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5_20150628
icon33
童書的旋律
2015.06.27
跨越時空的友誼《我們的帽子》
   如果有一天,你突然走進一棟陳舊昏暗的房子,心情會是害怕、緊張、還是興奮呢?日本童書作家高樓方子(Hoko Takadono)所寫的《我們的帽子》(聯經),正是以一棟古老的公寓為舞台,其中發生了一連串不可思議的故事。 作者寫這個故事的契機,來自於一個非常吸引她、很有魅力的體驗。十多年前,旅居布拉格的日本插畫家出久根育( I k u Dekune)在東京銀座舉辦畫展,當高樓方子一走進那棟四零年代大樓的玄關,立刻被安靜、悠遠的氣息所圍繞,畫廊在三樓,爬上石階梯,像戰戰兢兢走入未知場所的小孩, 大樓建築的構造複雜,往上延伸的樓梯、門到處都有,她在建築物裡迷了路,大樓沉澱凝結的光陰,似乎累積了無數事情,讓她感到暈眩。 於是她開始想像在這裡會發生甚麼事? 主角會是甚麼樣的小孩?慢慢撥雲見霧,故事的雛型自然浮現。故事的主角是一個十歲的小女生沙紀,雖然她不是一個性格勇往直前的小孩,但對未知的事物仍充滿好奇和期待。因為老家裝修中,沙紀搬入一棟破舊斑駁的公寓短期租住。剛住進去,她就在老舊的大衣櫥裡發現了一頂拼布帽。 沒想到一戴上拼布帽,沙紀的心情竟因此變得輕飄飄,還興奮了起來。為了尋找她飛走的寵物鳥「吉魯魯」,沙紀在這棟完全不熟悉的公寓中,四處遊走梭巡,沒想到意外地遇到一個戴著一模一樣帽子、穿著復古風的女孩「小育」,兩人變成了好朋友,一起唱歌、遊戲,一同在公寓中探險。 小育是一個神出鬼沒的同伴,雖然她倆分享了彼此的心情和秘密,但究竟她是真的存在還是一個幻影呢?為甚麼當沙紀和她一起玩時,有種充實的感覺,回到家之後卻又覺得印象很模糊,懷疑到底有沒有發生過那些事情呢?作者刻意以一連串懸疑的情節,吸引讀者一步步的走入她精心營造的神祕氛圍中。 這本書的大主題就是在這棟公寓裡累積的「時間」。神奇未知的「拼布帽」讓人激發很多想像, 在故事中扮演著關鍵的角色。「老帽子」這個素材不僅可以有效地串聯現在與過去,而且把帽子設計為手作,會賦予它另一層意義。因為拼布是一種手工藝,透過世代的傳承延續下去,也代表一種時間反覆流動的意象。 故事的另一個主題是「友誼」。隨著謎團慢慢解開,原來故事中還隱藏了另一段老奶奶們長達七十年的情誼。不管時光如何變換,那種由認識到不認識,變成好朋友的喜悅,無論在甚麼時代,最深刻的記憶不一定是重大的事件,反而可能是生活中的小確幸。 作者認為寫給小朋友的書其實不用寫得太複雜、繁瑣,但是為了增加故事的層次感,可以從別處借一些元素來豐富她的創作。在書中出現的「貓的事務所」,出自宮澤賢治(Miyazawa Kenji)的童話,畫框後的「螺旋階梯」來自德國故事「雨公主」, 一個跳著奇怪舞蹈的鼴鼠大叔,來自法國電影的場景。因為這些有趣的連結,又將故事帶領通向另一個世界。  高樓方子擅長以細膩的文字描繪抽象的情緒和感受,也會把自己的感動和心情寫進書裡,即使是想像的故事,也會讓人覺得這個作家是可以被信任的。小讀者閱讀這樣的語言,不僅會產生共鳴,還可以把盤據在心中那些模糊的概念,賦予清楚的輪廓。 這個故事發想的起點來自於畫展,所以當要出版時,高樓方子特別邀請出久根育為這本書配上精湛的插畫。另外,這本書也被日本列為小學生的必讀書籍,小朋友讀後要寫讀書心得,曾有小朋友寫信給作者, 說他看了二十五遍,讓作者好感動,覺得寫這本書是有意義的。藉著故事為孩子裝上翅膀,讓他們帶著心飛往另一個地方, 正是作者為樂於為孩子書寫故事的初衷。
kjy12_20150621
icon49
巧手巧思
2015.06.20
父親節小手工
kjy06a-20150621
耶穌的朋友
2015.06.20
父愛如山
   人們一般對於父親節的慶祝活動,不像對母親節那樣重視與熱鬧。但聖經和慈母教會教導我們,對於父母的關懷和敬愛應該是一致的。當母親艱辛地照顧我們時, 其實,父親也在默默地關心和支持著我們。 我的父親已經離開六年之久了。爸爸生前,可能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不善於將他對子女的愛表現出來, 他只會一直重複著同樣的話語,一再地提醒我們兄弟姐妹小心這個,當心那個。雖然他不善言談,卻對我們幾個孩子有著深深的愛。 記得我上小學的時候,爸爸為了養家糊口總是早出晚歸,我很少見到他,但我還是能感受到爸爸對我的愛。有一年冬天,天氣特別冷,當我放學回家後,爸爸見到我的雙手和耳朵都凍腫了。他心疼兒子,便請媽媽幫忙,他們連夜為我編織了一對耳套和手套。雖然爸媽的手工不是很高明,編織的耳套和手套也不是很漂亮,但很暖和。還記得,當我考上了我們縣的重點高中,但要到二十多里外的地方去求學,那時交通不是很方便,  爸爸只有騎單車帶我去學校。由於爸爸的單車技術不好,害得我們摔倒了好多次。二十多里的路程,走了將近半天才到了學校。爸爸安排好我住宿後,又連夜趕回家。可憐天下父母心,看著爸爸風塵僕僕的樣子, 真不知道爸爸那一夜是怎麼回到家的。 有一個廣告很有意思,廣告內容這樣說: 「小時候,父親的背是我們仰望的大山;長大後,父親的背是我們休息的港灣。」沒錯,爸爸一直是我們的依靠。無論我們在生活中遇到甚麼困難,只要爸爸出面,似乎沒有甚麼解決不了的事。 父親節是一個讓我們表達感恩、關懷和敬愛的節日,或許,當我們大傷腦筋,考慮該為爸爸買甚麼禮物的時候,不妨反省一下,我們是否察覺到爸爸在百忙中給我們的愛心呢?我們是否觀察到,爸爸為我們無私地奉獻一生呢?或者,我們是否愛自己的爸爸,一如他那樣愛著我們呢?  雖說父愛如山,但再高再大的山,如果不斷地挖掘而沒有採取一些保護措施,那麼,這座山也會有一天被挖空的。父親節該是我們為這座高山作些貢獻的時候了。 我們要向爸爸表達出自己的愛意,在爸爸上班時說上一句叮嚀;在爸爸下班回家時,給他沖杯茶,平常對爸爸多盡孝愛之心,多聆聽爸爸的教導和規勸。這些簡單的事情,卻能令我們印象中那位堅忍不拔和無堅不摧的爸爸,變得熱淚盈眶。
kjy04a-20150607_0
icon54
花生老師
2015.06.06
小班大作
   那一年的六月,6E班同學完成了畢業試之後,便開始倒數在母校的日子了。 我是6E班的班主任,我們這一班,雖然不是人們標榜的「精英班」, 不過他們很受教,學習態度也挺認真。這兩年來,有見同學寫了不少文章,何不為他們出版文集留念?6E班人數不算多,只有二十五人,於是我將這本結集取名《小班大作》,結集除了有文章外,我還請每位同學和任教的老師介紹一本圖書和分享一句座右銘呢。 重溫同學所寫的座右銘,它們依然很有意思。不論是煜培的「我們的路,由我們創造」、慧琳的「無論我們達成理想時, 遇到甚麼困難,也不可忘記當初我們為甚麼要這樣做」,還是邦邦的「Find your best!Try your best!Do your best!」……從這些話可見同學認同一種不輕言放棄的處事態度。 《小班大作》可說我們的手工製作,各人用原子筆將自己的一篇佳作寫在A5紙上, 之後我稍加排版、整理,便將文稿拿出坊間的文具店影印。文集共有四十多頁,釘裝方法非常簡單,只是用打孔機弄兩個孔,再把兩個小鐵圈與紙張連在一起便成了。 天納是班中最具美術天份的學生,他為《小班大作》設計了一個屬於大家的封面。天納將每一個同學都畫在封面裡,當然還包括我在內。他準確地表現了每位同學五官、髮型和神情的特徵,我們一看便知道誰是誰了。不單如此,天納按著我們在封面的位置,在封底勾勒了各人的剪影, 剪影裡寫有我們的名字。他這份心思,令我感動。 我一看到封面上每個同學的樣子,就會想起一首我在小學六年級學過的兒歌,我把其中一句寫在封底上。這歌名叫《本事》,歌詞很短:「記得當時年紀小,我愛談天,你愛笑,有一回並肩坐在桃樹下,風在林梢鳥在叫,我們不知怎樣睏覺了,夢裡花兒落多少。」我很喜歡它的旋律,那些似懂非懂的歌詞一直留在我的記憶裡。   《小班大作》內的文章算不上特別出色,卻滿載了的同學當年的創意、當年對事物的看法和情感。這一切都是屬於這群愛談天、愛笑、愛創作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