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體藝傳情_小學
2023.03.24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黃子桐
藉西方舞認識多國文化
「我的哥哥也在學校學習西方舞,小時候看到他在家中練習,我好奇為甚麼他喜歡跳西方舞,又有甚麼秘訣能跳得好?」就是這份好奇,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六年級學生黃子桐升讀小學後,參加學校的西方舞班, 並成為舞蹈校隊成員,終於找到答案。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的舞蹈組連續11 年,榮獲香港校際舞蹈節小學西方舞的全港冠軍。成功的背後,不乏老師及同學的默默耕耘。黃子桐每星期都要參與星期一和三的群舞排練;星期二和四的小組舞蹈排練;以及星期六的芭蕾舞練習,一星期五天學習舞蹈。
排練辛苦嗎?子桐毫不猶豫地回答: 「一點也不辛苦。」
舞蹈中認識不同地方文化
西方舞種類繁多,子桐差不多每個學年都會接觸到不同國家的舞蹈,例如匈牙利舞、波蘭舞、立陶宛舞、愛爾蘭舞、德國舞等。她認為跳西方舞的其中一種樂趣,便是從舞蹈中了解不同地方的舞蹈風格。所以,每次為了更理解舞蹈的特式,子桐都會上網搜尋相關資料,從而認識到不同國家和地方的文化。
子桐稱西方舞有很多動作及舞步,充滿挑戰性,所以這項運動十分生動有趣。而在眾多舞蹈中,她最喜歡匈牙利舞,因為舞衣顏色較鮮艷及舞蹈的旋轉方法較多樣。
幫助同學練習舞步
子桐在一年級時便被老師揀選,加入舞蹈校隊。體育科主任、舞蹈組負責教師麥淑娟, 稱讚子桐的專注力及察覺能力強,每當她教導同學新動作時,子桐很容易便能跟上指令。此外,在排練中,子桐也經常擔任教師的小助手,特別在群舞練習中,50多位同學一起排練,老師有時需要安排同學分組練習,子桐便會幫助其他遇到困難的同學,為他們分析動作的要點,替他們拆解動作,以更容易掌握舞步的技巧。
相比群舞,她認為雙人或三人的小組舞蹈更有挑戰性,她笑說:「如果跳錯,都沒有人能遮擋住」。而且,因為小組舞蹈中更少人,舞蹈員在舞蹈時,幾乎沒有停頓的位置,需要持久的體力。
為預備本學年的舞蹈比賽,自從去年暑假起,子桐與同學便開始排練舞蹈。一支約5分鐘的舞蹈需要同學數月的訓練。西方舞重視同學之間的團隊精神,正是同學皆認真練習,所以子桐認為與同學的合作,沒有太大困難。
當中,子桐最難忘的一次比賽經驗,是在今年的群舞比賽中,當跳到舞蹈的尾聲時,她忽然腿部抽筋,在快要跌倒時,舞蹈搭檔留意到她的不妥,及時撐扶她,才使她能堅持跳完整支舞蹈。
除了參加不同的比賽,學校也為舞蹈組的學生提供不少表演的機會,例如校內的才藝匯演、畢業禮、聖誕聯歡、校外表演等。子桐表示,表演時由於不涉及評分,也能更享受及投入在舞蹈和音樂中。
小時候,子桐在家中觀看哥哥的舞蹈訓練,現在哥哥與父母, 也不時會觀看子桐的舞蹈比賽和表演,她感謝家人在舞蹈路上的一直支持。(吳)


中學文章
2023.03.24
喜樂中學-文章
經過這件事 我明白了做人要不矜不伐
春光曬滿大地,回顧今天發生的事, 腦海中的回放愈見清晰,經此一事也讓我學到了做人要不矜不伐,亦明白了一山還有一山高的道理。
回想起早上,我與逸明、美桐一同參加童軍野外定向比賽,一向驕傲和樂於展示自己的我,一如過往自告奮勇地擔任起了隊長,還嘲諷了同時也想做隊長的逸明與美桐。他們倆雖是童軍的資深成員,但我還是自持平日的成績比他們好,嘲諷他們能力有限,別妄想取代我成為隊長,結果一如預期,他們聽到我的話後都主動讓出隊長之位,不過最終也只能證明我也只不過是自以為是的「高人」罷了。
沉醉在回憶中的我突然被大腿的刺痛所打斷,刺痛與慚愧同時湧上心頭,可惡!我忘了大腿剛剛受傷了,眼眶的淚水快要湧出,我立馬閉上眼睛,不想在逸明與美桐前露出醜態。看著我這迷惑的行為,美桐只得又再次蹲下為我包紮傷口。
看著為我包紮的美桐,我又回憶起了剛發生的事,比賽開始後我獨自帶著唯一的地圖、指南針走在他們前面,但我終究是連皮毛也沒學會,拿著地圖就像為了回家而獨自亂跑的螞蟻,迷路了卻不自知,遊走於叢林中的我稍一不慎就被利劍般的樹枝刺傷了,鮮血猶如泉水般從大腿湧出。那時我還反應不過來,只能抱著大腿痛苦呻吟,美桐見狀迅速地向我衝來,耐心地安慰著我,同時細心地為我檢查並包紮傷口。逸明見狀也二話不說走上前拿起我隨手扔在草地上的地圖與指南針,快速地用最簡短的路線帶領我們走向終點。看著身邊一左一右地支撐著我的他們,我知道虛有其表的人其實是我,再想起早上的說話,我不由得羞紅了臉。
想起過去所學,古語有云:「三人行必有我師。」人無完人,十隻手指各有長短,孔子身為萬世師表仍向孩童不恥下問。我自以為看穿了天,實是井底之蛙, 到今天我真真正正地學懂了不矜不伐這個道理。
比賽結束,傷口亦已被包紮妥善,我拿起椅子上的背包,緩緩站起來走向回程的巴士站。夕陽的餘暉映照在我們身上, 地上的倒影第一次平排而行,我看著身旁兩位的「凡人」,我不禁再次感嘆「是啊!真是一山還有一山高呀!」
俞景顥 荃灣聖芳濟中學 3B


中學專題
2023.03.24
元朗天主教中學
飛盤運動 培養公平競技精神
(本報專題)一項沒有裁判,融合了美式足球、曲棍球、足球、籃球等得分的團隊運動「終極飛盤」( Ultimate Frisbee),是元朗天主教中學過去10年來發展的運動之一,歷年培訓了逾70名學生參與,當中更有學生成為香港隊,現仍也在該校擔任飛盤教練,薪火相傳,向學生傳承公平競賽與團結的飛盤精神。
元朗天主教中學飛盤校隊於2013年成立,當年成為全港首支華人學界飛盤校隊。現時飛盤校隊共有19名隊員,教練及助教也由舊生擔任,黃見儀校長指出,由舊生兼港隊運動員向學生教授飛盤技巧,成為學生模範,「舊生與學生同行, 這份陪伴也能加強學生對學校的歸屬感。」
沒有裁判 彰顯體育精神
飛盤爭奪賽(Ultimate Frisbee)又名為「終極飛盤」,兩隊對賽時設進攻及防守,隊員透過跑動和傳接飛盤把飛盤傳送至得分區(End zone)才能取得分數。
進攻的一方手持飛盤時,運動員的重心腳不能移動,持飛盤時間也不可超過10秒, 否則犯規便要攻守交換;至於防守的一方, 防守期間不能觸碰對手攔截飛盤,要阻止對手傳盤,可以趁著對手傳出飛盤在空中飛翔時在空中截盤或拍落飛盤,或是對手進攻時漏接、飛盤落在地上、傳盤出界、出界接盤等攻守互換。
何家健老師於1 0年前把飛盤運動引入,他表示,飛盤比賽不設裁判,靠著雙方自律地持守公平進行競技,從中培養學生合作精神及良好的體育精神與態度,「不論是對方或自己犯規,也需要兩隊自行討論裁決,當自己犯錯,便要主動承認錯失,從錯誤中作出改善,學生從中學習溝通,避免再犯。」
何Sir帶領飛盤校隊已10年,見證著學生從飛盤運動中成長。現時飛盤校隊教練、香港飛盤代表隊成員陳樂瑤是該校舊生,亦是首屆參與飛盤校隊的一員,她表示,本身喜歡打排球,後來見到同學玩飛盤的技巧感到很有趣,於是在中四下學期開始參加。她對於這項運動愈來愈投入,中六畢業後更獲選為香港飛盤隊成員一直至今,現在也投身與運動相關的行業,同時在不同的學校擔任飛盤教練以作推廣。
飛盤運動鼓勵學習
疫情前,該校的飛盤比賽成績不俗,於2019學年在第一屆全港中學飛盤聯賽第一站(高級組)奪得碟賽冠軍;飛盤校隊也曾到天主教的小學進行飛盤活動推廣,何Sir 表示,從中提升學生的溝通能力和自我價值,並提升學校形象。
飛盤運動在一般華語學校並不普及,參加者多來自國際學校,黃見儀校長觀察到,引入西方運動同時訓練學生的英文會話自信心,她說:「學生在賽場上面對大部分也是以英語為母語的運動員,無形推動學生主動說英文的能力。」
本年一月底舉行的全港學界飛盤比賽2023(冬季賽),正好讓隊伍展現團結與自信。教練陳樂瑤形容,該校首場對壘的隊伍,正是學界實力最強的一所國際學校,原以為會大比數落後,結果即使最終落敗,也只是相差一分,該校在整個賽事獲得第五名,她表示,對團隊而言別有意義。
運動促進友誼
中三學生趙博誠於比賽期間,曾與對手爭持是否成功得分時情緒顯得波動,幸得隊員一直大聲提點他冷靜行事,最終也能完滿解決,「飛盤比賽不設裁判的規則,讓我更明白誠信與公平的重要。」
「PP,Mission!PP,Mission!PP, Mission!」隊伍圍圈手持飛盤,在隊長帶領下一連三聲喊叫口號,兩個「P」分別是指Perfect(完美)及Professional(專業), 鼓勵隊員在賽事中持守的使命。飛盤隊隊長、中五級學生劉昊霖由中一開始參與飛盤隊, 當見到隊員成功防守, 他便會高呼「Nice D(defence)」;即使失去進攻權, 也會即時鼓勵隊友「good try」。他認為從失誤中學習也是爭勝的先決條件,「只要謹記錯失避免再犯,相信下次可以做得更好。」
賽後兩隊會圍成一個圈進行Spirit Circle 環節,兩隊成員梅花間竹的排列圍成圓圈, 先由隊長代表校方表達意見,隨後各人互相交流,劉昊霖說:「當中分享對賽事的感受,值得欣賞、學習與改進的地方。」交流過程中結織新朋友,促進社交能力。
訪問當天,學校課後正是聯課活動日, 在多項活動中設有飛盤訓練,兩名舊生兼助教陳家熙和葉耀宗早在學生下課前已回校準備,他們表示喜歡與學生成為同行者,每次訓練時一起切磋飛盤技術,葉耀宗表示,藉著飛盤提升自己的表達技巧,「讓同學易於明白飛盤運動並不困難,從中吸引更多同學參與。」
中二學生丘春天本學年加入飛盤隊,他說隊伍的團結與互助,令他愈來愈投入校園生活,他最初以為高中學生對低年級學生很冷漠,「但是在飛盤隊感到有如家人,隊友樂意幫助我提升飛盤技巧,耐心及有耐性向我教授姿勢與傳接飛盤的技巧。」
黃見儀校長看到飛盤運動要求的公平與公正,彰顯天主教教育核心價值講求的「真理」,展現校訓「地鹽世光」,「相信所有學生也有才能,飛盤也是其中方式,讓學生盡展所長,展現活力的人生的積極態度。」(高)


小學專題
2023.03.17
55 間學校運動健兒 聯校運動會
聯校運動會
(本報專題)3月10日早上,逾900位來自55 間天主教教區小學的運動健兒,浩浩蕩蕩地步入將軍澳運動場,參加「第二十屆聯校運動會」。印有各校校徽的旗幟在看台上飄揚;運動健兒在運動場上全力以赴,互相較量,最終刷新了五項大會紀錄。
聯校運動會的主題是「你要追求正義、虔敬、信德、愛德、堅忍和良善。」(弟前六11) 主禮嘉賓夏志誠輔理主教致辭時,為各校的精英運動員祈禱,祝願他們悉力以赴,展現出各人最佳的成績。
除了致力在比賽中獲獎,夏主教也提醒學生體育精神的重要,並藉著運動會的主題,鼓勵運動員「在運動上追求正義、虔敬、信德、愛德、堅忍和良善。」
開幕禮由夏志誠輔理主教、聖安德肋堂助理司鐸馮賜豪神父、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葉介君、教育事務主教代表助理陳順清、教區學校聯會主席蕭思銓校長、中學組主席潘永强校長、小學組主席黃綺霞校長、小學組副主席劉偉傑校長,及運動會籌委主席陳善科校長主禮。
黃綺霞校長致歡迎辭時,感謝東涌天主教中學、余振強紀念第二中學及聖約翰救傷隊等協助,指出每兩年舉辦一次的聯校運動會原訂於2021年舉行,但因為疫情緣故,延期至本年舉行。
黃校長寄望參加者在運動場上,展現運動員竭盡所能、永不放棄的精神,「希望各位能夠珍惜與不同運動員在運動場上競技的機會,透過運動會互相學習與切磋。」
比賽中經驗勝利與失敗
陳善科校長表示,相隔四年再度舉辦聯校運動會,幸得55間教區小學校長及眾人的幫助,才能成功舉辦,「這體現到教會內的兄弟姊妹情誼。」
「比賽能提升運動員的經歷,在勝利或失敗的過程中,都能有另一份的體驗。」陳校長提到近年在疫情下,學生少有參加比賽的機會,期望學生在是次比賽中,能有所獲益。
為配合防疫需求,本屆運動會不設接力比賽,但同樣精彩。運動會設有田賽與徑賽項目,包括跳高、跳遠、擲木球、擲壘球、推鉛球、60米及100米賽跑;各項目分初級組、高級組及公開組進行。
最終,九龍灣聖若翰天主教小學奪得男子高級組及女子初級組的團體冠軍;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獲男子初級組的團體冠軍;荔枝角天主教小學奪得女子高級組的團體冠軍。(吳)
1. 天主教聖安德肋小學
陳玥有 女初60米賽跑冠軍
我一直在學校的田徑隊參加短跑訓練,也曾參加過西貢區小學的田徑比賽。雖然比賽前緊張,但相信同學有為我打氣,這給予我力量。
2. 祖堯天主教小學
錢伽昊 男初60米賽跑冠軍
我很開心能得到冠軍,本身在學校田徑隊中,參與60米和100米的跑步項目。
3. 天主教博智小學
鍾天帥 男公開推鉛球冠軍
我最近每天早上7點回校練習推鉛球,這次也是我第一次在推鉛球比賽中得到第一名。能與不同教區學校的同學切磋,我感到很高興。
4. 聖博德天主教小學(蒲崗村道)
黃維稀 女初擲木球冠軍
我一直有擲壘球,這次在老師安排下首次參與木球比賽,我喜歡擲項運動。見到來自不同學校的選手,也感到緊張與期待。
5. 秀茂坪天主教小學
龔鉦軒 男初跳遠冠軍
我這次跳遠的成績是4.07米,超越了以往個人的最佳成績,所以也感到興奮及有成就感。
6. 荔枝角天主教小學
江苡澄 女高跳遠冠軍
我這次跳遠的成績是4.59米,打破了個人最佳成績與大會紀錄,在比賽中聽到同學在看台上的打氣,感謝同學的鼓勵。我三年級開始參與跳遠訓練,四、五年級時沒有太多比賽的機會,開心能參加這次比賽。
7. 油蔴地天主教小學(海泓道)
蕭凱琳 女高跳高冠軍
我對於這次能超越個人最佳成績,十分滿意。在平日跳高訓練中,面對一次又一次弄掉橫杆,又要再次嘗試,感到疲累,但也因此而更有耐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