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1_20121216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12.16
傳播基督降生喜訊 聖文德天小 聖誕服務
每年的聖誕聯歡會上,一片喜氣洋洋,大家換上便服,大啖派對美食,然後在互祝聖誕快樂的聲音中交換禮物。聖文德天主教小學的聯歡會卻以義工服務為主,全校師生參與,同樣滿載歡樂笑聲,就讓他們分享一下聖誕快樂的秘密吧!       (本報專題)過去的三個聖誕節,該校同學都穿上校服,走入社區,服務他人。「飲食的聚會經常都有,但社會上還有很多有需要的人;藉著聖誕節這個機會服務他們,我認為意義更大」,就讀六年級的黃婉渝表示。今年五年級的陳卓堯亦十分認同,「學校舉行聯歡會的話,只是我們一群學生開心,但透過服務,我們卻可以將自己的歡樂帶給別人。」 心靈喜獲禮物 卓堯去年服務智障人士,和他們一起製作聖誕襪,「有時候他們未必明白你的說話,所以和他們相處需要耐性。」完成後,學生們將糖果放進聖誕襪內送給服務對象,「對我們來說,這些零食只是很小的事;但他們已感十分滿足,我也從他們身上學懂了珍惜一切。」 六年級的楊潔荔當日亦有為智障人士表演舞蹈,「表演前我以為他們不會明白我們的舞蹈,所以並不重視該次演出」, 演出後的體會使她完全改觀。「我在台上看見他們專注地欣賞表演,反應很熱烈,於是我更努力演出」,潔荔道,「我學到認真做好每一件事,因為即使做的是小事,亦有能力為別人帶來喜悅。我以後也會關懷別人,並將愛的信息傳開去。」 婉渝和潔荔今年將會探訪老人院,她們表示會以平等、接納和包容的態度和長者相處。「很多人認為長者很嘮叨、煩人;但我期待透過主動接觸他們,了解他們的內心和日常所需,從而幫助他們」,婉渝滿心期待道。「我們也不應視他們作負擔,而是以更多耐性體諒他們,在寒冬為他們送上暖意」,潔荔補充。 岑展銜是四位受訪同學中年紀最小的一個,今年就讀四年級,但關懷弱小的熱誠,並不比其他同學少。他今年將會服務視障人士,「他們只是比我們少了雙眼,為生活帶來不便,但他們亦有比我們出色的地方。」展銜期望透過活動可以帶出平等的信息。 罐頭滿載關愛 該校由去年起進行「愛心罐頭」活動,鼓勵學生捐贈罐頭食物予食物銀行。校方先在校內收集罐頭,為期兩星期,其後由五年級同學製作心意卡裝飾罐頭,再於聯歡會轉贈有需要人士,希望學生關心社會,樂於與他人分享。今年,在活動的第二天,校方已收集了近400個罐頭。 去年的罐頭捐贈活動為展銜留下難忘經驗。在超市無意中發現一張500元鈔票,展銜路不拾遺,交予超市職員;最後鈔票無人認領,按法例歸展銜所有。但他並沒有自己花掉這500 元,反而買了30多個罐頭贈予「愛心罐頭」活動。他表示媽媽和妹妹本來並不明白他的決定,為此他細心解釋,「我們可能轉眼便花光500元,但為有需要的人而言,這是一筆他們可以賴以為生一段時間的金錢。社會上有很多貧窮和弱勢的人,他們比我更有需要。」 聖誕佳節將至,潔荔認為在將臨期應改善壞習慣,並以期待和喜樂的心,迎接耶穌降臨,「我們亦應實踐愛主愛人,透過服務為別人付出同樣的愛。」展銜接著說:「聖誕節是一個充滿歡樂的節日,我希望可以將快樂帶給別人,讓所有人都過一個快樂的聖誕!」(澄)         校方希望學生由服務自己、服務校園,推展至服務社區,與別人分享耶穌誕生帶給人類的喜樂。不少孩子都是家中的小寶貝,三年前剛開始聖誕服務時,我們也曾擔心學生和家長不會接受這個改變。可是,我們發現學生非常投入,主動參與,即使低年級同學也不怕骯髒,協助清潔運動用品和校園,樂在其中。家長亦願意花時間來參與,令人感動。 聯歡會當日,全校學生參與不同的活動。小一生清潔自己的課室;小二、三同學清潔課室和校園;小四同學在禮堂接待視障人士;小五同學清潔課室及製作愛心罐頭;小六同學部份外出探訪,部份協助低年級同學清潔,隨後為他們表演小玩意。完成當天服務後,全體同學在校內團聚,各自在課室享用簡單食物,分享活動的感受。    
kjy02_20121209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12.09
追隨和平使者 領島學校主保瞻禮
   「砰!」一響槍聲,前教宗若望保祿二世受傷倒下。1981年5月13日,一名槍手在梵蒂岡聖伯多祿廣場企圖射殺教宗,槍傷使教宗的性命懸於一線。經過搶救和數月治療,教宗受了不少的痛苦後,逐漸康復過來。事件發生後的兩年,臨近聖誕節,教宗決定到牢獄中探訪那名槍手,並親口告訴他:「我已原諒了你!」這份最大的聖誕禮物,就是愛。      (本報專題)天主教領島學校本年度訂立真福若望保祿二世為學校主保,於十月二十二日舉行主保瞻禮祈禱會及連串活動慶祝,該校校友甘寶維神父及葉寶林神父應邀出席。除播放真福的生平短片,該校亦舉行填色及撰寫禱文比賽,更邀請兩位校友神父分享及祝聖真福的聖相。 以言以行 影響生命 「如果我是那被寬恕的槍手,我定會感受到教宗的偉大」,四年級的蔡景豐表示,他和另外三位同級同學接受本報記者訪問,分享參加主保瞻禮慶祝活動的感想。景豐補充:「我願意學習他寬恕別人和對他人的關愛,像他一樣,時常關心有需要的人。」槍擊事件亦同樣給謝樂怡留下深刻印象,「我學懂了寬恕別人,不要因小事發怒。」 另一名同學黎咏琪則難忘真福於接見群眾時,吩咐護衛不要阻止孩子們接近他,還抱起了小孩子的畫面。「有機會我也希望能像甘神父那樣, 面見教宗」,咏琪笑著說,「從真福年輕時的經歷,我也學到要勇敢面對困難,不要放棄。」真福若望保祿二世生於波蘭一個虔誠的公教家庭,年幼喪母、少年時期痛失兄長;他就讀大學時因二次大戰爆發,被迫停學; 在納粹德軍和前蘇聯的共產主義政權統治下,他亦無懼種族和宗教逼害, 一心一意尋找天主,回應天主的召叫。1978年10月16日,若望保祿二世在眾樞機的投票下,當選第264任教宗,是教會首任非意大利裔教宗。 蔡穎琪對此亦深感認同,「我們應該學習真福若望保祿二世的樂觀」,這也是他對天主的依靠,「即使遭遇不幸,他從沒有抱怨,仍然堅持積極生活。」穎琪更感謝真福對世界的貢獻,為世人立下榜樣,「他是出國遠行最多的教宗,到世界各地探訪有需要的人,而且喜歡親近群眾。」在位26年多,他出國訪問104次,與政治人物會面,亦接觸各地信友、青年和病患弱小。 以心以身 實踐美德 若望保祿二世指出對天主的信靠是為信仰作見證的聖德,他曾表示:「聖德,是不需要語言就能說服人的信息,是基督面容活生生的反映。」(《新千年的開始》宗座文告7)穎琪續道,「我希望天主賜我力量,讓我學習主保的德行,有一顆懂得感恩和寬恕的心。」這也是她在撰寫禱文比賽中寫下的心聲,雖然只是寥寥數句,也沒有獲獎, 卻是心底說話。景豐亦表示會學習真福,傳天國的福音,「聖誕節快來了, 我可以參與報佳音,將耶穌基督降生成人的事跡告訴別人。」四位同學都求主保聖人代禱,讓天主恩賜他們,能實踐真福的德行。 那掛在學校外牆、在活動當日祝聖的主保聖相亦給咏琪、穎琪二人留下印象。「那幅聖相很巨大,相中的主保穿著教宗袍,手握權杖,向眾人揮手」,穎琪詳細地描述,咏琪補充道:「而且他面帶笑容,樣子很開心!」 該校宗教科李珈琳老師觀察到真福若望保祿二世的事跡,比較貼近學生的生活,受槍擊一事對他們而言最深刻,「短片播映到這一幕,同學們都『哎呀!』地驚叫起來。」李老師亦表示她會以真福的事跡,提醒同學們相親相愛,「他們起爭端時,我便會用槍擊事件中真福的寬容, 提醒同學要懂得彼此包容和寬恕,十分具體。」 她亦留意到學生特別有興趣認識真福若望保祿二世,「校內也有向同學講述其他聖人的事跡,但一些年代久遠的,在圖像方面,有的只有聖像畫。」她笑道,「但播放真福的短片時,學生會好奇地問:『為甚麼教宗若望保祿二世有相片、有電視片段呢?』」校方亦期望同學們學習主保克服困難,永不放棄的堅持,並珍惜所有,努力學習,在生活中關懷弱小。 若望保祿二世於2005年病逝,2011年列品真福,瞻禮為10月16日。他以一生維護信仰、真理及和平,正讓我們在他身上看見天主是愛。(澄)       天主教領島學校於1955年5月由白英奇主教奠基,原址位於黃大仙竹園徙置區。1980年竹園區拆卸重建,學校遷至何文田俊民苑現址。遷校後,該校一直未有訂定學校主保,去年向教區申請以真福若望保祿二世作為主保。    
kjy10b-20121209
icon22
綠滿窗前
2012.12.09
談默書
   中學時,學校很注重默書,文言文不用說也要背默, 語體文則必定要讀默或默生字詞語。因為經常默書,使我熟習課文,掌握字詞,得益很大。 記得除了平時要默書之外,每學期三次考試中,也要考默書。語文試卷的第一題,就是默書,主要抽默曾經默過的文言文。例如,默寫〈岳飛之少年時代〉,由「岳飛字鵬舉」起,至「盡得同術」止。或默寫白居易〈燕詩〉全首,等等。當時的老師認為,平時默過,很快就會忘記;重新溫習,再默一次,則可以記憶很久,甚至終身不忘。 我非常同意老師的看法。不錯,溫習再溫習,讀完再讀,可以歷久不忘。不難發現,很多人離校多年,還能背誦〈將進酒〉、〈陋室銘〉等詩文,相信必然是經過多次溫習的結果。 二十年前,我經常到學校探訪,偶然也發現學校有考默書的。但由於那時語文教學的側重點有所改變,有人認為語文教學是培養語文能力,語文試卷應考核語文能力, 不應考記憶。大勢所趨,默書的考核也漸漸絕跡。我覺得很可惜。現在強調學校校本,真希望學校能把默書列入語文考卷裡。 知道很多學生以背書為苦事。因此,我在中學任教時,在背默之前,我會叫學生先在課堂裡齊聲朗讀課文, 每天讀一兩次。以我觀察,讀得十數次後,學生大都能背得七八成,只要默書前一晚,在家稍加溫習,就可應付裕如。由於不是集中於一天,而是分開多日來誦讀,相信學生不但應付了當前的默書,也會記得長久。 背默、讀默外,我還加一項「課外讀默」。我用報章、雜誌作默書材料,藉此鼓勵學生閱讀課外讀物時,也留意一些陌生字詞,同時也可讓我得知學生真正的程度。 十一月二十六日《明報》有一篇調查各校首屆文憑試成績的特稿,標題頗駭人,「中文成名校生升大死穴」, 報道頗多英中學生在今次的文憑試,中文科成績未達3 級,喪失入大學的資格。而中英文成績俱佳,入大校率最高的是鄧顯中學。該校校長劉志遠指出,雖然政府取消中文科的範文,但該校堅持要有範文,並加入大量文言篇章,要學生背書、默書。劉校長的做法,值得參考。
kjy01_20121125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11.25
懷大愛 做小事 仁愛傳教女修會 基基團愛心熱粥 水變成酒
「多謝哂!」  「我食咗三碗啦!」  「感謝天主!」 訪問當日,位於深水埗南昌邨的仁愛之家特別熱鬧,早上八時多已開始有長者輪候。他們期待的,是一鍋熱騰騰的皮蛋瘦肉粥。仁愛之家由仁愛傳教女修會成立,一群曾在這裡認識天主而領洗的信徒組成了基層基督徒團體(下稱「基基團」),成員每月首個週二早上九時半,均於宿舍聖母像前,提供親自炮製的熱粥供長者享用。這些粥沒有味精,沒有添加劑,除了新鮮材料,滿滿的都是愛。   (本報專題)當天參與活動的八個團員各司其職,接待、添粥、清潔,忙個不亦樂乎。派粥半小時,那碩大的鍋子經已見底。吃過熱粥,七十多名公公婆婆陸續離座;離開前,他們亦不忘向坐在門旁的院長呂理港修女說一句:「感謝天主。」此時忙過不停的基基團成員表現興奮,原來「長者愛心粥」活動是由他們今年領洗後的五月份才開始舉行,十一月這次的參加人數最多。 服務的團體 為一切人盡心愛 基基團共有二十多名成員,大多是仁愛之家的長期義工,又或是在仁愛之家參加慕道班後領洗的教友。除了每月一次的長者愛心粥活動,他們每月第二至第四個星期每週均有定期聚會,內容包括信仰延續、研讀聖言及聖事重溫等,並有團員作生活分享。團體生活中,他們以基督為中心,彼此服務、彼此分擔職務。 「起初我們打算到醫院探訪,」擔任慕道班導師的團員陳麗珍表示,「但後來還是決定派粥,為長者服務。」「因為長者是身體最衰弱、最需要照顧的一群」,去年在仁愛之家完成慕道班並領洗的黃用水(水哥),言談間盡顯他對長者的關懷,「愛心長者粥」也是由他命名的:「看見公公婆婆們就像看到親人一樣,我在服務中更領會到施比受更有福這句聖經金句的意思,愈服務愈開心!」 水哥已經退休,至於另一位團員丘光福(福伯),年屆八十,兩人都談不上年輕了,依然熱心服務。「感激天主讓我認識這個信仰、給我健康的體魄,有能力為別人服務,承行天主的旨意」,去年領洗的福伯,坦誠流露心底裡的感恩之情。兩位長者並非空口說白話,訪問當日,水哥大清早便來負責切肉和搬搬抬抬的工作,他做的都是最花力氣的功夫;福伯則從八時多開始,到院舍附近的公園、長椅等,馬不停蹄地邀請鄰近的街坊長者來分享他們的心意,熱情地跟他們說:「免費㗎,你地嚟食粥啦!」 愛心的傳遞 在服務中注入愛 這一天來享用愛心粥的長者雖多,原來起步也不易。「活動剛開始時,長者們都不太願意參加。他們覺得不好意思,白吃我們做的粥。我們要跟他們逐一解釋⋯⋯」當日一直在爐灶前煮粥的周鳳英(阿英)表示,她有信心未來會有更多長者接受他們的愛心服務。「我本來並不認識天主,但來到仁愛之家,首先感受到的,就是愛;有愛便有天主。」阿英滿懷信心續道:「我相信透過愛心粥,長者也能感受到耶穌的愛,這樣便是將福音的種子放到他們心中。至於發芽與否,便要看天主的意思。」她補充,團體生活讓她有歸屬感,滋潤她的生命,「我將這裡當作自己的家;正因為這裡是家,我甚麼也願意作。」 眾團員中,因要照顧一歲多的兒子而在旁打點的伍彩玉(阿彩)分享:「不要少看自己做的事,即使只是給有需要的人搬一張椅子、找一個座位、遞上一只湯匙,也是愛的傳遞,也是幫了耶穌。」同樣於去年領洗的阿彩,她所做的看起來雖很微小,她亦以自己的經驗鼓勵讀者:行動不在乎多少,重要的是盡心。真福德蘭修女也是默默地照顧弱小,她沒有為此而籌集巨額善款,沒有興建豪華院舍;而是以一顆最大的愛心,尊重和接納一切有需要的人。(澄 / 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