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5_20201220_s
400400中學動態
中學動態
2020.12.18
喜樂中學 動態 2020.12.20
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正向教育成就積極人生 (本報訊)明愛元朗陳震夏中學10月31日與正向教育學院舉行「中二正向家長會」。該校由上學年已舉行正向教育課程,校長歐陽麗琼指出,課程幫助學生在身心靈得到積極正向的發展。 家長會上,正向教育學院課程總監鍾明崇分享「正向教育」乃積極豐盛人生的根本,親子間的坦誠溝通及互相了解,是建構正向關係的重要基礎。活動尾聲,學生把心意卡及自製的「感恩糖果盒」送給父母;鍾明崇邀請在場家長寫下給子女的家書,並即場交予子女,以表達關愛之情。 該校為延續校園正向文化,本學年推行「CYS Yes,We can !」獎勵計劃,鼓勵學生自強不息、以正面的價值觀及積極的人生態度,面對成長的挑戰。(教) 聖貞德中學  生物倫理專題分享 (本報訊)聖貞德中學於11月19日邀請北角聖猶達堂助理主任司鐸、倫理神學教授的呂志文神父到校,向現修讀新高中倫理與宗教科的中六級學生,分享有關生物倫理的課題。 呂志文神父在課堂中與學生探討「嬰兒性別選擇」,以及性多元文化的倫理學爭議,藉此向學生說明天主教會對生命價值的看法。 另外,11月是煉靈月,該校當日邀請學生把在宗教課堂上寫下的「為亡者祈禱心意卡」,於早會時段作奉獻,為已亡的親友及眾靈魂祈禱,以祈禱讓亡者安息,脫離煉獄,進入永生的天國,得享天堂的福樂。(教)  聖保祿學校(中學部)畢業禮 (本報訊)聖保祿學校(中學部)於11月19日的畢業禮上,邀請香港公開大學校長黃玉山伉儷主禮。百多位應屆中六畢業生領取畢業證書。 校長黄金蓮修女致歡迎辭時指出,儘管在新型冠狀病毒疫情下學校停課,該校師生運用資訊科技,達致停課不停學的目標。她敦促畢業生要跟隨耶穌基督的步伐,每天在智慧,真理和寵愛中成長。 黃玉山教授致辭中說,該校教導學生自學、思考、探索,培養學生具備正面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黃教授寄語畢業生要擁有尋求真理和獨立思考的「科學精神」,承擔社會責任。 (教)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1_20190616s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9.06.14
「小熊布偶」送贈孩子 聆聽心聲 擦掉眼淚
(本報專題)「小熊,請你聽我說,我今天⋯⋯」布偶公仔總是小孩子的好玩伴,開心時抱著心愛的布公仔,放在床邊陪睡或帶它外遊;不開心時更可以跟公仔訴心事。香港公教婚姻輔導會(公婚會)推出「Hear Me Bear」(聽我說)小熊,幫助父母離異的孩子面對家庭轉變而來的衝擊,讓他們疑惑與憂心時向這小熊玩具傾訴,擦掉眼淚。 小熊借出耳朵 聆聽、陪伴、支持、同行 小熊很想告訴孩子:「大家好,我是『Hear Me Bear』,有甚麼感到難過、難以啟齒的事情,我可以靜靜地聆聽,陪伴你、支持你,讓我拖著你的小手,與你同行。來,先給你一個擁抱吧!」 公婚會婚姻調解服務的「Hear Me Bear」小熊旨在讓大眾了解逆境及離異家庭孩子的需要。社工會把小熊贈予有需要的小孩,包括服務使用者,讓他們抱著小熊訴心聲。 「小熊沒有咀,這樣小熊可以聽多一點,亦表示不會向外說出秘密的意思;小熊的體形剛好讓小孩抱著,放在床邊,或放在桌子上陪伴孩子做功課。」公婚會婚姻調解服務處中心主任鄭朱雪嫻五月三十一日對本報說,不少夫婦離異面對傷痛、憤怒與衝突時, 難以顧及子女感受,孩子在家庭的動盪中感到不安,大多不懂得向人表達和傾訴。小熊便可陪伴、接納、明白、支持他們,而當孩子的父或母因離異而離開家園,小熊也可能因此成為他們唯一的玩具。 去年八月推出後,公婚會首批製作的一百五十隻小熊已全被認購,當中大部份贈予離異家庭的孩子;該會去年底加推第二批共四百隻小熊,目前正進行義賣。至今共有八十三位因父母離異而接受服務的小孩受惠,即以小孩為本共享親職計劃的「兒童適應輔導小組」。受惠兒童寫下心意卡,感謝小熊捐贈者。 每年萬多宗離婚個案 孩子也可以支援朋友 政府資料顯示, 本地離婚宗數由一九九一年的六千二百多宗,上升至二○一六年的一萬七千多宗。公婚會婚姻輔導員黃保威說,婚姻調解服務處上年度處理的個案中,共一百五十五名小孩需要接受輔導,年齡介乎三至十六歲,尤以小學生為主,部份則已成年。面對離婚問題趨向普遍,他指孩子若發覺好朋友受父母離異困擾,可給予支持和陪伴,同時可鼓勵好友向可信任的老師或社工傾訴。 黃保威說,離異家庭面對眾多問題,至於下一步怎樣走,有時連大人也無所適從,亦不想向子女解釋;對於離異父母常說「待子女長大便明白」,他卻認為:「小朋友感受到家庭所發生的問題時,難有勇氣或準確地向父母反映需要。」他指在推動離異父母繼續履行親職的過程中, 當鼓勵家長聆聽孩子的心聲;在計劃未來的育兒方向時, 也要從子女角度出發,別讓孩子成為父母間的「夾心人」而處於兩難。 小熊暫領孩子出谷底 父母才是長遠聆聽者 「爸爸媽媽, 你們可否成為我的『Hear Me Bear』?」鄭朱雪嫻說,父母衝突會令小朋友十分無助, 家長需要聆聽孩子的心聲,而「Hear Me Bear」小熊便帶出「聽聽孩子聲」的信息,當家長做到「Hear Me Bear」的角色,這隻小熊可以功成身退。 鄭太與黃保威都認為,離異父母要讓孩子明白:離異錯不在孩子,而父母也不會離棄孩子,會繼續把他們的需要放在首位,並讓子女感受到,即使家庭突變,仍會有家人陪伴而不感孤單;從而把離異對孩子的傷害減至最低。 鄭太期望「Hear Me Bear」小熊將來能應用其他逆境兒童的服務上,包括經歷喪親和父母爭執等,讓小熊成為孩子的好伙伴。(高) 
kjy03_20190512s
400 400 心讀
心讀繪本
2019.05.10
母親這個人
今天是母親節,談的當然是母親。媽媽這個概念很有趣,有其共通性也有其獨特性。共通之處,是每人也有媽媽,她們大多對孩子照顧週到,關懷備至;獨特性在於每一位母親也是不同的,有獨特的喜好與個性,與自家孩子也有專屬的互動模式。在這個特別的節日,讓我們共讀幾本有關媽媽的繪本吧!  《我的媽媽在哪裡?》 在車站裡,媽媽的帽子給吹走了,媽媽去撿,囑咐兩個孩子在原地等她。等了一會,孩子開始哭起來,好心的警察叔叔問她們的媽媽是怎麼樣的,孩子說出她們的想法:她們的媽媽是最美麗的、勇敢的、聰明的……戲劇化又典雅的巴黎場景,襯托出世界上最美的女人—— 媽媽。 如果要小孩子確切地描述媽媽的長相特質,可能有些困難,但每個孩子心裡總對媽媽有特別的感受,美麗、勇敢、有智慧、溫柔…… 孩子通常都愛媽媽,因為媽媽全心全意的無私照顧,使她成為世界上最特別美好的象徵。隨著孩子年歲漸長,當然也有覺得媽媽囉唆煩心的時候。但想深一層,一切不又是為了孩子的好嗎?在這個特別的日子,讓我們記著媽媽的好,媽媽的心就夠甜了。  《媽媽的禮物》 姊弟倆帶著漂亮的臘腸狗莎莎,在巴黎街道上尋找媽媽的生日禮物。他們想過買花、紅色禮服、小鳥、大蛋糕和高跟鞋,但都因為種種原因,一一作罷。最後他們看見店裡有畫具和美術材料,決定買水彩顏料, 到公園畫畫,他們把早前想要買的東西,全都畫進圖畫裡,回家送給媽媽。 這繪本是《我的媽媽在哪裡?》的後續作品,同由黛安.古迪創作。這次兩個孩子要為媽媽找一份最好的生日禮物。在母親節,相信不少孩子也四處張羅找尋合適的禮物。其實媽媽實際需要的東西, 她通常早已購備了,花巧的飾物又不一定喜歡。最重要的是,媽媽跟孩子講究的不是物質,而是心意。親自為媽媽做一頓飯、繪製一張心意卡或為她搥背按摩,就已足夠了。  《有時母親,有時自己》 這繪本透過精鍊和別具深意的詩句,配合繪者大膽奇幻的圖畫,在充滿視覺震撼、百無禁忌的圖騰下,母親是戰士、飛鳥、需要灌溉的花園和憑直覺過活的母狼。她與孩子彼此親近,卻又若即若離;相互牽制,也又依偎取暖。白天,她為自己或孩子而戰,當她得以張開翅膀飛向森林,卻冒著在回家途中迷失的風險……這樣的她,有時是母親, 有時是自己。 繪者以奇幻美麗的圖畫,表達母親矛盾的心情,和與孩子、家人忽遠忽近的距離。這繪本描述的不是平面的媽媽角色,而是有血有肉,有歡喜、有悲傷,有時也要獨處的真實女人。媽媽在你年幼的時候,放棄了很多來照顧你。有沒有想過,媽媽在成為媽媽以前,也曾是個女孩、少女?她也有自己的喜惡、夢想。現在你已經長大了,不大需要媽媽貼身的照顧了,可以讓媽做點自己喜歡的事,見見朋友嗎?別擔心,朝向孩子的路,媽媽永遠不會忘記。無論發生甚麼事情,你永遠是媽媽的心肝寶貝。 媽媽有時可能難以觸摸,游移於沉鬱與歡快之間。有變化,正因為她是一個人,一個活生生的人。在母親節這個特別的日子,讓我們好好了解媽媽這個人吧! 
kjy10_20190512s
icon19
青苗天地
2019.05.10
青苗天地 2019.05.12
我最感激的人 曾皓軒  天主教新民書院 中一丁  活到今天,在我的生命裡曾經出現過很多位值得尊敬的人,除了家人,還有老師,但我最尊敬的人,要算是一位兒科醫生。這位醫生姓王,個子不高,胖胖的身軀,蓄著一頭銀灰色的頭髮,我猜想他只有五十多歲,還是很年青。他的表情很嚴肅,看著令人有點害怕。  還記得我很小的時候,曾生了一場大病, 要留院醫治兩星期,就是王醫生把我的病治好的。進院的第一、二天,我不能吃固體食物,連牛奶也不能喝,護士告訴王醫生,我整天哭喊著叫肚餓,非常可憐!每天早上,王醫生都是奔跑著從門診部趕來看我的情況,臨離開前,他都會給我一小包餅乾,在我的腦海裡,這包餅是人間美食。每次見到王醫生, 他都很忙碌,總有很多病童在門外等著,我想:他的白髮也是這樣跑出來吧!  兩年前,王醫生退休了,我希望有一天能讓我再次遇見,有機會向這仁慈的醫生——人間天使,說聲謝謝!   感激·敢動 張璟園  保良局第一張永慶中學 四D 去年,我與幾位紅十字會會員到鄰近一所小學教授不同課程, 我則負責五年級的手語班。經過一年的課堂,我亦逐漸見識到他們的調皮搗蛋,使人哭笑不得,我這才明白老師平常的辛酸。 一年在眨眼間過去了,在最後一節課時,他們突然不約而同地做了「謝謝」的手語。正當我驚奇之際,一位女同學為我送上了一張大卡紙。打開一看,裡面全是班上各同學所繪製的精美圖畫和感激字句,我心中頓時流過一股暖流。我向全班道了句「謝謝」,便繼續課堂。但我心中有些糾結,彷彿有所欠缺。終於,在下課時,我靈機一觸,找到所欠之事。 在班上各同學離開時,我再給了他們一個緊緊的擁抱, 才放手並以微笑與他們道別。我感激他們學以致用,更感激他們那一顆顆懂得感恩之心。 這使我回想起小學六年級的英語老師教導我班要常存感恩。當時的我認為要做到「感恩」乃一件抽象而且虛無縹緲之事,難以接觸亦無所適從。但我此時明白到感恩其實是一件很簡單的事;而很多時,當我們表達感恩之情時,卻只能以幾句生硬的「謝謝」來報答施恩者,往往不能表達內心深處的強烈感情。 然而,真正的感激,在於敢於行動,這些行動不必要求經過修飾和包裝的語言,亦不必要求價格高昂的禮物,只須一顆真誠的感恩之心。這可以是送贈一張雖單薄,但盛載著真心誠意的心意卡;這可以是一個雖簡單,但足以溫熱人心的擁抱;這可以是一杯雖廉價,但能在寒冬送上溫暖的熱牛奶。 一個行動,能令施恩者明白自己深厚的感恩之情,亦能帶來長久的美好回憶。不論男女,不論長幼年,我們只要常懷感恩之情,以實際行動報答那些曾在自己遇到逆境時拉自己一把的人,以及為我們帶來幸福快樂的人,便能表達心中深厚的感恩之情。 要表達真正的感激,一個行動便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