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02_20111002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10.02
知識寶庫何處尋? 中央圖書館十周年 專訪兒童圖書館 2
  引領兒童,探索知識寶庫 在圖畫書角裡,小桌子與小桌子之間擺放著很多大型圖畫書,兩位受訪者愉悅地翻開圖畫書,黃太微笑說:「我們花盡心思設計這兒的佈置和傢俬,營造舒適的環境,腰果形的椅子適合家長和子女同坐,享受親子共讀的樂趣。此外,我們利用書架的側板推介書籍,定期更換主題,藉此吸引兒童認識不同種類的讀物。」曾有家長寫信稱讚圖畫書角裡的傢俬和佈置,這令兒童圖書館工作團隊非常鼓舞。 近年,電子學習已成為大趨勢,黃太指出:香港公共圖書館的網站亦提供電子資源,包括中英文電子圖書、英文有聲書及多媒體資訊系統等,讓家長和兒童安坐家中,享用這些電子資源。畢潔儀補充說:「互聯網上的資料五花八門,兒童未必能懂得選取合適的資訊,而我們揀選質素優良的電子書館藏,家長可以安心與子女一同使用此服務。」 現時,電子書館藏包括方正數字圖書、牛頓教科書影音資料館、Grolier Online等,還有有聲書Naxos Spoken Word Library。黃太喜愛瀏覽Naxos Spoken Word Library:「當中包括英美文學名著,配合優美的古典音樂,並由著名外籍廣播員、大學教授和演員聲音演繹,以純正英/美語朗讀,這實在是學習英語的優質資源。」中央圖書館更定期舉辦使用電子書館藏的簡介會,讓讀者加深了解電子書服務。 兩位投身圖書館管理工作的愛書人,均認為現今市民對圖書館服務的要求愈來愈高,因此館藏和推廣活動亦漸趨多元化。黃太說:「為了使服務與時並進,我們經常留意圖書館界和出版界的消息和發展,更與外地的圖書館團隊進行交流。」踏入第十一個年頭,二人願該館能為市民提供更佳的館藏、優良的服務和閱讀環境。(仨) 館長談閱讀 黃太: 不論在學業、個人進修或思維修煉上,青少年應學習多元化閱讀,吸收各方面的知識。所謂「開卷有益」,凡閱讀有益身心的讀物,讀者必有所得益。此外,我也鼓勵家長跟子女一起看圖畫書,圖畫書的構圖精美,內容富想像力,適合成人和兒童。 畢潔儀: 不要將閱讀看成一件苦差,閱讀的過程是愉悅、快樂的。每當我看到家長與子女投入參與本館舉辦的活動時,我也感到十分愉快,我盼望這些活動能引起參加者閱讀的興趣,讓他們享受當中的樂趣。 最新活動 親子故事坊之動物嘉年華 日期:2011年10月至2012年1月逢星期日(2011年12月25日、2012年1月1日及29日除外) 時間:早上10.30至11.15(2至4歲小朋友及其一位家長參加) 早上11.30至12.30(5至7歲小朋友及其一位家長參加)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二樓兒童活動室 查詢電話:2921 0385 親子遊戲坊:多元化遊戲新體驗 日期:10月23日(星期日) 時間:下午3至4.30 地點:香港中央圖書館二樓兒童活動室 對象:適合6至12歲小朋友及其一位家長參加 你知道嗎? 香港首間玩具圖書館設於中央圖書館二樓,服務對象是八歲以下的兒童及其家長。館內設有四個主題遊戲區:嬰兒遊戲區、模仿及想像遊戲區、創意遊戲區及智慧遊戲區,按不同年齡兒童的發展需要及遊戲模式設計。  
kjy01_20111002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10.02
知識寶庫何處尋? 中央圖書館十周年 專訪兒童圖書館
二○○一年五月十七日,位於銅鑼灣的香港中央圖書館(下文稱中央圖書館)正式啟用。這所在香港公共圖書館系統中規模最龐大的圖書館,標誌著香港文化發展歷程的新里程。轉眼十年,中央圖書館成為許多市民生活的一部份,更發揮了教育、傳播文化和提供資訊的功能。   (本報專題)寧靜的中央圖書館,兒童圖書館常常傳來孩童可愛的笑聲,氣氛截然不同。這裡是兒童的天地,兒童們翻開心愛的書籍,不禁展露喜悅的笑容,或是沉醉於閱讀中。本報記者趁著中央圖書館週三上午休館的時段,相約該館圖書館高級館長(借閱服務)黃高春貴和圖書館館長(兒童圖書館)畢潔儀,談談該館兒童圖書館的發展。

打開寶庫,推動閱讀風氣
每天,兒童圖書館工作團隊在館內為兒童和家長服務,團隊現有十三位全職職員。每年九月,圖書館館長們忙於籌劃未來一年的工作,例如為不同年齡組別的兒童及其家長安排合適的活動等。黃太說:「圖書館是一個龐大的知識寶庫,而圖書館館長就像是知識寶庫的掌舵人。我們的職責是管理圖書館的資源,並向讀者推介館藏,協助市民善用這些資源,及應用圖書館設施。」 
為了慶祝中央圖書館建館十周年,兒童圖書館特別於今年舉辦更多活動和工作坊。畢潔儀耐心地介紹恆常的推廣活動:「本館於每週週六或週日舉行兒童故事時間,親子一同參與,以互動形式如戲劇、唱遊、詩詞欣賞等進行,吸引兒童閱讀的興趣,並介紹有關主題的館藏給參加者。」每年,以不同主題舉辦的「閱讀繽紛月」和「4.23世界閱讀日」中,該館兒童圖書館館長們都會細心為兒童讀者推薦相關書籍,編印書目和資源推介。畢潔儀又說:「在推廣閱讀方面,除了舉行閱讀計劃和讀書會,我們更定期編印不同類別的兒童讀物書目及親子閱讀書目,還有分別為小學生和中學生而設的專題資源選介及專題研習指引等,鼓勵青少年善用圖書館的資源。」
(相關報導見第二頁)   兒童小天地 
兒童圖書館位於中央圖書館二樓,是全港規模最大的兒童圖書館,服務對象是十二歲以下的小讀者。兒童圖書館的設施包括圖畫書角、兒童活動室、兒童多媒體資料室、資訊服務台、展覽區、互聯網工作站、借閱參考和閱讀區。
現時,兒童圖書館提供的館藏多達二十六萬本書籍,種類包括故事類、非故事類、圖畫書、參考特藏,此外,還有視聽資料和期刊等。   生活知識庫
﹣全港有多少間公共圖書館?
﹣最接近你的家/學校的公共圖書館在哪裡?
﹣每張圖書證可借閱多少本書?
﹣若你希望向圖書館推薦好書,有甚麼方法?    
kjy02_20110925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09.25
本土根,把古跡留住 兒童廣播 聲音傳情 2
  文字記錄   昔日人情故事 (本報專題)「我以文字記錄對文物建築的情懷,藉此保留它的歷史和文化價值。」就讀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的梁莉姿,每天路經學校鄰近的石硤尾邨美荷樓,這座二級歷史建築對她一點也不陌生。莉姿以美荷樓為題材,寫成作品<流年不復>, 在第二屆把古跡留住——「古跡劇場」徵文比賽中奪得高中組冠軍。 鍾情舊式公屋 由於政府在石硤尾邨展開分階段重建計劃,美荷樓於二○○四年正式關閉;翌年,因被香港古物諮詢委員會評為歷史建築而得以保留,如今已人去樓空。莉姿卻鍾情於這破舊外牆、簡陋設計的舊式公屋,在那兒她尋回往昔的人情味。在構思作品時,莉姿加入曾參觀美荷樓開放日和石硤尾賽馬會藝術中心的街頭文化館的經驗和感受,年紀輕輕的她喜歡看粵語長片,她說:「我沒有經歷過六、七十年代的生活,卻能從這些展覽及節目中加深認識那年代的人與事。」 小時候,莉姿與家人曾居住公屋,她依稀記起當時的生活:「人與人的關係十分密切,日間大家都趟開摺閘,不閉門戶。我家住五樓,因為沒有升降機,祖母常常揹著我上樓級,鄰居每次都自告奮勇,伸手相助。那位太太十分疼愛我呢!可惜,現在這樣互助互愛的人際關係已十分罕見。」莉姿在作品中,描寫往昔公屋居民的簡樸生活,鄰居之間關係密切,與現代人的冷淡態度形成對比。評判讚賞她的文章行文流暢,內容道出人情味。 銘記恩師教誨 自小熱愛閱讀和寫作的莉姿,踏入中學階段後,經常自發參加不同的徵文比賽,她曾於去年獲第三十七屆青年文學獎小說初級組季軍。莉姿在中一時,遇到寫作的啟蒙老師:「她是我的中文科老師,老師在課堂上鼓勵學生寫作隨筆,發揮各人的創意空間。她鼓勵我多寫作,又張貼我的佳作,令我自信心大增。可是,她於本年初去世,每當我想起她對我的栽培,便會激發起寫作的動力。」 美荷樓將被改建成青年旅舍,對於保育古跡,莉姿慨歎現今社會的經濟發展凌駕保育議題,她說:「我不贊同活化計劃,歷史建築在改建後面目全非,失去歷史意義和風格。若歷史建築能改作博物館,開放給公眾參觀,那多好啊!」 得獎作品<流年不復>最後一段,莉姿細膩地描寫內心的感受:「很多事,注定尋不回,包括那一份被遺落了的感情。」年輕的讀者,我們每天走在城市中,與這些被遺忘了的歷史建築擦身而過;若你停下腳步,細心觀察,這些歷史建築正向你訴說著香港往昔的人情故事。你也願意認識建築物背後的歷史嗎?(仨) 美荷樓的故事 一九五三年的冬天,石硤尾木屋區發生大火,使五萬多名居民的家園盡毀。香港政府為安置災民,興建香港第一個公共屋邨 —— 石硤尾邨。美荷樓於一九五四年落成,是石硤尾邨最早興建的公共房屋之一,亦是現今香港僅存的「H」型外貌徙置大廈。 美荷樓由中座大樓及兩翼的長型住宅大廈組成,從高空看,形成「H」型的外貌。美荷樓提供三百八十四個五人居住的單位,單位面積狹小,廁所置於單位外,居民需要共用廁所,利用公共水喉洗濯衣物及在樓層的走廊煮食。 二○○八年,美荷樓入選「活化歷史建築伙伴計劃」,這座歷史建築將被改建成青年旅舍,並預計於二○一二年啟用。 認識香港 香港歷史博物館 「香港故事」常設展覽 http://hk.history.museum/b5/ex_permanent.php 香港文物探知館 「文物探索之旅」常設展覽 http://www.amo.gov.hk/b5/permanent_exhibition.php 民政事務總署 香港自遊樂在18區 —— 齊來18區 http://www.gohk.gov.hk/chi/welcome/index.html 香港電台 香港歷史系列 http://app1.rthk.org.hk/special/hkhistory/ 文物保育專員辦事處 http://www.heritage.gov.hk/tc/index.htm  
kjy02_20110918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1.09.18
化雨春風 滋潤幼苗2
  聖言引路,常懷童心

第一次嘗到當教師的滋味後,輾轉間,梁長才回到母校聖若瑟英文小學任教。除了教授術科外,他也負責聖經課,更在晚上兼讀教理班,從那時起,他培養每晚讀聖經的習慣,至今從不間斷。梁長才的笑容能感染身邊的人,他坦言從聖經和祈禱中獲得平安和力量,看到頑皮的學生也不會皺眉,只會微笑。 
多年來,他身兼教區教理委員會兒童信仰培育組召集人,為兒童設計有趣益智的宗教遊戲;他嘗試了解學生的需要,設計方法刺激學生的思維。梁長才喜歡從生活中尋找靈感,然後應用於課堂和課程設計中:「怎樣將福音的信息與兒童的生活經驗連結起來?我愛以互動的教學方式,如加入遊戲和手工藝等元素,把福音的信息具體而活潑地傳遞給學生。」有一次,梁長才教導學生摺紙,以手工紙摺成衣服,傳達『穿上了基督』(迦拉達書3:27)的信息,他說:「天主常常透過學生帶給我信息,那次活動中,我問學生:為甚麼我們要穿上基督?他們立即回答:因為基督是最完美的!他們的答案令我驚喜,兒童就是這麼率直、純真。」 
擔任校長後的梁長才特別關心老師們授課時的需要,他是教區教理講授訓練課程的導師,經常接觸宗教科老師和主日學導師,他說:「我盡力幫助老師找到方向,在課堂上實踐他們所學的教學理論,讓學生得益更多。」 
梁長才的親戚——那位在義學任教的伯娘、一位在小學四年級時的班主任和創辦聖若瑟英文小學的孫保祿修士(耶穌聖心門徒會會士)對梁長才做人處事的態度,產生深遠的影響。他感恩地說:「孫修士十分疼愛學生,從他身上,我學習怎樣關心、愛護學生。尊敬師長,當中亦包括感恩和欣賞,老師為培育學生所付出的努力和心血,使學生懂得以愛還愛。」  
記者離開獻主會小學時,腦海裡浮現梁長才分享的小故事,令人不禁會心微笑:在上課的日子,每個早上他都會來到校內的小聖堂祈禱。學生們感到十分好奇,探頭看看校長在做甚麼,梁長才於是邀請這十多位的學生跟他一起祈禱,組成了「祈禱小天使」。每天早上,校長與學生在小聖堂相聚,為了別人的需要,師生一同祈禱。願這份師生情誼永存,並在祈禱中共融!     溫柔呵護,陪伴同行

中學時代的卓主任已感到傳授知識是十分有意義的工作。中學會考那年,在抉擇前路時,她從商的父親鼓勵她從事教育工作,她說:「我得感謝父親,他最了解我的個性,明白我並不適合從商,並支持我入讀師範學院(香港教育學院前身)。」回想起第一份教學工作,卓主任面露笑容:「我在離島的公立學校任教,那兒的學生成績平平,卻是淳樸可愛,懂得尊敬別人、愛護老師。漁民家庭的學生在放學後,更會回家帶一尾魚給我呢。」那個年代沒有電腦和互聯網,生活十分簡單,她感到那時候的兒童都很快樂,她慨歎地說:「現在,不論學業和人際關係都為學生帶來壓力,老師的陪伴和鼓勵更顯重要。」她深信在讚美中成長的兒童,會心懷感激,更懂得關愛別人。 
加入聖華學校,至今踏入第十七個年頭。細說往事,卓主任想起了一位男學生:「我剛到本校任教時,擔任一年級班主任,班中的一位學生天生身體殘缺,細小身軀接受了多次大大小小的手術。我特別照顧他,有如自己的兒子般看待。他的媽媽十分感激我,現時每年農曆新年前,她仍會親手做蘿蔔糕送給我。現在,那位學生已經入讀大學了,看到他這麼積極上進,我也感欣慰!」  
在安穩的教學生涯中,卓主任曾離開教務數年,全力照顧子女,與子女建立親密和諧的關係。她說:「我慶幸自己作了這個決定,現在子女都長大了,他們仍願意跟我分享生活中所遇到的人與事。」卓主任身兼家教會副主席,經常與家長接觸。她與家長分享時,能確切地感受他們內心的擔憂和壓力。她感觸地說:「家長的身教深深地影響兒童的成長,當我看到學生表現行為和情緒的問題時,我會主動聯絡家長,了解情況,與他們商量處理方法。」 
在修會學校成長的卓主任難忘修女們的教導,她說:「我的啟蒙老師是一位意大利籍修女,她在宗教課上以有趣的方式教導我們,我十分喜愛她。修女們帶領我認識天主,在中學時期,我參加修女主持的慕道班,並於中三時領洗成為教友。」卓主任得到修女們的恩惠,這提醒她身為教友的福傳使命,她是學校靈育組的一分子,除了帶領基督小先鋒的活動外,她亦負責學生領禱和讀經部份。 
新學年,新開始,天主教聖華學校於本學年獲教育局批准開辦兩班一年級,顯示該校獲得家長的信任和肯定,教職員都感到鼓舞。卓主任感觸地說:「老師陪伴學生和家長一起成長,那份滿足感很大。我願看見家長與子女和諧相處,這些小幼苗才能健康地成長。」(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