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2b-20120513
互動閱讀
2012.05.11
King of the Wind 良駒「風之王」
   母馬猶如在夢中聽到了水聲, 立刻就醒來,掙扎著站起來。牠走到阿格巴面前, 低頭開始喝水。母馬突然抬起頭,望著阿格巴,讓水一滴一滴的流下嘴巴。 阿格巴呆呆地等著,他知道母馬將會需要更多的水。母馬深啡色的眼睛注視著阿格巴,好像在對他說:「你是所有好東西的泉源。」 一股無比快樂的感覺從阿格巴的心底湧上來,他猶如明白母馬的想法一樣,點了點頭。然後母馬便繼續大口大口地喝水。 當阿格巴踏出馬房時,其他看馬的男孩都正開始帶領著自己的馬,到那共用的水槽喝水去。如果阿格巴想先拿到定量的玉米的話,那他的動作就得快一點了。他急忙撿起麻袋,想也不想, 跑過一條條像迷宮的走廊,衝下陡峭的樓梯,趕到地下糧倉。門口正站著一個黑皮膚,留有鬍子的男人。他就是馬伕的領班,艾哈邁德。他右手拿著一枝有節疤的棒子,腰帶上懸掛著百多條鑰匙。當他看到阿格巴,便用像鷹爪一樣強而有力的手指抓著阿格巴的肩膀。 然後他用那粗啞的嗓音問道:「你怎麼不跟其他男孩一起進餐?」他用尖銳的眼神望著阿格巴,跟著便鬆手,開始用指尖剝橘子。在他吃橙的同時,他細小的眼睛一刻也沒有離開過阿格巴的臉孔,而且他還弄出一些響亮的吸吮聲,唯恐別人不知道那橘子有多好吃。 阿格巴咽了咽唾沫,低頭望著自己棕色的腳趾。 「是關於那隻母馬嗎?」 阿格巴的視線立刻飛奔到艾哈邁德身上。 「今晚牠就要產駒了嗎?」艾哈邁德又問道。 慢慢地,嚴肅地,阿格巴點了點頭。 翻譯推介   鄭詠珊 聖士提反女子中學.中四
kjy01_20120311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3.11
東京小學生的故事--大震災後的生活續篇
  本報專題 日本「311」大地震一周年前,本報與《日本天主教週報》聯手計劃專題採訪,以「大震災後的生活續篇」為題,從小學生、家庭及社會的角度作回顧及反思。該報編輯松隈康史先生向本報表示:「衷心感謝香港的小朋友!去年,你們為東日本大震災的災民祈禱,又施予援助。」日本天主教會願意與所有日本同胞,在艱苦中同行。本報幸蒙《日本天主教週報》提供協助,協調是次專題採訪報導。(睿)   學校防災訓練 福島縣的外祖父母與東京三個小兄弟 今年二月上旬,住在東京東部的小兄弟:道明(Michiaki, 小學三年級)和光啟(Mitsuhiro, 小學一年級),第一次到外祖父母的新居玩了。外祖父母本來住在福島市內,可是去年秋天,外祖父往福島縣南相馬市的海邊追悼海嘯殉難者時,不慎從防波堤掉下來,弄傷了肩膀。以後,他的右手不太靈活,每天的生活頓感不便和困難。去年年底,他們決定了搬家。新的家在橫濱市內,離東京很近。 去年三月十一日,東日本大震災發生以後,道明和光啟等東京的小學生,每天上學時都要戴防災兜帽,暑假結束以後才不用配戴。東京的生活也好像恢復震災以前的樣子,但輕微的地震仍是常發生的。 道明和光啟的學校,舉行定期防災訓練,可是現時已跟以往不一樣了。以前的訓練都只會假設發生火災和地震,東日本大震災以後,附加了預防海嘯的對策。他們的小學離開東京灣只有五公里,而且,電視最近經常報導在這四年內,首都將會發生直下型大地震的可能性,變得愈來愈大了。 福島第一核電廠事故以後,電力不足的情況也很明顯。學校、百貨商場、車站等所有的地方都要省電。這次「311」震災,災區主要在日本東北部,這些地方冬天非常寒冷。道明和光啟每個星期日在聖堂為災民祈禱,彌撒結束後,又抱著募捐箱,向教友們呼籲募捐。   緊急用品應變箱 為災民早日康復祈禱的清香 清香(Sayaka)在東京一家天主教小學念四年級。每天,她跟別的同學一樣,乘搭電車上學。清香跟父母和外祖母住在一起。大地震發生那天,東京的交通很混亂,清香只好跟著校內差不多五百位同學一起,在學校度宿。修女們很忙地照顧他們,安慰那些受驚的學生。清香的父母也迫於無奈,惟有留在工作的場所,只有外祖母獨自留在家裡。大地震發生後第二天,清香的母親轉乘了好幾次電車,才能到達學校。清香終於見到母親了,母女二人痛哭流淚,緊緊地互相擁抱。 最近,清香回望過去一年,她這樣說:「東日本大震災是『地震、海嘯、核電站』的三個不幸,它們又同時碰在一起。災難發生以後,很多人開始意識到地震。我不希望再次從核電廠管理人員的口裡,聽到『設定外』的說話!」(本報編按:日文「設定外」,意思是出乎意料之外的事,語意含有不負責任的意思。) 清香家裡的地板下,設置了一套新出產的「緊急用品應變箱」。她的學校也引入了利用 IC tag的新安全系統,學生們通過校門時,有關他們動向的信息,便會馬上傳達到父母的手機。雖然家庭和學校已經開始種種準備,清香認為具體裝備以外,更需要心理上的準備:「我想,至今沒有人度過完整無缺的生活,人類也不能完全預料自然的活動。所以,我們要在天主面前謙卑。」 清香所就讀的學校,聖歌隊表現突出,深為人們熟悉,常獲全國音樂比賽第一名。這聖歌隊曾在今年二月下旬,到災區去為災民舉行慰問活動。這是清香感到很難忘的一天:「衷心希望日本人,早日恢復充滿笑容的臉孔!盼望日本,像震災以前一樣!」 大震災發生至今快一周年了。日本天主教十七位主教和教廷大使,於二月十五日,在東京主教座堂舉行共祭彌撒,為地震災民祈禱,祝褔他們早日康復。清香也這樣祈禱: 「我們要關心那些為我們在核電廠附近拼命工作的人。同時,盼望在東日本大震災喪失了家人、朋友、親戚的人,請你們不要自殺,充滿希望地繼續生活下去。」    
kjy02_20120226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3.03
吉光片羽 城市回憶
  香港社會的發展與電影有著微妙的關係,近一個世紀,不少本港製作的電影透過各種表達方式和題材,反映香港不同年代的社會和民生的面貌。本報記者走訪位於西灣河的香港電影資料館(下文稱電影資料館),參觀現正舉行的「時間巨輪 —— 光影香江百年情」展覽(展覽期至三月四日),該館節目策劃(文化交流)王麗明帶領本報讀者走進時光隧道,回顧香港電影的發展,重溫香港社會的變遷。 (本報專訪)穿過展館入口的時光隧道後,六個不同主題和設計的展區,順時針方向排列眼前。第一展區內,播放著黑白紀錄片,王麗明解釋說:「整個展覽以香港電影發展里程為主軸,從關於香港的第一部紀錄片《愛廸生短片》(1898)開始,這部黑白短片紀錄了從前香港的街景、普羅百姓的生活。1898至1949年是香港電影工業的起步階段,戰爭影響了電影工業的發展。直至戰後(1950年代),一群內地優秀的電影工作者南下,為本港電影工業貢獻不少,製作許多粵語片和國語片。」她指出本港的社會發展,為電影工作者提供不少拍攝題材,如70年代政府推行一連串社會福利政策、1984年中英兩國在北京簽署《關於香港問題的聯合聲明》、1997年香港主權移交等。 香港電影資料館於2001年開幕。每年,該館均舉辦三至四個大型展覽。籌備展覽的過程中,王麗明(圖1)與另外一位同事整理大量資料,編寫六個展區的內容:「我們花了不少精神和時間,了解香港歷史和社會發展;從社會角度出發,選取與展區主題相關的電影。」1970年代,香港政府在港督麥理浩的帶領下,推行一連串社會福利計劃,加上本港經濟復甦;在電影工業方面,也有不少新轉機。王麗明對「1976-1984存叛逆.謀突破」展區感受較深,她形容這是一個火紅的時期,展區設計也以紅色為主調:「一群年輕導演離開電視台,投身拍攝電影,醞釀香港電影新浪潮,為八十年代的電影黃金期奠下基礎。這群導演擺脫過往在片廠拍攝的模式,他們勇於創新,作多方面嘗試,如在真實場景拍攝,對香港電影的發展帶來衝擊。」這個時期的電影,王麗明尤其欣賞導演許鞍華:「許鞍華是一位膽大心細的導演,她首次執導的電影《瘋劫》(圖2),以西環餘樂里為場景,帶出小社區的風味,又選取轟動一時的命案為題材。此外,她的另一套作品《胡越的故事》(圖3),回應當時的社會現況,細緻刻畫越南船民的境況。」 王麗明自初中起,對電影產生濃厚的興趣,經常閱讀電影雜誌《電影雙週刊》,從中認識更多本地以外的電影:「中三那年,我已購票觀看香港電影節的節目。我的第一份工作是字幕翻譯員,及後,我更有機會在《電影雙週刊》和《香港電影》工作。香港素有『東方荷里活』之稱,電影產量眾多,亦獲不少國際獎項,可是關於電影的雜誌寥寥可數,實在可惜!」年少時的王麗明漫遊電影的世界,她藉著欣賞不同的電影擴闊個人的眼界。她不忘提醒青少年:「不要只留意主流電影,嘗試擴闊電影選擇的範圍,學習欣賞不同種類的電影,這樣,電影的世界將會比你想像中更大、更廣闊。」該館為培養學生對電影的文化素質,增進有關電影的知識,舉行不同的活動,包括高中生藝術新體驗計劃、學校文化日計劃及中學生電影教育計劃。(仨)   獨立想/新創格 (記者手記)除了主流電影外,你有興趣認識和了解獨立影像媒體嗎? 第十七屆ifva節將於3月13至28日舉行,除放映各組別比賽作品外, 特別舉辦「紀錄片工房」。剪接大師陳博文從台灣遠道而來,主持大師班和講座,在茶敍時段,和與會者交流切磋;此外,安排放映德國紀錄片大導荷索的短片選映,及ifva 歷年得獎的紀錄片代表作系列。 ifva由香港藝術中心主辦,旨在推廣香港及亞洲獨立影像媒體創作,成為創作人的搖籃及推手。ifva始於1995年,前名為「香港獨立短片及錄像比賽」,以比賽為平台,歷年造就不少本地及國際上舉足輕重的電影及媒體創作人 。第十七屆ifva比賽以「獨立想.新創格」(Think Independent, Frame New)為口號,比賽組別包括互動媒體組、公開組、動畫組、青少年組、亞洲新力量組。(仨) ++++++++++++++++++++++++++++++++++++ 第十七屆ifva評審推薦(亞洲新力量組) 《畢業旅行》(My Graduation Travel ) 洪伯豪(台灣) 彩色 29分22秒 國語對白,中英文字幕 國小六年級的惠美,意外地拾到信封袋,這促使她正視隱藏在內心深處的傷痛,獲得重新面對生活的勇氣。 Peace’s Toys H. Sercan TUNALI(土耳其) 彩色 5分58秒 土耳其語對白,英文字幕 Baris眼看祖父種植的每粒種子,都長成豐盛大樹。他相信任何在土壤裡的,都能茁壯成長。 www.ifva.com  
kjy03_20120115
400 400 專題報導
小學專題
2012.01.15
我們是基督小先鋒 效法基督 慷慨服務 2
  九龍 I 區:聖文德天主教小學   當年,該校參與基督小先鋒先導計劃,莫培渭老師更見證了團體的發展:「積點獎勵計劃參考幼童軍考章模式,由最初推行的幾個獎勵項目,至今已增至六個,包括在團隊內的表現、宗教、學校、家庭、社區和其他方面。獎章共分藍、紅、黃和綠章,藍章是基本章,每位加入的團員均獲頒發此章,然後按團員所獲積點,頒發其餘的獎章。」莫老師翻開團員手冊,說:「我尤其欣賞積點獎勵計劃的靈活計算方法,家長亦能參與其中,在『家長回應』一欄填寫子女在家中的表現。此外,為鼓勵團員熱心參加校外與信仰有關的活動,他們亦可從活動中獲得積點,如堂區舉行的經文朗誦比賽等。」 該校公教學生梁靜欣已獲頒發紅章和黃章,她認為透過基督小先鋒的活動,加深認識天主。在多個項目中,陳曉良同學坦言個人在「學校方面」表現較佳,他猶記起在上學年的散學禮儀中擔任司儀,並誦讀經文,他更藉此服務獲得積點。莫老師補充說:「本校設立不同的信仰小團體,但基督小先鋒具其獨特性。在分區活動中,來自不同學校的團員一同分享及實踐基督的愛的精神。團員互相勉勵,把喜樂和平安帶給未認識基督的家人和朋友。」   展望篇   小朋友在學校群體中,學習知識,發展個人成長。基督小先鋒成員雖只是年紀輕輕的小學生,卻絕不以力量微小而吝嗇或畏懼付出——同學們,願你們在基督小先鋒這個信仰小團體中,在耶穌基督的愛內,懂得尊重、珍惜與互相關懷,這樣你們便能夠在團體裡,汲取耶穌謙卑地服侍最小弟兄的愛德精神;這樣,你們就像尋找完美珍珠的商人,在找到一顆寶貴的珍珠後,為能購買這顆珍珠而賣掉所有,全力以赴,勇往直前——參與基督小先鋒的經驗,將會給你們帶來生命中最寶貴的禮物。 基督小先鋒將展開新的一頁,該發展小組對未來的發展方向滿懷希望,期望會員學校共融團結,增進團員互相交流的機會和友誼。此外,為導師定期安排工作坊,設計與時並進的教材,讓團員學習及實踐基督為中心的價值觀。該發展小組更願基督小先鋒團員,以耶穌基督為生活的模範,繼續發揚基督的愛的精神,關懷和服務別人,以生命影響生命,為主 作證。(仨)     基督小先鋒「回顧過去.展望將來」紀念光碟封面設計比賽   高小組 亞軍:黃焯彤 祖堯天主教小學 焯彤熱愛繪畫以宗教為題材的圖畫,她經常在校內的繪畫比賽中獲獎。是次光碟封面設計比賽,她奪得亞軍而感到驚喜萬分:「這個題目不容易掌握呢!我構思設計時,想到以瓦磚和天使翅膀代表『過去』和『將來』,封面的中心是兩位基督小先鋒團員,在基督的愛護下,將基督小先鋒的精神延續下去。光碟設計中的星光代表基督的光,照亮每一位團員的生命。」 初小組 冠軍:張愷庭 大角嘴天主教小學(海帆道) 自小領洗成為天主教信徒的愷庭,獲獎的作品同樣以基督的光和小天使為元素:「我感到基督小先鋒帶領我找到基督的光。我最喜歡畫中的道路和小天使,道路表達了生命中的不同經歷,基督的光引領我們向前行;而小天使都擁有善良的心,鼓勵兒童做個好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