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3_20200209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20.02.07
團圓的滋味
本主日是農曆正月十六日,相信大家在新年假期裡討了不少利是,也吃了很多糖果和年糕。農曆新年是中國人十分重視的傳統節日,一片喜氣洋洋,是一家團圓,親友共聚的好時節。渴望與家人團聚的心,大概大家都是一樣的吧!  《灶王爺》 灶台(即現今的廚房)上貼著一張灶王爺的畫像,他睜開一雙大大的眼睛,好像在看著家裡每一個人,誰做了好事壞事他都知道:小女孩饞嘴想偷吃飯菜;爺爺和奶奶吵架互相指責;奶奶數落鄰居;小女孩打碎了花瓶想要說謊和推卸責任⋯⋯灶王爺一一看在眼裡。到了臘月二十三日(臘月是農曆中的第十二個月),灶王爺要到天上去跟玉皇大帝報告家裡一年來的生活。奶奶特地用麥芽糖和麪做成糖瓜來糊著灶王爺的嘴,他的牙齒給黏住了,只能向玉皇大帝說「好好好」⋯⋯  灶王爺,又稱灶君,是中國神話中掌管廚房和飲食的神。在繪本裡,灶王爺慈祥可親,總睜著大眼睛看顧家裡的人,雖然擺出一副明察秋毫的樣子,其實骨子裡還是寬容有愛。他把爺爺、奶奶和小娃兒幹的小壞事都看在眼裡,卻沒有一味譴責懲罰,只是薄責阻止,繼續照料他們,即使到玉帝那裡也沒有數落家人。灶王爺離家的時候,家人還惦念著他呢!只有善意與寬容,才是維繫人與人關係的最佳黏固劑。  《紙馬》 到了除夕夜,小女孩盼著爸媽回家過新年,可是一場大風雪阻擋了爸媽的回家路,小女孩焦急極了,奶奶安慰她,還剪了一匹紅色的紙馬貼在窗上,讓小紙馬替她等爸媽。在小女孩睡著時,紙馬載著她飛馳在雪地上,終於見到了爸媽,再一起乘著紙馬跑回家。但小女孩睡醒後發現原來只是一場夢⋯⋯爸爸和媽媽是否能安全的回到家中,和家人團聚呢?  繪本融合了水墨畫和剪紙兩種中國藝術元素,配合新年和親情的主題,透出濃濃的中國味。故事表面是小女孩做的紙馬夢,但隱藏的細節卻透露了玄機,在小女孩臨睡前,窗上紙馬的頭是垂下來的,可是到了早上紙馬竟抬高了頭。這為故事增添了疑幻疑真的童話色彩。另外一個隱藏的細節是角色的設計,《灶王爺》和《紙馬》也是熊亮老師的作品,當中照顧孩子的也是爺爺奶奶,反映了內地民工和留守兒童的生活。一家團圓,原來不是必然的,我們要好好珍惜與家人相聚的時光啊!   童心讀繪本 哥兒倆讀過繪本,分享了他們的想法:  《灶王爺》——我覺得灶王爺就好像天主,祂整天看著我們有沒有做壞事,樣子好像很嚴肅的,其實祂是很愛我們的。我相信如果我做錯了事,祂也是會原諒我的。   《紙馬》—— 我試過剪紙,蠻好玩的,一把剪刀一張紙,就能變出很多東西。雖然剪出來的只是個平面,但是也可以表現很多不同的事物,作品有時候更是栩栩如生。
kjy03_20200105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20.01.03
新一年 新開始
新一年開始,又是計劃一年生活的時候了。你希望自己在新的一年有甚麼改變嗎?在這一年,你最想做的事情又是甚麼?說到「新」,我又想到「新生」,你們的班裡可有新來的插班生?如果有,你跟他╱她的相處又是怎樣的呢?  《最想做的事》 一個9歲的黑人男孩,一直沒有接受教育的機會,整天在鹽巴山裡勞動維生,但他心裡清楚自己最想做的事是甚麼,而且他沒有放棄夢想。媽媽雖然不識字,但她體會到孩子的心意,也鼓勵他繼續追夢。直到一天,他遇上一個跟他一樣有著棕色皮膚的人在讀報紙。對!是認字,是知識。男孩趕緊請教這個人。首次嘗到認字的滋味,男孩興奮極了。他就是卜克.華盛頓(Booker Washington), 後來成為了美國的黑人教育家。 你最想做的事是甚麼呢?要是你有想法又有做夢的熱情,很好,但還不足夠,你還得計劃、實行、檢討才能真正實踐夢想。一年之初,正是計劃的好時候。如果你的夢想是要成為飛機師,那麼你在這年間可以增進自己在飛行方面的知識。你的計劃還得再仔細一點,是要在一年內學會多少個有關飛機的術語?是定期閱覽航空界的新知?為自己定下目標,切實執行,一年之後你定會看到累積的成果。  《水藍色的圍巾》 小介是個插班生,力氣很小,跑步很慢,算數也很差,但小介性格很溫馴,很喜歡跟小新和阿吉兩位同學一起玩耍,凡事都聽他們的。不過小新和阿吉對小介不太好,又常常要他替自己拿書包,這些行為被小介的媽媽發現了,小新和阿吉便跟小介疏遠了。寒假過後,小新和阿吉本想跟小介道歉修好,小介卻沒有上學,原來小介的媽媽過世了,小介要隨親戚離開。臨別時,小介把媽媽編織的水藍色圍巾送給小新和阿吉⋯⋯ 你的班裡可有插班生呢?你有沒有跟他╱她交談?其實插班生要面對的事情可多呢。既要適應新的學校環境、認識新的同學、追趕學習進度等,他們可能既不安又擔憂。如果在新環境中能遇上親切的慰問和幫助,對他們將是莫大的鼓勵。你也可以是那張親切的臉,也可以是那雙幫忙的手。不要像小新和阿吉般,待到小介離開時才後悔啊!   童心讀繪本 哥兒倆讀過繪本,分享了他們的想法:  《最想做的事》—— 在新一年,我想多睡一點,多吃一點,最好是少一點功課,如果能多些到圖書館更好,因為課外書很好看。我最喜歡看《大偵探福爾摩斯》和中國歷史書籍。如果我像書中的主角不會閱讀,只能從事勞動的工作,我想我也會不快樂,所以我會好好珍惜自己的閱讀能力。 《水藍色的圍巾》—— 今年我的班裡也來了一位新同學,是位女同學,因為她是女孩子,而我是男孩子,所以我們沒有特別交談。去年也有一位新的男同學來到我們學校,我們更成為了好朋友,我們會一起到圖書館,和一起玩耍,所以我認為交朋友也要看跟對方是否投緣。
kjy03_20191201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19.11.29
你好煩!
「我不睏,幹嘛一定要我晚上十時去睡?」 「怎麼不可以多打一會兒電玩?」 「根本不冷,為甚麼要我穿外套?」 以上這些話你說過嗎?說完以後是否通常加上一句「你好煩!」?爸媽的嘮叨有時候真的很煩,兄弟姐妹有時也是煩惱的源頭。以下兩本繪本,都關於這份「甜蜜的負擔」。   《消失吧!》 夏洛特很愛爸爸和媽媽,但她不喜歡爸媽老是管她:「吃飯前要洗手!」「別忘了寫功課!」「去整理房間!」⋯⋯爸媽總是在指揮她做這做那。怎樣才可以不用再聽到爸媽的碎碎念?她何時才可以隨心所欲,想做就做?有一天,夏洛特收到一份夢寐以求的生日禮物 —— 一個魔法盒,她揮動裡面的魔杖,向著爸媽大叫「消失吧」,終於沒人管她了。她吃下所有零食、穿著衣服去洗澡、濕著身子看了三個小時卡通片。然後她很不舒服,開始想起爸媽⋯⋯  你有沒有幻想過自己擁有完全的自由?完全的自由是否就等於完整的快樂?睡懶覺、打電玩當然是樂事,但如果毫無節制地放縱玩樂,搞亂生活規律,到頭來只會影響你的身心健康。那把整天在嘮叨你的聲音固然煩擾,但想深一層,誰想當這種惹人討厭的「醜人」?爸媽常常聽你說「你好煩」,心裡也不太好受。其實, 快樂就像一個硬幣,正面是自由, 翻過來是自律。如果你能好好安排自己的生活,相信爸媽也希望不再當「煩」人。  《我的姊姊怎麼了?》 小女孩翻閱著一張張照片,想起跟姊姊一起的美好回憶。以前姊姊會跟她一起裝扮成仙女、一起蹲在地上看小蟲、手牽手去海灘,但眼前這個很像姊姊的「姊姊」,卻像有滿腹秘密,總是關在房裡,而且變得喜歡和男孩子在一起⋯⋯小女孩心裡想:「我的姊姊怎麼了?她變得完全不一樣。」 這書從妹妹的角度,觀察進入青春期的姊姊的行為舉止,一切都陌生奇怪。青春期是個特別的時期,腦袋和身體內的荷爾蒙有著巨大的變化,你透過這些轉變,由稚童蛻變成大人。處於青春期的孩子,變得重視私隱和私人空間,也較易有情緒波動,常不自覺地把「你好煩!」這句話掛在嘴邊。但無論你的身心怎樣轉變,你仍然是家人心中的寶貝。你和家人會爭吵,但情緒的風暴總會過去。千萬不要忘記:家人愛你!  童心讀繪本 哥兒倆讀過繪本,分享了他們的想法:  《消失吧!》—— 我有時也覺得爸爸媽媽很煩,想他們消失。他們不讓我擁有自己的智能電話,又限制我打電玩的時間,也許他們消失了我便會有自由。其實,我心底裡也是喜歡他們的,只是希望他們可以檢討一下手機的問題,讓我早點擁有自己的手機。 《我的姊姊怎麼了?》—— 哥哥有時候不理睬我,不跟我玩,又說我煩。他時常自己畫畫,或用WhatsApp跟朋友談天,連玩線上遊戲也只顧跟朋友玩,不和我組隊,這使我感到很生氣,但其實我的心裡知道哥哥是疼我的,我希望他可以多點理睬我,和我玩耍。  
kjy03_20191110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19.11.08
認識自己
我們每天在學校裡學習不同的知識,閱讀各類型的書籍。有沒有想過,人其實也好像一本書,內裡蘊涵著很多內容和奧秘。也就是說,你自己也是一本書,你又有沒有看懂你自己這本書?   《做一個機器人,假裝是我》 小健討厭每天都要寫作業、做家事、打掃房間,他決定找一個機器人來代替自己做這些瑣事。為了不被發現,必須先讓機器人了解自己。於是小健開始介紹自己,由身體特徵、喜好、擅長和不擅長的事,到別人眼中的自己,也一一談到。了解自己,原來並不如想像中困難,而且蠻有趣呢! 究竟假裝小健的機器人,能否騙過媽媽的法眼?  你有沒有嘗試像小健般,靜下來好好想一下自己是個怎樣的人?你了解自己的喜好和專長嗎?在人生的旅程中,我們每天都在做大大小小的決定。有些決定無傷大雅,像是午餐吃甚麼,即使決定錯了, 也沒有大不了。有些決定卻有著深遠的影響,像是在高中或大學時選修甚麼科目,長大以後結織怎樣的對象等⋯⋯要做正確的決定,首先必須了解自己的性格、喜好和專長,還有自己重視的核心價值。當你懂得自己是個怎樣的人,人生的路徑便會隨之清晰起來。  《外面的我和裡面的我》 當媽媽給了我一個吻時,外面的我閉上眼睛在微笑,裡面的我好像插上了翅膀,像鳥一樣飛上天空,歡喜得心花怒放;當我生氣的時候,外面的我噘起嘴巴不說話,看起來有點不快,原來裡面的我像一枚火箭,正以最快的速度發射出去,不滿的情緒熾熱得很。原來外面的我和裡面的我有時候很不一樣。 你有沒有留意到,嬰兒和幼兒愛哭便哭,愛笑便笑,總是隨心表達情緒,絲毫沒有掩飾。隨著年紀漸長,我們學會了做事說話要看場合,明白情緒爆發的後果,也不希望別人擔心自己,往往把自己真實的感受掩藏起來,盡量表現得平和有禮,這便形成了表裡不一的情況。這是成長必經的階段,但也要當心,如果裡面的真我感受常常受到抑壓,長遠會影響自我形象和心理健康。嘗試與你信任的人分享感受,再慢慢摸索出適宜的表達方式,那才是長久之計。 童心讀繪本 哥兒倆讀過繪本,分享了他們的想法:  《做一個機器人,假裝是我》—— 每個人也是獨一無二的,有自己獨特的身體特徵、性格和喜好。即使是孿生兄弟,也有所不同,我們根本無法假扮另一個人。我就是我,別人就是別人,我不需跟別人肖似,他人也無需來扮演我。只要做獨一無二的自己就已經夠好了。如果有一個機器人完全做了我要做的事情,取代了我,那麼他變成了我,我又是誰?  《外面的我和裡面的我》—— 不要只看別人表面的情緒表達,要多了解他們內心的感受。有時對方看起來好像很憤怒,可能其實內在真正的感覺是害怕、覺得被誤解或受到不公平對待。了解對方真正的感受,才能有效溝通。我們也不應害怕表達自己的感受,因為分享才能使我們的情緒得到釋放,讓別人了解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