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6_20211114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11.12
一試不再定生死 由DSE失手到 註冊護士
在明愛專上學院(CIHE)工作,提供就業輔導,讓我接觸很多年輕人,也走進了他們的生活。相對於其他院校,明愛社區及高等教育服務(明愛社高教)的架構關懷著不同學習需要的學生,由三所專上院校組成,提供彈性的升學階梯。簡單來說,無論學生是以「3322」以上的DSE成續直入學士學位,或者考獲「五科二」要修讀副學士或高級文憑, 甚至一時失手,需要入讀基礎文憑或毅進文憑,明愛也會為他們提供升學的機會。也正因為如此,我的工作也變得多姿多采,因為不同成績、不同背景的同學,起跑線有別,各有不同的人生目標和事業發展方向。張雅詩同學是其中一位,我在CIHE認識的年輕人。 「我在離開試場的時候,根本不用等放榜,也知道自己沒有希望了。」在第一次見面時,張雅詩是這樣告訴我。雅詩成長在一個並不富裕的家庭,三代同堂住在北區頗偏遠的地方,和祖父母關係密切。 她唸小學時,祖父生病入院,她陪伴在側。那時候,她初次接觸護士的工作,覺得她們很能幹、有愛心。小小年紀的她,心想日後如果能夠學習醫護知識,除了可以照顧家人, 還可以讓病人得到更悉心的護理。從那時開始,雅詩立志長大後要成為護士。 年輕人愈早訂立清晰的目標, 通常學業成績能夠有更好的表現。可惜,張雅詩在初中遇上一些情況,令她不能專注學業,整個中學生涯的成績也未如理想,「其實我每一年都差不多要留級。」雅詩在談到DSE失手,成績不夠「五個二」的時候,坦誠表示「有準備而考得成績差可以叫做失手,而我成績一向很差,應該不可以算是失手吧!」 雅詩面臨繼續升學去追求理想,和面對現實出外工作賺錢的兩難時, 家人鼓勵她繼續讀書。她亦因為明愛社區書院(CICE)的毅進文憑有護理學選修課,而報讀了居所附近的粉嶺分校。 「經一事者長一智」,張雅詩在CICE加倍努力,專心讀書,終於以優異成績畢業。(我之後和CICE的同事核對過,她畢業時全部科目,包括有「必死科」之稱的延伸數學,也全部考獲A或B。) 其後,雅詩在CICE的王文偉博士口中認識了明愛社高教的2+2升學計劃, 完成毅進後獲得獎學金, 成功入讀明愛白英奇專業學校(CBCC)的配藥高級文憑。「獎學金是我當時選擇在明愛升學的最大原因,始終不希望加重家人的負擔」。她告訴我,很感恩自己當初選擇了CBCC,「因為Windy、Eva 和其他老師不單悉心教導,也很關心我在學習上遇到的壓力。」  張雅詩看見自己在配藥高級文憑只有中上成績,本來打算畢業後,馬上投身配藥員行列;不過當她跟我分享了兒時夢想之後, 被我半鼓勵半強迫,報讀了40人爭一個non-JUPAS學額的「神科」護理學榮譽學士。她其後憑自己的努力,順利通過面試。 今天,雅詩已經是Nursing Year 2學生,天天穿著粉紅色的制服在校舍出沒,明年還要到醫院管理局轄下的醫院實習。「我唸護理學第一年的時候,真的比以前任何階段都加倍努力,雖然成績還有很多進步空間,但每當我想起身邊有家人、朋友和老師支持自己,我就知道學習的路並不孤單 。」  明愛向來關顧the Last、the Least、the Lost的成長。從雅詩在明愛社高教的學習歷程中,我看到昔日的3L蛻變成為新的3L—— Learning、Loving、Leading。張雅詩同學排除萬難、努力學習、向著標桿直跑的故事,正是Learning的寫照,也是明愛多年來秉持「以愛服務,締造希望」的動力所在。求主繼續帶領張雅詩,陪伴她繼續學習和成長。  明愛專上學院及明愛白奇英專業學校協理總監(就業) 李家禧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0_20210919_s
400 400 喜愛小學動態
小學動態
2021.09.17
喜樂幼小 動態 2021.09.19
寶血會思源學校•開學慶典 (本報訊)寶血會思源學校於9月1日舉行開學慶典,並邀請教育局局長楊潤雄主持開筆禮。 當天在升旗禮後,學生以虔敬的心向上主禱告。校監游勵明修女教導學生要心存感恩,珍惜天主的恩賜,同時要以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命的磨難。她又勉勵同學學習成為「大地的管理人」。 思源學校每年都會參加教育局「我的行動承諾」計劃,今年的主題是「感恩珍惜、積極樂觀」,學生在宣誓和簽署約章後,便成為「樂諾大使」,協助教師在校內營造正面的校園氛圍。楊局長在台上訓勉學生,並為同學監誓成為「樂諾大使」,及向代表頒授襟章。 最後,楊局長、校監和校長郭敏儀一起主持開筆禮,見證學生一起動筆寫一個「勤」字,承諾做一個勤力的好學生。(少)  長洲聖心坪洲聖家兩校•校監李惠芳榮休彌撒 (本報訊)坪洲聖家學校和長洲聖心學校暑期內於長洲花地瑪聖母堂舉行感恩彌撒,慶賀兩校校監李惠芳榮休,由榮休主教陳日君樞機主禮。 陳樞機講道中提到天主是仁慈的,祂曾派遣梅瑟帶領以色列人離開埃及為奴的地方;也派遣李惠芳任教師、長洲明愛青少年中心主任等崗位,多年來為教會機構服務。陳樞機勉勵參禮者努力做好人,為教會及社會多作貢獻。 彌撒後,校方播放為李惠芳榮休而製作的短片中,展示她過去的服務,包括政府原來曾打算把現今在坪洲的「聖家路」命名為「聖加路」,可得李惠芳堅持向政府提出,才得保有現名「聖家路」。另外,從聖心學校學生對李校監的專訪中,提到她當年獨自到長洲工作,正是全憑信德和聽命,活出基督徒的榜樣。最後, 陳樞機及辦學團體代表贈送紀念品及禮物給李校監,感謝她多年的付出。(喜)   青山天主教小學•生涯規劃體驗 (本報訊) 青山天主教小學於8月18至20日舉行「生涯規劃體驗日」,讓六年級學生透過模擬人生體驗活動,反思規劃人生的重要性。 為期三天的模擬遊戲,讓學生透過不同學習階段預演十年人生,包括入讀中學、考文憑試、中學放榜、聯招選科及派位,以及畢業求職,讓學生更認識自己及了解社會環境,勇於追尋夢想,為自己的將來定下目標,以裝備今天的自己。 其中,最後一天的活動讓學生投身社會,有些低學歷的學生用心於求職面試表現自己,得以換來四份聘書,體現成功人生不一定要大學畢業,用心付出才能被他人看重。活動讓學生得以認識自己的長短處, 啟發他們對人生的反思。  是次體驗活動後,該校將在生命教育層面上作配合,使學生更認識自己、認清目標及實踐夢想,成就美麗的人生。(樂)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15_20210516_s
400400中學專題
中學專題
2021.05.14
為 DSE 考生打氣!
    打氣活動告一段落,請繼續為考生和放榜事宜祈禱。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180204s_1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8.02.03
福德學校 以愛傳愛承主恩 服務他人獻我心
福德學校由瑪利諾修會於1952年奠基,成立於1953年。六十五年間為災民派發救濟品、經歷二千名學生的風光、交由香港教區管理、學生人數減少面臨殺校危機等起起跌跌,但學校面對困難時力爭上游,仿如獅子山精神。當中情懷,源於一個「 愛 」字。 (本報專題)學校一直秉承「愛貧為先」的精神,以生命為題,並配合校慶「承傳.傳承」主題,透過服務傳承關愛,除了探訪獨居長者等活動外,亦於上年加入「『飼』得其樂校本課程」,讓學生飼養鍬形蟲及獨角仙。昆蟲專員石滿霖在家中亦有飼養昆蟲, 「平時只有我跟媽媽玩,所以我喜歡有生命陪伴我」。十多名昆蟲專員主要負責檢查昆蟲生活環境及探測特性、清潔飼養箱和換食物。 麥藹彤老師指,壽命大約一至兩年的甲蟲存活率慢慢下降, 編程機械人(mBot)小組學生及老師便設計編程裝置檢測甲蟲日夜間活動。mBot專員陳卓盈表示若其中一個數據編錯了,就要重新做那個步驟,所以有點困難。 卓盈學到要珍惜和愛護生命,更明白生離死別是很自然的道理。麥老師提到昆蟲死後會被製成標本,完成整個生命過程。滿霖認為雖然昆蟲能以標本形式作紀念,但換轉若是親人離世便會很傷心。 愛貧為先的「貧」包括學校的弱勢社群,許加路校長認為天主創造每個人都有獨特性,開放日(一月二十日)中的成果展示日就是很好的發揮機會。另外,中華青年宇航學社當天借出火箭模型和太空裝備,當中的工程人員制服能讓學生知道英雄背後有很多人在努力付出,就像表演中雖然不是全部學生都是主角,但明白怎樣發揮自己才是最重要。 五年級的莫逸桐和麥紫晴參演戲劇《國王的新衣》,第一次當導演的逸桐因不知道老師的要求而感到緊張,幸好跟同學互相溝通,令表演順暢。紫晴則在劇中飾演侍從,她因為害怕讀錯台詞而反覆練習,「我小時候上台會手心冒汗,我很開心現在能克服」。 五年光陰,紫晴最不捨空氣清新的校園環境。逸桐則感謝校長教授跳飛機的知識,玩樂時也學到數學,「校長很溫柔、很耐心地講解」。 獅子山下情常在  福德崗上愛永存 創校時入讀二年級的潘漢雄指,當年每月須交五元學費,對當時的人來說已經很昂貴,「以前老師也不好意思問誰仍未交學費,若真的沒錢,學校會幫忙想辦法」。他認為老師除了關顧學生外,也很有學問:「最懷念馮影仙老師利用我們小六放榜前的時間,教授簡單的古典詩詞,對同學文學啟蒙起了很大作用。」作為現任校董,他認為學校傳承歷史的同時,也要跟隨時代進步,「但老師的愛心不能變;教育是愛的事業,沒有愛根本稱不上教育」。 梁雁瑩主任認為,這份愛是一種氛圍,「只有被愛過才會懂得愛人」。學校為學生提供沒有必須贏的包袱,充滿包容和接納。 學校於2008年面臨殺校危機,當時全校只有一百二十人,作為舊生老師的梁主任回想:「經歷過其他人選學校時不選你那間的嫌棄,一方面很害怕,另一方面要自強,思考學校定位。」她續說:「同區學校已照顧拔尖學生,我們便做補底,思考怎樣令學生的塔冷通不被埋在地底。」 許校長笑言請老師時會告訴他們在這裡工作需要花額外心思,但卻會因為學生的成長而開心。他舉例有學生跟他第一次見面時只會哼音樂旋律,需要媽媽解釋她所表達的情緒;早前那學生跟他說默書拿到九十六分而感到開心。這番說話已令校長滿足一天。 他曾任教名校多年, 第一次任校長卻走入絕然不同的環境,「我最初不知道甚麼是家舍,社工說要調某學生離開家庭時,我還說為甚麼要『拆散人地頭家』?」梁主任回憶校長初入職時聽到一些學生個案,覺得很戲劇性,故曾擔心他不會了解弱勢社群及特殊學習需要的學生,「我們當然要拉高對學生的要求,但他也要明白學生的程度,彼此磨合」。但她後來發現校長並不是想像中「離地」,亦知道前線老師及學生的需要。許校長笑言自己走在前線,平常與學生在操場聊天,更一起建設園圃。他直言在福德學校做校長是人生最深刻的事,「有捨才有得,以前教尖子會有成就感,但如果當初沒有放手就不會有現在更大的成就感」。 許校長提到小時是曾偉雄神父邀請他做輔祭,令他成為青年領袖,直至現在於福德學校擔當領袖角色,才發現神父是福德學校的舊生,「我以為是我服務福德學校,但原來學校早已服務我,教出這麼好的神父。我希望不斷延續這些故事,繼續傳承這份愛的精神」。(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