帶給每一位同學。 話說回來,我在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只有兩年的牧民時間,又因著這兩年社會上發生了翻天覆地事情的關係,能夠見到同學上學的時間便大大減少了。所以同學們對我有點陌生。去年因為疫情關係,校方用人流管制方式,每次小息只能讓部份學生輪流到操場舒展,其餘同學們則留在班房休息。這政策為我來說是很好的機會,因為,每到小息時段,我可以入班房與他們一起講宗教故事,看短片,分享生活、玩遊戲,做聖母月手工等等。 我入班次數多了很多,同學開始與我熟絡,有時在學校走廊遇見他們的時候, 都會迎來可愛的笑容,跟我打招呼,實在窩心。他們會問我:「吳姑娘,你甚麼時候再來和我們講故事?和我們一起玩遊戲?有些時候,他們甚至會來祈禱室找我傾心事;解決生活難題。感謝天主!這表示了我能為天主作見證的範圍,沒有因為疫情而縮窄,反而因此而擴大了不少。 感謝天主,賜我很好的宗教團隊,去年的聖母月,我希望同學能夠參與製作學校壁佈,就是邀請同學一起做「聖母轉禱風車」,由同學填上美麗的顏色,寫上實踐聖母芳表的承諾。謝謝秦老師協助收集到很多的紙風車。至於結束聖母月的小念珠製作, 謝謝蘇老師的魅力及同學的協助,完成了幾十條小念珠。在聖母月結束那天,師生集合在聖母月大壁佈下,同心誦念玫瑰經。「天主之母」為我們轉禱!」祈求天主賜疫情早日完結!世界和平!「上主!我在這裡,請派遣我!」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吳惠玲 本欄由教區學校供稿,總結學校牧民助理於2020-2021年度的體會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211212_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21.12.10
坪石天主教小學 校園成為大聖經 向學生呈現聖經故事
(本報專題)「你慢慢地沿著邊界掃油,有問題再找我!」坪石天主教小學(坪天)一位五年級學生溫柔地叮囑拿著畫筆的一年級學生。他的鼓勵令這位一年級生鼓起勇氣,在牆上畫下第一筆色彩。11月26日、週五最後一節課,這兩位學生與其他同學來到學校二樓,一同為牆壁上的聖經故事壁畫填上顏色。  聖經故事壁畫配合宗教教科書《踏上星光途》的內容,駐校藝術家阮詠珊表示, 畫面呈現同學在課堂中所學習的聖經故事。她起稿後便邀請學生填色,期望學生在過程中,更加認識聖經故事,例如當代人們的衣著、生活習慣等。她補充,活動同時提高學生的藝術知識,學習繪畫壁畫的技巧和色彩運用等。 各樓層的壁畫主題:  二樓:聖家的生活、稅吏匝凱、耶穌的誕生、 浪子的比喻 四樓:達味王的故事、復活拉匝祿、耶穌為十二宗徒洗腳、塔冷通的比喻 五樓:漁人的漁夫、耶穌受洗、十個童女的比喻、梅瑟的故事   善用塔冷通 協助師弟妹油壁畫 五年級的張雅婷有份為壁畫「塔冷通的比喻」填色,對於這個在四年級學習過的聖經故事,這位非教友學生仍然記憶猶新,「這故事教導我們,要善用天主賜予的才能(塔冷通)」。雅婷一直喜愛畫畫,認同是次活動讓她有機會運用塔冷通,並在校內傳揚福音。  自上學期末,雅婷與另一位五年級學生陸婉瑤開始參與填色工作。上色前,老師先講解故事內容。到真正下筆時,他們需要參考老師張貼在牆壁上的草圖,再選取合適的顏料,婉瑤認為這個步驟最富挑戰性,「不可以弄亂,所以要經常檢查」。為增加小一生對學校的歸屬感,全校一年級學生皆有機會參與活動。婉瑤作為高年級學生,從旁幫助師弟妹,校長高翠萍欣喜地表示,從中看到學生的領導才能、溝通與合作。 壁畫完成後,學校在壁畫旁貼上二維碼,連結該聖經故事的相關資源,例如影片、聲檔等;並會連結小遊戲,測試學生對故事的理解。朱冬梅老師說:「期望學生透過欣賞壁畫,認識天主」。 坪天祈禱牆 為自己及他人祈禱 一踏進坪天校園便感受到濃厚的宗教氛圍,這種氛圍並非單靠聖經故事壁畫營造,例如學校以聖言及圖畫裝飾課室門,學生經過每一扇門時,均可以細味天主聖言,時刻提醒他們要愛主愛人。 本學年,一樓樓梯旁亦增設「坪天祈禱牆」。牆上有三個信箱給學生放入祈禱意願,最上方的信箱配合天主教節慶收集學生的祈禱,例如在剛過去的11月, 學校便邀請學生就煉靈月寫下祈禱意向。祈禱牆下方的兩個信箱供學生放入個人祈禱意向,有的學生為學業成績祈禱,有祈求新型冠狀疫情早日過去,使眾人擁有健康的身體,歡度聖誕節。 一年級的王思晴亦有寫下自己的祈禱意向,在祈禱紙上畫了兩隻兔子的她解釋:「我畫了一男一女的兔子正在畫十字聖號,牠倆正在學習祈禱。」原來本學年加入學校的思晴剛開始認識天主教,她也像這兩隻兔子一樣學習祈禱。 朱老師補充說,早會安排學生領禱,稍後期望學生代表可以在早會上唸出同學的祈禱意向,邀請學生為自己祈禱外,也關注別人的需要,為身邊的人或社會大眾祈禱。 高校長每個月也會主持音樂早會,與學生同唱宗教音樂, 希望以簡單輕鬆的形式,向學生傳遞宗教信息。坪石天主教小學透過布置和活動,將信仰帶給學生,使校園變成一本立體的大聖經,把聖經故事活生生地展現在學生跟前。(吳)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0_20211128_s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1.11.26
喜樂幼小 動態 2021.11.28
黃大仙天主教小學•煉靈月活動 (本報訊)黃大仙天主教小學於11月3至12日,舉行煉靈月活動,主題為《效法聖人德行,珍惜祖先關懷》。 活動中,教師林雅詩在早會分享聖言「我就是復活,就是生命;信從我的,即使死了,仍要活著」(若十一25),藉此期盼學生與聖人一起走向聖善。 此外,聖經科教師在課堂中介紹主保聖人德行, 並以小聖堂的追思亡者角簡報介紹祖先牌匾及追思名冊。宗教培育小組亦邀請基督小先鋒和二、三年級學生製作風車,寫上珍惜感恩的語句,作為煉靈月的奉獻;校牧在「校本A計劃」及「親子聖經班」帶學生參觀小聖堂,並獻上向祖先表達感恩的風車。 學校在活動的最後一天舉行煉靈月祈禱聚會,師生透過視像直播共同參與。學生承諾會時常保持心靈的純潔,在生活中實踐「堅毅」和「愛德」,希望藉諸聖相通功的作用,幫助煉獄中的靈魂早日升到天父前,得享永福。(樂)  獻主會小學•追思已亡諸信者感恩祭 (本報訊)獻主會小學於11月2日舉行追思已亡諸信者感恩祭,為煉靈祈禱及為亡者求恩,以助他們早登天國。 感恩祭由校監簡立和神父主持,參與者包括校長王志聰、馮景豪修士、公教師生和家長。簡神父與參與者在先人名冊前獻上鮮花和燭光,以示對亡者的思念和尊敬。 簡神父講道時指出死亡並不是生命的終結,而是通往永恆的生命。在世者藉著祈禱、奉獻彌撒和行善工,可以幫助亡者,特別是那些被遺忘的靈魂早日脫離煉獄之苦,進入永生,與天主共享天國的福樂。 禮儀中,簡神父更教導參禮者特別為煉靈祈禱的禱文;公教師生亦讀出信友禱文,為亡魂祈禱。(喜)  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家長教師會就職典禮  (本報訊)聖若翰天主教小學早前舉行第十屆家長教師會就職典禮暨會員大會。 活動中,校長陳秀儀感謝過去一年,家長教師會執委的積極支持及協助推行會務工作。 接著,上屆家教會主席謝慧音,在會上向參加者報告2020-2021年度的會務及財務事宜。會上亦舉行了第十屆家長教師會執委的就職儀式,最後活動在幸運大抽獎環節後結束。(少) 福德學校•明愛慈善獎劵籌款活動  (本報訊)為支持明愛籌募運動,福德學校於11月2日和3日的小息在操場售賣明愛獎劵,邀請學生及家長一起幫助有需要人士。 在籌款活動前一周,兩位高年班學生向全校宣傳此活動。而在活動當日早上,修女向服務的31位基督小先鋒作簡介,藉此讓他們從聖言及聖德蘭修女身上學習心懷大愛做小事的精神。最後,他們一同為兩日的愛德服務作祈禱。在早會上,校長黃健超更送贈紀念品予每位服務的同學。 活動中,服務的學生向教師銷售獎劵;也有很多學生拿出節省下來的零用錢購買獎劵。他們在活動中學會將幸福與有需要的人分享,及以心懷大愛做小事的精神去服務和奉獻。(年)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6_20211107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11.05
「一人一甲蟲」 飼養計劃 正向教育: 體現生命的轉化
「順順的體重增加了,體形也較上星期大了一點,生長速度看來正常; 至於小聰也精靈活潑⋯⋯」同學們小心翼翼地記下自己的「小寶寶」成長紀錄,觀察生命變化——這兒並不是醫院產房,同學的小寶寶,其實是獨角仙(甲蟲):明愛聖若瑟中學今年於中一年級推行「一人一甲蟲」飼養計劃,學生在老師協助下養育甲蟲,定期更換甲蟲箱內的泥土,觀察牠從產卵到孵化成為幼蟲後再慢慢成長,記錄當中的轉變,從中領悟出生命的轉化,明白生命的意義,及天主的一切美好創造。 記錄甲蟲成長過程  培養責任感和同理心 最先提出甲蟲飼養的洪仲焜老師表示,飼養甲蟲的概念參考自外國學校設立昆蟲角落, 讓學生認識昆蟲的真實面貌及起居生活之餘, 透過飼養甲蟲,體驗小生命由出生到成長的過程。洪老師解釋,飼養昆蟲較栽種植物更勝一籌,因為牠可以與飼養人互動,發揮更大影響力。甲蟲由蟲卵到成為甲蟲的壽命只有半年至一年,與學期時間相約。每位中一同學需要負責照顧一隻甲蟲。洪老師要求同學詳細記錄甲蟲在成長過程的變化,包括體重、長度和外觀形態,同學們學習昆蟲和自然科學知識之餘, 更肩負起照顧和孕育幼蟲的責任,從而養成責任感和同理心,並訓練耐性和專注力。 科學與宗教跨學科合作 學生在照料甲蟲的過程中,猶如牠的父母,從中領悟小生命背後的愛。事實上,這種體驗式學習,將科學領域推展至倫理宗教層面,倫理與宗教科科主任林天賀老師直言,科學與宗教跨學科合作是一項新嘗試,初中的倫理和宗教課程,一般教授天主創造天地萬物, 賦予受造物生命及一切美好東西,有關死亡的課題留待高年級才教授。林老師過往在煉靈月,曾經帶學生參觀墳場,藉此體會人的一生 和終結,學生的反應非常正面,許多同學從此對「死亡」有所改觀,不再忌諱, 亦明白要好好活出一生。這次跨學科合作,科學與生物科及倫理與宗教科特別設計了《甲蟲飼養計劃》小冊子,當中寫有聖經金句,讓學生填寫甲蟲成長的資料時,可以閱讀和思考。林老師亦將學校的早禱內容配合生命教育課題,強調人類與大自然保持和諧,互相尊重。 學生對飼養計劃反應正面 就讀中四的張子昕和江芷曦因為對昆蟲感興趣,因此參加了自願飼養計劃:張同學坦言初次看見毛毛蟲蠕動感到害怕,慢慢習慣後, 看見毛蟲由蛹化成甲蟲,驚訝生命的偉大。江同學將自己的甲蟲名為「順順」,因為在汕尾自己家鄉,順順解作「幸福的人」,希望牠能夠順利成長。她表示,這是首次飼養動物: 「好像變成為了媽媽,責任很大。假如牠有一天死去,當然會感到傷心。」江同學補充,雖然甲蟲的生命很短暫,但牠們努力掙扎求存, 完成交配和繁殖的任務,延續生命,她覺得這種學習經驗很寶貴,將會銘記於心。另一位參與飼養計劃的中一學生劉俊轅表示,擁有飼養蜥蜴、蛇和雀鳥經驗,所以不害怕甲蟲,父母亦知道學校推行有關計劃並表示支持。 結合AI人工智能 勇奪獎項 科學科及生物科科主任李偉賢老師表示, 今年學校嘗試將AI人工智能放入「一人一甲蟲」飼養計劃:透過人工智能的程式和系統,協助分析甲蟲的品種和成長過程,從而能夠更準確地預測甲蟲的繁殖和成長,收集相關數據後, 得出甲蟲的成長圖表,藉此知道牠在生命不同階段的外貌特徵,並預測其存活機會率。這項試驗更燃起學生對研究昆蟲的興趣,他們參加了香港大學主辦的「昆蟲酒店」設計比賽,利用可循環再用的環保材料,包括樹枝、松果、蕉葉、紙製雞蛋格堆砌成「昆蟲酒店」,吸引獨居蜂(例如黃蜂、竹蜂)前來產出蜂蜜,傳播花粉,榮獲「最佳友善生態大獎」。 明愛聖若瑟中學提倡的 「一人一甲蟲」飼養計劃,讓學生從體驗中學習,悟出生命的愛、意義和獨特性,欣賞天主創造萬物的真善美,持守學校「忠誠勤樸、敬主愛人」的訓勉,幫助學生建立正向的人生觀。 (慈)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