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2_20110925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09.25
本土根,把古跡留住 兒童廣播 聲音傳情 2
  文字記錄   昔日人情故事 (本報專題)「我以文字記錄對文物建築的情懷,藉此保留它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就讀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的梁莉姿,每天路經學校鄰近的石硤尾邨美荷樓,這座二級歷史建築對她一點也不陌生。莉姿以美荷樓為題材,寫成作品<流年不復>, 在第二屆把古跡留住——「古跡劇場」徵文比賽中奪得高中組冠軍。 鍾情舊式公屋 由於政府在石硤尾邨展開分階段重建計劃,美荷樓於二○○四年正式關閉;翌年,因被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歷史建築而得以保留,如今已人去樓空。莉姿卻鍾情於這破舊外牆、簡陋設計的舊式公屋,在那兒她尋回往昔的人情味。在構思作品時,莉姿加入曾參觀美荷樓開放日和石硤尾賽馬會藝術中心的街頭文化館的經驗和感受,年紀輕輕的她喜歡看粵語長片,她說:「我沒有經歷過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卻能從這些展覽及節目中加深認識那年代的人與事。」 小時候,莉姿與家人曾居住公屋,她依稀記起當時的生活:「人與人的關係十分密切,日間大家都趟開摺閘,不閉門戶。我家住五樓,因為沒有升降機,祖母常常揹著我上樓級,鄰居每次都自告奮勇,伸手相助。那位太太十分疼愛我呢!可惜,現在這樣互助互愛的人際關係已十分罕見。」莉姿在作品中,描寫往昔公屋居民的簡樸生活,鄰居之間關係密切,與現代人的冷淡態度形成對比。評判讚賞她的文章行文流暢,內容道出人情味。 銘記恩師教誨 自小熱愛閱讀和寫作的莉姿,踏入中學階段後,經常自發參加不同的徵文比賽,她曾於去年獲第三十七屆青年文學獎小說初級組季軍。莉姿在中一時,遇到寫作的啟蒙老師:「她是我的中文科老師,老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寫作隨筆,發揮各人的創意空間。她鼓勵我多寫作,又張貼我的佳作,令我自信心大增。可是,她於本年初去世,每當我想起她對我的栽培,便會激發起寫作的動力。」 美荷樓將被改建成青年旅舍,對於保育古跡,莉姿慨歎現今社會的經濟發展凌駕保育議題,她說:「我不贊同活化計劃,歷史建築在改建後面目全非,失去歷史意義和風格。若歷史建築能改作博物館,開放給公眾參觀,那多好啊!」 得獎作品<流年不復>最後一段,莉姿細膩地描寫內心的感受:「很多事,注定尋不回,包括那一份被遺落了的感情。」年輕的讀者,我們每天走在城市中,與這些被遺忘了的歷史建築擦身而過;若你停下腳步,細心觀察,這些歷史建築正向你訴說著香港往昔的人情故事。你也願意認識建築物背後的歷史嗎?(仨) 美荷樓的故事 一九五三年的冬天,石硤尾木屋區發生大火,使五萬多名居民的家園盡毀。香港政府為安置災民,興建香港第一個公共屋邨 —— 石硤尾邨。美荷樓於一九五四年落成,是石硤尾邨最早興建的公共房屋之一,亦是現今香港僅存的「H」型外貌徙置大廈。 美荷樓由中座大樓及兩翼的長型住宅大廈組成,從高空看,形成「H」型的外貌。美荷樓提供三百八十四個五人居住的單位,單位面積狹小,廁所置於單位外,居民需要共用廁所,利用公共水喉洗濯衣物及在樓層的走廊煮食。 二○○八年,美荷樓入選「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這座歷史建築將被改建成青年旅舍,並預計於二○一二年啟用。 認識香港 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故事」常設展覽 http://hk.history.museum/b5/ex_permanent.php 香港文物探知館 「文物探索之旅」常設展覽 http://www.amo.gov.hk/b5/permanent_exhibition.php 民政事務總署 香港自遊樂在18區 —— 齊來18區 http://www.gohk.gov.hk/chi/welcome/index.html 香港電台 香港歷史系列 http://app1.rthk.org.hk/special/hkhistory/ 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 http://www.heritage.gov.hk/tc/index.htm  
kjy01_20110925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09.25
本土根,把古跡留住 兒童廣播 聲音傳情
  近年,香港市民開始關注保育本土文化和文物古跡,除了努力保存這些古跡的同時,我們也可以藉著不同創意表達的方式,抒發對文物古跡的情感及推廣古跡保育的重要性。香港教育劇場論壇(Hong Kong Drama / Theatre and Education Forum, TEFO)舉行第二屆把古跡留住——「古跡劇場」廣播劇創作和徵文比賽,透過廣播劇創作及文字創作,讓學生表達對本土文化和古跡的情感,分享這片土地的人、情、事。 
(本報專題)廣播劇沒有佈景、服裝,演員只憑聲音演繹,配合音效,表達故事內容。七月初,入圍這次廣播劇創作比賽決賽的中小學生,懷著戰戰兢兢的心情,陸陸續續到達香港文物探知館,當中包括代表慈幼葉漢千禧小學參賽的王思彤、袁心亭、徐源佑。去年,慈幼葉漢千禧小學奪得該廣播劇創作比賽的小學組冠軍,今年該校以「吉慶圍」為題材,再度奪冠。 
三位高小年級的學生思彤、心亭和源佑,經常參加校外故事演講和朗誦比賽,他們已掌握聲線運用和情感表達的能力,有助演出廣播劇。三人均為獲獎而感到興奮,思彤微笑說:「評判很欣賞我們以故事的形式表達對古跡的情感,這提高廣播劇的趣味性。」心亭補充說:「我們用心地把劇本背誦,在演出時更能自然投入,我想這也是我們致勝的原因吧!」是次比賽中,小學組參賽隊伍必須於三分鐘內完成廣播劇。為免超出演出時限,該校負責老師梁漢基把學生從搜集所得的資料而寫成的劇本,反覆修改。他說:「在編寫劇本時,我們亦需要考慮連接場次的方法,廣播劇與話劇明顯不同,廣播劇不能以落幕、更換佈景和服裝表達不同場景。」 
從六十至八十年代,香港的廣播劇發展蓬勃,透過大氣電波風靡普羅大眾。熱愛戲劇和廣播劇的梁老師認為學生接觸廣播劇的經驗,十分寶貴,他說:「本校近年舉辦廣播劇訓練班,邀請專業導師,讓年紀小小的學生接受專業訓練,演出廣播劇,他們學習運用聲線演戲、製造音效等,演出的難度不亞於話劇 。」 (仨)   思彤:參加了校內的廣播劇訓練班,使我加深對廣播劇的認識。導師教導我們運用聲音演戲,如運用丹田發聲、控制說話的聲調語氣和模仿聲音等。在廣播劇中,我可以運用聲音塑造不同的角色,很有趣呢!   源佑:我覺得演出過程十分刺激,演員需要隨機應變,使演出順利完成。是次比賽中,我負責音效部份,在現場配合劇情和對白,打響銅鑼。此外,我更一人飾演多個角色,扮演山賊和村民,真的不容易啊!   心亭:我很喜歡與別人合作演繹故事的經驗。廣播劇中對白的連貫性十分重要,這講求演員合作的默契。   香港廣播劇知多少? 香港的廣播劇發展始於四十年代,廣播劇的題材除了舞台名劇外,還有單人講述的天空小說、通俗故事和諧劇,亦有多人演出的廣播劇。及至六十年代,廣播劇的題材變得多元化,如偵探故事、社會小說、人海傳奇、科幻小說等,種類繁多。踏入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香港電台開展立體聲廣播年代,廣播劇仍然大行其道。九十年代始,廣播劇節目的數目減少,漸漸被其他形式的電台節目取代;雖然如此,不同年代的廣播劇,見證著香港社會民生的變遷,不愧是時代的產物。      
kjy07_20110918
文圃新苗
2011.09.16
你好嗎?大自然!
我和樹林已是一對熟悉的好友。無論是欣欣向榮的春天、晴空萬里的夏天、金風送爽的秋天,或是大雪紛飛的冬天,我和她都是那樣有緣。 
初搬到小屋時,正是一個鳥語花香的春日,樹林一片青葱,百花爭妍,鶯歌燕舞。我目睹這萬紫千紅的樹林,忍不住擁進大地的懷抱。一陣柔柔的東風吹過,撫摸著我烏黑的長髮。鳥兒吱吱喳喳為樹林演奏,蜜蜂嗡嗡地為花叢歌唱。綠草如茵的樹林就是溫柔的母親,花叢則是貌美的少女。踏入六月,就是炎炎夏日,四面八方都果實纍纍,是大自然給我準備的嗎?我津津有味地在大自然的大傘下,品嘗著鮮果,既甜又酸的呢!是果實姊姊也能體會我的心意,造出鮮甜的果實?是泥土公公也能明白我的思想,養出可愛的果實?忽然,頑皮的雲弟弟捉弄大地,下起傾盆大雨。可是大地一點也不怒,因為雨水使他肥沃健康。此時,蜻蜓出來繁殖,蝌蚪在水中集合,蝸牛退回自己的「居所」。我不怕弄髒裙子,跑出去欣賞大雨合唱團表演。「嘩啦啦、叮叮咚咚、淅瀝淅瀝!」女高音、男中音、童高音都合唱起來。 
樹姊姊染了頭髮,有的金黃色,有的橘黃色,有的鮮紅色。原來已是落葉的季節 —— 秋季。雖然她的頭髮快要掉光了,但她說過,白雪將會給她戴上白茫茫的假髮。我每天在換上秋裝的草地上野餐,等待冬姊姊的來臨。漸漸地,天氣轉冷了,下起漫天大雪,百花凋零,死氣沉沉。可是仔細一看,皚皚白雪的園子中,竟然長滿紅艷艷的草莓。湖泊全結了冰,彷彿一面鏡子。小草也結了冰,踏上去「嚓嚓」聲的,十分悅耳。 
兩個月過去了,突然冰湖上小魚探出頭來,好奇地看了四圍萬象更新的景物,草地換上一身綠衣裳,樹木長了一把綠頭髮。松鼠們議論紛紛,兔子們有說有笑。你知道為甚麼嗎?原來牠們有了一批活潑可愛的小孩。 
樹林啊!你給我那麼多的歡樂,那麼多的驚喜,那麼多的回憶!我不禁由衷地稱讚你,感謝你!

   陳咲翔     聖諾撒聖家學校     六B     咲翔同學這篇文章寫得熱鬧、樂觀而充滿了生命力。 
文章的前部份,令人產生一種感覺:形容詞、成語太多,手法上,「擬人化」似乎也未見新鮮。但讀下去,不禁驚喜起來。 
作者寫秋季轉為冬季,樹木顏色的轉變很特別:「她的頭髮快要掉光了,但她說過,白雪將會給她戴上白茫茫的假髮」。在擬人化方面,摻入了自己的寫作特色。我尤其喜歡在季節的交替中,融合了生命的孕育和傳承,例如寫到蜻蜓繁殖、兔子生小孩等,好一派熱鬧的景象與樂觀的情緒啊。某些細節,文章都注意到了。例如下雨的聲音、小草結冰時踏上去的聲音,白皚皚的大雪和紅艷艷的草莓,兩者的顏色形成強烈的對比等。這些細節使短短的文章有了音響、色彩和動感。 
普通的寫景抒情文章能寫得這麼「陽光」、樂觀,洋溢著開朗個性和活潑的生命力,很不容易。陳同學,請繼續努力。   

香港兒童文藝協會會長  黃東濤(東瑞) 佳作點評,由兒童文學創作比賽資深評判主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