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文章

進階搜尋
關鍵字
專欄
年份
期數
kjy14b_20210124_s
400 400 愛火燃燒校牧心
愛火燃燒校牧心
2021.01.22
天主的牧羊人
「你們務要牧放天主托付給你們的羊群; 盡監督之職,不是出於不得已,而是出於甘心,隨天主的聖意;也不是出於貪卑鄙的利益,而是出於情願。」(伯前五2)  我相信所有牧民工作者,或是做福傳事工的人都是這麼想的,為天主照顧羊群,雖然過程困難,但大家都是心甘情願的。 回首當初, 在澳洲完成工作假期回到香港,不到兩個星期已找到工作——中學牧民助理。我曾經當過小學牧民助理,但這次由小學牧民工作轉到中學的牧民工作,我心中有無限的懼怕。不過依撒意亞先知書41章第9節這樣說: 「你是我由地極領來的,是我從遠方召來的,我曾向你說過: 『你是我的僕人,我揀選了你, 我決不放棄你。』」既然天主揀選我,我要相信天主,我也努力完成祂交付的牧養工作。 今年是我在石籬天主教中學擔任牧工的第五年,感覺時間過得很快,這幾年的工作中,我面對不同的挑戰,曾經多次想要放棄。「天主的牧羊人」確實不好當,每隻小羊都有不同的個性,跟小羊熟識要花很長時間,而且學校內有很多群羊,同時間照顧這些羊群,真的有點吃不消。不過在每次活動中,與小羊們的相處,看到他們在不同地方的進步,讓我感覺一切付出都是值得的。 有時候我在想,由小學到大學我都是就讀天主教學校,是因為天主了解我的不足,知道我的軟弱,所以祂一直都在我身旁照顧我,祂要親自看守我,甚至現在工作也是在天主教學校。「天主的牧羊人」這份工作雖然不簡單, 但我也很樂意去做,這份工作就好像我對天主的回報,以前祂照顧我,現在換我尋找並照顧祂的羊,牧養小羊們快樂成長。 李詩葦  石籬天主教中學 • 本欄由教區學校供稿,總結學校牧民助理於2019-2020年度的體會    捐款支持公教報  http://kkp.org.hk/donation
kjy04b_20190922s
CatholicAgent
教友特工
2019.09.20
手術室的護守天使(上)
你有試過做手術嗎? 你有過被麻醉的經驗嗎? 相對於內科、外科、兒科、急症科等大眾熟悉的專科,麻醉科似乎多一點的神秘。很多人會問我, 麻醉科是做甚麼的?麻醉科是不是打針後就完成工作了?還有其他工作嗎? 麻醉科是芸芸醫學專科的一種。要成為一個麻醉科醫生,要先在大學修讀醫科,畢業、完成實習,再接受至少六年的在職專科培訓,並成功通過所有專科考試。要求那麼嚴謹,因為麻醉不是簡單的事。 「麻」是「不痛」,而「醉」則是「無知覺」的意思。 換言之,「麻醉」是一種在手術當中利用藥物令痛覺及(或)知覺暫時消失的醫療技術,使病人在手術過程中感覺不到疼痛,同時方便施手術。 不過,原來現代的麻醉技術也只有170 年的歷史。在1846年乙醚(Ether)被發現能夠應用於麻醉以前,人們為了達到止痛的目的所使用的麻醉╱止痛方法還是很原始,有些甚至非常危險,例如利用電魚發電來麻醉病人,現在聽來當然匪夷所思,也非常危險。現代醫學之能夠進行多項複雜的手術, 如換心手術,我們必要感謝麻醉先輩們的努力,發展各式各樣的藥物和技術,讓我們今日能享有舒適且安全之麻醉品質。 成功的外科手術,良好與適當的麻醉是不可或缺的。除了令病人不痛、無知覺,現代麻醉更注重的,是要讓病人手術順利及安全,所以麻醉科醫生必須了解不同病人不同的身體狀況和不同手術技術的需要,寸步不離,保持冷靜及高度警覺性,默默地守護著病人。 因此,麻醉科醫生的工作絕對不只是打針下藥的一刻,而是整個手術準備和過程。下期再詳細說明。(待續) 
kjy04b_20190120s
CatholicAgent
教友特工
2019.01.18
遇上不可思議的大熊貓(上)
成為動物訓練員之前,我曾到成都大熊貓繁育研究基地(下稱 「基地」)當實習生, 跟經驗豐富的餵養員學習。在那段日子裡,我天天照顧大熊貓的起居飲食,也參與訓練大熊貓的工作,是一個讓我大開眼界和充滿驚喜的旅程。 記得第一天到熊貓基地學習,我被大熊貓弄得「落荒而逃」。話說我工作的獸舍有五隻大熊貓,為了更投入工作,我需要盡快認識牠們,建立我們之間互信的關係。 於是,我向師傅了解每隻大熊貓的情況,也記著牠們的名字。完成工作後,我站在獸舍的圍欄外靜靜地看著牠們,其間我輕輕地說出其中一隻大熊貓的名字,沒想到牠隨即轉過頭來看著我!那一刻我驚訝得馬上逃離現場,躲在一旁偷看牠。說真的, 我從沒想過大熊貓的反應那麼快、聽覺這麼靈敏。 除了知道自己的名字,大熊貓還懂得動動腦筋解決問題。基地裡的大熊貓日常會接受強化後肢訓練,飼養員會用一根約兩米長的竹竿把大熊貓喜愛的食物(如蘋果、窩窩頭)送到大熊貓面前引牠們像人類一樣只靠後肢站起來。 對大熊貓來說這個訓練其實更像一個 「美食爭奪戰」, 牠們都會非常努力並且爭先恐後地爭取食物,一旦食物到手更要一邊享用美食一邊小心翼翼地保護得來不易的心愛小吃,深怕稍有鬆懈美食就會被其他同伴搶走。(待續) 
kjy12a_20181216s
KIDS
童心童趣
2018.12.14
孩子成長的蛻變
當我心中慶幸女兒沒有太多trouble two的頑皮時,到三歲多就愈來愈有強烈的自我意識,常常say no,總是不喜歡父母提出的任何要求。 例如我告訴女兒如果她吃飯、睡午覺、不搗蛋,媽媽回來帶她去公園玩。她就會說:「不吃飯、不睡覺就去公園。吃飯、睡覺就無得去公園。」糾正她正確的條件因果以後,她會把媽媽的說話重覆同公仔講,要他跟著做,就可以去公園。 又有一次,伯娘帶女兒去圖書館,回程已經是下班的繁忙時間,就算解釋巴士座位已滿,女兒仍嚷著要乘巴士回家。伯娘分別把幾個難題告訴女兒,1)如沒有空座位;女兒表示願意站立車 上;2)伯娘要一隻手握著扶手,另一隻手沒辦法拿書包和其他東西;女兒表示可以幫手分擔拿書包和袋,女兒竟然一一想方法解決,真是驚見她的長大和進步,學習思想。 另一方面,女兒的自理能力大大提升, 勇於表現自己,可以獨立完成工作。女兒要自己換衫,我便給她兩件衣服選擇;如上學我會問她可以穿上衣或褲子先,以縮短時間。另外女兒會堅持自己做好,不要協助。自己在房內換衫,之後我叫她望鏡子自己檢查衣服有沒有穿錯 ,當然要一個三歲小孩的整齊要求要降低。在時間和環境及其他客觀情況下許可,我可以讓她自己穿衣服;就算有一次校服褲子反轉穿而不肯再換,我告訴她到達課室後,要往洗手間穿好。又試過穿涼鞋不扣帶, 女兒在家走幾個圈初時還嚷著媽媽你看看,鞋子不扣帶走路也沒有問題。臨出門她已經自動把帶扣好因為鞋子會滑出來。就是要讓她自己經驗她才會學到如何處理問題。 而且我們也發現女兒性格太固執或是她歲數的表現是如此,講也沒有用,有次下雨天沒有穿水鞋,我們不准女兒跳水氹,糾纏了十分鐘也沒結果,爸爸只講多次,提醒女兒沒有水鞋和更換的衣服,她踏水氹會弄濕衣服鞋襪,結果女兒大力跳進水裡,衫褲鞋襪全濕。在回程巴士上,女兒表示濕立立不舒服,只好脫下濕襪子,衣服只可等回家再換,自此女兒好似知道不可隨意跳 。 我們約定只是有足夠準備上公園時可以玩水,我明白好奇心重和貪玩是孩子的特質,作為媽媽也不想整天管制女兒不準做這個那個,繼續尋找平衡點。